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莫扎特章节目录 > 第四章 打开河蚌的利刃

第四章 打开河蚌的利刃(2/2)

莫扎特作者:莫扎特 2017-02-13 11:46
家的用膳大厅,并荣幸地站在皇帝和他的家人后面,像仆人一样看着波旁王族吃些什么菜,吃的时候步骤如何,当然,因为只是看,那些菜的味道如何是看不出来的,这只能通过进餐者的表情来判断了。但是,莫扎特那天却有些例外,因为他是站在王后身后,王后不时地用德语和莫扎特说话,还要不时地把交谈内容翻译给国王听。当王后高兴时,就从桌上拿过点吃的,让莫扎特站着尝尝味道。莫扎特的妈妈和南内尔站在国王的身后,看到莫扎特在品尝食物,她们有些着急,并不断地示意要莫扎特吃得少一些。

    “恩准亲眼观看”结束以后,免不了又要为那些酒足饭饱的贵人们弹上几曲。在1764年凡尔赛宫内的《国王娱乐开支账目》里,人们可以看到莫扎特一家在宫廷演出所得的全部收入:

    “付讫莫扎特先生因其子女在皇宫演奏音乐应得之1200里拉。”

    除此之外,莫扎特一家还收到了80个金路易,这是由格林协助出售的第一次公开演出的音乐会320张入场券的收益。

    巴黎的这部分收入应该说是相当可观的,同时,莫扎特一家还博取了不小的声望,获得了不少的赏赐。这些赏赐放在一起,已经可以开商店了。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莫扎特一家却被宫廷紧紧地套住了。因为每一种恩惠其实都是一枚倒挂着的钩子。这种恩惠将钩住吞食那份美食的嘴巴,当受惠者上钩以后,施恩者则可以随心所欲,要受惠者到哪儿他就得到哪儿。但利奥波德却不管这些,他看到了这些骄傲的资本,看到了初次打开上层社会大门后的欣喜,正以更加贪婪的眼光,把儿女投向可以获得更多好处的地方。

    4. 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家

    莫扎特一家在巴黎的成功,使他们的衣袋鼓了起来,而衣袋中增加了这些分量之后,人反而站得更直了,利奥波德感到应该及时离开巴黎,向伦敦进发。这次父亲选择了海路。

    当他们来到法国北部面临多湖海峡的港口加莱的时候,财大气粗的父亲竟提出要包租船只出海。但船上除了船员之外,还有10个人的床位,为了不过分奢侈,利奥波德又拉来了4个人合租海船。

    又出海了,听着那辟拍作响的海浪,真好比是一首交响曲。莫扎特像小松鼠似地在甲板上、弦梯上、桅杆上爬上跳下,真可说是如鱼得水,父亲多次劝说不见效后,也就懒得再去管他了。

    一天,莫扎特突然学着哥伦布的样子大叫起来:“我发现英国了!”

    但再驶过去,那“英国”又往前移了。原来这只是远处的海岸线。在船上待厌了的时候,莫扎特突然在船舱里发现了一只黑色小猴子,这次倒真是发现了“新大陆”。莫扎特立刻和小猴子交上了朋友,小猴子也整天跟着莫扎特。有时莫扎特去拨弄缆绳,小猴子也学着去拉缆绳,有时小猴子跃上弦梯,莫扎特也跟着追过去。孩子的天性真与猴子一样好动。

    一天,两个厨师做完了午饭,在甲板上晒晒太阳,看看两岸的山峦绿洲。

    一位厨师说:“江山如此美丽,如果能有些音乐伴奏,那可真是神仙般的生活了。”

