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陈纳德传章节目录 > 第一章 故乡

第一章 故乡(2/2)

陈纳德传作者:陈纳德传 2017-02-13 11:54
北,次年缔结和约。

    还真叫陈纳德读懂了这个故事。

    日后他到中国参加对日空战时,竟然采纳过这种战术。1942年陈纳德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封长信中,也提到了这则故事。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则有妇孺皆知的“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救赵。孙膑向田忌建议,带兵直插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避实击虚。因为当时魏国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肯定十分空虚。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引兵直奔魏国大梁。魏军果然闻讯急忙回救,齐**队乘其疲惫,在预定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结果魏军大败,赵国也得以解围。

    万籁俱寂的夜晚,陈纳德独自端坐在户外,遥望着星空。此时,他已经知道天幕中许多星座的名称。

    在康麦斯这个小镇上,他还涉猎了有关航空方面的许多新知识。

    上世纪末,莱特兄弟便开始了航空研究。他们进行过近千次的滑翔飞行,失败了又重新开始,终于在1903年设计出了第一架有人驾驶的飞机。

    1903年12月17日,这架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机,在美国的基蒂霍克试飞成功。

    这次试飞虽然飞行时间只有59秒,飞机距离地面也不过260米,毕竟是人类航空史上的首次。

    陈纳德心中暗暗自许,有一天他也要飞向天空。

    3. 洛蒂·巴恩斯

    1903年。陈纳德10岁。

    父亲续弦。继母是陈纳德在当地的吉尔伯特小学的教员,洛蒂·巴恩斯女士。

    还在她嫁给陈纳德父亲之前,陈纳德就已经同她很要好,他们经常一道出去骑马,旅行,到郊外野餐。她成长于路易斯安那州卡尔本附近的农庄。因此,她也酷爱大自然。

    继母常常鼓励陈纳德,去过他所热爱的生活,并激发他应当怀有远见和大志,成为一个有为的人。

    她谆谆教导说:

    “仅仅在打猎捕鱼的技巧上比其他孩子高明,这算不了什么。你应当在学问上做同龄儿童中的佼佼者。”陈纳德再次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母爱的力量。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可敬的继母,5年之后突然去世了。这件事使陈纳德一生都耿耿于怀。

    他曾无限深情地说:

    “那时我年甫十五,重又感到可怕的孤独,并且在以后的时光里,再也找不到一位那样使我全身心地钦仰敬爱的人。”童年时代那种无羁无束、放浪形骸的生活,加上继母所给予的同情和爱的教养,把陈纳德的一颗童心塑成了有点与同龄孩子格格不入的天性。

    于是,逐渐养成了他的自信、自强、自作决断的性格。他宁愿自行其是,做小伙伴中的首领,也不愿接受比他大的孩子的指挥。这一点也正是他后来喜欢出人头地的萌芽。对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这样的行为,他总爱挺身而出,扶弱锄强。

    他具有一种好胜的禀性,在竞争中从不服输,不甘落后。他总是告诫自己要比别的孩子强,要跑得快,跳得高,游得远,潜得深。

    钓鱼要钓最大的,打猎要比别人射得准。

    读书要比别人读的多。

    下地干农活要比别家的孩子更卖力。

    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要名列前茅。

    校垒球队里是出色的选手。

    篮球队中是最优秀的中锋。

    足球也要踢得最好。

    ……

    总之,他要求自己事事都要独占鳌头。

    一种凡事爱做领袖的冲动,不时涌入他的头脑。他经常下达指令,让那些能力较次的孩子去完成。一旦获得成功,他很少沾沾自喜,或是自傲,而是继续进入下一个游戏。

    然而,他的天性中也有不足的一面:害羞,对他人的批评极其敏感,在大孩子面前缺乏自信。

    假如让他全权去主理一件事情,其结果往往是十分圆满的。

    他精力充沛,思虑过人,对任何问题都能当机立断,并且见诸于行动。因而他尤其看不惯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同他们格格不入。

    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对他以后的工作颇有不良的影响。他常因没有及时详细地向上司阐述他的计划,而使得一部分上司觉得他不够稳健,认为他是个易于冲动的人。他们对于像陈纳德这种能够临危不迫,而且妥筹善策,迅速采取行动的人,完全缺乏足够的认识。

    继母洛蒂·巴恩斯去世的那年,陈纳德15岁。时为1908年。

    陈纳德中学毕业了。

    虽然还未到读大学的年龄,可是陈纳德却长得又高又大,父亲不愿他虚度年华,于是给他虚报年龄,15岁报了18岁,把出生年份改成了1890年。父亲希望儿子不再在田里做农活,考上大学,拿个学位,将来做名教师。

