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狂热的制片商人(2/2)
《休斯》作者:休斯 2017-02-13 11:46
,不少演职员难过极了。
可是,当人们急急忙忙地奔跑到正在燃烧的飞机残骸面前时,奇迹出现了:霍华德·休斯满脸血迹斑斑地躺在地上呻吟着。原来,在飞机即将着地起火燃烧的一刹那间,他沉着冷静,一骨碌从驾驶舱里滚了出来。他的伤势不重,但面颊骨撞地被折断,脸上出现一块裂口,鲜血直流。疾驶而来的救护车把霍华德·休斯送往医院治疗。
没过多长的日子,霍华德·休斯伤口痊愈出院,看来,这次飞机失事对他的身体没有什么多大的损害,只是在脸庞上永远留下了一块伤疤。
霍华德·休斯并没有从这次飞机失事中吸取教训,在养伤期间他始终惦记着半途而废的这场俯冲轰炸伦敦的戏。出院后不久,他马上重整旗鼓,开始重新拍摄这个惊心动魄的飞机轰炸场面,这次他用高得出奇的重金招聘飞行员作为驾机低空俯冲的替身演员。世界上要钱不要命的人总是有的。结果,这场戏总算拍成了,场面是真够刺激的,足以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叹为观止。然而,为了这不足一分钟的极其惊险的特技飞行表演,三名飞行员和一名机械师付出了生命。
这就是完美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拍戏如玩命,花钱似流水。来自美国各地,那四面八方的咒骂声、愤怒的谴责声,如同洪水猛兽朝霍华德·休斯奔泻而来。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使这个拍制空战片的狂热者很长时期不敢在公众场所露面,他只是铁青着脸,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放映室里,默默无言地观看《地狱天使》的样片。
有的传记作者认为,由于过于沉重的精神压力,使得这时的霍华德·休斯的心理产生变态,他已经陷入追求绝对的所谓完美的偏执症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不然的话,当霍华德·休斯在反复观看和仔细剪接这部耗资400余万美元拍制的《地狱天使》时,又忽然歇斯底里地叫嚷着要求重拍,这真是无法解释。
“这个空战场面,虽然很刺激,但缺乏美感,必须有朵朵白云作背景。”
“人造雨给人以虚假之感,要到旧金山去选择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刻,进行外景实拍。”
霍华德·休斯总算看完了样片,对《地狱天使》的导演、摄影师、演员和工作人员们指手画脚地评论着,提出重拍的主张。
据说,拍摄《地狱天使》使用的胶卷长达77万米,在好莱坞创下了最高记录,竟然超过当时使用胶卷最长的影片300倍,这岂不是骇人听闻,令人咋舌不已吗?重拍,这不只意味着77万胶卷全部报废,更令人痛心的是投入费的400多万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白白浪费,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没有人能够阻挡霍华德·休斯的疯狂。
当他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赴到旧金山抢拍外景时,留在休斯工具公司洛杉矶分公司的第特利西心急火燎地打来紧急电话,告诉霍华德·休斯一个坏消息:“安娜·休斯夫人昨夜收拾好自己的所有物件,气冲冲地回娘家去居住了。”霍华德·休斯听了后,气急败坏地问道:
“她是分居?还是离婚。”“她要求离婚。”霍华德·休斯早就料到会 有这么一天,他呼地一声搁下耳机,一个人在房间踱来踱去,他清楚地懂得,这是无法挽回的既定事实,他跟安娜的历时三年的婚姻生活到此正式宣告结束。
是的,霍华德·休斯这时稍一回顾往昔的岁月,对妻子的深重的负疚感油然而生,他给予她的爱实在太少了。即使是世界上最温顺的女人,恐怕也不可能长期忍受像霍华德·休斯这样不通人情,为了执著地追求自己事业的所谓完美无缺和获取最大的成功,往往把其他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子及其家庭,都统统地抛到九霄云外的人。
1928年10月底,霍华德·休斯与安娜在法院里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付给她125万美元生活赡养费,分4次付清。
跟安娜分手,这的确使霍华德·休斯的心情抑郁,感到难过,那段时期周围的人们在他的疤脸上看不到丝毫笑容,犀利的目光显得格外冷峻。
霍华德·休斯如今成了年轻的单身汉富豪,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地狱天使》的重拍工作。有时废寝忘食,成天呆在摄影棚里简直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似乎忘记了去年《地狱天使》开拍前对鲁瑟·利特的承诺,在拍摄过程中他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干预导演的工作。不过,鲁瑟·利特也似乎习惯了这位狂热的制片人的个性与作风。
这时,电影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变革的有声电影的时代,正在悄悄地降临。华纳兄弟中的老三塞缪尔最先提出给电影上的画面配音的初步构想,主要是利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研制的VITAPHONE系统进行改造。可惜塞缪尔年仅40岁就病逝了,但华纳兄弟中的其他三人,却根据塞缪尔生前提出的设计深入钻研,坚持不懈,终于在1927年实现了老三塞缪尔的遗愿。华纳电影制片公司推出了声图并茂的音乐片《歌星之歌》和《爵士歌手》,轰动了欧美电影界。
霍华德·休斯在跟摄制组人员在旧金山重拍《地狱天使》的外景时,又决定干脆把整部影片重拍,给所有画面配音,拍制出在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描写空战的有声电影巨片。
其实,当时在拍摄电影时还没有完善的配音技术,一般只能采取在拍戏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方式。这样,为了更好地适应于录音,霍华德·休斯又聘请MGM电影制片公司的著名剧作家约瑟夫·雅齐改写《地狱天使》的剧本。由于担任女主角的挪威女郎葛莱达的英语不够纯正,霍华德·休斯只得忍痛割爱,另外物色演员来替换葛莱达。
有一天,霍华德·休斯在好莱坞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的摄影棚里,遇到了一位名叫哈琳·卡宾特的舞蹈演员,她正在观看拍戏。霍华德·休斯走上前去,主动跟她搭讪,觉得她声音悦耳动听,吐词清晰。他又要哈琳·卡宾特走几步路看看。起初这位富有性感的金发女郎莫名其妙,当她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休斯时,分外高兴,还在他面前表演了一小段舞蹈。霍华德·休斯十分满意,当即聘用她担任《地狱天使》的女主角,每周的工薪是125美元。
