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东条英机章节目录 > 第十七章 横扫东南亚

第十七章 横扫东南亚(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东条英机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东条英机 2017-02-13 11:39
的阿帕里登陆。此后,又在吕宋西海岸的维甘和东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美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麦克阿瑟估计到,日军主力将在仁牙因湾登陆,由于美国空军已损失殆尽,陆军也减员一半,无法阻挡,因此,美菲军队便主动撤退到巴丹半岛,凭借科雷吉多尔要塞进行防守,并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的城市,虽然这时日军离首都还有150公里。

    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入马尼拉。东条英机的侵略野心很大,但兵员不足,力不从心。就在日军进入马尼拉的当天夜里,东条又指令南方军司令向巴丹半岛发动进攻,但因兵力不足未能得逞,且损失重大。东条对巴丹前线进展不力大发脾气。他在发给前线司令部的电报说:“处处都在奏捷,只有菲律宾除外。”这对本问雅晴司令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这里的天气又闷又热,气温高达华氏95度。这位将军内心如煎,在巴丹战役中,他已经丢了近7000人,还有1万人患了疟疾、脚气和痢疾。他两次要求增援,两次遭到拒绝。

    在美军方面,困难更多,不仅士气低落,而且粮食已成了头痛的问题。

    前线部队每天的口粮只有平常的   1/3。几次想通过日本海上封锁线向巴丹和科雷吉多尔运送给养的努力都遭到了失败。骑兵的马已经没有什么饲料可喂了,温赖特将军含着眼泪下令把所有的军马都杀了,包括他自己心爱的良驹约瑟夫·康拉德在内。

    到了2月中旬,军内病倒的人多到了惊人程度。巴丹是世界上疟疾最猖撅的地区之一,而奎宁已几乎断了来源。由于饥饿和痢疾,兵员身体虚弱,仅3月份第一个星期就有500多人患疟疾住院,医生们担心疟疾即将流行,尽管还有人在说什么一支“一英里长”的船队满载给养和增援部队正在驶来,但无论是菲律宾部队还是美国部队都传诵着战地记者弗兰克·休利特写的一首诗:

    我们是巴丹的孤零兵,

    没爹没妈也没山姆大叔,

    无姑姨无叔伯也无兄弟,

    病无药,战无飞机大炮,

    哪有人把我们放在心上来关照。

    为了解决战场僵持的局面,3月间,东条又向菲律宾前线增派了两个步兵师团和两个炮兵团,大举进攻又重新开始。就在这时,美国政府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便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赖恃中将指挥,让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携夫人和4岁的儿子,乘着巴尔克利上尉的鱼雷艇偷偷地离开了科雷吉多尔。

    在尔后紧张的45小时里,巴尔克利指挥PT—41艇穿过被日军控制的海面,于13日天刚亮的时候在棉兰老岛北岸靠近台尔蒙菠萝罐头厂附近靠岸登陆。下船时,麦克阿瑟脸色苍白,眼圈发黑。他对巴尔克利说,他要为他和艇上人员申请银垦章。“你们把我从虎口中救了出来,我不会忘记的。”次日上午,麦克阿瑟的飞机在达尔文港南面30英里的巴切勒拉机场着陆。“好险!”他对在跑道上焦急地等着他的人说,“不过战争就是这样。

    胜败生死都只有瞬息之差。”麦克阿瑟抵达目的地后对记者说,“我来了,但是我还要回去。”

    东条本来就为巴丹的僵局不高兴,得悉麦克阿瑟大胆脱逃后更加不快。

    他再也不相信,本间没人支援也有能力迅速取胜。东条不愿自己去向陆军参谋总长杉山直接谈,而是派他的秘书官西浦进大佐去转达他对巴丹的“悬念”。

    麦克阿瑟的临阵脱逃,在美**队中也引起了对他的蔑视,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老麦把他们抛弃了,所以当时军队中流行着一首用《共和国战歌》的曲调写的讽刺歌曲:

    老麦老麦不窝囊,

    做事谨慎不能算胆小,

    富兰克林造的金星他得保护好。

    四星上将和巴丹的美味一样少,

    可知他手下的士兵饿得心直跳。

    4月2日是耶稣受难日的前夕。更有意义的是,这一天也是日本传说中第一个皇帝、神武天皇的生日前夕。夜幕降临时,5万日军已经集结待命,准备大举进攻。在他们后边,150门大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准备举行这次战役开始以来最猛烈的炮击。

    在前线的另一边是7.8万名饿得发慌的美军和菲律宾军,其中只有2.7万人是列为“有战斗力”的人员,而这些人中间却有3/4因患过疟疾而身体虚弱。一早,天气就晴朗。10点钟炮击就开始了。在日军强烈炮火攻击下,美军和菲军乱作一团,纷纷弃阵而逃,有的走小路,有的翻山越岭,有的则沿着海岸公路跑。到处是混乱,这些筋疲力尽的人在恐怖的驱策下迈动着脚步。

