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孙子评传章节目录 > 二、孙子在中国近代

二、孙子在中国近代(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练将》)他称述:"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倘知己而不知彼,则临事张皇,议战守而一筹莫展;知彼而不知己,则存心侥幸,轻尝试而百出无功;不知彼又不知己,小愤亦轻于一战,好谋非出于万全,其不至丧师辱国者亦几希矣。"(《论水师》)这显然是对孙子战略思想的发挥。他在论述战术时引用古人之言:"置之死地而后生,处之危地而后存";又指出:"古者师行敌国,乡导为先,诚以地理茫然,兵法最忌。"(《论练兵》)这些道理,也都是从孙子那里学来的。他强调在战争中使用间谍的重要;而对于如何用法,他认为:"孙武子《用间》一篇,其中玄妙己无遗义。"(《间谍》)他议论海防的形势说:"兵法云:'善用兵者,势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腰则首尾皆应。'此今日海防大势所最宜取法者也。"(《盛世危言·海防上》)这与丁日昌运用孙子思想以分析海防。所见略同。郑观应还主张把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的原则,运用于当时的商业竞争(《商战上》)。在论述政治主张时,他说:"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而后能张国威,御外侮。"接着他便引孙子曰:"道者,使民与上同欲,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议院上》,以上各篇均见夏东元编《郑观应集》。)这里,孙子关于军事乃至政治的论述,都成了当时改良军事设施和政治制度的极有用的思想武器。

    参加辛亥革命,又组织护**起兵讨伐袁世凯的近代军事家蔡锷,也是一位深通《孙子兵法》的人。他曾经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有关用兵艺术的言论,搜集起来汇编一册,并加上自己的评语,题书名曰《曾胡治兵语录》。这些语录和评语,有人认为,只是"改头换面的抄袭《孙子》而已"。(见李浴日《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第24 页)有时,蔡锷还直接称引孙子。如在第一章《将才》中,他说:"古人论将有五德,曰智信仁勇严,取义至精,责望至严。"蔡愕所赞扬的古人论将的"五德",就是孙子提出来的。

    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对于孙子十三篇亦有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二千多年前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是解释当时的战理。由于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孙中山选集》下卷第672 页)孙中山把十三篇孙子兵书,看成当时战斗实践的理论总结,中**事哲学的奠基著作,给予极高的评价。

    这一时期《孙子》的注解者仍有不少。魏源作《孙子集注》,其序文见于《古微堂外集》卷三。牟庭作《校正孙子》,《山东通志》著录。此外,洪颐煊的《读书丛录》、俞抛的《诸子平议补录》、孙诒让的《札》、于的《香草续校书》、江有浩的《音学十书》等著作中,均有关于《孙子》音义、校勘的条目。这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顾福棠的《孙子集解》,它多引外国战史,以济时救世为务,欲在列强侵略的战争中,用孙子思想来奋发图强。辛亥革命以后,有关《孙子》的研究著作仍连续问世,层出不穷。较著名的有蒋方震的《孙子新释》,刘邦骥的《孙子浅说》,钱基博的《孙子章句训义》,易培基的《读孙子杂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