在好莱坞有一座“中国剧院”。这是著名的建筑师席德·戈罗曼的杰作。它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从里到外的装饰充满着异国情调。好莱坞推出的电影佳作,几乎都是在“中国剧院”试映或首次公开放映,这里成了好莱坞各种优秀影片的“展览馆”。在剧院四周的水泥路面上,到处刻印着许多明星演员的签名、手印或脚印,作为永久的留念,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历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得者。
1930年6月30日的夜晚,好莱坞上空出现了齐伯凌式的飞艇,由佛克式和SE5型的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尾随着飞艇在低空盘旋。“中国剧院”周围设置的探照灯射出数条眩目的强烈光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中扫射,把好莱坞照耀得如同白昼。忽然,空中飘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剧院入口处的乐队演奏着欢快的音乐。原来,两年多来在美国几度被社会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 《地狱天使》,今晚在“中国剧院”举行首场放 映仪式。
晚上10点钟,仪式开始,由当时创造不少横越美国大陆的飞行记录的空军上校罗斯科·塔拉剪彩,全场掌声雷动,座无虚席。
第二天美国各种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地狱天使》的首映式,成为当日的头等重要新闻。这部历时两年耗资800万美元的空战片,在“中国剧院”连续放映19个星期,场场爆满,创下了在好莱坞首次放映的影片的最高票房价值。
对于霍华德·休斯付出巨额资金和损失惨重的这部空战片,人们褒贬不一,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有赞叹、推崇,有批判、谴责。但不管怎样,这部影片仍不失为当时美国影坛空战片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国内外引起普遍轰动。前来竞相订购拷贝的电影推销商络绎不绝。霍华德·休斯控制的RKO电影放映总公司也从中获取大量利润。
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给霍华德·休斯拍电报,热烈祝贺《地狱天使》取得成功。
当时在欧洲大陆也掀起了观看《地狱天使》的热潮。霍华德·休斯名声大振。同时,这部影片为他赚了800多万美元,弥补了他大量投资拍制该片所造成的严重亏损。
6. 《疤脸人》轰动美国影坛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首当其冲,陷入大萧条的局面。1931年全国倒闭的银行达2300多家,10万多家企业破产,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4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增加到1260万,超过美国劳动力的25%。民众怨声载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
这段时期,美国大中城市的各种社会黑势力特别猖獗,犯罪率急剧上升。芝加哥的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是意大利移民,当1920年美国政府实行禁酒法时,他和父亲趁此机会在芝加哥开设地下酒厂,大肆经营私造和走私各种酒,成为暴发户。阿尔·卡波耶以此起家,接着开办妓院、赌场,网罗大小流氓地痞,不断扩大势力,成为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黑社会头子,被称为“地下总统”。他每年的秘密收入超过1亿美元,控制着芝加哥的政治和金融界。阿尔·卡波耶拥有私人武装,还配备着机关枪和迫击炮。他可以为所欲为地滥杀无辜,美国政府对他无可奈何。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31年10月17日,芝加哥当局迫于广大市民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不得不传讯阿尔·卡波耶,要他到法庭上受审。检察官当场宣布了他23条罪状,法官与陪审员们交头接耳,商议一番后,判处阿尔·卡波耶11年有期徒刑,并处以5万美元的罚款。阿尔·卡波耶冷笑了几声,还没有等判决书宣读完毕,就带着陪同他来的大批保镖,神气十足地离开了审判厅。从此一直逍遥法外,他经常在芝加哥驾驶价值3万美元的高级轿车横冲直闯,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当时美国各地报纸都把阿尔·卡波耶受审事件作为头号新闻争相报道。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地下总统”阿尔·卡波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经常议论的传奇人物。
经济危机给休斯工具公司的冲击同样是相当严重的,开采石油及其机械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停滞与衰败,许多钻井机销声匿迹。不过,《地狱天使》这部空战片仍然卖座,或多或少给霍华德·休斯挽回了一 些经济损失。
感到前途渺茫的人们,为了消愁解闷,经常在影剧院里消磨时光。
情节曲折惊险的警匪片和战斗片大受欢迎。好莱坞的许多电影制片公司赶拍了诸如此类的影片,相互展开激烈竞争,想方设法争夺观众。
好莱坞著名制片人霍克斯拍制了空战片 《黎明侦察队》,这部影片 里有些情节是照搬 《地狱天使》的,这引起霍华德·休斯火冒三丈,扬 言要跟霍克斯打官司。
可是,过了一个多月后,霍华德·休斯却指使自己的私人律师用电话通知霍克斯,约定俩人在高尔夫球俱乐部面谈。霍克斯以为是因侵犯知识产权而引起纠葛,霍华德·休斯要找他的麻烦,但他还是镇静自若,应邀前往高尔夫球俱乐部。
哪知道,霍华德·休斯热情地跟他握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决定撤回对你侵权的控告,还是让我们来进行一场高尔夫球的比赛吧。”
霍克斯喜笑颜开,俩人在宽阔的球场上你一杆我一杆地玩得很痛快。
在中途休息时,霍华德·休斯向霍克斯谈出了自己的意图。原来,他希望跟霍克斯合作,拍制一部以芝加哥的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为原型的警匪片,片名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 《疤脸人》。因为阿尔·卡波 耶在一场械斗中脸部被刀砍伤,留下了一块大伤疤。
