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孙膑军事思想的局限(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是当作一种夺取胜利的工具,而毫不吝惜他们的生命。这与无产阶级军队新型的将兵关系,是迥然不同的。
(三) 有些战略战术简单片面
古代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和思维方法的不成熟,使孙膑所论述的某些战略战术,有简单化和片面性的毛病。例如他说:"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威王问》)孙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带兵作战最急需的,就是攻击敌人所不守的地方。如果敌强我弱,兵临城下,按照孙膑这个方针去办,肯定是要吃大亏的。再如,他把城市依地形的特点分为"不可攻"的"雄城"和"可击"和"牝城"两类(《雄牝城》)。在孙膑看来,只要是"中高外下"或"军食流水"的雄城,即使其城中守备空虚。士无斗志,也是"不可攻"的;反之,只要是"前高后下"或"军食泛水(积水)"的牝城,无论其怎样壁垒森严、士气高昂,也在"可击"之列。这种论述方法的简单片面,十分显然。
(四) 个别场合有迷信思想
在谈到地形条件对战争的作用时,孙膑指出:"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地葆》)何以"东阵之山"一定会"死"?伺以五种颜色的土壤会一种胜过一种,还互相循环取胜?不言而喻,这里的论述,已经不是简单片面的问题,而是带有迷信色彩和"五行相胜"学说的神秘因素。在论述军队布阵的方位时,他又说:"军与阵皆毋政(正)前右,右周(旋)毋左周。"(同上)这两句话的意思很不好理解,一般的注解本释为:驻军与布阵,不要使山陵高地位于自己的右前方;军阵移动,宜右旋而下要左旋。这样的解释,虽在字面上说得过去,但其原因仍不得而知。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黄帝伐赤帝》,记黄帝"南伐赤帝"、"东代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时,皆"右阴、顺术、倍(背)冲"。这种战争时的方位规定,也难以知道其究竟。战国时代,讲究和依靠"左右背向"来作战的迷信思想,仍十分流行,曾受到尉缭和韩非的批判。(详第五章第四节四点)孙膑所谓"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显然是继承了孙武的"右阴、顺术、背冲"的战术方法,力尉缭和韩非所批判的东西。"毋政前右"可能与"右阴"有关,"右周毋左周"应该就是"顺术"的解释。孙膑的战术方法中杂有"阴阳五行"和"左右背向"的迷信学说,这不能不是他军事思想中的一个瑕疵。
综上所述,孙膑在军队建设、战略原则、战术方法等方面,都有其十分丰富的思想和理论。他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前辈孙武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发展。这些思想和理论中的许多部分,例如对将帅品质的培养,军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战前须充分谋算,临阵要果断指挥,士气应不断激励;战争中诡诈诱敌上钩、集中兵力击寡、精选锐卒突破、发挥优势武器的威力等战术方法,不但在当时及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进行军事活动的重要指导方针;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当然,孙膑军事思想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在少数场台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必须予以指出的。
(三) 有些战略战术简单片面
古代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和思维方法的不成熟,使孙膑所论述的某些战略战术,有简单化和片面性的毛病。例如他说:"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威王问》)孙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带兵作战最急需的,就是攻击敌人所不守的地方。如果敌强我弱,兵临城下,按照孙膑这个方针去办,肯定是要吃大亏的。再如,他把城市依地形的特点分为"不可攻"的"雄城"和"可击"和"牝城"两类(《雄牝城》)。在孙膑看来,只要是"中高外下"或"军食流水"的雄城,即使其城中守备空虚。士无斗志,也是"不可攻"的;反之,只要是"前高后下"或"军食泛水(积水)"的牝城,无论其怎样壁垒森严、士气高昂,也在"可击"之列。这种论述方法的简单片面,十分显然。
(四) 个别场合有迷信思想
在谈到地形条件对战争的作用时,孙膑指出:"南阵之山,生山也;东阵之山,死山也。""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地葆》)何以"东阵之山"一定会"死"?伺以五种颜色的土壤会一种胜过一种,还互相循环取胜?不言而喻,这里的论述,已经不是简单片面的问题,而是带有迷信色彩和"五行相胜"学说的神秘因素。在论述军队布阵的方位时,他又说:"军与阵皆毋政(正)前右,右周(旋)毋左周。"(同上)这两句话的意思很不好理解,一般的注解本释为:驻军与布阵,不要使山陵高地位于自己的右前方;军阵移动,宜右旋而下要左旋。这样的解释,虽在字面上说得过去,但其原因仍不得而知。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黄帝伐赤帝》,记黄帝"南伐赤帝"、"东代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时,皆"右阴、顺术、倍(背)冲"。这种战争时的方位规定,也难以知道其究竟。战国时代,讲究和依靠"左右背向"来作战的迷信思想,仍十分流行,曾受到尉缭和韩非的批判。(详第五章第四节四点)孙膑所谓"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显然是继承了孙武的"右阴、顺术、背冲"的战术方法,力尉缭和韩非所批判的东西。"毋政前右"可能与"右阴"有关,"右周毋左周"应该就是"顺术"的解释。孙膑的战术方法中杂有"阴阳五行"和"左右背向"的迷信学说,这不能不是他军事思想中的一个瑕疵。
综上所述,孙膑在军队建设、战略原则、战术方法等方面,都有其十分丰富的思想和理论。他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在前辈孙武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发展。这些思想和理论中的许多部分,例如对将帅品质的培养,军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战前须充分谋算,临阵要果断指挥,士气应不断激励;战争中诡诈诱敌上钩、集中兵力击寡、精选锐卒突破、发挥优势武器的威力等战术方法,不但在当时及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进行军事活动的重要指导方针;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当然,孙膑军事思想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在少数场台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必须予以指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