    4月9日,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作了日军的俘虏。科雷吉多尔要塞守到5月6日。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尽管如此,棉兰老的3.6万名军队只有7000人(主要是美国人)向日军投降,其余2.9万人拒绝服从命令,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至此,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菲律宾所有重要的城镇和港口,菲律宾人民在**领导下,进入了艰苦的抗战阶段。

    荷属东印度是日本帝国主义与美。英、荷盟国争夺的主要战场。东条坚持南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侵夺南洋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石油。为了不止荷印当局把石油区设施破坏,不让他们把爪哇建成强大的堡垒,日本侵略者急干要迅速占领荷属东印度。

    爪哇处于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已有一个月了。在西面,苏门答腊遭到日军伞兵和新近登陆的一支部队的攻击。在东面,另一支入侵部队刚刚在巴厘岛附近抛锚。   ABDA联军总司令韦维尔断定,口军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爪哇岛了。矮矮胖胖、头已秃顶的荷兰海军司令黑尔夫里希中将仍然认为能在海上打败日本人,不同意ABDA海军司令、美国哈特将军认为荷属东印度已无法防守的悲观估计。的确;开战以来荷兰舰队击沉的日本海军的吨位比美国的空中、海面与水下部队击沉的总和还多。

    美国不愿在海面上作战,不但黑尔夫里希不明白,连日本人也弄不懂。

    日军在菲律宾以南,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他们现在己占领了整个婆罗洲和西里伯斯群岛,并在新几内亚取得了牢固的立足点。爪哇一征服,东南亚的财富——石油、锡和钨矿就可以囊括了。

    此时韦维尔的心情十分暗淡,他对防守爪哇已丧失信心。2月22日他电告丘吉尔:“我担心ABDA地区的防御已经崩溃,爪哇势难长时间防守。”当时盟国的空中防御已不再能提供有效的抵抗。在马来亚惨败后,英国飞机所剩无几;荷兰也只有几架陈旧的飞机;美国在爪哇的111架飞机至此也只剩下了23架重轰炸机和为数极少的战斗机。

    3天后,韦维尔把最后守卫东印度群岛的任务移交给了荷兰总督,自己离开了爪哇。现在,在两支正从海上逼近的日本部队面前保护爪哇的只有黑尔大里希的舰队了。他下再抱有海上挡住日本人的希望,但他下定决心要在海上能杀多少日军就杀多少。

    2月26日拂晓,日本由56艘输送船组成的西路进击部队离爪哇西端只有250海里。它由1艘航空母舰、3艘轻巡洋舰和两队驱逐舰护航,由4艘重巡洋舰掩护。由40艘输送船组成的东路进击部队离目标东爪哇已不到200海里。它由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护航,离它不远的海面上有2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这18条军舰的总指挥是高木武雄少将。

    快到中午时,2架盟军飞机发现了东路船队。已从哈特手中接过ABDA海军指挥权的黑尔夫里希,当即电令多尔曼海军少将在天黑后率领由15艘军舰组成的主力出港进行攻击。这支舰队虽然壮观,其实是一支拼凑起来的舰队,既没有共同的作战原则,也没有一致的作战技术,分属4个国家的4群舰只都是自成一体的、差别明显的待遣舰队。美国重巡洋舰“豪斯顿”号上一位年轻上尉当时触景生情地作了一个比喻:这支舰队犹如11位都是挂头牌的音乐明星,没有在一起练习过就奏起了《圣母颂》。

    由于舰队没有统一的作战信号密码,多尔曼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只好通过无线电,旗语和信号灯用普通的英语传出:“跟着我,敌人在90海里外。”因此,高木少将对这支舰队的行踪了如指掌。随邵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追击,当日舰接近多尔曼舰队时,身为潜艇专家的高木立即下达命令:“开始攻击!”

    在距离1.6万码时,日本驱逐舰放出了鱼雷。这种新设计的鱼雷的射程惊人,达3万码,它的氧气推进系统在开动时不会在水面留下痕迹,因为它不冒水泡。水雷放出后,顿时“德吕特”号响起了天崩地裂的爆炸声,舰上的官兵还莫名其妙,随着火舌在用板上蔓延,火箭从“德吕特”上飕飕地腾空而起。

    原来是信号弹贮藏库着火爆炸了。

    时隔不久,又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爆炸的是“爪哇”号。舰上火势凶猛,舰首朝天。当舰身朝后倾斜沉入大海时,几百名水兵纷纷掉入水中。

    接着,“德吕特”号也消失了,只听得海水淹没火焰时的嘶嘶声。多尔曼和366名官兵随舰沉没。爪哇海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日本人几乎毫无损伤,而多尔曼却损失了3艘驱逐舰、2艘轻巡洋舰,还搭上他自己的性命。

    在这次海战中,盟军残存10艘舰只。这些舰只在天亮时分别驶抵雅加达和泗水。4艘美舰要求逃往澳大利亚,得到批准,在早晨5时许悄悄地从“埃克塞特”号身旁驶出了泅水港,在昏暗中安全地通过了狭窄的巴厘海峡。当晚,“珀思”号和“豪斯顿”号离开了雅加达,在逃跑途中被日舰击沉。“豪斯顿”号的1000名官兵和“珀思”号的680名官兵大部丧生。

