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孙子评传章节目录 > 五、桂陵之战

五、桂陵之战(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军又击破其后,二大夫必然败亡,甚至有被杀之可能。"田忌按照孙膑的计划,经过一番部署之后,就把齐城、高唐所属的士卒断为两部,直奔平陵。将蚁附攻城。在横、卷二邑环途上的魏军,果然接连不断夹击其后。齐城、高唐二部当行进于路途之中,未及攻城,就被魏军杀得大败。

    田忌不知这是孙膑故意设下的迷惑敌人之计,便召孙膑问道:"吾攻平陵城不得,而又丧失齐城。高唐二部,当路而败亡。事将奈何?"孙膑接着布置道;"请遣轻车,西驰大梁之郊,以激怒其气。同时要分出少量的士卒跟随在战车之后,以示吾军之寡。"田忌又按照孙膑的布置去行事。

    在赵国进攻邯郸的魏将庞涓,先是听说齐军南下平陵。庞涓知道平陵城坚固难攻,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还是继续不停地围攻邯郸。后来听说齐军的齐城。高唐二部,在攻平陵途中被魏军击得大败,更滋长了庞涓的轻敌心理。到公元前353 年七月,在庞涓率领的魏军猛烈攻击下,终于"邯郸拔"(《战国策·齐一》)。这时,庞涓忽听得齐军以少量的兵车士卒,西驰大梁,钻到魏国的心脏里来了,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丢下辎重车辆,只率轻骑锐卒,日夜兼程倍进,直奔大梁而来。孙膑知道庞涓已经中计,也不停息地调动主力部队埋伏于庞涓回马的要道上。当庞涓的轻骑锐卒行至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南)①,孙膑布置的伏卒四面出击,大败魏军而"擒庞涓"(《孙膑兵法·擒庞涓》)。

    从齐国出兵救赵到桂陵之战的胜利,齐军的每一个行动部署,都充分显示了孙膑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首先,在如何救赵的问题上,孙膑反对"救卫"再进军邯郸,与魏军主力正面冲突,而认为救斗解纷应当"批亢(抗)捣虚"。

    攻内虚之魏而救赵,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其次,选择"难攻"而易"粮途绝"的平陵作为进攻点,示敌以"不智事";并以齐城、高唐二大夫的败亡,进一步造成魏军的轻敌心理。再次,突然遣轻车西驰大梁,使敌激怒;又分以少量士卒跟从而"示之寡",目的是要使攻邯郸的魏军主力回救,而又不把齐军放在眼里。最后,齐军主力悄悄调遣,埋伏于魏军急速回兵的要道上,完成歼灭魏军主力的一战。这一切,安排得如此巧妙,不落痕迹;行动得如此利索,生擒敌将。显然,孙膑继承了其祖孙武"兵者诡道"的战术,并有创造性的发展。

    ① 桂陵的地望,过去一向有荷泽、曹县和长垣三说,而以荷泽说最为流行。 近来,黄盛璋先生经过严密考证和调查,确认桂陵古址在长垣西南的鲁 山■堆附近。见所撰《<孙膑兵法·擒庞涓>篇释地》,《文物》1977 年第2 期。 杨宽《战国史》旧版取曹县说,新版改用长垣说,从庞涓拔邯郸而回救大 梁的路线来看,长垣说比较合理,今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