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孙子评传章节目录 > 三、斩监军庄贾

三、斩监军庄贾(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个先斩后奏。于是,便把监军庄贾斩首示众,并宣告于三军。三军士卒受到极大震动,深感军纪的威严,个个战栗肃穆。

    过了一会,齐景公的使者驰人军中,他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向穰苴申告,穰苴毫不理会,指出:"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他又问在一旁的军正道:"松懈三军之法,罪当如何?"军正又曰:"当斩。"景公的使者听后大惧、他想不到穰苴对国君的使者也敢于冒犯。穰苴思考了一下,决定换一个变通的办法,说"国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杀使者的驾车人,同时砍去马车左边的立木,杀掉拉车的马中最左的一匹,以示对景公使者的惩戒,并把这个处罚决定又宣告于三军。为了对国君有个交代,穰苴随即派使者将这件事的处司决定还报齐景公,然后集合军队,踏上抗御外敌人侵的征途。在对待监军庄贾误期失约事件的过程中,穰苴对国君的宠臣执法如山,依法处决,毫不妥协徇情,搞下不为例;对国君姑息养好的赦令,穰苴也无所畏惧地加以拒绝,井对其使者进行了严厉的惩戒。穰苴开始任将军,初来乍到,这一举一动,都看在士兵们的眼里,使他们受到极大的教育,再也不敢对军令有丝毫玩忽;同时也使他们感到,有这样一个不畏权贵,严格执行军纪的将军来指挥作战,一定要齐心合力,奋勇向前,再也不能松松垮垮,胆怯畏缩。这就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以后的战争中击败来犯之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历来有不少学者,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如近代的崔适认为:"穰苴斩君之宠臣,与孙武杀王之爱姬,如此矫激之风,春秋时所未有。盖亦寓言,非事实也。"(《史记探源》卷七)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春秋后期,齐国的田氏欲篡守姜氏国君的政权,晋国的六卿正分割姬氏国君的上地,鲁国的三桓可任意摆布国君,以下犯上、弑君逐君之事频频发生,怎能说"矫激之风,春秋时所未有"?况且,将军带兵作战,军纪的严格对于夺取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穰苴、孙武等军事家正是以斩杀国君之宠臣、爱姬为手段,严肃全军的纪律,提高将军的威望,从而使全军官兵受到极大震惊,对他们进行一次活生生的军纪教育。由此看来,穰苴之杀君宠臣与孙武之斩王爱姬,都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