霍华德·休斯之所以选择霍克斯作为合作伙伴,一方面是霍克斯是好莱坞著名的制片人兼导演,才华横溢,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霍克斯跟不少明星演员交往密切,在拍戏时他们总是配合默契,的确拍制出了许多佳作。
霍克斯对休斯的这种出奇制胜的构想深为佩服。的确,“英雄爱美人”之类题材已经陈旧不堪,爵士音乐片也无法吸引观众,空战片热闹了好长一段时期,现在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大萧条时期,人们普遍对现实不满,不少人具有某种反叛心理。如果能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出阿尔·卡波耶这样的人物形象,那么,在美国影坛很可能会掀起一股《疤脸人》热。
当然,霍克斯很乐意跟霍华德·休斯合作拍片,不过,他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霍华德·休斯只负责筹集资金和提供各种物质条件,而拍制 《疤脸人》的全部业务工作都由霍克斯主管,其中包 括聘用演员和选定剧本。霍华德·休斯的回答很干脆:“就照你说的办吧,我只保证出钱,不管拍戏。”
对于自信心极强的霍华德·休斯的这番表态,霍克斯颇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也许,霍华德·休斯从 《地狱天使》的拍制中吸取了不少惨重 的教训,他认识到自己为了那种狂热的所谓完美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而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在目前大萧条时期,无论是在财力人力,还是个人的身心健康上,他都再也经受不了在拍制《地狱天使》过程中那样的折腾了。
霍华德·休斯在好莱坞的人们眼中开始变得冷静和理智些了,但他对拍制电影的热忱丝毫未减,他期待着 《疤脸人》能够再次在国内外影 坛上引起轰动。
霍克斯建议约请好莱坞的著名作家班·汉克编写 《疤脸人》的电影 剧本,霍华德·休斯二话没说,他马上要霍克斯去跟班·汉克的经纪人取得联系。这位犹太人作家,曾经是《芝加哥日报》的主要撰稿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担任美国特派记者。他在硝烟弥漫的欧洲战场上出生入死,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深受欢迎。战后他创办了 《芝加 哥自由时报》,对芝加哥黑社会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担任《疤脸人》的编剧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他当时为好莱坞的好几家电影制片公司创作或改编过许多剧本,其中有的荣获奥斯卡金像奖。
过了一个星期,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又在高尔夫球场上商量《疤脸人》的筹拍工作。霍克斯说:“我跟班·汉克的经纪人谢尔尼史克进行了洽谈。班·汉克满口答应写剧本,同时又提出苛刻要求:《疤脸人》必须由他担任导演,同时,每拍完一场戏,当即付给编剧兼导演的班·汉克1000美元。否则的话,他则不予合作。”听了霍克斯的这番话后,霍华德·休斯没有作声,他目光注视着20来步远处的球洞,双手紧握球杆,朝着自己脚下的高尔夫球,猛地一杆打去,高尔夫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真是恰巧得很,球不偏不倚地落入洞内,霍华德·休斯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朝霍克斯望了一眼。这时他才发现霍克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在等待他的回答。霍华德·休斯说道:“上次我俩不是订了君子协定吗,我只出钱,拍片的事情都由你去办。只要你认为班·汉克能当导演兼编剧,就行了,马上去跟他的经纪人签订合同。”霍克斯又打量了休斯一下,他总觉得这不符合拍制过《地狱天使》的这位财大气粗的年轻制片商的为人处世。
霍华德·休斯决心对《疤脸人》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不直接干预,只是作为提供资金的制片人,但他对影片的宣传十分重视。
《疤脸人》刚投入拍摄,霍华德·休斯就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拍片现场采访、明星演员轶闻、剧情评论等等,大造社会舆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先睹为快的心理。
班·汉克忙碌不停,虽说剧本写好了,但他担任的导演工作是没完没了的,同时,在执导的过程中,他喜欢即兴发挥,对剧本进行修改和补充。
有一天深夜,班·汉克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正在家里呼呼大睡。两名蒙面的歹徒潜入他的卧室,用手枪把柄敲了敲班·汉克的头部,他醒来后,睡眼惺忪地打量着面前的蒙面大汉,他神思恍惚,还以为自己在摄影棚拍戏。
“喂,这是你写的吗?”一个蒙面大汉顺手从他床旁的书桌上拿起笔记本,在班·汉克的眼前晃了晃,厉声问道。
班·汉克这时才算完全醒过来,他看了看伸到自己鼻尖下的乌黑的手枪枪口,心里直打哆嗦,急忙回答道:“这是我写的《疤脸人》的剧本草稿。”
“你认识疤脸人吗?”另一个蒙面人问道。
班·汉克马上意识到了,这是芝加哥头号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派来的爪牙,登门兴师问罪。他极力使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说道:“我不认识他,从来没有跟他打过交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在剧本里把他写得这样凶残丑陋呢?还说他死了,死得很惨。”
“我描写的不是阿尔·卡波耶,而是虚构的东尼。”班·汉克再三解释道,“脸上有疤的人到处都有,我们的制片人霍华德·休斯也是一张疤脸呀……”
没等他说完这话,一个蒙面人用手枪敲了敲他的头部,班·汉克仿佛触电一般,从头到脚一阵麻木,他当即领悟到,在这两个无法无天的蒙面歹徒跟前,说话不能有丝毫不满或顶撞的表现,弄得不好他就会一命呜呼。
班·汉克急中生智,他显得从容不迫地说道:“你们不要听信谣言,这部影片刚开拍,主角东尼,是一位侠盗,爱打抱不平,济世救贫。两位刚才提到的阿尔·卡波耶就是这种类型的人物,我很敬佩他。他是美国人最崇拜的 ‘地下总统’,前几年政府实行什么‘禁酒令’,他为了 我们的利益,私自制酒和到处销售,我们多么感谢他。您两位知道,现在美国到处是一片极其萧条的景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暴涨,危机四伏,我们就是要赞美阿尔·卡波耶这类侠盗,电影 ‘疤脸人’绝 对不会丑化他的。”
