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刘因年谱
《刘因评传》作者:刘因评传 2017-02-13 11:44
一岁 蒙古海迷失后称制元年己酉(1249)
闰二月九日亥时,刘因生于顺天(今保定)。
先生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既觉而生,乃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三岁 元宪宗元年辛亥(1251)刘因开始识字。
六岁 元宪宗四年甲寅(1254)
刘因开始学诗。
七岁 元宪宗五年乙卯(1255)
刘因家迁涞水。
十一月初六日,母杨氏病故。母杨氏离葬于母族李涞阳家墓地旁。
八岁 元宪宗六年丙辰(1256)
已能草书。
九岁元宪宗七年丁巳(1257)
诵读《太玄》。
十一岁 元宪宗九年己未(1259)
刘因家还顺无。
是年,蒙军伐宋。宪宗(蒙哥)战死:忽必烈北上争位,迅速战胜阿里不哥。郝经使宋,被贾似道拘于真州。
十二岁 元世祖中统元年庚申(1260)
刘因家迁真定(镇州,今正定),寓居于真定之潭园。
刘因父刘述被宣抚真定的左三部尚书刘肃辟为武邑令。不久,以疾辞归。
刘因已能作文,落笔惊人。
是年,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改元中统。
十五岁元世祖中统四年癸亥(1263)
慨然有大志,作《拟古》三首,有"男儿志万里,??远与千古期"等句。
十八岁元世租至元三年丙寅(1266)
刘因家还顺天(保定),居于藻西庄。刘因诗有"十载鸡泉隐"、"团茅鸡距阳"等句。
作《吊荆轲文》、《横翠楼赋》。又,五古《呈保定诸公》(有"贱子伸余狂"等句)、《秋夕感怀》(有"游子起中庭"、"人生少年时"等句).大约都是此一时期的作品。
十九岁元世祖至元四年丁卯(1267)
正月十三日,父刘述病故。
作《希圣解》、《渡江赋》。
二十岁元世祖至元五年戌辰(1268)
改葬父母于容城沟市里之西原。"先友翰林待制杨恕怜而助之,始克襄事。"二十二岁元世祖至元七年庚午(1270)
三月,娶山西平定郭氏女为妻。
作《宣化堂记》、《驯鼠记》。
二十三岁元世祖至元八年辛未(1271)
作《阴符经集注序》。
是年,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二十四岁元世祖至元九年壬申(1272)
秋,大雨,旱象立解。作五古(喜雨)。
二十五岁元世祖至元十年癸酉(1273)
作《椟蓍记》、《辋川图记》、七律《癸酉大雨次人韵》、七绝《癸酉书事》、七绝《癸酉新居杂诗九首》。
(按:刘因癸酉年所迁的新居在何地不详。刘因集中还有几句以"新居"为题的诗,有的内容显然写的是农村生活,有"年来爱与渔樵话"等句。刘因或于是年移居容城。(安熙有词《闲江月》,注曰:"登古容城有怀--城阴则静修刘先生故居"。由此可知,刘因的家在容城县城内,沟市里为刘家的坟茔所在地。)又,刘因《癸酉书事)有句:"娇儿索粟一钱空,怪见家人不忍中。我不怨天贫贱我,吾儿自合享吾穷。"可知,刘因此时生活日渐窘迫。
二十六岁元世祖至元十一年甲戍(1274)
西域田尚书请刘因赴家馆教子,刘因谢绝。此信不著年月,但信中说:"外舅(岳父)郭判官,平生受知最重,今在平定卧疾,十月间,已一往省视,临别垂位云:'比死,幸得一相见'。近其子来书云:变腄而利(痢)。医者云:利,不利于是证(症)也。"可见,此时郭公病体已很沈重。向郭公于乙亥年病故,故将此事系于是年。
二十六岁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乙亥(1275)
作词《喜迁莺--乙亥元日》、《田景延写真诗序》、《书东坡传神记后》。
十月,赴山西平定奔岳父之丧。有诗七古(乙亥十月往平定早发土门宿故关书所见》。
是年四月,郝经被释还,七月病故。
门人徐生(景岩)卒。
二十八岁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1作《太极图后记》、《篆隶偏旁正讹序》、《徐生哀挽序》。
是年,贾似道被黜,死于道路。元军攻陷临安,宋恭帝及谢、全两太后被俘。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先后拥立益王赵皇、卫王赵昰,继续抵抗。二十九岁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丁丑(1277)
作《谷吕古器记)、《书饕餮图后)、《跋鲁公祭季明侄文真迹后》、《跋朱文公〈杰然〉〈直方〉二帖真迹后)、《跋怀素〈藏真〉〈律二帖墨本后》、五古《晨起书事》。
三十岁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戊寅(1278)
作《书王子端草书后》、七律《记梦》。