    “那不难,这里什么音乐都有!”莫扎特说着跑到舱里取来了小提琴。

    乐曲响起来了,船上爱唱歌的都唱了起来,爱跳舞的也转动起来了。

    有个厨师人特别胖,莫扎特有一次把双臂张开想看看那厨师到底有多粗的腰围,可莫扎特只抱住了胖子肚子的前半部分。但就是这个胖子跳起舞来却很有节奏,就好比一个肉球在甲板上跳动。可正当他们跳得起劲时,那胖子突然仰天一跤,随即发出尖尖的“吱吱”声,那胖子真像个肉球似地滚到了甲板的边缘。大家先是一惊,然后都大声笑了起来,原来是那只小猴子也来赶热闹,在人们跳舞的时候,它也挤在了中间,胖厨师不知身下有猴,一脚踩下去感到有“人”,然后在躲避时摔倒了,正好压痛了下面的小猴,于是就有了吱吱的尖叫声。当人们把厨师扶起来时,胖厨师转身想去打小猴子。小猴见状,早已一溜烟似地窜上了桅杆……

    第二天,人们自然已忘却了昨天的事,可当人们早上走上甲板时,却见那只黑色小猴子正把一片木板抵住了下巴,右边的爪子拿着一根小木棒,模仿着莫扎特拉小提琴的动作,正玩得出神呢!看到小猴子这个动作,连要找小猴算账的那个胖厨师也停住了脚步,站在一边捧腹大笑起来。一个船员笑着说:“看来莫扎特昨天的演奏把小猴子的心灵征服了,它想拜莫扎特为师了。如果真能那样,那我们以后就可以每天都开音乐会了!”

    船员的话又引起了人们一阵欢笑。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站在绞车边的莫扎特,人们真的从心底里佩服这个音乐神童。

    在船上,利奥波德规定要两个孩子开始写日记,而且到哪个国家,最好要用那个国家的语言来写。由于小孩的语言接受能力很强,这几年在演出中接触了各种地方语的音乐爱好者,但基本上还是德语、法语和英语,所以父亲的要求并不是不合实际的。

    到了英国伦敦,利奥波德让全家寄住在弗里思街的威廉森先生家里,然后自己就四处奔走,用他搞到的所有的推荐信去敲开权贵的大门。

    由于在巴黎的成功,又有格林的帮忙,再借助推荐信,这些方法在伦敦一下子见效了。过了一星期,莫扎特一家就接到了去王宫演出的邀请。这使莫扎特一家真有些意料之外的感觉。

    后来才知道,国王乔治三世原来想娶萨拉·伦诺克斯小姐作为王后的,因为这位小姐是公认的如花似玉的美人。然而宫廷中方方面面的压力还是使他的这一**遭到了破灭。接着,乔治三世又与梅克伦堡——斯特利茨的夏洛特恋爱并成婚了。而夏洛特正好是德国人。圣·詹姆士宫的邀请,使莫扎特一家似乎又回到了亲切、朴实的德国家庭的氛围中。

    国王乔治和夏洛特王后相处得非常融洽,但他们的生活却很简朴和整洁。在他们的住宅里,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那种较小型的楼房,每个层面都是前面有两个房间,后面有一个厕所,据说,此后伦敦的住房也都照此格式建造,莫扎特一家到达王宫后,乔治三世和夏洛特待孩子们非常真诚热情。他们先安排孩子在房间里聊聊天,问问爱好和这几年来的演出情况,然后就让莫扎特姐弟来到钢琴边,听孩子们弹奏。过了一会,乔治又把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和英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以及维也纳宫廷著名音乐家瓦根西尔的作品都放在了钢琴的谱架上,然后坐在莫扎特身边,静静地听莫扎特一首一首地演奏。当莫扎特弹完最后一曲、那声音还在空中回荡时,乔治三世已按捺不住他对莫扎特的喜爱之情,站起身来轻轻地抚摸着莫扎特那金黄色的卷发。

    然而,这时的王后却兴致正浓,她提出让莫扎特伴奏,让自己亮一亮歌喉。而这对莫扎特来说真是易如囊中取物。由于莫扎特不时地在主旋律弹完之后即兴弹些装饰音和协奏,所以为王后的演唱增色不少。

    由于莫扎特出色的伴奏,也引起了在场演员的兴趣,有一位演员也提出要莫扎特为他伴奏。莫扎特别出心裁,提出要用横笛为其伴奏。那位演员在横笛的伴奏下,唱完了一曲别有韵味的独唱。其实,在一段时期的旅行演出中,莫扎特看到感兴趣的乐器,早在摸索着学习了,由于他对键盘乐器和弦乐器很熟悉,又有很好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他可以说拿上什么乐器只要拨弄几下就可以成曲了。