班·汉克毕竟是曾经在大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到处采访的记者,临危不惧,信口编造的这番话,总算把两名蒙面歹徒说服了。
“既然是这样,我俩就回去转告阿尔·卡波耶,好小子,今后我们等着瞧,看了你们拍出来的《疤脸人》这部片子再说吧。”
尽管化险为夷,但班·汉克从此在拍戏时,不得不考虑,怎样不惹恼这些黑社会的头面人物,同时,又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等于给自己出了不少难题。有时把握不准,他就跟霍克斯和霍华德·休斯认真商量。
在《疤脸人》正式开拍前的日子里,为了物色演员,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花费了不少精力。有一天他俩到了纽约,在第39条街的一家犹太人剧场里看戏,发现扮演剧中主角的演员波尔·穆尼演技超群,人也长得英俊,35岁左右,是奥地利移民,但英语说得很地道。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一眼看中,散戏后马上去后台跟这位演员接触,很快就聘用他担任《疤脸人》中的主角东尼。后来,他俩又在纽约起用了另一名男演员乔治·拉夫特担任影片里的一名配角。
一部有轰动效应的优秀影片往往能造就明星演员,波尔·穆尼和乔治·拉夫特在《疤脸人》中的成功表演,使他俩在美国影坛上一举成名,后来霍克斯的电影制片公司在好莱坞飞黄腾达,波尔·穆克主演由赛珍珠的名著《大地》改编的影片,驰名世界。这两位名扬天下的大明星演员,始终对霍华德·休斯充满感激之情。
当时,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还聘用了安·德波拉克、卡莲·莫丽担任《疤脸人》中的女主角和女配角,她俩的表演也相当成功,为影片增色不少。后来她俩也成为好莱坞的明星。
《疤脸人》作为一部警匪片,其中的凶杀格斗场面不少,紧张激烈,精彩纷呈,富有刺激性,这是当时影响一部影片卖座率的重要因素。在《疤脸人》的拍摄过程中,霍华德·休斯不再像几年前制作《地狱天使》 那样劳民伤财,不再狂热追求所谓完美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他把 《疤脸 人》的拍摄大权拱手交给霍克斯,在某种程度上,恐怕他也是为了约束自己,以免“旧病复发”,一时入了迷后就无法控制住自己。不过,有一次拍摄追杀场面时,在他的授意下,霍克斯和汉克不得不精心设计,安排主角东尼驾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总共撞坏了19辆汽车。
《疤脸人》这部影片好不容易拍摄完毕,把样片送到美国电影制作审查委员会去后,却遇到了麻烦。主管这项工作的威尔·赫兹是擅长玩耍权术的政客,共和党人的重要人物,他在哈定总统任期内担任过邮政部长。威尔·赫兹是虔诚的清教徒,长老会的顽固派,他企图通过控制电影事业来给美国人灌输他的清教徒教义。美国政府颁布实行的禁酒法就正是符合这种思想观念。《疤脸人》有不少镜头描绘美国人举杯畅饮,还有私自造酒和贩酒的情节,这当然使电影审查官威尔·赫兹非常恼怒,他下令不准放映这部败风伤俗的影片。
当霍克斯气急败坏地把这个消息告诉霍华德·休斯时,这位青年富豪较为克制,他对霍克斯说:“就大致上按照电影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剪掉影片中黑社会的武装歹徒用机枪横扫行人的那些镜头,同时,补拍一场戏,让主角东尼被警察活捉并处以残酷的绞刑,这样威尔·赫兹该满意了吧。”可是,第二天当霍克斯把休斯的建议转告给班·汉克时,这位导演兼编剧实在有难言之苦,如果把影片中的主角东尼改换成这样的结局,那么,《疤脸人》一旦公映后,阿尔·卡波耶就会再次派人把他至于死地,因此,班·汉克执意不肯补拍绞死东尼的戏。霍华德·休斯与霍克斯也无可奈何。
对于《疤脸人》的其他一些格斗凶杀和酗酒造酒等镜头,霍克斯与汉克都再三作了精心的剪接或重拍。1932年《疤脸人》再次送审,仍然没有通过,纽约州还正式发布禁止 《疤脸人》上映的行政命令,这下可 激怒了霍华德·休斯。他当即吩咐工作人员:“赶快准备飞机,我马上飞往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我要揭露威尔·赫兹的险恶用心!”
在纽约市中心的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厅里,霍华德·休斯站在讲坛上,环顾在座的记者们。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指责威尔·赫兹以所谓教父自诩,操纵电影审查委员会,扼杀优秀影片,采取高压政策蒙蔽和愚弄人民大众,以此掩盖这伙政客在幕后从事的肮脏勾当等等。
霍华德·休斯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他要控告纽约当局违反宪法,一定为争取《疤脸人》公映而斗争到底。
不仅是新闻记者们,而且连第特利西、霍克斯、汉克等人,都对霍华德·休斯的雄辩才能钦佩不已。记者招待会举行后的第二天,美国许多报纸都发表了这一消息,还刊登了有关评论。威尔·赫兹由于极力支持和维护禁酒法,已经到处树敌,遭到美国各界人士的激烈反对,现在他又生怕因禁演《疤脸人》而引起好莱坞的普遍不满。再加上霍华德·休斯在《疤脸人》未正式开拍时就已经开展了该片的宣传攻势,广大影迷正盼望着观看这部富有刺激性的警匪片。这股社会舆论压力也是威尔·赫兹难以承受的。于是,这位不可一世的电影审查官不得不网开一面,宣布《疤脸人》通过重拍后可以公映。
1932年《疤脸人》在美国各地放映,引起普遍轰动,由于霍华德·休斯没有像拍制《地狱天使》那样耗费巨额资金,因此,《疤脸人》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霍华德·休斯在30年代美国严重经济危机期间度过了投资拍片的难关。
后来,霍华德·休斯把《疤脸人》这部影片一直封存在罗梅因大街总部公司的保险柜里不再放映。1974年国内外观众多次要求重映《疤脸人》,甚至在各地报刊上掀起了呼吁的热潮,但始终没有如愿。
至于《疤脸人》中的主角东尼的原型,芝加哥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终究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压力,美国警察机构不得不将他逮捕归案。这位神通广大的“地下总统”被关进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监狱。
芝加哥的黑社会帮派组织扬言要组织劫狱,警方当局又把阿尔·卡波耶转移到阿加托拉斯岛上的监狱。该岛戒备森严,无法劫狱。不过,仍然有不少人参加了劫狱行动。据说,其中有些人是由于观看了《疤脸人》后,为影片中描写在大萧条时期阿尔·卡波耶每天免费供应3000多名芝加哥饥民的场面所感动,心目中竟然把阿尔·卡波耶当作济世救贫的“侠盗”看待。
