第十章 鼓吹南进(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东条英机》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东条英机 2017-02-13 11:39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恐怕不能在内阁留任。”
美日会谈由于双方各不相让,加上美国截收到的日本密电,就变得更为严重。外交电报本应是破译不了的,但它却被美国专家们破译了。日本政府发给驻各国外交使团的密电,不断地被截收和破译。这项工作是在“魔术战役”的代号掩护下进行的。因此,赫尔通常在开会前就能知道野村的想法。
此外,由于赫尔对日本人永远挂在脸上的“冷冰冰的”微笑感到讨厌,他总是讥讽或嘲笑日本人的点头哈腰和讲话时的“吸气音”。因此,赫尔的首席顾问霍恩贝克博士就很容易使这位国务卿相信:日本人是不可靠的,如果与日本人达成任何妥协,都将是背叛美国的原则。
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虽然赫尔和野村力图消除分歧,不过进展甚微,在东京,松冈不论公开或私下都在发表挑衅性的言论。5月14日,他对美国大使格鲁说,希特勒不向美国宣战一举表现了他的“巨大耐心和慷慨”,美国攻击德国的潜艇迟早会导致日美开战。美国应该做出“有丈夫气概、正派和合情合理的事,光明正大地向德国宣战,而不是在中立的幌子下进行战争活动”。3天以后,他又写信给格鲁,解释他“与众不同”的态度。他说,他是从1000年、2000年、甚至3000年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假如人家认为他神经不正常,他也毫无办法,因为他生来就如此。
6月21日,美国国务卿终于对日本的提案作出了正式的回答:“日本必须放弃三国同盟条约。”此外还拒绝了日本提出的一些其他要求。近卫及其内阁对美国的答复甚为震惊。尤其使松冈激怒的是,赫尔在答复的同时还发表了一篇口头声明。大意是说,近日来,某些日本官员发表的公开言论似乎成了谈判道路上无法克服的障碍。松冈认为这是对他进行的人身攻击,并把它作为完全停止华盛顿谈判的理由。第二天,6月22日,星期日,希特勒入侵苏联,日美双方的会谈就由此暂时搁浅了。
德国入侵苏联,成了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愤怒谴责希特勒背信弃义的侵略行为;而西方国家却竭力利用这一事件为自己打算。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表现得尤为积极。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预测,“希特勒大概6个星期到两个月就可打败苏联”。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不禁觉得,如果我们立刻利用这个事件,能给我们和英国提供一个大好时机。”然后他对罗斯福说,他认为,德国只要1个月到3个月就可消灭苏联。格鲁大使认为,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只能对美产生好处。他在日记中写道:“让纳粹和**就那样去互相削弱吧,民主国家不久就可占上风,最少能从目前的危险中解救出来。”
星期天下午4时,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松冈对此喜出望外,几分钟后,他给宫内大臣木户侯爵打了个电话,请求谒见天皇。不到一小时之后,松冈拜谒天皇,很明显,他陈述的问题并没有和首相近卫谈过。
他坚信德国能迅速击败俄国。他建议日本立刻进攻西伯利亚,推迟南进。天皇感到惊异,因为这个方针意味着朝两个方向扩张,他要松冈同首相商量。
就在松冈拜谒天皇 3天以后,在近卫召开的由军政要员参加的联络会上,松冈力主进攻苏联的意见,遭到了以东条为首的军方的强烈反对。鉴于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教训,东条不主张急于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海相及川也说,同时与两国海战,实属困难。“为了这种局面,不要叫我们既进攻苏联,同时又南进。海军目前不想惹苏联。”
松冈说:“在德国消灭苏联后,我们不能坐享其成。”然后,他说了一些与外相身分不相称的话。“我们要么是流血,要么就开展外交。我看还是流血好些。”第二天,他进一步阐述他的论点。他间道:“南边重要,还是北边重要?”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回答道:“同样重要。我们正在静观时局如何发展。”但他并没有泄露他的想法,如果莫斯科8月底前陷落,陆军将进攻西伯利亚。头脑伶俐、脾气暴躁的陆军参谋次长塚田说:“一切取决于时局。我们不能齐头并进!”