    当莫扎特为演员伴奏完毕以后,又看到演员的谱架上有一部亨德尔作品的低音曲谱,他就拿过来以这曲谱为基础,自由发挥弹出了一个极其美妙的旋律,这使国王王后及听到的人都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国王和王后更喜欢这个孩子了。

    过了没几天,就是英国五朔节到来的日子了,莫扎特一家听说这是刚刚恢复的一个英国人的传统节日,就从繁忙的演出中抽出时间,来到大街上观看人们欢庆节日的情景。

    在经过圣·詹姆士公园的时候,莫扎特看见一辆漂亮的马车突然在经过自己身边时放慢了速度,接着,那车窗推开了,从里面露出了一张微笑的脸庞——那不是国王乔治三世吗?莫扎特快步向马车迎去,国王亲切地向莫扎特问了好,他实在太喜欢这个多才多艺的孩子了。接着,国王又笑着向利奥波德一家挥手点头,然后马车慢慢地驶远了。

    有这样一个和蔼的国王,利奥波德真的很感激他。

    带着幸福的甜蜜,莫扎特一家又向五朔节最热闹的方向走去。

    利奥波德趁着行走的机会,不时给孩子们讲些他刚刚知道的新消息,他总不放弃点滴机会给孩子们以更多的知识,同时,一听故事,孩子们再也不会吵着要坐马车什么的了。

    利奥波德说,英国的五朔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但后来被废除了,连那根为欢庆节日而竖起的高柱也被砍倒了。就在莫扎特他们到伦敦前的1660年,才恢复了这个传统的节日。

    5月1日,这是英国人历法中入夏的第一天,是祭祀花果女神的日子,五朔节,包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这一天,人们要用老牛拉绳,在草地上竖起一根高柱,名为“五朔柱”。柱上装点绿叶,象征生命旺盛、农业丰收。这一天,姑娘们一早就得起身,用小盆子收集花草树叶上的露珠,然后用这露水洗脸,这些姑娘的皮肤就会变得白嫩细腻。以后,这些姑娘把拾来的花草编成大花环,簇拥着选出来的“五月皇后”少女,上街游行。到了高柱边,姑娘们就把大花环挂在高柱上,人们手持彩带,绕柱欢歌跳舞,把节日推向**。

    看着狂欢的人们,莫扎特姐弟也在人群中凑热闹,并跳得满头大汗。

    为了感谢国王对莫扎特一家的赞誉,同时也为了在英国打开更大的局面,利奥波德准备在6月5日国王生日的时候举行一次义演音乐会。

    但既然是音乐会,总还得请个乐队吧,而且这笔费用听说并不便宜。利奥波德合计再三,认为还是得花这笔钱。事实证明,这次义演音乐会是举办得合算的。这不但更赢得了国王王后的信赖和高兴,而且使更多的权贵争相向莫扎特一家发出了邀请。更值得庆幸的是,莫扎特从此认识了著名的音乐家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克里斯蒂安·巴赫是伟大的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最小儿子。由于他在伦敦成名,所以称为“伦敦的巴赫”。伦敦的巴赫,难道还有别的地方的巴赫吗?是的。

    伟大的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一位闻名遐迩的音乐家,他不但自己在音乐上极有建树,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后代曾连续七代出了数十名音乐家。他的19个孩子,活着的有10个,而这10人中就有3人是成为大音乐家的。其中有长期居住在哈雷而得名的音乐家“哈雷的巴赫”;有服务于柏林弗里德里希国王的音乐家“柏林的巴赫”,还有一位就是后来与莫扎特建立友谊的音乐家“伦敦的巴赫”。

    这位“伦敦的巴赫”从小随父亲和兄长学音乐。但以后,他违背了兄长的愿望,不想学风琴,而来到了意大利,为罗马天主教会写乐曲,并因创作意大利歌剧而一举成名。27岁时到了伦敦,成了英国王家剧院的一个宠儿。