1938年,阿尔·卡波耶在狱中患脑梅毒,精神失常,被假释回芝加哥,1947年患脑溢血和肺炎死于医院,终年48岁。
繁 體
A +
A -
可是,当人们急急忙忙地奔跑到正在燃烧的飞机残骸面前时,奇迹出现了:霍华德·休斯满脸血迹斑斑地躺在地上呻吟着。原来,在飞机即将着地起火燃烧的一刹那间,他沉着冷静,一骨碌从驾驶舱里滚了出来。他的伤势不重,但面颊骨撞地被折断,脸上出现一块裂口,鲜血直流。疾驶而来的救护车把霍华德·休斯送往医院治疗。
没过多长的日子,霍华德·休斯伤口痊愈出院,看来,这次飞机失事对他的身体没有什么多大的损害,只是在脸庞上永远留下了一块伤疤。
霍华德·休斯并没有从这次飞机失事中吸取教训,在养伤期间他始终惦记着半途而废的这场俯冲轰炸伦敦的戏。出院后不久,他马上重整旗鼓,开始重新拍摄这个惊心动魄的飞机轰炸场面,这次他用高得出奇的重金招聘飞行员作为驾机低空俯冲的替身演员。世界上要钱不要命的人总是有的。结果,这场戏总算拍成了,场面是真够刺激的,足以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叹为观止。然而,为了这不足一分钟的极其惊险的特技飞行表演,三名飞行员和一名机械师付出了生命。
这就是完美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拍戏如玩命,花钱似流水。来自美国各地,那四面八方的咒骂声、愤怒的谴责声,如同洪水猛兽朝霍华德·休斯奔泻而来。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使这个拍制空战片的狂热者很长时期不敢在公众场所露面,他只是铁青着脸,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放映室里,默默无言地观看《地狱天使》的样片。
有的传记作者认为,由于过于沉重的精神压力,使得这时的霍华德·休斯的心理产生变态,他已经陷入追求绝对的所谓完美的偏执症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不然的话,当霍华德·休斯在反复观看和仔细剪接这部耗资400余万美元拍制的《地狱天使》时,又忽然歇斯底里地叫嚷着要求重拍,这真是无法解释。
“这个空战场面,虽然很刺激,但缺乏美感,必须有朵朵白云作背景。”
“人造雨给人以虚假之感,要到旧金山去选择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刻,进行外景实拍。”
霍华德·休斯总算看完了样片,对《地狱天使》的导演、摄影师、演员和工作人员们指手画脚地评论着,提出重拍的主张。
据说,拍摄《地狱天使》使用的胶卷长达77万米,在好莱坞创下了最高记录,竟然超过当时使用胶卷最长的影片300倍,这岂不是骇人听闻,令人咋舌不已吗?重拍,这不只意味着77万胶卷全部报废,更令人痛心的是投入费的400多万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白白浪费,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没有人能够阻挡霍华德·休斯的疯狂。
当他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赴到旧金山抢拍外景时,留在休斯工具公司洛杉矶分公司的第特利西心急火燎地打来紧急电话,告诉霍华德·休斯一个坏消息:“安娜·休斯夫人昨夜收拾好自己的所有物件,气冲冲地回娘家去居住了。”霍华德·休斯听了后,气急败坏地问道:
“她是分居?还是离婚。”“她要求离婚。”霍华德·休斯早就料到会 有这么一天,他呼地一声搁下耳机,一个人在房间踱来踱去,他清楚地懂得,这是无法挽回的既定事实,他跟安娜的历时三年的婚姻生活到此正式宣告结束。
是的,霍华德·休斯这时稍一回顾往昔的岁月,对妻子的深重的负疚感油然而生,他给予她的爱实在太少了。即使是世界上最温顺的女人,恐怕也不可能长期忍受像霍华德·休斯这样不通人情,为了执著地追求自己事业的所谓完美无缺和获取最大的成功,往往把其他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妻子及其家庭,都统统地抛到九霄云外的人。
1928年10月底,霍华德·休斯与安娜在法院里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付给她125万美元生活赡养费,分4次付清。
跟安娜分手,这的确使霍华德·休斯的心情抑郁,感到难过,那段时期周围的人们在他的疤脸上看不到丝毫笑容,犀利的目光显得格外冷峻。
霍华德·休斯如今成了年轻的单身汉富豪,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地狱天使》的重拍工作。有时废寝忘食,成天呆在摄影棚里简直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似乎忘记了去年《地狱天使》开拍前对鲁瑟·利特的承诺,在拍摄过程中他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干预导演的工作。不过,鲁瑟·利特也似乎习惯了这位狂热的制片人的个性与作风。
这时,电影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变革的有声电影的时代,正在悄悄地降临。华纳兄弟中的老三塞缪尔最先提出给电影上的画面配音的初步构想,主要是利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研制的VITAPHONE系统进行改造。可惜塞缪尔年仅40岁就病逝了,但华纳兄弟中的其他三人,却根据塞缪尔生前提出的设计深入钻研,坚持不懈,终于在1927年实现了老三塞缪尔的遗愿。华纳电影制片公司推出了声图并茂的音乐片《歌星之歌》和《爵士歌手》,轰动了欧美电影界。
霍华德·休斯在跟摄制组人员在旧金山重拍《地狱天使》的外景时,又决定干脆把整部影片重拍,给所有画面配音,拍制出在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描写空战的有声电影巨片。
其实,当时在拍摄电影时还没有完善的配音技术,一般只能采取在拍戏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方式。这样,为了更好地适应于录音,霍华德·休斯又聘请MGM电影制片公司的著名剧作家约瑟夫·雅齐改写《地狱天使》的剧本。由于担任女主角的挪威女郎葛莱达的英语不够纯正,霍华德·休斯只得忍痛割爱,另外物色演员来替换葛莱达。
有一天,霍华德·休斯在好莱坞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的摄影棚里,遇到了一位名叫哈琳·卡宾特的舞蹈演员,她正在观看拍戏。霍华德·休斯走上前去,主动跟她搭讪,觉得她声音悦耳动听,吐词清晰。他又要哈琳·卡宾特走几步路看看。起初这位富有性感的金发女郎莫名其妙,当她知道眼前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休斯时,分外高兴,还在他面前表演了一小段舞蹈。霍华德·休斯十分满意,当即聘用她担任《地狱天使》的女主角,每周的工薪是125美元。
