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家中白痴》(2/2)
《萨特传》作者:萨特传 2017-02-13 11:53
年,伽利玛尔出版社以《波德莱尔》为书名出版单行本。
被萨特选择为之作传的第二个人是当代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让·热内。让·热内是文坛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与萨特有过一段短暂却亲密的友谊。1944年5月的一天,萨特正在“弗洛”喝咖啡,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向他走过来。他的头发密密地拳曲着,薄嘴唇紧紧地抿着,走路的姿势像一个将要上场的拳击手。“你是萨特?”他唐突地问。在此之前,萨特曾多次听朋友们说过这位在监狱中诞生的诗人的奇特经历,并被其已经发表的作品所深深地打动。经过几次接触后,萨特被这位天才作家迷住了,他们成为了好朋友。1948年,当热内因再次触犯刑法而被判处流放时,萨特联合其他著名作家为他发动请愿,而终于得到了总统的特赦。不久,伽利玛尔出版社准备出版热内作品的全集,热内请萨特为这套全集作序。没料到萨特一提笔作序便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写成了一本长达600多页的《热内传》,成为热内全集中的第一卷。
战后的政治风云使萨特彻底摆脱了个人主义的局限,开始尝试在历史的、社会的环境中理解个人的自由,理解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这使萨特在剖析热内的一生时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分析法,试图揭示出在社会的重压下,个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自由的。萨特后来自称这本传记“可以算是把我所理解的‘自由’一词的含义解释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让·热内是出生在巴黎的私生子,10岁的时候因为无心的偷窃被送入教养院,从此便开始了小偷和流浪儿的生涯。以后由于走私、兜售毒品和充当男妓多次被判刑入狱。在狱中他开始写作,用宗教式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监狱生活,逐渐形成了别人难以模仿的文风。当第一部小说《鲜花圣母》出版时,这位罪犯作家一举成名,此后他不断地发表了许多内容上颇有争议,但其文学价值得到公认的作品。
萨特从“自由”这个概念出发来从总体上诠释热内的一生。热内有一种变成别人指控他的那种人的需要。因此当他在尚不明白偷窃的真实含义时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别人称为小偷时,他就把自己当作了真正的小偷,从而形成了自己有罪的迷信。此后他不断作恶,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接受生活分派给他的“恶人”的角色。后来,热内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再后来他从事文学创作,而这些都是他的自我创造,自我表达,他通过这些来恢复他那被异化了的自我。萨特在展示热内的一生时,指出他无疑是一个已经被异化了的人,但他首先是那个异化了的社会的产物。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屈从于社会的重压,在最不利的环境和条件下仍然努力实现个人选择,最终赢得了个人的自由。因此,萨特认为,这位窃贼、诡辩家、鸡奸者,既是一位“恶的即兴表演者”,也是“我们时代的一位英雄”。据此,这本传记取名为《戏子与殉道者》。
萨特在写作《热内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和热内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凌驾其上的自由观。不过,这本书却使他和热内的关系淡漠下来。热内不喜欢这本过于真实的书,他原以为萨特会在序言中谈他的作品,但没想到出来的是一本无可辩驳的传记。
萨特在分析热内时已经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法,注意到了热内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以及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但还未能揭示现存社会的整个结构,未能阐明个人计划与整个社会生活、与整个时代精神的关系,而这即是《家中白痴》一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部传记中,萨特运用精神分析调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及一种特别精细的阅读方法显示了福楼拜是如何反映了他所处的环境、时代以及阶级的矛盾,从一向被人忽视的福楼拜年轻时代的草率作品以及信件中,萨特发现福楼拜精神、性格上的两个重要特征:被动性和歇斯底里症。福楼拜有一个极为盛气凌人的父亲和一个缺少母爱的母亲。父亲认为福楼拜智力低下,是个“白痴”;而母亲虽然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因为希望生下的是个女儿而对他毫无热情。这既造成了福楼拜的被动性,也形成了他对于自己身份的匮乏感。为了取得一种身份,他从小的雄心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喜剧演员,借此他可以发泄自己的施虐——受虐狂:他想让别人嘲笑他,他想公开消灭自己身上一切人的价值,同时既证明他自己配不上他们,他们也配不上他的宏愿;为了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这种愿望,他开始了文学创作。萨特认为,福楼拜这种精神病症是时代的结果,他的不幸童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矛盾,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对自由的异化的产物。正是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的客观环境及其意识形态,以及福楼拜童年特殊的家庭生活条件,决定了他选择想像性的创造行为,从而成为了一位作家。
萨特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所写下的三本传记,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萨特的马克思主义朋友多少有些反对他写福楼拜,因为这是“一个天才在一件资产阶级的傻事上白费心血。”他们更希望他去写一部为人民构思的长篇小说或关于左翼知识分子的专题论文。萨特理解这种观点,但有自己的看法:“从内容上看,我写这书似乎是在逃避现实,但以我写这书运用的方法看,我觉得自己是同现实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萨特一直抱着这样的宗旨:不论历史的特定时刻和社会、政治的环境怎么样,最根本的事情仍然是理解人;而他关于福楼拜的研究对达到这个根本点应该是有用的。