    当莫扎特到伦敦演出的时候,这位29岁的大音乐家给了莫扎特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并让莫扎特认识了意大利歌剧是伟大的。

    这时,伦敦的巴赫正担任着王后夏洛特的音乐教师,莫扎特在王宫时,也与夏洛特王后一起听了不少音乐知识。有时,巴赫把这个小小的音乐天才抱到自己的膝盖上,然后开始弹奏钢琴。但他们的弹法很特别。

    有时是莫扎特弹几个小节,巴赫再弹几个小节;有时则是莫扎特弹高音,而巴赫弹低音;有时他们看着乐谱弹完一首奏鸣曲,但无论他们怎么玩“花样”,别人从琴声中听来,总以为是一双手在弹奏似的,莫扎特从此就一直没忘记过这个“忘年交”的朋友。

    在伦敦的时候,莫扎特还有幸听到了真正出色的演唱会,那是意大利歌剧团在伦敦的首场公演。莫扎特真正被剧场的热烈气氛和演员乔万尼·曼佐利的演唱所感动。乔万尼·曼佐利是个男唱女声的著名歌唱家,他的演唱使伦敦为之倾倒。而这位演员看到莫扎特这个小神童,也真的很喜欢。他特意为莫扎特安排了几次歌唱法的课程,把一些音乐知识和乐曲的规律及演唱技巧都点滴不漏地讲给莫扎特听,这使莫扎特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对日后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有了很多的帮助。

    整天四处奔走和频繁的演出,使利奥波德终于因严重的扁桃体脓肿而躺倒了,演出也只能暂告停止。但是热爱音乐的莫扎特却并未因此而成为放肆的顽童。他却坐在了桌前,做起他一个时期来一直想干的事情——作曲。

    这时,莫扎特离开家乡又过了几年了,他已是个8岁的小男孩了,他平平安安地在桌上铺开纸张做起曲来,再不像当年作曲时弄得满身满脸是墨水了。他还不时地对姐姐南内尔说:“请你提醒我多给长笛和喇叭一些事干干。”接着,莫扎特写下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K.16)。不久,他又写下了三部交响曲和多部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这使爸爸和姐姐都感到非常地惊奇。

    在乔治三世登基4周年的时候,莫扎特把作品中的一组献给了夏洛特王后,王后真是非常地高兴,她特地赐给了莫扎特50个金币,算是对莫扎特自然纯真的礼品的回报。

    由于莫扎特一家在伦敦的演出和莫扎特创作作品的影响,莫扎特已被誉为“伦敦最受欢迎的音乐家”,而南内尔则被誉为“全欧首屈一指的钢琴家”,由于莫扎特这么小的年纪就能让那么多的人为他的天才倾倒,因此人们再次认为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

    但也就在人们纷纷赞扬这个“大自然奇迹”的时候,有个名叫戴恩斯·巴林顿的饱学之士却发现萨尔斯堡来的这一家人肯定是惯耍伎俩的老手。莫扎特的父亲是宫廷乐团的指挥、作曲,莫扎特作的曲难道不可以是父亲的所为吗?莫扎特即使能写出那几首交响曲,但他肯定是个外貌低于他年龄的养不大的孩子,就是说,莫扎特可能已是个年龄不小的孩子了。怎么办,应该揭穿这家人的骗局。于是巴林顿立即写信给萨尔斯堡曾为莫扎特做过洗礼的兰普雷希特,要求他特意查证一下教区登记簿上莫扎特的出生年月,然而萨尔斯堡马上来信说,孩子的年龄绝对没有虚假的成分。

