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孙子在世界(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南京共和书局1931 年版,第5-6页。
(二) 欧洲国家
孙子著作在欧洲也流传极广。1772 年,法国神父约瑟夫·爱密欧选择了几部中**事名著,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题名《中**事艺术》,其中有《孙子十三篇》和《司马法五篇》。这是欧洲最早的中国古代兵书译本。由于印刷精美。供不应求, 1782 年又出第二版。到1905年,英人卡斯鲁译成的英文《孙子》在日本东京问世; 1908 年此书又出版于伦敦,题为《孙子兵法》。 1910 年,英国著名汉学家莱昂奈·贾尔斯重新翻译的《孙子兵法--世界最古的兵书》在伦敦出版。同年,由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德文《孙子兵法--中国之武经》出版于柏林。《孙子》的俄文本最早出版于1860 年,是由斯列兹涅夫斯基翻译的;到1957年,又有西多连柯的新译本。《孙子兵法》的荷兰文译本, 于1986 年首次由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荷兰中学的一位英语教员史密特从美国雅门·柯弗尔的英译本转译的。这次荷文本的印数为7000 册。在荷兰这样一个只有1000 多万人口的小国, 7000 册荷文《孙子兵法》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售罄一空。①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近年来也有新的德文本和捷文本《孙子兵法》出版。
在欧洲各国,孙子书不但广泛流传,而且影响巨大。据说,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率军发动对外战争时,在阵中经常手不释卷地披阅法译《孙子》,用以指导战争实践。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战争失败被废黜后,曾阅读德文本《孙子兵法》。《孙子·火攻篇》上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台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温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威廉二世读到这里,不禁掩书唱然兴叹道:"倘若早二十年读这本书,就决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苦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著名指挥官蒙哥马利元帅,在60 年代初访问中国时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事实上,不少西方国家就正是这样做的。
许多欧洲学者对孙子及其著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英国著名军事家利德尔·哈特在所著《战略论》的前面,摘引了二十一条军事家的语录,其中第一至十五条都摘自《孙子》;他称赞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是"最完美的战略";他并且用一些战争事实,来说明"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例证"。②英国《每日电讯报》1963 年2 月15 日,刊载了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为介绍格里菲思所译的《孙子兵法》而写的题为《中国的军事箴言》的文章,文中称道孙子"以明确的表达方式和简炼的语言,告诉别人怎样作战"。英人理查德·迪肯在近著《日本情报机构秘史》中,称孙子是"最伟大的间谍大师"。近代俄国学者郭泰纳夫在所著《中**人魂》一书中,称孙子"是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家"。1957 年苏联出版米里施但困、斯洛博琴科所著的《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称述古代军事学论著中,"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它"奠定了古代中**事科学的基础";《孙子兵法》作者"具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知识",同时"他具有研究军事问题的极为深刻的方法"。① 参见孔远志《<孙子兵法>在荷兰》,《解放日报》1988 年1 月10 日。② [英]利德尔·哈特《战略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 社1981 年版,第453 页。这些评价,显然是欧洲学者对《孙子兵法》作了深入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
(三) 美洲国家
《孙子兵法》在美洲国家的流传主要在美国。那里孙子的著作很畅销、流行,有好几种译本,经常可以听到美**事专家对孙子的赞誉。许多美国人能够熟练地谈论《孙子》中的名句,并运用它来评论社会事物。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十分喜爱《孙子兵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常用孙子的道理来指导战争实践;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经常阅读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塞缪尔·格里芬翻译的《孙子兵法》,从而使孙子的一些名言在美军中到处传诵。
美国人对孙子的评价,同样是相当高的。1964 年美国陆军汤姆斯将军编辑《战略之根基》一书,称《孙子兵法》为世界五部优秀的兵学代表著作之一。1973 年,美国学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出版了《大战略》一书。在《战略的开山大师》一节中,柯林斯指出:"形成战略思想的第一位伟人就是孙于,??他对于战争艺术写下了世界上所已知的一部最早的著作。他那短短的十三筒是古今中外的第一杰作,连克劳塞维茨在2200 年后所写的《战争论》也是望尘莫及。
今天尚无一人对于战略的相互关系、考虑和限制等能够有比较更深入的认识。其大部分观念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还是和当年完全一样的有价值。"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也在所著《企业管理》一书的《古代中国的管理》一节中指出:"古代中国人对于管理思想,也有辉煌的贡献。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一部写成于公元前500 年的《孙子兵法》。这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一部军事著作;然而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应用价值。"②美国学者对《孙子兵法》的推崇,于此可见。
更加值得指出的是,美国人还经常运用孙子的名言来评论政府的政策。
如美国著名评论家在1965 年3 月6-7 日的《纽约先锋论坛报》上著文,用孙子的"围师必阙"等原理,来批评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在越南的政策。美国前陆军参谋长、原驻越南司令威斯特摩兰,在70 年代出版的《一个军人的报告》里,曾不止一次地引用孙子"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警句,对美国在越南进行的战争作了检讨。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时,美国人塞克斯顿在1984 年4 月24 日的《新闻日报》上,发表题为《古老的原理帮助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获胜》的文章。文中说里根总统的中国之行,是中国人运用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所取得的胜利,甚至说"中国人用孙子兵法来摆布美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近著《1999-不战而胜》,更是大量运用孙子的战略思想,来分析展望世界的局势。上述种种,都说明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喜爱和熟悉。