在好莱坞有一座“中国剧院”。这是著名的建筑师席德·戈罗曼的杰作。它具有鲜明的东方色彩,从里到外的装饰充满着异国情调。好莱坞推出的电影佳作,几乎都是在“中国剧院”试映或首次公开放映,这里成了好莱坞各种优秀影片的“展览馆”。在剧院四周的水泥路面上,到处刻印着许多明星演员的签名、手印或脚印,作为永久的留念,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历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得者。
1930年6月30日的夜晚,好莱坞上空出现了齐伯凌式的飞艇,由佛克式和SE5型的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尾随着飞艇在低空盘旋。“中国剧院”周围设置的探照灯射出数条眩目的强烈光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中扫射,把好莱坞照耀得如同白昼。忽然,空中飘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剧院入口处的乐队演奏着欢快的音乐。原来,两年多来在美国几度被社会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 《地狱天使》,今晚在“中国剧院”举行首场放 映仪式。
晚上10点钟,仪式开始,由当时创造不少横越美国大陆的飞行记录的空军上校罗斯科·塔拉剪彩,全场掌声雷动,座无虚席。
第二天美国各种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地狱天使》的首映式,成为当日的头等重要新闻。这部历时两年耗资800万美元的空战片,在“中国剧院”连续放映19个星期,场场爆满,创下了在好莱坞首次放映的影片的最高票房价值。
对于霍华德·休斯付出巨额资金和损失惨重的这部空战片,人们褒贬不一,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有赞叹、推崇,有批判、谴责。但不管怎样,这部影片仍不失为当时美国影坛空战片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国内外引起普遍轰动。前来竞相订购拷贝的电影推销商络绎不绝。霍华德·休斯控制的RKO电影放映总公司也从中获取大量利润。
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给霍华德·休斯拍电报,热烈祝贺《地狱天使》取得成功。
当时在欧洲大陆也掀起了观看《地狱天使》的热潮。霍华德·休斯名声大振。同时,这部影片为他赚了800多万美元,弥补了他大量投资拍制该片所造成的严重亏损。
6. 《疤脸人》轰动美国影坛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首当其冲,陷入大萧条的局面。1931年全国倒闭的银行达2300多家,10万多家企业破产,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4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增加到1260万,超过美国劳动力的25%。民众怨声载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
这段时期,美国大中城市的各种社会黑势力特别猖獗,犯罪率急剧上升。芝加哥的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是意大利移民,当1920年美国政府实行禁酒法时,他和父亲趁此机会在芝加哥开设地下酒厂,大肆经营私造和走私各种酒,成为暴发户。阿尔·卡波耶以此起家,接着开办妓院、赌场,网罗大小流氓地痞,不断扩大势力,成为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黑社会头子,被称为“地下总统”。他每年的秘密收入超过1亿美元,控制着芝加哥的政治和金融界。阿尔·卡波耶拥有私人武装,还配备着机关枪和迫击炮。他可以为所欲为地滥杀无辜,美国政府对他无可奈何。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31年10月17日,芝加哥当局迫于广大市民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不得不传讯阿尔·卡波耶,要他到法庭上受审。检察官当场宣布了他23条罪状,法官与陪审员们交头接耳,商议一番后,判处阿尔·卡波耶11年有期徒刑,并处以5万美元的罚款。阿尔·卡波耶冷笑了几声,还没有等判决书宣读完毕,就带着陪同他来的大批保镖,神气十足地离开了审判厅。从此一直逍遥法外,他经常在芝加哥驾驶价值3万美元的高级轿车横冲直闯,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当时美国各地报纸都把阿尔·卡波耶受审事件作为头号新闻争相报道。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地下总统”阿尔·卡波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经常议论的传奇人物。
经济危机给休斯工具公司的冲击同样是相当严重的,开采石油及其机械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停滞与衰败,许多钻井机销声匿迹。不过,《地狱天使》这部空战片仍然卖座,或多或少给霍华德·休斯挽回了一 些经济损失。
感到前途渺茫的人们,为了消愁解闷,经常在影剧院里消磨时光。
情节曲折惊险的警匪片和战斗片大受欢迎。好莱坞的许多电影制片公司赶拍了诸如此类的影片,相互展开激烈竞争,想方设法争夺观众。
好莱坞著名制片人霍克斯拍制了空战片 《黎明侦察队》,这部影片 里有些情节是照搬 《地狱天使》的,这引起霍华德·休斯火冒三丈,扬 言要跟霍克斯打官司。
可是,过了一个多月后,霍华德·休斯却指使自己的私人律师用电话通知霍克斯,约定俩人在高尔夫球俱乐部面谈。霍克斯以为是因侵犯知识产权而引起纠葛,霍华德·休斯要找他的麻烦,但他还是镇静自若,应邀前往高尔夫球俱乐部。
哪知道,霍华德·休斯热情地跟他握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决定撤回对你侵权的控告,还是让我们来进行一场高尔夫球的比赛吧。”
霍克斯喜笑颜开,俩人在宽阔的球场上你一杆我一杆地玩得很痛快。
在中途休息时,霍华德·休斯向霍克斯谈出了自己的意图。原来,他希望跟霍克斯合作,拍制一部以芝加哥的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为原型的警匪片,片名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 《疤脸人》。因为阿尔·卡波 耶在一场械斗中脸部被刀砍伤,留下了一块大伤疤。
