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当代治河实践中的特殊历史价值(2/2)
《潘季驯评传》作者:潘季驯评传 2017-02-13 11:48
达200 多公里,经过洪水考验,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黄河下游沿何地区的放淤改土面积已达到300 多万亩,使原来产量很低或颗粒不收的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①这些现代"治黄"措施的广泛运用,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历史上潘季驯有关治河措施的先进合理性。
应当指出的是,潘季驯的上述工程思想不仅在当代治黄的实践中,而且在当代治理其它江河的实践中,也都得到了很有价值的借鉴和推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在长江干流葛洲坝工程的实践中,以著名河流泥沙专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名誉校长张瑞瑾教授和谢鉴衡教授为代表的我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巧妙借鉴潘季驯"蓄清刷浑"的治河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动水冲沙、静水过船"工程设计方案,一举解决了葛洲坝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第三,潘季驯所精心设计的堤防工程思想,特别是关于遥堤和缕堤"双重御暴"的思想,对于当代人类治黄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在当代治河实践中,堤防已不再是人类防御洪水的唯一手段。但是,为了保持河道主槽的稳定,防止洪水四处漫溢决口,堤防仍然是一种最基本的工程措施。
尤其是对于黄河这样一条游荡性的地上"悬河",历来都是依靠两岸大堤约束河水,稳定河槽。由于黄河下游未来的趋势仍然是继续淤积抬高,从长远看,堤防还要继续加高,两岸大堤还要作为定槽、排沙、约束洪水的最可靠工程手段。因此,不仅在历史上要依靠堤防,现在要依靠堤防,而且将来仍然要依靠堤防排洪排沙入海。从这个意义上讲,堤防仍是一项现实的长期的治河措施,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
第四,潘季驯所总结和阐发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思想,至今仍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其中像堤防工程管理中的每年加固制度、四防二守制度、防汛报警制度,事实上自潘季驯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被很好地坚持和继承下来,成为历代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基本制度。当然,在内容和手段上更丰富、更具现代化了。在对劳动过程的管理思想中,虽然潘季驯所总结的内容在许多基本方面尚留有深刻的封建社会的烙印,需要鉴别。但是不可否认,他所提出的许多具体管理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工程管理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关于严格工程经费管理制度的思想;关于工程管理者应当抓"大事"的思想;关于工程活动中强调分工管理、使责权利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工程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思想;关于施工管理活动① 参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中应当重视对管制者和劳动者的劳动奖励和生活保障的思想;关于施工活动中的公共宣传和舆论管制思想,等等。它们不仅在封建时代,就是在当今的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也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管理问题。所以,全面总结潘季驯的工程管理思想,无论对于总结历史,还是昭示后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在潘季驯治河思想和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哲学思想观点,是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奇瑰宝;潘季驯在四次治河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人格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洪流中的一个突出典范。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他不信鬼、不信邪、不迷信历史定论,自觉将"人定胜天"的创造精神和顺应自然规律而治之的"顺治"思想有机结合的基本哲学信念,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正确地回答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还有他的注重调查、强调事功,自觉将实地"勘验"与历史经验、博采众议与逻辑论辩相结合的科学认识观点,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回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还有他的辩证处理"堤防"与"疏导"、"创筑"与"修守"、"上游"与"下游"等一系列重要治河观念,善于整体思考、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法,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工作语言巧妙地表达和充实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的辩证智慧;最后,还有他全身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惜栉风沐雨,手里胼胝,为治河事业"朝于斯,暮于斯,壮于斯,老于斯"的感人敬业精神,因为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再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优良传统精神。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治河家,我们有理由去宣传他,敬仰他。综上所述,无论从立言、立功、立德上讲,潘季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朽的!
应当指出的是,潘季驯的上述工程思想不仅在当代治黄的实践中,而且在当代治理其它江河的实践中,也都得到了很有价值的借鉴和推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在长江干流葛洲坝工程的实践中,以著名河流泥沙专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名誉校长张瑞瑾教授和谢鉴衡教授为代表的我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巧妙借鉴潘季驯"蓄清刷浑"的治河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动水冲沙、静水过船"工程设计方案,一举解决了葛洲坝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第三,潘季驯所精心设计的堤防工程思想,特别是关于遥堤和缕堤"双重御暴"的思想,对于当代人类治黄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在当代治河实践中,堤防已不再是人类防御洪水的唯一手段。但是,为了保持河道主槽的稳定,防止洪水四处漫溢决口,堤防仍然是一种最基本的工程措施。
尤其是对于黄河这样一条游荡性的地上"悬河",历来都是依靠两岸大堤约束河水,稳定河槽。由于黄河下游未来的趋势仍然是继续淤积抬高,从长远看,堤防还要继续加高,两岸大堤还要作为定槽、排沙、约束洪水的最可靠工程手段。因此,不仅在历史上要依靠堤防,现在要依靠堤防,而且将来仍然要依靠堤防排洪排沙入海。从这个意义上讲,堤防仍是一项现实的长期的治河措施,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
第四,潘季驯所总结和阐发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思想,至今仍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其中像堤防工程管理中的每年加固制度、四防二守制度、防汛报警制度,事实上自潘季驯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被很好地坚持和继承下来,成为历代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基本制度。当然,在内容和手段上更丰富、更具现代化了。在对劳动过程的管理思想中,虽然潘季驯所总结的内容在许多基本方面尚留有深刻的封建社会的烙印,需要鉴别。但是不可否认,他所提出的许多具体管理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工程管理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关于严格工程经费管理制度的思想;关于工程管理者应当抓"大事"的思想;关于工程活动中强调分工管理、使责权利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工程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思想;关于施工管理活动① 参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中应当重视对管制者和劳动者的劳动奖励和生活保障的思想;关于施工活动中的公共宣传和舆论管制思想,等等。它们不仅在封建时代,就是在当今的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也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管理问题。所以,全面总结潘季驯的工程管理思想,无论对于总结历史,还是昭示后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在潘季驯治河思想和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哲学思想观点,是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奇瑰宝;潘季驯在四次治河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人格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洪流中的一个突出典范。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他不信鬼、不信邪、不迷信历史定论,自觉将"人定胜天"的创造精神和顺应自然规律而治之的"顺治"思想有机结合的基本哲学信念,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正确地回答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还有他的注重调查、强调事功,自觉将实地"勘验"与历史经验、博采众议与逻辑论辩相结合的科学认识观点,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回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还有他的辩证处理"堤防"与"疏导"、"创筑"与"修守"、"上游"与"下游"等一系列重要治河观念,善于整体思考、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法,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工作语言巧妙地表达和充实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的辩证智慧;最后,还有他全身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惜栉风沐雨,手里胼胝,为治河事业"朝于斯,暮于斯,壮于斯,老于斯"的感人敬业精神,因为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再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优良传统精神。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治河家,我们有理由去宣传他,敬仰他。综上所述,无论从立言、立功、立德上讲,潘季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