(二) 欧洲国家
孙子著作在欧洲也流传极广。1772 年,法国神父约瑟夫·爱密欧选择了几部中**事名著,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题名《中**事艺术》,其中有《孙子十三篇》和《司马法五篇》。这是欧洲最早的中国古代兵书译本。由于印刷精美。供不应求, 1782 年又出第二版。到1905年,英人卡斯鲁译成的英文《孙子》在日本东京问世; 1908 年此书又出版于伦敦,题为《孙子兵法》。 1910 年,英国著名汉学家莱昂奈·贾尔斯重新翻译的《孙子兵法--世界最古的兵书》在伦敦出版。同年,由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德文《孙子兵法--中国之武经》出版于柏林。《孙子》的俄文本最早出版于1860 年,是由斯列兹涅夫斯基翻译的;到1957年,又有西多连柯的新译本。《孙子兵法》的荷兰文译本, 于1986 年首次由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荷兰中学的一位英语教员史密特从美国雅门·柯弗尔的英译本转译的。这次荷文本的印数为7000 册。在荷兰这样一个只有1000 多万人口的小国, 7000 册荷文《孙子兵法》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售罄一空。①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近年来也有新的德文本和捷文本《孙子兵法》出版。
在欧洲各国,孙子书不但广泛流传,而且影响巨大。据说,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率军发动对外战争时,在阵中经常手不释卷地披阅法译《孙子》,用以指导战争实践。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战争失败被废黜后,曾阅读德文本《孙子兵法》。《孙子·火攻篇》上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台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温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威廉二世读到这里,不禁掩书唱然兴叹道:"倘若早二十年读这本书,就决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苦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著名指挥官蒙哥马利元帅,在60 年代初访问中国时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事实上,不少西方国家就正是这样做的。
许多欧洲学者对孙子及其著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英国著名军事家利德尔·哈特在所著《战略论》的前面,摘引了二十一条军事家的语录,其中第一至十五条都摘自《孙子》;他称赞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是"最完美的战略";他并且用一些战争事实,来说明"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例证"。②英国《每日电讯报》1963 年2 月15 日,刊载了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为介绍格里菲思所译的《孙子兵法》而写的题为《中国的军事箴言》的文章,文中称道孙子"以明确的表达方式和简炼的语言,告诉别人怎样作战"。英人理查德·迪肯在近著《日本情报机构秘史》中,称孙子是"最伟大的间谍大师"。近代俄国学者郭泰纳夫在所著《中**人魂》一书中,称孙子"是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家"。1957 年苏联出版米里施但困、斯洛博琴科所著的《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称述古代军事学论著中,"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它"奠定了古代中**事科学的基础";《孙子兵法》作者"具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知识",同时"他具有研究军事问题的极为深刻的方法"。① 参见孔远志《<孙子兵法>在荷兰》,《解放日报》1988 年1 月10 日。② [英]利德尔·哈特《战略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 社1981 年版,第453 页。这些评价,显然是欧洲学者对《孙子兵法》作了深入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
(三) 美洲国家
《孙子兵法》在美洲国家的流传主要在美国。那里孙子的著作很畅销、流行,有好几种译本,经常可以听到美**事专家对孙子的赞誉。许多美国人能够熟练地谈论《孙子》中的名句,并运用它来评论社会事物。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十分喜爱《孙子兵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常用孙子的道理来指导战争实践;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经常阅读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塞缪尔·格里芬翻译的《孙子兵法》,从而使孙子的一些名言在美军中到处传诵。
美国人对孙子的评价,同样是相当高的。1964 年美国陆军汤姆斯将军编辑《战略之根基》一书,称《孙子兵法》为世界五部优秀的兵学代表著作之一。1973 年,美国学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出版了《大战略》一书。在《战略的开山大师》一节中,柯林斯指出:"形成战略思想的第一位伟人就是孙于,??他对于战争艺术写下了世界上所已知的一部最早的著作。他那短短的十三筒是古今中外的第一杰作,连克劳塞维茨在2200 年后所写的《战争论》也是望尘莫及。
今天尚无一人对于战略的相互关系、考虑和限制等能够有比较更深入的认识。其大部分观念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还是和当年完全一样的有价值。"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也在所著《企业管理》一书的《古代中国的管理》一节中指出:"古代中国人对于管理思想,也有辉煌的贡献。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一部写成于公元前500 年的《孙子兵法》。这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一部军事著作;然而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应用价值。"②美国学者对《孙子兵法》的推崇,于此可见。
更加值得指出的是,美国人还经常运用孙子的名言来评论政府的政策。
如美国著名评论家在1965 年3 月6-7 日的《纽约先锋论坛报》上著文,用孙子的"围师必阙"等原理,来批评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在越南的政策。美国前陆军参谋长、原驻越南司令威斯特摩兰,在70 年代出版的《一个军人的报告》里,曾不止一次地引用孙子"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警句,对美国在越南进行的战争作了检讨。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时,美国人塞克斯顿在1984 年4 月24 日的《新闻日报》上,发表题为《古老的原理帮助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获胜》的文章。文中说里根总统的中国之行,是中国人运用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所取得的胜利,甚至说"中国人用孙子兵法来摆布美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近著《1999-不战而胜》,更是大量运用孙子的战略思想,来分析展望世界的局势。上述种种,都说明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喜爱和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