    按理说巴林顿到此可以作罢了,但揭秘之心驱使他想做进一步的考察。他偷偷躲在墙角对莫扎特进行观察。当被利奥波德发现之后,他就干脆对莫扎特进行起严格的音乐测验。巴林顿问莫扎特什么叫弥撒曲,什么是小夜曲、小步舞曲、交响曲和奏鸣曲。当问到前面几个问题时,莫扎特还漫不经心地随口应答几句,当问到后面的问题时,莫扎特只笑了笑说,你去看看我前几天给王后的献礼吧,那也许是最好的回答。巴林顿看看没能难倒莫扎特,就要莫扎特弹几首巴林顿临时拼凑起来的所谓的乐曲。莫扎特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但过了片刻,巴林顿说还是弹这首曲子,但要改成用愤怒的感情来表现。莫扎特不费吹灰之力就办到了。这时有一只小花猫从门外窜到了钢琴边,莫扎特立刻离开了钢琴,去与猫玩耍了。小花猫逃出门外,莫扎待也追到了门外,好半天也叫不回来。直到这时,巴林顿才感到,这孩子毕竟是个孩子,他的真实年龄也许被他非凡的天才掩盖了。事后,巴林顿在《皇家学会哲学年刊》上发表了长长的一篇文章,汇报了这次调查的前前后后的经过及结论。

    在伦敦待久了,利奥波德发现伦敦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因为这儿的人大多数不信教,宗教问题上更是没法说。而且这里的男男女女接触太随便,有些事情就好像上街吃一餐点心一样,所以街头总充斥着缺胳膊少腿的贵族们的私生子,这些人就变成了新的乞丐。孩子到街上看到的都是这些坏榜样。

    其实,莫扎特到街上倒并不去注意这些“坏榜样”,他更关心的倒是街上那种“像椅子似的会移动的东西”。原来那就是英式的轿子。自从见了轿子后,莫扎特总对父亲叫腿酸,走不动了,要坐轿子。父亲没法,只能让孩子坐轿子。但如果自己也陪着坐,那花费就太大了,所以他自称:在轿子里面腿伸不直,我还是希望能走走。于是,孩子们在轿上,利奥波德在后面跟着。然而他走路的速度绝对不能与轿夫相比,于是他慢慢地被抛下了,他拼命想赶上去,出了一身大汗,又着了凉,回到旅馆就感冒病倒了。在伦敦市里花费太大,空气也不很好,于是利奥波德就把全家迁到伦敦乡下的杰尔西小镇住下了。

    在离开伦敦之前,利奥波德把莫扎特创作的一首圣歌《上帝是我们的庇护者》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并收到了大英博物馆的一封正式公函:

    先生:

    奉大英博物馆常任理事会之命,我谨通知您:您在最近为您聪颖的儿子举行的音乐演出后赠送的礼物已经收讫,并为此代表他们向您致以谢意。

    大英博物馆

    秘书·玛丽M1765年7月19日

    大英博物馆的这封信给了利奥波德很大的兴奋,因为这无疑又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更可观的是,随着这封信还带来了一小笔钱币,这使利奥波德喜出望外。

    到伦敦乡下养病,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利奥波德感到他在家乡大主教那里的地位日益不稳,他不甘心回家去过那种默默无闻的生活。他必须找出些理由以便推迟回家。于是,他又答应了海牙奥兰治亲王的妹妹冯·魏尔贝格公主的邀请,准备养好病就去海牙。

    在伦敦乡下的时候,莫扎特和姐姐只是偶尔地做些演出,莫扎特姐弟则更潜心研究乐器的演奏技巧。聪明的莫扎特这时还发明了一种新的钢琴曲。本来莫扎特姐弟合奏时通常是用两台钢琴的,有时则是用有两层键盘的乐器,但莫扎特却写了只用一层键盘,但却是两个人同时演奏的乐谱,他们还兴奋地让病中的父亲听了他们的演奏。父亲听完后说两个孩子的发明实在让人惊讶。