    日军在孔雀湾和北岸一登陆,爪哇的盟军部队就瓦解了。英国的最后几艘军舰——“埃克塞特号”和2艘驱逐舰,企图乘黑夜通过粪他海峡逃跑。

    但是高木在2月27日上午9时30分发现了它们。在“龙骧”舰的俯冲轰炸机的协助下,将这3艘军舰全部击沉。午夜过后不久,最后一架美军飞机载着35名乘客飞离了垂死的爪哇,一架水上飞机从万隆附近的一个湖上摇摇晃晃地升起,飞往锡兰(斯里兰卡),里面的乘客是黑尔夫里希将军。他觉得自己好像是个新入伍的少尉似的。

    日本陆上部队几乎毫无阻挡地从两面包围了雅加达和万隆。指挥着已经七零八落处于混乱状态的盟军的荷兰指挥官,深知当地居民仇视统治他们的荷兰人,要开展游击战争是困难的。3月8日,他命令全体部队放下武器。

    最后一封发给外界的电报是从万隆的民用电讯局发出的,“我们结束了,”

    他说,“别了,等时局好转时再见吧。女王万岁!”

    与马来亚和菲律宾一样,荷属东印度也丢了。石油和其他矿藏尽归东条之手。

    缅甸是东条英机横扫东南亚的另一个猎取目标,其战略目的是截断供应重庆政府的国际交通线——滇缅路,开展使印度脱离英国的工作,保障日本侵略军北翼的安全。

    日本第十五军入侵泰国之后,根据东条的要求即作进攻缅甸的准备,井趁有利时机轰炸缅甸南部的空军基地,以保障马来亚日军侧翼和后方的安全。

    1942年1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越过泰缅国界,20日主力部队发动进攻,31日占领毛淡棉,2月4日攻下拔安。由于泰缅边境地区公路没有修好,日军运输困难,不敢冒进。但这时日军得到情报说,英军正从仰光得到增援,集结在缅甸地区的英国殖民军和中国远征军已达10万余人。同时,日军在马来亚的侵略也很得手。所以,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决定继续发动进攻,并于3月8日一举攻占缅甸首都仰光。

    在日军攻陷仰光前一天,南方军总司令向第十五军司令官发出指示:在继续执行现在作战任务的同时,加强在曼德勒地区推进。3月10日,日军分两路北上,一路从勃固出发,直指锡唐河上的东吁,在这里打击英国和中国的军队,并沿东吁——曼德勒铁路北上,攻取这个军事要冲。日本空军对曼德勒进行了狂轰滥炸,使这座文化历史古城变成一片废墟。另一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3月22日进逼卑谬,4月20日占领乐可,然后改乘汽车,迅猛向滇缅路推进,于4月28日截断了这条公路。这一天,日军占领滇缅路的重要枢纽腊戍。

    由于发生了这种灾难,英军放火烧毁了仁安羌油田设施,迅速向曼德勒撤退,与中**队会合。两军在曼德勒商定,中**队退到八莫、密支那,以便同中国联系;英军向加里瓦撤退,以进驻亲敦江西岸。日军继续穷追,并沿途不断轰炸和扫射。英军销毁了轻重装备,轻装进入丛林。5月28日越过边界进入印度。中**队除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和史迪威将军带领的两个师退往印度外,大部退到中国云南南部,凭怒江天险挡住了日军的攻势。

    历时4个月的缅甸战役就这样结束了。参与盟军指挥的史迪威将军在退却途中说:“我们进入了挨打的地狱。它就像进地狱那样丢脸。我们应当找出它的原因并且打回去。”

    这样一来,从1941年12月7日到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城市。

    日本侵略者之所以如此势如破竹,很快地打败了美、英、荷在东方的军队,原因很多,首要的是美、英、荷统治集团长期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奉行绥靖政策,助桀为虐,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加之,美、英、荷帝国主义者对东南亚各国人民长期实行殖民统治,同他们处于对立地位,没有也不敢依靠当地人民、武装人民进行战争。

    虽然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总兵力大大超过日本,但兵力分散,没有协调一致的战略计划,更无统一指挥,像一个没有指挥的管弦乐队,并且它们也没有估计到日本会同时从各个方面发动进攻,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

    英、美、荷指挥官养尊处优,对于已有数年实战经验的日本侵略音怀有恐惧心理,怯敌畏难,使部队笼罩着失败主义情绪。加上军队本身大多由外国人组成,在异乡作战,没有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热忱,士气不振。结果日本侵略军所向披靡,迅速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就侵占了3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5亿。创造了日本在东方侵略的“奇迹”。

    面对着日本法西斯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东条英机如醉若狂,紧步希特勒建立“欧洲新秩序”的后尘,大声疾呼要迅速建立东亚“新秩序”。

    正是:横归南洋鬼发狂,奸淫虏掠害四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