被萨特选择为之作传的第二个人是当代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让·热内。让·热内是文坛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与萨特有过一段短暂却亲密的友谊。1944年5月的一天,萨特正在“弗洛”喝咖啡,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向他走过来。他的头发密密地拳曲着,薄嘴唇紧紧地抿着,走路的姿势像一个将要上场的拳击手。“你是萨特?”他唐突地问。在此之前,萨特曾多次听朋友们说过这位在监狱中诞生的诗人的奇特经历,并被其已经发表的作品所深深地打动。经过几次接触后,萨特被这位天才作家迷住了,他们成为了好朋友。1948年,当热内因再次触犯刑法而被判处流放时,萨特联合其他著名作家为他发动请愿,而终于得到了总统的特赦。不久,伽利玛尔出版社准备出版热内作品的全集,热内请萨特为这套全集作序。没料到萨特一提笔作序便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写成了一本长达600多页的《热内传》,成为热内全集中的第一卷。
战后的政治风云使萨特彻底摆脱了个人主义的局限,开始尝试在历史的、社会的环境中理解个人的自由,理解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这使萨特在剖析热内的一生时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分析法,试图揭示出在社会的重压下,个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自由的。萨特后来自称这本传记“可以算是把我所理解的‘自由’一词的含义解释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让·热内是出生在巴黎的私生子,10岁的时候因为无心的偷窃被送入教养院,从此便开始了小偷和流浪儿的生涯。以后由于走私、兜售毒品和充当男妓多次被判刑入狱。在狱中他开始写作,用宗教式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监狱生活,逐渐形成了别人难以模仿的文风。当第一部小说《鲜花圣母》出版时,这位罪犯作家一举成名,此后他不断地发表了许多内容上颇有争议,但其文学价值得到公认的作品。
萨特从“自由”这个概念出发来从总体上诠释热内的一生。热内有一种变成别人指控他的那种人的需要。因此当他在尚不明白偷窃的真实含义时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别人称为小偷时,他就把自己当作了真正的小偷,从而形成了自己有罪的迷信。此后他不断作恶,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接受生活分派给他的“恶人”的角色。后来,热内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再后来他从事文学创作,而这些都是他的自我创造,自我表达,他通过这些来恢复他那被异化了的自我。萨特在展示热内的一生时,指出他无疑是一个已经被异化了的人,但他首先是那个异化了的社会的产物。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屈从于社会的重压,在最不利的环境和条件下仍然努力实现个人选择,最终赢得了个人的自由。因此,萨特认为,这位窃贼、诡辩家、鸡奸者,既是一位“恶的即兴表演者”,也是“我们时代的一位英雄”。据此,这本传记取名为《戏子与殉道者》。
萨特在写作《热内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和热内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凌驾其上的自由观。不过,这本书却使他和热内的关系淡漠下来。热内不喜欢这本过于真实的书,他原以为萨特会在序言中谈他的作品,但没想到出来的是一本无可辩驳的传记。
萨特在分析热内时已经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法,注意到了热内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以及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但还未能揭示现存社会的整个结构,未能阐明个人计划与整个社会生活、与整个时代精神的关系,而这即是《家中白痴》一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部传记中,萨特运用精神分析调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及一种特别精细的阅读方法显示了福楼拜是如何反映了他所处的环境、时代以及阶级的矛盾,从一向被人忽视的福楼拜年轻时代的草率作品以及信件中,萨特发现福楼拜精神、性格上的两个重要特征:被动性和歇斯底里症。福楼拜有一个极为盛气凌人的父亲和一个缺少母爱的母亲。父亲认为福楼拜智力低下,是个“白痴”;而母亲虽然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因为希望生下的是个女儿而对他毫无热情。这既造成了福楼拜的被动性,也形成了他对于自己身份的匮乏感。为了取得一种身份,他从小的雄心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喜剧演员,借此他可以发泄自己的施虐——受虐狂:他想让别人嘲笑他,他想公开消灭自己身上一切人的价值,同时既证明他自己配不上他们,他们也配不上他的宏愿;为了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这种愿望,他开始了文学创作。萨特认为,福楼拜这种精神病症是时代的结果,他的不幸童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矛盾,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对自由的异化的产物。正是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的客观环境及其意识形态,以及福楼拜童年特殊的家庭生活条件,决定了他选择想像性的创造行为,从而成为了一位作家。
萨特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所写下的三本传记,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萨特的马克思主义朋友多少有些反对他写福楼拜,因为这是“一个天才在一件资产阶级的傻事上白费心血。”他们更希望他去写一部为人民构思的长篇小说或关于左翼知识分子的专题论文。萨特理解这种观点,但有自己的看法:“从内容上看,我写这书似乎是在逃避现实,但以我写这书运用的方法看,我觉得自己是同现实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萨特一直抱着这样的宗旨:不论历史的特定时刻和社会、政治的环境怎么样,最根本的事情仍然是理解人;而他关于福楼拜的研究对达到这个根本点应该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