霍华德·休斯之所以选择霍克斯作为合作伙伴,一方面是霍克斯是好莱坞著名的制片人兼导演,才华横溢,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霍克斯跟不少明星演员交往密切,在拍戏时他们总是配合默契,的确拍制出了许多佳作。
霍克斯对休斯的这种出奇制胜的构想深为佩服。的确,“英雄爱美人”之类题材已经陈旧不堪,爵士音乐片也无法吸引观众,空战片热闹了好长一段时期,现在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大萧条时期,人们普遍对现实不满,不少人具有某种反叛心理。如果能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出阿尔·卡波耶这样的人物形象,那么,在美国影坛很可能会掀起一股《疤脸人》热。
当然,霍克斯很乐意跟霍华德·休斯合作拍片,不过,他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霍华德·休斯只负责筹集资金和提供各种物质条件,而拍制 《疤脸人》的全部业务工作都由霍克斯主管,其中包 括聘用演员和选定剧本。霍华德·休斯的回答很干脆:“就照你说的办吧,我只保证出钱,不管拍戏。”
对于自信心极强的霍华德·休斯的这番表态,霍克斯颇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也许,霍华德·休斯从 《地狱天使》的拍制中吸取了不少惨重 的教训,他认识到自己为了那种狂热的所谓完美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而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在目前大萧条时期,无论是在财力人力,还是个人的身心健康上,他都再也经受不了在拍制《地狱天使》过程中那样的折腾了。
霍华德·休斯在好莱坞的人们眼中开始变得冷静和理智些了,但他对拍制电影的热忱丝毫未减,他期待着 《疤脸人》能够再次在国内外影 坛上引起轰动。
霍克斯建议约请好莱坞的著名作家班·汉克编写 《疤脸人》的电影 剧本,霍华德·休斯二话没说,他马上要霍克斯去跟班·汉克的经纪人取得联系。这位犹太人作家,曾经是《芝加哥日报》的主要撰稿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担任美国特派记者。他在硝烟弥漫的欧洲战场上出生入死,撰写了大量战地通讯,深受欢迎。战后他创办了 《芝加 哥自由时报》,对芝加哥黑社会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担任《疤脸人》的编剧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他当时为好莱坞的好几家电影制片公司创作或改编过许多剧本,其中有的荣获奥斯卡金像奖。
过了一个星期,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又在高尔夫球场上商量《疤脸人》的筹拍工作。霍克斯说:“我跟班·汉克的经纪人谢尔尼史克进行了洽谈。班·汉克满口答应写剧本,同时又提出苛刻要求:《疤脸人》必须由他担任导演,同时,每拍完一场戏,当即付给编剧兼导演的班·汉克1000美元。否则的话,他则不予合作。”听了霍克斯的这番话后,霍华德·休斯没有作声,他目光注视着20来步远处的球洞,双手紧握球杆,朝着自己脚下的高尔夫球,猛地一杆打去,高尔夫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真是恰巧得很,球不偏不倚地落入洞内,霍华德·休斯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他朝霍克斯望了一眼。这时他才发现霍克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在等待他的回答。霍华德·休斯说道:“上次我俩不是订了君子协定吗,我只出钱,拍片的事情都由你去办。只要你认为班·汉克能当导演兼编剧,就行了,马上去跟他的经纪人签订合同。”霍克斯又打量了休斯一下,他总觉得这不符合拍制过《地狱天使》的这位财大气粗的年轻制片商的为人处世。
霍华德·休斯决心对《疤脸人》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不直接干预,只是作为提供资金的制片人,但他对影片的宣传十分重视。
《疤脸人》刚投入拍摄,霍华德·休斯就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拍片现场采访、明星演员轶闻、剧情评论等等,大造社会舆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先睹为快的心理。
班·汉克忙碌不停,虽说剧本写好了,但他担任的导演工作是没完没了的,同时,在执导的过程中,他喜欢即兴发挥,对剧本进行修改和补充。
有一天深夜,班·汉克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正在家里呼呼大睡。两名蒙面的歹徒潜入他的卧室,用手枪把柄敲了敲班·汉克的头部,他醒来后,睡眼惺忪地打量着面前的蒙面大汉,他神思恍惚,还以为自己在摄影棚拍戏。
“喂,这是你写的吗?”一个蒙面大汉顺手从他床旁的书桌上拿起笔记本,在班·汉克的眼前晃了晃,厉声问道。
班·汉克这时才算完全醒过来,他看了看伸到自己鼻尖下的乌黑的手枪枪口,心里直打哆嗦,急忙回答道:“这是我写的《疤脸人》的剧本草稿。”
“你认识疤脸人吗?”另一个蒙面人问道。
班·汉克马上意识到了,这是芝加哥头号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派来的爪牙,登门兴师问罪。他极力使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说道:“我不认识他,从来没有跟他打过交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在剧本里把他写得这样凶残丑陋呢?还说他死了,死得很惨。”
“我描写的不是阿尔·卡波耶,而是虚构的东尼。”班·汉克再三解释道,“脸上有疤的人到处都有,我们的制片人霍华德·休斯也是一张疤脸呀……”
没等他说完这话,一个蒙面人用手枪敲了敲他的头部,班·汉克仿佛触电一般,从头到脚一阵麻木,他当即领悟到,在这两个无法无天的蒙面歹徒跟前,说话不能有丝毫不满或顶撞的表现,弄得不好他就会一命呜呼。
班·汉克急中生智,他显得从容不迫地说道:“你们不要听信谣言,这部影片刚开拍,主角东尼,是一位侠盗,爱打抱不平,济世救贫。两位刚才提到的阿尔·卡波耶就是这种类型的人物,我很敬佩他。他是美国人最崇拜的 ‘地下总统’,前几年政府实行什么‘禁酒令’,他为了 我们的利益,私自制酒和到处销售,我们多么感谢他。您两位知道,现在美国到处是一片极其萧条的景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暴涨,危机四伏,我们就是要赞美阿尔·卡波耶这类侠盗,电影 ‘疤脸人’绝 对不会丑化他的。”
