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孙子评传章节目录 > 八、兵法编撰

八、兵法编撰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同他的祖先孙武一样,孙膑也撰著过"兵法"。其时间是在他受过膑刑之后。司马迁在《史记·大史公自序》中说:"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又在《报任少卿书》中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汉书·司马迁传》引)这个论断基本上是不错的。孙膑受刑后的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魏回到齐国,受到威王的重用。这时他忙于出谋划策,参加战争:从事撰著兵法的时间是不多的。第二阶段是他策划兵谏失败以后,随田忌亡奔楚国。这时他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可潜心总结过去的作战经验。《孙膑兵法》的大部分篇章,应该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第三阶段是宣王召田忌和他回国,他又重新担任军事参谋的职务。这时他约有六十多岁,年事已高,对兵法只能作些补充和修订的工作。由此可见,孙膑撰著兵法,主要是在他亡奔楚国的那段日子里。

    从出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来看,它的体例和内容约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孙膑自著的,论述用兵之法;在每一段前面有"孙子曰"三字,可能是弟子整理时所加。如《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等篇,都属于这种类型。这样的体例和内容,类似于孙武自著的十三篇《孙子兵法》。另一部分是记述孙膑的行事及其与别人论述用兵之法的对话的,应是他的弟子所编撰。如《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强兵》等篇,都属这一部分。这种体例,类似于竹简《孙子兵法》下编中的《吴问》篇。孙膑当年为了传授兵法,曾收录过一些弟子。在《威王问》篇中,就有"孙子出而弟子问"的记载。可知孙膑自魏至齐,受到威王重用后,便有求学兵法的弟子收录于门下。他亡奔楚国时,一些弟子可能跟随其后,或者在楚国又收了些新的弟子。因此,兵法的编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兵法中有不少赞美孙膑的话,如《擒庞涓》篇说:"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陈忌问垒》篇云:"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大地。"这些歌颂之词,明显地是出于弟子的手笔。

    竹简《孙膑兵法》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年代最晚的就是《强兵》篇所附残简中说的,齐败宋"人于桑而擒汜皋"一事。如上分析,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86 年齐灭宋前不久,那时孙膑不可能还活着,有关此事的议论肯定是其弟子补述的。再过二年,齐国发生了燕将乐毅攻人齐都临淄,齐渭王出亡被杀的大事。此事在竹简《孙膑兵法》中找不到反映。从现有材料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竹简本《孙膑兵法》的编定是在前268-前284 年间。有人根据《威王问》篇中记有孙膑的预言:"齐三世其优矣",即认为《兵法》编纂的成书,是在齐王末年,燕将乐毅攻破齐都以后。齐威王、宣王加渭王,正是"三世"。因为成书较晚,故孙膑的预言才编得那么准确。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在古代,"三"字是一个不确定的虚数,形容数目之多,如"三思而行"、"三令五申"等。孙膑预言"齐三世其忧",其意是齐国再过数代就要发生忧患,未必真是经历三个君王。再说,孙武和孙膑都喜欢预言,他们的预言不一定全对。如竹简《孙子兵法·吴问》记孙武分析,晋国的"六将军"中,赵氏的政策最得人心,因而"晋国归焉"。但后来的结果是,赵、魏、韩"三家分晋"。然则,孙膑在威王时预言"齐三世其优",也是一个大概的估计。究竟经过几世,如何"忧"法,孙膑是不得而知的。

    在公元前236 年左右,《孙膑兵法》由其弟子编成后,当即流行于世。

    到秦汉间,它已经成为与《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同样重要的先秦兵法著作。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出土有大量的《孙膑兵法》的竹简,就是明证。《史记》本传也称:"世传其兵法。"《汉书·陈汤传》记陈汤与汉成帝议论兵事,汤引"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这两句见于竹简《孙膑兵法》下编的《客主人分》篇。可见孙膑的兵法书到 西汉末年仍相当流行,是军事上进行谋划的重要依据。

    这部兵法的篇数,据《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子》有"八十九篇",并有"图四卷"。从孙武早期著述"十三篇",而《汉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这一现象来分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