第二天,松冈又找东条进行争辩,他说,根据德国的通报,俄国的战事不久就会结束,英国在年底前也得投降。“如果我们在德国击败苏联后再着手讨论苏联问题,在外交上我们将处于不利地位。假如立即进攻苏联,美国就不能参战。”他坚信能用外交手腕拖住美国3个月到半年。“如果我们像统帅部建议的那样坐等结果,我们就将受到英国、美国和俄国的包围。我们必须先北进,然后南进。……”他像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他讲下去,直到他看见他的话毫不发生作用时,方才罢休。
最后松冈以挑衅的口吻说:“本人的预言从来没有不应验的。现在我预言,如果战争从南面开始,英、美两国必然参战,不然我们走着瞧吧!”就是在松冈找东条争辩之后,柏林方面忽然改变态度,立刻对日本施加压力。过去几个月,希特勒尽量唆使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新加坡,使日本成为他对付英国的军事盟友。现在形势变了,日本的战争机器必须掉转方向——对准俄国。这项工作责成里宾特洛甫来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里宾特洛甫绞尽了脑汁,极尽引诱欺骗之能事,催促日本尽早参战。为此,他约见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将军。纳粹外交部长假惺惺地对大使说:
“贵国向太平洋进军固然意义重大,但是考虑到准备不足,不妨先解决俄国问题,参加德国的对苏战争。俄国溃败之后,贵国就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南进了。”
在东京,德国大使欧根·奥特也奉命向日方指出:“鉴于事态的迅速发展,日本应迅即对苏俄采取军事行动。”并带有威胁的口气说:“若日方在苏俄被击溃后始采取行动,势必影响其道义和政治地位。”
陆相东条对希特勒出尔反尔的态度有些不解。他想:“过去一直鼓动我们南进,说我们的北方是可靠的;现在又要我们北进,莫不是想让我们去为他们探虎穴呀?……”第二天,东条就带着这一问题前来拜会奥特大使,探询苏德前线的战况。
这位秃顶短髭、眼睛狡黠、身着便服的将军,酷似一位审慎的生意人,在投资前掂量着他的同伙是否会破产。席间,奥特努力使东条相信,前线的战事顺利,莫斯科“厄运已定”。由于大使故意对“胜利”夸大其词,反而使东条提高警觉。他想,希特勒的闪击战并未取得成功!东条不相信奥特的话,悻悻地走了。不久之后,陆相又让大岛将军在柏林进一步摸底,为他取得第一手材料。
大岛大使很快来了答复。报告说,根据陆相的吩咐,专程拜访了外长里宾特洛甫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凯特尔陆军元帅。关于苏德战况,陆军元帅解释说,进攻速度放慢是由于交通线拉长,后勤供应跟不上。凯特尔说:
“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中,实际进程比计划落后3周是不足为奇的。”
东条摸了底,更加坚定了他的“南进”决心。在下一次的内阁会上,他鼓动近卫通过了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下国策提纲》的文件。这就是日本南进政策不变。第一步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关于这一点,通过向维希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希望实现不流血的占领,如果劝说无效,就诉诸武力,甚至不惜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就这样,一场冗长的辩论宣告结束,从此使日本朝全面战争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清除松冈对军方政策的干扰,东条建议近卫首相立即把他免职。但是,近卫却不想与松冈闹翻,因为松冈在与希特勒和斯大林会谈后,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近卫决定找个借口把松冈搞掉,他要求全体阁僚集体辞职,然后重新组阁,起用别人当外相。他于7月16日6时30分召开内阁非常会议。近卫提出这个建议,没有人反对。松冈抱病在家。
这样,这位日本外交史上最能言善辩的人物的暴风雨般的生涯就宣告结束了。
第二天,天皇要求近卫重新组阁。新内阁不到两天就组成了。动作之所以这样快,只是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事变动,松冈的职位由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担任。丰田上任后首先做的事是电告日本驻维希大使,不管维希政府决定怎样干,日本军队将于7月24日开进印度支那。限期前一天,维希政府同意日军和平开进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驻维希大使得意洋洋地给东京拍了一个电报:“法国人如此痛快地接受日本要求的原因是,他们看出了我们意志是何等坚决,我们的行动又是何等敏捷。总之,他们除让步外,别无选择。”