班·汉克毕竟是曾经在大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到处采访的记者,临危不惧,信口编造的这番话,总算把两名蒙面歹徒说服了。
“既然是这样,我俩就回去转告阿尔·卡波耶,好小子,今后我们等着瞧,看了你们拍出来的《疤脸人》这部片子再说吧。”
尽管化险为夷,但班·汉克从此在拍戏时,不得不考虑,怎样不惹恼这些黑社会的头面人物,同时,又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等于给自己出了不少难题。有时把握不准,他就跟霍克斯和霍华德·休斯认真商量。
在《疤脸人》正式开拍前的日子里,为了物色演员,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花费了不少精力。有一天他俩到了纽约,在第39条街的一家犹太人剧场里看戏,发现扮演剧中主角的演员波尔·穆尼演技超群,人也长得英俊,35岁左右,是奥地利移民,但英语说得很地道。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一眼看中,散戏后马上去后台跟这位演员接触,很快就聘用他担任《疤脸人》中的主角东尼。后来,他俩又在纽约起用了另一名男演员乔治·拉夫特担任影片里的一名配角。
一部有轰动效应的优秀影片往往能造就明星演员,波尔·穆尼和乔治·拉夫特在《疤脸人》中的成功表演,使他俩在美国影坛上一举成名,后来霍克斯的电影制片公司在好莱坞飞黄腾达,波尔·穆克主演由赛珍珠的名著《大地》改编的影片,驰名世界。这两位名扬天下的大明星演员,始终对霍华德·休斯充满感激之情。
当时,霍华德·休斯和霍克斯还聘用了安·德波拉克、卡莲·莫丽担任《疤脸人》中的女主角和女配角,她俩的表演也相当成功,为影片增色不少。后来她俩也成为好莱坞的明星。
《疤脸人》作为一部警匪片,其中的凶杀格斗场面不少,紧张激烈,精彩纷呈,富有刺激性,这是当时影响一部影片卖座率的重要因素。在《疤脸人》的拍摄过程中,霍华德·休斯不再像几年前制作《地狱天使》 那样劳民伤财,不再狂热追求所谓完美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他把 《疤脸 人》的拍摄大权拱手交给霍克斯,在某种程度上,恐怕他也是为了约束自己,以免“旧病复发”,一时入了迷后就无法控制住自己。不过,有一次拍摄追杀场面时,在他的授意下,霍克斯和汉克不得不精心设计,安排主角东尼驾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总共撞坏了19辆汽车。
《疤脸人》这部影片好不容易拍摄完毕,把样片送到美国电影制作审查委员会去后,却遇到了麻烦。主管这项工作的威尔·赫兹是擅长玩耍权术的政客,共和党人的重要人物,他在哈定总统任期内担任过邮政部长。威尔·赫兹是虔诚的清教徒,长老会的顽固派,他企图通过控制电影事业来给美国人灌输他的清教徒教义。美国政府颁布实行的禁酒法就正是符合这种思想观念。《疤脸人》有不少镜头描绘美国人举杯畅饮,还有私自造酒和贩酒的情节,这当然使电影审查官威尔·赫兹非常恼怒,他下令不准放映这部败风伤俗的影片。
当霍克斯气急败坏地把这个消息告诉霍华德·休斯时,这位青年富豪较为克制,他对霍克斯说:“就大致上按照电影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剪掉影片中黑社会的武装歹徒用机枪横扫行人的那些镜头,同时,补拍一场戏,让主角东尼被警察活捉并处以残酷的绞刑,这样威尔·赫兹该满意了吧。”可是,第二天当霍克斯把休斯的建议转告给班·汉克时,这位导演兼编剧实在有难言之苦,如果把影片中的主角东尼改换成这样的结局,那么,《疤脸人》一旦公映后,阿尔·卡波耶就会再次派人把他至于死地,因此,班·汉克执意不肯补拍绞死东尼的戏。霍华德·休斯与霍克斯也无可奈何。
对于《疤脸人》的其他一些格斗凶杀和酗酒造酒等镜头,霍克斯与汉克都再三作了精心的剪接或重拍。1932年《疤脸人》再次送审,仍然没有通过,纽约州还正式发布禁止 《疤脸人》上映的行政命令,这下可 激怒了霍华德·休斯。他当即吩咐工作人员:“赶快准备飞机,我马上飞往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我要揭露威尔·赫兹的险恶用心!”
在纽约市中心的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厅里,霍华德·休斯站在讲坛上,环顾在座的记者们。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指责威尔·赫兹以所谓教父自诩,操纵电影审查委员会,扼杀优秀影片,采取高压政策蒙蔽和愚弄人民大众,以此掩盖这伙政客在幕后从事的肮脏勾当等等。
霍华德·休斯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他要控告纽约当局违反宪法,一定为争取《疤脸人》公映而斗争到底。
不仅是新闻记者们,而且连第特利西、霍克斯、汉克等人,都对霍华德·休斯的雄辩才能钦佩不已。记者招待会举行后的第二天,美国许多报纸都发表了这一消息,还刊登了有关评论。威尔·赫兹由于极力支持和维护禁酒法,已经到处树敌,遭到美国各界人士的激烈反对,现在他又生怕因禁演《疤脸人》而引起好莱坞的普遍不满。再加上霍华德·休斯在《疤脸人》未正式开拍时就已经开展了该片的宣传攻势,广大影迷正盼望着观看这部富有刺激性的警匪片。这股社会舆论压力也是威尔·赫兹难以承受的。于是,这位不可一世的电影审查官不得不网开一面,宣布《疤脸人》通过重拍后可以公映。
1932年《疤脸人》在美国各地放映,引起普遍轰动,由于霍华德·休斯没有像拍制《地狱天使》那样耗费巨额资金,因此,《疤脸人》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霍华德·休斯在30年代美国严重经济危机期间度过了投资拍片的难关。
后来,霍华德·休斯把《疤脸人》这部影片一直封存在罗梅因大街总部公司的保险柜里不再放映。1974年国内外观众多次要求重映《疤脸人》,甚至在各地报刊上掀起了呼吁的热潮,但始终没有如愿。
至于《疤脸人》中的主角东尼的原型,芝加哥流氓大亨阿尔·卡波耶,终究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压力,美国警察机构不得不将他逮捕归案。这位神通广大的“地下总统”被关进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监狱。
芝加哥的黑社会帮派组织扬言要组织劫狱,警方当局又把阿尔·卡波耶转移到阿加托拉斯岛上的监狱。该岛戒备森严,无法劫狱。不过,仍然有不少人参加了劫狱行动。据说,其中有些人是由于观看了《疤脸人》后,为影片中描写在大萧条时期阿尔·卡波耶每天免费供应3000多名芝加哥饥民的场面所感动,心目中竟然把阿尔·卡波耶当作济世救贫的“侠盗”看待。
1938年,阿尔·卡波耶在狱中患脑梅毒,精神失常,被假释回芝加哥,1947年患脑溢血和肺炎死于医院,终年48岁。
繁 體
A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