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在品尝死亡(2/2)
《莫扎特》作者:莫扎特 2017-02-13 11:46
的《安魂曲》写完,这时他只能完全让居斯迈尔来按他的意思写下乐谱了。他看到不少朋友都围坐在他的床边,于是要别人让他坐起来,并要枕头支撑住他的身体,他连坐着都有些困难了。然后,莫扎特把《安魂曲》中的《洒泪经》乐谱递给大家,并示意居斯迈尔用钢琴伴奏,让大家一起唱。莫扎特想像平时一样,唱男声的最高音,其他人则分别唱各个声部。莫扎特唱了,但唱得那么轻。居斯迈尔见状,把钢琴声弹得又轻又短促,大家也只是看着莫扎特的嘴唇,把声音放到了最轻的程度。当大家唱到“泪流满面”一句时,人们看着莫扎特在床上蜷缩的样子,看着他仍在顽强地张口歌唱,看着莫扎特在与病魔作最后的决战,他们终于忍不住了,歌声变成了哭声,抽泣变成了痛哭。然而,莫扎特只是显出一种很痛苦的表情,他已是欲哭无泪了。人们说临终的人从不流泪。莫扎特已经和死亡打了相当长一个阶段的交道了。他深深感到死亡对于万物来说只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他已经学会了顺从这种感觉,以至于当最终或正式的死亡来临时,它已显得那么平淡无奇了。
莫扎特则是让大家坚持把那段写完的《洒泪经》唱完。这泪水伴着音乐,也许正是莫扎特一生的写照,莫扎特对此已经习惯了,莫扎特对此已经默认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索菲娅又像往日那样赶来照顾莫扎特了,已吓得灵魂出窍的康施坦莎在门口把妹妹接了进来,语无伦次地说道:“太好了,吓死我了,总算你来了,快看看吧,真急死我了!”
索菲娅轻轻地走到了莫扎特的床边,他的眼睛已经闭上了。索菲娅轻轻地碰了一下莫扎特的手,他微微地睁开了眼睛,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谢谢你,你来了,今晚陪着我,看着我死。”
然后,莫扎特痛苦地把脸转向朋友们说:“今晚你们一定会看到我死在这里,死亡的味道已经在我的舌尖上了,我在品尝死亡”,接着,他把脸转向康施坦莎说:“我早已说过,这《安魂曲》是为我自已写的。”
然后又对索菲娅说:“我要走了,只有你来陪我亲爱的康施坦莎了,如果你不来陪康施坦莎,还会有谁来帮助她呢?”说完,莫扎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康施坦莎流着热泪,扑到了莫扎特的身上,泪水沾湿了莫扎特的衣襟。
索菲娅看着莫扎特缓慢的呼吸,轻轻地把姐姐拉开了,“让他休息一会,也许他还会好的。”是的,莫扎特太累了,从1756年1月27日萨尔斯堡冬夜里那一声长长的啼哭到今天莫扎特那长长的一声叹息,莫扎特已经走过了停辛伫苦的35年,他曾是父亲骄傲的资本,他曾是父亲打开欧洲“河蚌”的利刃,父亲要他成为一个伟人,不要成为一个庸人。
而莫扎特则由于不愿出卖自己的人格,渐渐疏远了宫廷贵族,最后走向了平民。没有了宫廷权贵的慷慨施舍,莫扎特天才的火焰再次闪烁,但却仍然食不裹腹。他剩下的只有对祖国和音乐的热爱以及一张张向共济会兄弟借钱的借据。为了能得到50个金币,他想努力去完成“另一个世界”交给的任务和珍惜“另一个世界”借给他的时间,然而,莫扎特失败了,他没能完成《安魂曲》,却为自己的人生写了一部丧曲,直至品尝到死亡的滋味。
这长长的一声啼哭到一声长长的叹息,其中甜酸苦辣的滋味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莫扎特太累了,他睡着了。
趁着莫扎特睡着的时候,索菲娅悄悄地离开了。她赶到家里,要家里赶快做些准备。她赶到圣·彼得教堂,想请一位牧师。但教堂认为莫扎特对宗教的义务不太认真,甚至连个固定的忏悔牧师都没请过,因此派不出牧师前往。好说歹说之后,终于有一位牧师答应可以走一趟。
当索菲娅回到莫扎特身边时,只见莫扎特又睁开了眼睛,正与居斯迈尔在小声说着《安魂曲》的创作,但声音已是那样地微弱。
康施坦莎忍着病痛,请来了克劳塞特大夫,然而大夫在剧院里,很晚他才赶到莫扎特的家。医生看了一眼莫扎特,连最起码的检查都没做,就把居斯迈尔叫到角落里,说出了人们最不愿听到的话。然后,医生叫人给莫扎特做头部冷敷,当那湿漉漉的冬天的冷水敷在莫扎特额角时,莫扎特一阵颤抖,然后就陷入了昏迷的状态。
夜深了,康施坦莎、索菲娅和居斯迈尔三人还陪在莫扎特的床边,他们尽管很累,但还抱着一线希望,等待着莫扎特再起来和他们一起歌唱。
突然,莫扎特大声尖叫了一下,嘴里说着什么,三个人都睁开了朦胧的眼睛,他们异口同声地问莫扎特想干什么,然而莫扎特却又无声无息地躺着,他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
3. 无可弥补的失落