赫尔读了“魔术”破译后送来的这份电报怒不可遏,竭力要求罗斯福对日本实行新的禁运,以示报复。7月26日晚,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接着,英国和荷兰也冻结了日本资产。结果是,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全部停止。冻结资产是完成A、B、C、D四国(即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包围圈的最后一个步骤,这无疑对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日本统帅部的挫折感近于歇斯底里,一些法西斯军官要求及早动手。早在1941年年初,东条英机就以陆军大臣的名义发表了《战阵训》。他要求全军“攻必克,战必胜,勇往直前,百事不惧,沉着大胆,处理难局,坚韧不拔,以克困苦,突破一切障碍,一心为获得胜利而迈进”。并号召全军为天皇敢于战死,发扬武士道精神,“生而下受俘囚之辱,死而勿遗罪祸之污名”。
经过多方的磋商和长期谋算,一个进一步引向日本灾难的“南进计划”就这样出笼了。正是:排出异己专断行,南进计划急求成。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美日会谈由于双方各不相让,加上美国截收到的日本密电,就变得更为严重。外交电报本应是破译不了的,但它却被美国专家们破译了。日本政府发给驻各国外交使团的密电,不断地被截收和破译。这项工作是在“魔术战役”的代号掩护下进行的。因此,赫尔通常在开会前就能知道野村的想法。
此外,由于赫尔对日本人永远挂在脸上的“冷冰冰的”微笑感到讨厌,他总是讥讽或嘲笑日本人的点头哈腰和讲话时的“吸气音”。因此,赫尔的首席顾问霍恩贝克博士就很容易使这位国务卿相信:日本人是不可靠的,如果与日本人达成任何妥协,都将是背叛美国的原则。
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虽然赫尔和野村力图消除分歧,不过进展甚微,在东京,松冈不论公开或私下都在发表挑衅性的言论。5月14日,他对美国大使格鲁说,希特勒不向美国宣战一举表现了他的“巨大耐心和慷慨”,美国攻击德国的潜艇迟早会导致日美开战。美国应该做出“有丈夫气概、正派和合情合理的事,光明正大地向德国宣战,而不是在中立的幌子下进行战争活动”。3天以后,他又写信给格鲁,解释他“与众不同”的态度。他说,他是从1000年、2000年、甚至3000年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假如人家认为他神经不正常,他也毫无办法,因为他生来就如此。
6月21日,美国国务卿终于对日本的提案作出了正式的回答:“日本必须放弃三国同盟条约。”此外还拒绝了日本提出的一些其他要求。近卫及其内阁对美国的答复甚为震惊。尤其使松冈激怒的是,赫尔在答复的同时还发表了一篇口头声明。大意是说,近日来,某些日本官员发表的公开言论似乎成了谈判道路上无法克服的障碍。松冈认为这是对他进行的人身攻击,并把它作为完全停止华盛顿谈判的理由。第二天,6月22日,星期日,希特勒入侵苏联,日美双方的会谈就由此暂时搁浅了。
德国入侵苏联,成了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愤怒谴责希特勒背信弃义的侵略行为;而西方国家却竭力利用这一事件为自己打算。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表现得尤为积极。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预测,“希特勒大概6个星期到两个月就可打败苏联”。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不禁觉得,如果我们立刻利用这个事件,能给我们和英国提供一个大好时机。”然后他对罗斯福说,他认为,德国只要1个月到3个月就可消灭苏联。格鲁大使认为,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只能对美产生好处。他在日记中写道:“让纳粹和**就那样去互相削弱吧,民主国家不久就可占上风,最少能从目前的危险中解救出来。”
星期天下午4时,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消息传到了东京。松冈对此喜出望外,几分钟后,他给宫内大臣木户侯爵打了个电话,请求谒见天皇。不到一小时之后,松冈拜谒天皇,很明显,他陈述的问题并没有和首相近卫谈过。
他坚信德国能迅速击败俄国。他建议日本立刻进攻西伯利亚,推迟南进。天皇感到惊异,因为这个方针意味着朝两个方向扩张,他要松冈同首相商量。
就在松冈拜谒天皇 3天以后,在近卫召开的由军政要员参加的联络会上,松冈力主进攻苏联的意见,遭到了以东条为首的军方的强烈反对。鉴于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教训,东条不主张急于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海相及川也说,同时与两国海战,实属困难。“为了这种局面,不要叫我们既进攻苏联,同时又南进。海军目前不想惹苏联。”
松冈说:“在德国消灭苏联后,我们不能坐享其成。”然后,他说了一些与外相身分不相称的话。“我们要么是流血,要么就开展外交。我看还是流血好些。”第二天,他进一步阐述他的论点。他间道:“南边重要,还是北边重要?”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回答道:“同样重要。我们正在静观时局如何发展。”但他并没有泄露他的想法,如果莫斯科8月底前陷落,陆军将进攻西伯利亚。头脑伶俐、脾气暴躁的陆军参谋次长塚田说:“一切取决于时局。我们不能齐头并进!”