应何尚书(名玮)教子之请,赴易州教家馆。(按:此事不著年月,据《静修先生墓表):"易州何公纬,辞两淮盐使,奉亲家居,藏书万卷,以教子为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闰二月九日亥时,刘因生于顺天(今保定)。
先生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既觉而生,乃名骃,字梦骥。后改名因,字梦吉。三岁 元宪宗元年辛亥(1251)刘因开始识字。
六岁 元宪宗四年甲寅(1254)
刘因开始学诗。
七岁 元宪宗五年乙卯(1255)
刘因家迁涞水。
十一月初六日,母杨氏病故。母杨氏离葬于母族李涞阳家墓地旁。
八岁 元宪宗六年丙辰(1256)
已能草书。
九岁元宪宗七年丁巳(1257)
诵读《太玄》。
十一岁 元宪宗九年己未(1259)
刘因家还顺无。
是年,蒙军伐宋。宪宗(蒙哥)战死:忽必烈北上争位,迅速战胜阿里不哥。郝经使宋,被贾似道拘于真州。
十二岁 元世祖中统元年庚申(1260)
刘因家迁真定(镇州,今正定),寓居于真定之潭园。
刘因父刘述被宣抚真定的左三部尚书刘肃辟为武邑令。不久,以疾辞归。
刘因已能作文,落笔惊人。
是年,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改元中统。
十五岁元世祖中统四年癸亥(1263)
慨然有大志,作《拟古》三首,有"男儿志万里,??远与千古期"等句。
十八岁元世租至元三年丙寅(1266)
刘因家还顺天(保定),居于藻西庄。刘因诗有"十载鸡泉隐"、"团茅鸡距阳"等句。
作《吊荆轲文》、《横翠楼赋》。又,五古《呈保定诸公》(有"贱子伸余狂"等句)、《秋夕感怀》(有"游子起中庭"、"人生少年时"等句).大约都是此一时期的作品。
十九岁元世祖至元四年丁卯(1267)
正月十三日,父刘述病故。
作《希圣解》、《渡江赋》。
二十岁元世祖至元五年戌辰(1268)
改葬父母于容城沟市里之西原。"先友翰林待制杨恕怜而助之,始克襄事。"二十二岁元世祖至元七年庚午(1270)
三月,娶山西平定郭氏女为妻。
作《宣化堂记》、《驯鼠记》。
二十三岁元世祖至元八年辛未(1271)
作《阴符经集注序》。
是年,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二十四岁元世祖至元九年壬申(1272)
秋,大雨,旱象立解。作五古(喜雨)。
二十五岁元世祖至元十年癸酉(1273)
作《椟蓍记》、《辋川图记》、七律《癸酉大雨次人韵》、七绝《癸酉书事》、七绝《癸酉新居杂诗九首》。
(按:刘因癸酉年所迁的新居在何地不详。刘因集中还有几句以"新居"为题的诗,有的内容显然写的是农村生活,有"年来爱与渔樵话"等句。刘因或于是年移居容城。(安熙有词《闲江月》,注曰:"登古容城有怀--城阴则静修刘先生故居"。由此可知,刘因的家在容城县城内,沟市里为刘家的坟茔所在地。)又,刘因《癸酉书事)有句:"娇儿索粟一钱空,怪见家人不忍中。我不怨天贫贱我,吾儿自合享吾穷。"可知,刘因此时生活日渐窘迫。
二十六岁元世祖至元十一年甲戍(1274)
西域田尚书请刘因赴家馆教子,刘因谢绝。此信不著年月,但信中说:"外舅(岳父)郭判官,平生受知最重,今在平定卧疾,十月间,已一往省视,临别垂位云:'比死,幸得一相见'。近其子来书云:变腄而利(痢)。医者云:利,不利于是证(症)也。"可见,此时郭公病体已很沈重。向郭公于乙亥年病故,故将此事系于是年。
二十六岁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乙亥(1275)
作词《喜迁莺--乙亥元日》、《田景延写真诗序》、《书东坡传神记后》。
十月,赴山西平定奔岳父之丧。有诗七古(乙亥十月往平定早发土门宿故关书所见》。
是年四月,郝经被释还,七月病故。
门人徐生(景岩)卒。
二十八岁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丙子(12761作《太极图后记》、《篆隶偏旁正讹序》、《徐生哀挽序》。
是年,贾似道被黜,死于道路。元军攻陷临安,宋恭帝及谢、全两太后被俘。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先后拥立益王赵皇、卫王赵昰,继续抵抗。二十九岁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丁丑(1277)
作《谷吕古器记)、《书饕餮图后)、《跋鲁公祭季明侄文真迹后》、《跋朱文公〈杰然〉〈直方〉二帖真迹后)、《跋怀素〈藏真〉〈律二帖墨本后》、五古《晨起书事》。
三十岁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戊寅(1278)
作《书王子端草书后》、七律《记梦》。
应何尚书(名玮)教子之请,赴易州教家馆。(按:此事不著年月,据《静修先生墓表):"易州何公纬,辞两淮盐使,奉亲家居,藏书万卷,以教子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