已经是深夜12点钟了,康施坦莎等三人还守在莫扎特的床边,他们反复念诵着为莫扎特祝福的祷告词。但是,昏暗的灯光下,莫扎特却挣扎着想坐起来,然后,他挥舞着双手,像是在抓什么东西,他的两只灰色大眼睛睁得更大了,但却没有一点亮光。床边的人与他说话,可莫扎特却根本没有听到。
5日凌晨1点,莫扎特那佝偻的身躯裹着厚厚的棉被,侧向了墙边,已经停止了呼吸。
莫扎特的小屋里传出了阵阵凄惨的哭声,那是三个成人和两个孩子的哭声,其中一个孩子的哭声,还是婴儿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嚎陶大哭。
莫扎特的去世,使人们感到一种深刻的痛苦,因为人们感到在莫扎特身上具有某种不可言传、惟他独有的本质,因为莫扎特的去世,成为了人们一种完全无法弥补的失落。然而,上帝却妒忌着莫扎特的死,因为上帝也正像莫扎特一样受着煎熬,但他却无法解脱。
葬礼在第二天举行。
隆冬的维也纳,寒风凛冽,刺目的眩光从乌云后面射了出来,斯蒂芬教堂顶上的风标透过阴霾翳翳的空气只依稀可见。康施坦莎花了11个弗罗林26个克鲁策,为莫扎特安排了一个一次三等的贫民式葬礼。据说这钱还是一个贵族资助的。人们还记得,当初莫扎特买一只鸥椋鸟就要花去34个克鲁策,而现在莫扎特的家确实已到了欠债累累的地步。
那天正好下着比平时更大的鹅毛大雪,平时看到下雪最起劲的顽皮孩子,这天也都躲进了家里,只把鼻子凑在玻璃窗上压成了扁平状。当那廉价的薄皮棺材送到马尔克策坟地的贫民墓坑时,送葬的人早已受不了风雪的抽打,而四散离去了。康施坦莎由于悲痛和病痛,已接近了虚脱状态,她毕竟与莫扎特一起生活了9个年头了,她扑倒在莫扎特临死时睡的床上,希望染上丈夫的疾病,等到康施坦莎前往公墓时,已找不到一个送葬的人,她已找不到莫扎特的遗体埋在何处。那个孤零零的掘墓老人认为,这口棺材里装的人和其他棺材里装的人以及边上的黄土绝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莫扎特埋葬的地方已经无从查找了。更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在他的坟头立个墓碑或是十字架。
莫扎特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与落后的贵族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的结果,莫扎特只有融化到贫民中间,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4.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她的长短,而在于她有多少个闪亮之处。许多人活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她留给后人的东西却活了很久很久。莫扎特死后虽然欠下了裁缝282个弗罗林,欠药商179个弗罗林,欠家具商208个弗罗林,欠普赫堡1000个弗罗林。而他家值钱的抵债物只有值80个弗罗林的胡桃木钢琴一架;值60个弗罗林的弹子台一个;值55个弗罗林的莫扎特全部衣服;值4个弗罗林的曾与海顿一起合奏过的中提琴;还有就是值7个弗罗林的银盘子银汤匙。当然,还有就是他的手稿和书籍。
然而,正是这后一部分的手稿和莫扎特留给人们的六百多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25首钢琴协奏曲和大量的舞曲,它们却一直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莫扎特的音乐使西方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
莫扎特的一生是一个奇迹,它使人们认识到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纯静的音乐美,也让人们认识到莫扎特那与生俱来的品质,始终激励着人们从幻想走向现实。
莫扎特的音乐已陶冶了千百万个各国人民,甚至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人们问他临死时有什么想法,他别的什么也不说,只说了一句,人死时最大的遗憾,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莫扎特的音乐还对贝多芬、舒伯特、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音乐家的成长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朋友们!和莫扎特交个朋友吧,他会使您更充实,更有艺术修养和气质!