第二天,松冈又找东条进行争辩,他说,根据德国的通报,俄国的战事不久就会结束,英国在年底前也得投降。“如果我们在德国击败苏联后再着手讨论苏联问题,在外交上我们将处于不利地位。假如立即进攻苏联,美国就不能参战。”他坚信能用外交手腕拖住美国3个月到半年。“如果我们像统帅部建议的那样坐等结果,我们就将受到英国、美国和俄国的包围。我们必须先北进,然后南进。……”他像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他讲下去,直到他看见他的话毫不发生作用时,方才罢休。
最后松冈以挑衅的口吻说:“本人的预言从来没有不应验的。现在我预言,如果战争从南面开始,英、美两国必然参战,不然我们走着瞧吧!”就是在松冈找东条争辩之后,柏林方面忽然改变态度,立刻对日本施加压力。过去几个月,希特勒尽量唆使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新加坡,使日本成为他对付英国的军事盟友。现在形势变了,日本的战争机器必须掉转方向——对准俄国。这项工作责成里宾特洛甫来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里宾特洛甫绞尽了脑汁,极尽引诱欺骗之能事,催促日本尽早参战。为此,他约见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将军。纳粹外交部长假惺惺地对大使说:
“贵国向太平洋进军固然意义重大,但是考虑到准备不足,不妨先解决俄国问题,参加德国的对苏战争。俄国溃败之后,贵国就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南进了。”
在东京,德国大使欧根·奥特也奉命向日方指出:“鉴于事态的迅速发展,日本应迅即对苏俄采取军事行动。”并带有威胁的口气说:“若日方在苏俄被击溃后始采取行动,势必影响其道义和政治地位。”
陆相东条对希特勒出尔反尔的态度有些不解。他想:“过去一直鼓动我们南进,说我们的北方是可靠的;现在又要我们北进,莫不是想让我们去为他们探虎穴呀?……”第二天,东条就带着这一问题前来拜会奥特大使,探询苏德前线的战况。
这位秃顶短髭、眼睛狡黠、身着便服的将军,酷似一位审慎的生意人,在投资前掂量着他的同伙是否会破产。席间,奥特努力使东条相信,前线的战事顺利,莫斯科“厄运已定”。由于大使故意对“胜利”夸大其词,反而使东条提高警觉。他想,希特勒的闪击战并未取得成功!东条不相信奥特的话,悻悻地走了。不久之后,陆相又让大岛将军在柏林进一步摸底,为他取得第一手材料。
大岛大使很快来了答复。报告说,根据陆相的吩咐,专程拜访了外长里宾特洛甫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凯特尔陆军元帅。关于苏德战况,陆军元帅解释说,进攻速度放慢是由于交通线拉长,后勤供应跟不上。凯特尔说:
“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中,实际进程比计划落后3周是不足为奇的。”
东条摸了底,更加坚定了他的“南进”决心。在下一次的内阁会上,他鼓动近卫通过了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下国策提纲》的文件。这就是日本南进政策不变。第一步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关于这一点,通过向维希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希望实现不流血的占领,如果劝说无效,就诉诸武力,甚至不惜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就这样,一场冗长的辩论宣告结束,从此使日本朝全面战争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清除松冈对军方政策的干扰,东条建议近卫首相立即把他免职。但是,近卫却不想与松冈闹翻,因为松冈在与希特勒和斯大林会谈后,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近卫决定找个借口把松冈搞掉,他要求全体阁僚集体辞职,然后重新组阁,起用别人当外相。他于7月16日6时30分召开内阁非常会议。近卫提出这个建议,没有人反对。松冈抱病在家。
这样,这位日本外交史上最能言善辩的人物的暴风雨般的生涯就宣告结束了。
第二天,天皇要求近卫重新组阁。新内阁不到两天就组成了。动作之所以这样快,只是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事变动,松冈的职位由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担任。丰田上任后首先做的事是电告日本驻维希大使,不管维希政府决定怎样干,日本军队将于7月24日开进印度支那。限期前一天,维希政府同意日军和平开进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驻维希大使得意洋洋地给东京拍了一个电报:“法国人如此痛快地接受日本要求的原因是,他们看出了我们意志是何等坚决,我们的行动又是何等敏捷。总之,他们除让步外,别无选择。”
赫尔读了“魔术”破译后送来的这份电报怒不可遏,竭力要求罗斯福对日本实行新的禁运,以示报复。7月26日晚,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接着,英国和荷兰也冻结了日本资产。结果是,日本与美国的贸易全部停止。冻结资产是完成A、B、C、D四国(即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包围圈的最后一个步骤,这无疑对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日本统帅部的挫折感近于歇斯底里,一些法西斯军官要求及早动手。早在1941年年初,东条英机就以陆军大臣的名义发表了《战阵训》。他要求全军“攻必克,战必胜,勇往直前,百事不惧,沉着大胆,处理难局,坚韧不拔,以克困苦,突破一切障碍,一心为获得胜利而迈进”。并号召全军为天皇敢于战死,发扬武士道精神,“生而下受俘囚之辱,死而勿遗罪祸之污名”。
经过多方的磋商和长期谋算,一个进一步引向日本灾难的“南进计划”就这样出笼了。正是:排出异己专断行,南进计划急求成。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