    是年考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恰值陈纳德家族此时家道中衰,连读大学的学费都成问题。

    幸好当时美国南方的家庭比北方守旧,他们那种敬老慈幼的人情,似乎同我们中国有不少相像的地方。

    外祖父威廉·华莱士·李医生替陈纳德交了学费,这样他才顺利地踏进了大学的校门。

    还是在陈纳德5岁时,他的亲生母亲因肺疾而病殁,他和弟弟都住在外祖父家。兄弟俩还得到过姨母露薏丝·蔡斯的悉心照料。

    陈纳德对她同样十分敬重和挚爱。

    正如陈香梅在《一千个春天》中所描写的:

    “他们一同读书,散步,并且垂钓,孩子般的享受每一时刻。我们第二个孩子出世时,即命名为雪狄雅·露薏丝,乃是以我姐姐雪狄雅(静宜姊的教名)及将军的姨母露薏丝二人之名为名。”

    姨母露薏丝·蔡斯,同样给了童年的陈纳德以无私的母爱,这在塑造他的性格与影响他以后的命运方面,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4.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坐落在路州首府巴吞鲁日。

    军事训练是美国大学的必修课,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也不例外。陈纳德入学没几天,他被派到高年级同学宿舍值班,任务是把守宿舍大门,不让没带通行证的同学随便进出。

    一天,当陈纳德在宿舍大门口煞有介事地把守时,住在二楼的高年级同学看到他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便想捉弄捉弄他。

    他们把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从窗口往下浇,直把陈纳德淋了个落汤鸡似的。

    这接二连三的当头冷水,激起了陈纳德的无名之火,但是他尽力克制,仍然从容地在宿舍门口迈着方步,扛着枪,一言不发。

    中午,吃饭铃声响了。

    一群饿狼似的高年级同学,从楼上冲了下来,准备到食堂吃饭。

    就在这时,陈纳德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出来挡驾了。他横眉怒视,双眼喷射出复仇的目光。

    这些高年级同学都被他这副样子给震住了,一个个无可奈何,只得返回宿舍,一直饿到下午。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下一轮值日生,换了陈纳德的岗,才算解了这些挨饿同学的围。

    事后陈纳德自己也感到有些后悔,他说:

    “这个玩笑实在开得太大了点……”

    陈纳德从小就喜爱渔猎生活,尤其在初夏,这是在邓萨斯河里捕鱼最理想的季节。可是,这时大学还没有放暑假。为了急于到河上赶捕鱼的季节,他想方设法在大考结束,得到学分之后,找点错事来干,好让学校记过,把他开除,以求得早一个星期离校。

    下个学期秋季开学时,他又再想法子入校。

    由于陈纳德在中小学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选修其他科目,而只能主修农科。当时,他又无意要做一个农人。翌年,他报名投考西点军校和海军学校。当他在安纳波利斯参加入学考试,看到那阴暗的灰墙校舍,顿时他想当海军上将的热望不觉冷了半截。经过两天汗流浃背的考试之后,有位好心人告诉他说:“即使你侥幸被录取,还得在这样的校舍内攻读两年,然后才可以正式受训呢。”

    这种刻板的生活,看来对于一个过惯了无羁无束生活的“野孩子”,实在太不相宜了。

    于是,陈纳德在最后一场考试中,故意交了白卷,接着他给家中老父拍了一封电报,声称落第,便乘下一班火车打道回府了。

    5. “陈纳德,你这一生休想做军人”

    初夏到邓萨斯河上去捕鱼,是对陈纳德难以阻挡的一种巨大诱惑。

    又是一个学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陈纳德为了尽早离校,去赶捕鱼季节,他发现自己还差三个缺点才可以受到被学校开除的处分。

    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得饮酒。

    他自告奋勇偷出校门,替那些酒鬼同学去买酒,虽然那时他因家贫从未尝过啤酒的味道。而他惟一的希望是,能够遇到学校的守卫,同他发生冲突,藉此受到记过处分,达到离校的目的。

    可是,老天不作美。

    当陈纳德手提着买来的酒,大模大样地返回校舍时,竟然没有遇到一个守卫。他的犯规行为自然也就无人向校方报告了。

    失望之余,他仍不死心,又出去找守卫,结果还是未获成功。

    最后,他只得在期末的军训列队检阅时,故意将裤脚筒高高卷起,装扮出一副怪模怪样来,好让值班军官给他记过处分。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理想。结果是弄巧成拙。

    碰巧那位值班军官是一个很傲慢的中尉,他让陈纳德出列,然后当着全体学员的面斥责陈纳德:

    “陈纳德,你这一生休想做军人!”