莫扎特则是让大家坚持把那段写完的《洒泪经》唱完。这泪水伴着音乐,也许正是莫扎特一生的写照,莫扎特对此已经习惯了,莫扎特对此已经默认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索菲娅又像往日那样赶来照顾莫扎特了,已吓得灵魂出窍的康施坦莎在门口把妹妹接了进来,语无伦次地说道:“太好了,吓死我了,总算你来了,快看看吧,真急死我了!”
索菲娅轻轻地走到了莫扎特的床边,他的眼睛已经闭上了。索菲娅轻轻地碰了一下莫扎特的手,他微微地睁开了眼睛,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谢谢你,你来了,今晚陪着我,看着我死。”
然后,莫扎特痛苦地把脸转向朋友们说:“今晚你们一定会看到我死在这里,死亡的味道已经在我的舌尖上了,我在品尝死亡”,接着,他把脸转向康施坦莎说:“我早已说过,这《安魂曲》是为我自已写的。”
然后又对索菲娅说:“我要走了,只有你来陪我亲爱的康施坦莎了,如果你不来陪康施坦莎,还会有谁来帮助她呢?”说完,莫扎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康施坦莎流着热泪,扑到了莫扎特的身上,泪水沾湿了莫扎特的衣襟。
索菲娅看着莫扎特缓慢的呼吸,轻轻地把姐姐拉开了,“让他休息一会,也许他还会好的。”是的,莫扎特太累了,从1756年1月27日萨尔斯堡冬夜里那一声长长的啼哭到今天莫扎特那长长的一声叹息,莫扎特已经走过了停辛伫苦的35年,他曾是父亲骄傲的资本,他曾是父亲打开欧洲“河蚌”的利刃,父亲要他成为一个伟人,不要成为一个庸人。
而莫扎特则由于不愿出卖自己的人格,渐渐疏远了宫廷贵族,最后走向了平民。没有了宫廷权贵的慷慨施舍,莫扎特天才的火焰再次闪烁,但却仍然食不裹腹。他剩下的只有对祖国和音乐的热爱以及一张张向共济会兄弟借钱的借据。为了能得到50个金币,他想努力去完成“另一个世界”交给的任务和珍惜“另一个世界”借给他的时间,然而,莫扎特失败了,他没能完成《安魂曲》,却为自己的人生写了一部丧曲,直至品尝到死亡的滋味。
这长长的一声啼哭到一声长长的叹息,其中甜酸苦辣的滋味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莫扎特太累了,他睡着了。
趁着莫扎特睡着的时候,索菲娅悄悄地离开了。她赶到家里,要家里赶快做些准备。她赶到圣·彼得教堂,想请一位牧师。但教堂认为莫扎特对宗教的义务不太认真,甚至连个固定的忏悔牧师都没请过,因此派不出牧师前往。好说歹说之后,终于有一位牧师答应可以走一趟。
当索菲娅回到莫扎特身边时,只见莫扎特又睁开了眼睛,正与居斯迈尔在小声说着《安魂曲》的创作,但声音已是那样地微弱。
康施坦莎忍着病痛,请来了克劳塞特大夫,然而大夫在剧院里,很晚他才赶到莫扎特的家。医生看了一眼莫扎特,连最起码的检查都没做,就把居斯迈尔叫到角落里,说出了人们最不愿听到的话。然后,医生叫人给莫扎特做头部冷敷,当那湿漉漉的冬天的冷水敷在莫扎特额角时,莫扎特一阵颤抖,然后就陷入了昏迷的状态。
夜深了,康施坦莎、索菲娅和居斯迈尔三人还陪在莫扎特的床边,他们尽管很累,但还抱着一线希望,等待着莫扎特再起来和他们一起歌唱。
突然,莫扎特大声尖叫了一下,嘴里说着什么,三个人都睁开了朦胧的眼睛,他们异口同声地问莫扎特想干什么,然而莫扎特却又无声无息地躺着,他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
3. 无可弥补的失落
已经是深夜12点钟了,康施坦莎等三人还守在莫扎特的床边,他们反复念诵着为莫扎特祝福的祷告词。但是,昏暗的灯光下,莫扎特却挣扎着想坐起来,然后,他挥舞着双手,像是在抓什么东西,他的两只灰色大眼睛睁得更大了,但却没有一点亮光。床边的人与他说话,可莫扎特却根本没有听到。
5日凌晨1点,莫扎特那佝偻的身躯裹着厚厚的棉被,侧向了墙边,已经停止了呼吸。
莫扎特的小屋里传出了阵阵凄惨的哭声,那是三个成人和两个孩子的哭声,其中一个孩子的哭声,还是婴儿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嚎陶大哭。