    利奥波德原来想在外面多拖些时日,以便晚些回到大主教那儿,可这一拖却拖出了大祸。也许是过分劳累后突然的休息,使身体一下子不能适应,两个孩子反而都得了重病。

    先是南内尔发高烧,奇怪的是,她发高烧讲呓语用的是德文、英文、法文交杂的,这也许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经常在用这几种文字,而且头脑是高度紧张的。医生认为是急性肺炎,姐姐稍好一些的时候,提出要听弟弟弹新创作的乐曲。但是没过几天,莫扎特也病倒了,主管内务的妈妈就不停地给莫扎特喂汤喝。莫扎特这已经是第二次得重病了,但他的父母却仍未从根本上去找些原因。刚刚懂事的孩子就被拖着在最艰苦的旅途中摸爬滚打。旅途无法保证最起码的卫生条件,而父母不注意最起码的卫生知识,又不懂得营养和锻炼,饱的时候山珍海味把肚子撑破了,饿的时候把胃的两壁都粘住了,所以莫扎特这时给人的印象是身体纤细,四肢羸弱,而脑袋却异常的大。

    父亲非但没有认识到长此以往的危害性,反而要他们不管生病休息都要拼命地练习、演出,这可以从他给家乡房东的一段话中看出:“我失去的每一分钟都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说我以前就知道时间对于青春来说是多么重要,那么我现在就更清楚了。你知道,我的孩子已经习惯于工作。如果他们学会借故不干,……我的整座大厦就会全部倒塌。习惯成自然嘛!”

    “习惯成自然”成了利奥波德不肯给孩子松绑的借口。而不懂世事的两个孩子也真的是那样去做的。莫扎特在高烧中昏迷了8天,他那脆弱的身体在一点小火的支持下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在他还在病中的时候,他还像父亲所说的那样拼命地干,他曾要了一枝笔和五线谱,几次软绵绵地躺倒在床上,但还是写下了几首奏鸣曲,还要父母把他抱到钢琴前,让他能摸一摸钢琴,弹一弹钢琴,只有钢琴那清脆的和声,才能唤起他生命中的活力……

    在此期间,父亲还虔诚地写信到萨尔斯堡家乡,要三座教堂为两个孩子的生命做了6次弥撒。不知道是钢琴唤起了莫扎特生命中的活力,还是那6次弥撒确有回天之力,莫扎特居然能像小孩子学步一样,在父母的搀扶下,慢慢地下地行走了。

    一场大病对莫扎特来说是一大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个奇迹,也许病中的孩子这时有机会思考一些平时无暇思考的问题,总结一下平时无暇总结的经验,这使莫扎特在各方面的音乐知识都有了个突飞。这时的父亲曾与人说道:“我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给那个孩子了,他已经完全超越了我。以后,这个孩子必须接受这个时候各个大师的教诲与磨炼,而我的责任只是帮助他抓住学习机会、积累更多的知识。”

    他们在英国逗留了一年多以后准备返回家乡了。看着一大堆行李包裹,南内尔对父亲说:“爸爸,我们这不成了吉卜赛人了吗?整天过着流浪生活,而所有的家产又都在我们的行李中。”这一说似乎说到了父亲的点子上,他嘿嘿地笑了起来。

    在经过荷兰的时候,那品种繁多的郁金香使莫扎特姐弟大开了眼界。莫扎特看到了红黄白紫及洒金镶边条纹等多种花色的郁金香,还知道郁金香有杯形、碗形、卵形、百合花形、喇叭形、鹦鹉形等多种花形。

    1766年11月15日,莫扎特一家踏进了慕尼黑市区。选帝侯想知道相隔三年后的莫扎特到底又变成怎样的孩子了,所以致函相邀。莫扎特一家在选帝侯家进餐时,选帝侯故意很随便地哼了几小节旋律,而且他知道这时的莫扎特正在与新朋友聊天呢,选帝侯然后对莫扎特说:“你能马上用我刚才哼的旋律谱成一曲吗?”“那就让我试试吧,尊敬的殿下。”莫扎特随即用侍从拿来的纸笔在一边谱写起乐曲来,只转眼工夫,莫扎特已经把乐曲写成。

    选帝侯接过乐谱,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对利奥波德说:“你以这个孩子为傲是完全理所应当的!”然后,选帝侯要侍从把他所钟爱的一些陶艺品拿出来,对莫扎特说:“这些陶艺品是东方的友人送给我的,我很喜欢,今天我很高兴,请你挑一个留作纪念吧。”从这以后,利奥波德珍藏的值得骄傲的赏赐中就又多了一份东方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