    陈纳德没想到这次天真的行为,几乎断送了他自己的前程。

    值班军官后来又把他对陈纳德的坏印象,传给了一个名叫沙尔门的上尉。后来在陈纳德第一次申请加入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时,由于他的这次行为而受到阻挠。

    沙尔门上尉在陈纳德的评语中写道:

    “该申请人未具备成为成功的飞行员的必要条件。”

    像当时许多青年人一样,陈纳德追求着光明,希望创造新的世界。

    同时,他又神往于历史所载的英烈事迹,时常以母亲的伯父,即那位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名将李将军,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恨不身为古人,好驰骋疆场,一显男儿身手。

    当他在路易斯安那州博览会上,见到那架摇摆不定的寇蒂斯双翼机时,愈加增强了他投身于航空事业的志愿。

    然而,沙尔门上尉的一纸评语,竟使陈纳德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他说:

    “沙尔门的名字我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6. “来,我们到外面去一试身手”

    由于父亲指望儿子将来能够做名教师,不再做农民,于是陈纳德转学师范。

    1911年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师范学校,度过了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

    毕业时,陈纳德年仅18岁。

    从此,他取得了担任教职的资格。不久,路易斯安那州雅典镇的一所乡村小学,聘请他担任该小学的教师。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农家子弟,因为入学较迟,虽说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却都是些高头大马的大人,好几个学生甚至比陈纳德的年龄还要大。

    他们见是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大人来做老师,马上联合起来跟他捣蛋。他们高声谈笑,不用心听课,根本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他上第一节课,刚把一切安排就绪,转身擦黑板时,一块橡皮擦投到他的头上。他回转身,教室里的男孩子全都咧着嘴对他笑。

    “谁掷的橡皮擦?”陈纳德问。

    沉默。

    “我认为在背后打人,不需要什么胆量。我看得出,不论是谁抛的,他没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承认。”陈纳德面带微笑,轻蔑地对全班学生说。

    再次沉默。

    突然,从最后一排爆出一个大嗓门嚷道:

    “我掷的!”

    这是一个又壮又高的男生,看上去比陈纳德还高出一个头,满脸浮现出挑衅的笑容。

    陈纳德心想若不把这个领头的顽皮学生制服,将来肯定无法留任。

    第二天,一清早上课时,这些学生又来给他过不去。陈纳德缓缓走向后排,昨天那个闹事的学生举起了拳头。这位年轻的教师瞅了他一眼,接着心平气和地对着他的学生说:

    “来,我们到外面去一试身手!”

    他们两人来到校园的一角,摆好阵势,准备一较身手,其他学生也跟着走到外面看热闹。

    那个男生虽然个头比陈纳德高大,而且由于经常做农活,体格很结实,但是陈纳德却学过拳击,坚强有力,动作轻巧而灵敏。

    两人只不过打了一两个回合,那个淘气学生便仰卧草地,彻底被击败了。

    众人喝彩。

    陈纳德一摇身便成了他们的英雄。为首捣乱的学生服输了,从此不再淘气、破坏课堂纪律了。

    事后陈纳德经过调查,发现这群学生原先已经撵走了好几位教师,那些教师因为受不了这些淘气学生的起哄,全都挂冠而去。

    于是他当即决定组织一个棒球队,利用体育运动来调剂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时间。

    下课后他教他们练球,并鼓励他们同其他校队比赛。结果把三角洲地区的所有球队全都打败了。后来,这个球队竟然以6:2的成绩,将门罗镇的半职业性球队也击败了。

    通过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这些本来爱捣蛋的顽皮学生,一个个都能安心读书了,而且非常尊重这位只有18岁的年轻老师。

    陈纳德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导师。

    后来他在航校做教官时,对于学习飞行的学生也是训导有方。经过他教导的学生,其中有好几个都是出人头地的。

    然而,他对于那些不具备飞行员品能的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劝他们趁早改行,以免误人前途。

    一位当年接受陈纳德的忠告改行后成了一家大公司老板的学生,后来对陈香梅说:

    “陈纳德将军劝我不要学习飞行,我当时很气愤,但后来我想假如我做飞行员大概早就死了。我今日的成功该感谢你的丈夫。”

    乡村学校在春季就结业,以便那些学生能够及时回家帮助耕种,一直要到秋收以后,学校才开学。

    因此,陈纳德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猎,去垂钓,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