莫扎特的去世,使人们感到一种深刻的痛苦,因为人们感到在莫扎特身上具有某种不可言传、惟他独有的本质,因为莫扎特的去世,成为了人们一种完全无法弥补的失落。然而,上帝却妒忌着莫扎特的死,因为上帝也正像莫扎特一样受着煎熬,但他却无法解脱。
葬礼在第二天举行。
隆冬的维也纳,寒风凛冽,刺目的眩光从乌云后面射了出来,斯蒂芬教堂顶上的风标透过阴霾翳翳的空气只依稀可见。康施坦莎花了11个弗罗林26个克鲁策,为莫扎特安排了一个一次三等的贫民式葬礼。据说这钱还是一个贵族资助的。人们还记得,当初莫扎特买一只鸥椋鸟就要花去34个克鲁策,而现在莫扎特的家确实已到了欠债累累的地步。
那天正好下着比平时更大的鹅毛大雪,平时看到下雪最起劲的顽皮孩子,这天也都躲进了家里,只把鼻子凑在玻璃窗上压成了扁平状。当那廉价的薄皮棺材送到马尔克策坟地的贫民墓坑时,送葬的人早已受不了风雪的抽打,而四散离去了。康施坦莎由于悲痛和病痛,已接近了虚脱状态,她毕竟与莫扎特一起生活了9个年头了,她扑倒在莫扎特临死时睡的床上,希望染上丈夫的疾病,等到康施坦莎前往公墓时,已找不到一个送葬的人,她已找不到莫扎特的遗体埋在何处。那个孤零零的掘墓老人认为,这口棺材里装的人和其他棺材里装的人以及边上的黄土绝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莫扎特埋葬的地方已经无从查找了。更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在他的坟头立个墓碑或是十字架。
莫扎特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与落后的贵族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的结果,莫扎特只有融化到贫民中间,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4.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她的长短,而在于她有多少个闪亮之处。许多人活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她留给后人的东西却活了很久很久。莫扎特死后虽然欠下了裁缝282个弗罗林,欠药商179个弗罗林,欠家具商208个弗罗林,欠普赫堡1000个弗罗林。而他家值钱的抵债物只有值80个弗罗林的胡桃木钢琴一架;值60个弗罗林的弹子台一个;值55个弗罗林的莫扎特全部衣服;值4个弗罗林的曾与海顿一起合奏过的中提琴;还有就是值7个弗罗林的银盘子银汤匙。当然,还有就是他的手稿和书籍。
然而,正是这后一部分的手稿和莫扎特留给人们的六百多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9部交响曲、25首钢琴协奏曲和大量的舞曲,它们却一直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莫扎特的音乐使西方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
莫扎特的一生是一个奇迹,它使人们认识到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纯静的音乐美,也让人们认识到莫扎特那与生俱来的品质,始终激励着人们从幻想走向现实。
莫扎特的音乐已陶冶了千百万个各国人民,甚至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人们问他临死时有什么想法,他别的什么也不说,只说了一句,人死时最大的遗憾,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莫扎特的音乐还对贝多芬、舒伯特、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音乐家的成长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朋友们!和莫扎特交个朋友吧,他会使您更充实,更有艺术修养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