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孙子评传章节目录 > 六、马陵大捷

六、马陵大捷(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庞涓求胜心切,想一举歼灭齐军,成名于天下,乃弃其行动迟缓的步军,而亲率轻骑锐卒,兼程倍进而行,追逐齐军。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傍晚当到达马陵(今山东莘县西南)①,便在马陵布置歼灭魏军的工事。

    马陵一带是孙膑从小生活的地方,他对这里的地形什分熟悉,因此使他在这次歼灭魏军的战役中,指挥自如,得心应手。马陵道路崎岖狭隘,两旁又多山林险阻,可以伏兵。孙膑在马陵道上,投放金属制的蒺藜,当作壕沟和护城河;又把战车横过来排列在一起,当作壁垒使用;还把大盾牌连接安放,当作城上有孔的矮墙,以掩护自己和观察敌情。他把执戈。矛等长柄兵器的甲士排列在前面,用来救援危急之处:把执小矛等稍短兵器的战士排列其后,用来辅助执长兵器者去完成应急任务;执刀、剑等短兵器的战士又排在其次,是用来断敌归路和邀击疲惫之敌的;执弓弩的士卒排在最后,他们可当作投石之机,用以远距离的杀伤敌人。这样,孙瞑把各种武器都配置就绪,把各个兵种的士卒依次排列成有一个缺口的圆圈,而中央无人,只有一棵大树立于其间,就等庞涓的军队钻到这有大树的圆圈中来。安排完毕以后,就制定这次作战的方案。其制度规定;以弩兵次于蒺藜,然后以既定的打法发机射敌;壁垒上的弩兵和戟兵各占一半。其方法规定:要等到派出去的间谍回来报告敌情,时机成熟后方可行动;在离伏击圈五里远的地方设置观察哨,使其与部队能互相看见。对于观察哨,要求他们在高处的,须注意向低处的地面俯视;在低处的,要注意向高处的山路仰望;夜间要用击鼓来报答,白天则用举旗作为信号联络。(《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孙膑还特意布置,所去中间那棵大树树身的一大片树皮,在去皮后的白净处书写上这样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并与士兵们相约,待天黑见火举而一齐行动。傍晚时分,庞涓的轻骑锐卒果然行至马陵道,当来到斫去皮的大树下时,见上面有书写之字,因夜黑不能辨认,便举火照明。庞涓还没有来得及把全句读完,只听得齐军在四面呐喊起来。此时万弩俱发,乱箭橡雨点般地射来,魏军顿时大乱,四散奔逃。庞涓自知智穷兵败,再无脸回去见人,乃自到,口中悻悻地念道:"成全了你小子之名!"庞涓再度为① 关于马陵的地理位置,各家说法不一。据张怀民《马陵古道考》(《管子学 刊》1987 年第2 期),作者曾"亲赴范县、苇县对马陵古道进行实地考察。 查明马陵、道口两村相距五百米左右,原属范县,后来划门莘县。今属 莘县大张乡和桃园乡,接近人名东南、范县西南、观城县东南十八里和 濮州东北六十里的位置,是齐国去魏国大梁的必经之路,"此说应该是可 信的。

    孙膑所暗算,败在孙的脚下,心中遗恨万分。庞涓自杀后,齐军乘胜进击,尽破魏的十万大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史记·孙子列传》)。此时已是魏攻韩南梁的次年,即公元前342 年。①太子申被擒,因为不堪过俘虏的生活,也客死异国。②继攻魏救赵,在桂陵伏击魏军取得大胜后,孙膑又以减灶之计,造成假象,诱敌深入,在马陵道把魏的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孙膑在马陵的指挥艺术比桂陵之战更加出色:他的行动是那样敏捷灵活,他的计谋是那样变化多端,他的部署又是那样周密详备;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之时,给予致命的一击。由于这次齐国的大胜,孙膑更加名扬天下。魏国不得不屈从于齐国的势力。公元前334 年,魏惠王率领韩国及其他小国诸侯,到齐国的徐州(今山东膝县东南)会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而齐威王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史称这一年,齐魏两国"会徐州相王"。③自马陵之战后,魏国的势力日见衰弱,而齐国则变得更加强盛,齐国代替魏国成为东方的第一强国;同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势也一天天强盛起来,形成了齐、秦东西对峙的局面。

    ① 据《史记索隐》引《竹书纪年),马陵之战发生在魏惠王二十六年十二月至 二十八年,当公元前343-342年。有的著作记为公元前341 年,是错误的。

    ② 《孟子·梁惠王上》载梁惠王曰:"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所谓"长子",即太子申。可知太子申被俘后不久就死了。

    ③ 《史记·魏世家》和《田世家》记这次事件在魏惠王三十六年"卒"的明年, 即"魏襄王元年";魏国主持这次盟会的是魏襄工。但据《史记索隐》引《竹 书纪年):"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末卒也。"显然,《史记》所述有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