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孙子在中国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在中国现代史上,发生过1924-1927 年的北伐战争,1927-1937 年的十年内战, 1937-1945 年的抗日战争, 1945-1949 年的解放战争和195O-1951 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指挥这些战争的不少杰出的军事家,都能在新的战争条件下,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原则,以智谋巧取敌人,打过许多漂亮的胜仗。
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早年就研读过《孙子》等兵法著作,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十分熟悉。他曾说:"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①因此,他能熟练地运用孙子的理论去指挥作战。**对孙子(包括孙膑)战略战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了解战争情况。他经常引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语来说明问题。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他告诫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在《矛盾论》一文中,作者又指明:"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下殆。'他说的是作战双方。"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作者继续强调:"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显然,孙子关于全面地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理论,曾给**的长期军事实践以巨大的影响。
(2)故意造成敌人的错觉,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孙子的"诡道"十四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在论述如何制胜敌人时,也经常指出:"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十分明显,**一再论述的先"示形"惑敌,再突然攻击的战术,是从孙子那里学来的。
(3)避实击虚,避锐击情。这是孙子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又一战术。
**在十年内战时期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战术,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他分析第三次反"围剿"的方针说:"此方针之中心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这就是孙子的"避实而击虚"(《虚实篇》)的战略。采用这种方针,可以使敌人"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而我军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他还直接引用孙子的话来阐述这次反"围剿"的打法:"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情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可见,孙子的避锐击情的"治气"战术,在当时发挥了极有力的作用。
(4)攻其必救,"围魏救赵"。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对付敌人的这样的策略:"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① 吴黎平《永远铭记**关于战斗的唯物主义的教导》,载《**同志 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第88页,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法。"孙武提出的"攻其所必救"的战术;孙膑进行的"围魏救赵"的著名战法,**把它熟练地运用到抗日游击战争中去了。**学习孙子的用兵艺术,真是出神入化。
领导现代中国革命的另一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也对《孙子兵法》有过深入的研究,并把它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在本世纪20 年代,当刘伯承还是个青年军人,参加护国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早年就研读过《孙子》等兵法著作,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十分熟悉。他曾说:"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①因此,他能熟练地运用孙子的理论去指挥作战。**对孙子(包括孙膑)战略战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了解战争情况。他经常引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语来说明问题。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他告诫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在《矛盾论》一文中,作者又指明:"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下殆。'他说的是作战双方。"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作者继续强调:"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显然,孙子关于全面地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理论,曾给**的长期军事实践以巨大的影响。
(2)故意造成敌人的错觉,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孙子的"诡道"十四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在论述如何制胜敌人时,也经常指出:"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十分明显,**一再论述的先"示形"惑敌,再突然攻击的战术,是从孙子那里学来的。
(3)避实击虚,避锐击情。这是孙子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又一战术。
**在十年内战时期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战术,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他分析第三次反"围剿"的方针说:"此方针之中心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这就是孙子的"避实而击虚"(《虚实篇》)的战略。采用这种方针,可以使敌人"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而我军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他还直接引用孙子的话来阐述这次反"围剿"的打法:"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情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可见,孙子的避锐击情的"治气"战术,在当时发挥了极有力的作用。
(4)攻其必救,"围魏救赵"。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对付敌人的这样的策略:"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① 吴黎平《永远铭记**关于战斗的唯物主义的教导》,载《**同志 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第88页,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法。"孙武提出的"攻其所必救"的战术;孙膑进行的"围魏救赵"的著名战法,**把它熟练地运用到抗日游击战争中去了。**学习孙子的用兵艺术,真是出神入化。
领导现代中国革命的另一位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也对《孙子兵法》有过深入的研究,并把它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在本世纪20 年代,当刘伯承还是个青年军人,参加护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