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陈纳德传章节目录 > 第三章 中国

第三章 中国

陈纳德传作者:陈纳德传 2017-02-13 11:54
    1. 为中国干杯

    过医护人员数月时间的精心调理,陈纳德逐渐康复。在他出院的那一天,一封贴着中国邮票的信来了。是罗伊·霍勃鲁克寄来的!

    他们曾经在得克萨斯州的勃鲁克斯机场一起呆过,还是亲密的朋友。

    霍勃鲁克去中国起先是担任飞行教官,不久后便担任了中国中央信托局的机要顾问。

    这封长达5页的来信,实际上是一封推荐陈纳德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的信。

    第一页的顶端,是罗伊·霍勃鲁克的笔迹:“空白的地方是让你写上你的姓名、麦克斯韦尔空军基地等内容,我填写了几个空白处。这是我写给委员长(蒋介石)的信的副本。”

    霍勃鲁克在该填写陈纳德名字的空白处,都已填好了陈纳德的名字。

    他在信的开头,详细地介绍了陈纳德的资历:凯利机场的优秀飞行员;

    米切尔机场第46战斗机队的“备受敬仰”的副官;珍珠港路加机场第19战斗机中队的“美国空军最优秀”的中队长;

    麦克斯韦尔机场空军战术学校的战斗机战术高级教官;不仅具有实际飞行经验,还出版了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

    迈阿密飞行表演“三人飞行小组”中的“空中魔术飞行师”;

    ……

    陈纳德一边读着信,不时地发出笑声。

    虽然霍勃鲁克的推荐信中偶有溢美之辞,陈纳德却感到很舒心,因为所言事实基本相符。

    这笑声是他在病床上躺了6个月后,第一次最开心的笑。陈纳德接着往下读:

    “如能将陈纳德少校作出妥善安排,也许可以说服陈纳德少校辞去其在美陆军航空队的任务。

    “此前,陈纳德曾同霍勃鲁克讨论过由陈纳德担任顾问的可能性,因此,有关工作的条件事先已商定。“陈纳德要求全面负责和管理先进的追击训练,并能在选购军备、零部件和所有追击机和设备的仪表方面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他想请曾经在麦克斯韦尔空军基地共事过的两位老友,卢克·威廉森和比利·麦克唐纳,做他的助手。

    “他要求成立一个飞行情况报告部门,负责收集和传送情报给战斗机和轰炸机司令部。

    “他还要求有权印发所有训练手册,供学员、中队指挥官、战术单位和战斗机单位用的教材。

    “此外,他还要求有权酌情为中国高级军官开办一所类似陆军航空队的高级学校。

    “如果他能得到上述东西,他将考虑同中国政府签订一项服务两年的合同并可在合同期满后续签。

    “他的年薪为1.2万美元。来到中国和在合同期满后回到美国的路费均由中国方面提供。

    “一旦伤残或死亡,他家可得一年的薪金。如他去世,他的遗骸将运回家乡。

    “这次为期3个月的考察旅行的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之后,要是陈纳德同意担任顾问,他得从美国陆军航空队退休。

    ……”

    这封信说个没完没了。

    陈纳德却不嫌长,因为这封信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他逐字逐句地读完这封信后,心头不禁一热,暗自说道:“霍勃鲁克这个好小子,真的没有忘记朋友!”

    霍勃鲁克还给他传送了另一封信,是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写来的:

    陈纳德先生阁下:

    ……如果您愿意来华的话,中国政府将根据您提出的条件,尽量满足您的要求……您可获得1.2万元年薪,此外还有津贴、专车、司机、译员,并有权驾驶中国空军的任何飞机,每年享受1个月的带薪休假。您来华和回国的所有往返路费均由中国政府承担……但您必须从美国陆军航空队退伍……

    一旦伤残或发生我们所不愿见到的意外(死亡),您的家眷可领取一笔抚恤金(1年的薪金),遗骸将由中国政府负责运回您的家乡……

    您先作为期3个月的考察,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国航空委员会提出关于中国空军所需的所有咨询,您的考察费由中国政府负担……

    中国航空委员会

    秘书长宋美龄

    早春三月,阳光明媚。

    陈纳德呷了一口“威士忌”,之后又去摸烟。

    宋美龄信中明确地写着:

    “有权驾驶中国空军的任何飞机”!

    没有什么能比重返蓝天更为重要的了。他拿起“威士忌”,加满了一杯,将酒杯高高举起,冲着蓝天,高呼道:“为中国干杯!”

    两年的时间似乎太长了,他无意考虑签订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

    而3个月的考察时间,看来不算长,他认为他完全有把握向中国当局提供关于中国空军战斗机师所需的一切咨询。3个月之后,便是七八月份。那时,再回到路易斯安那州,打野鸽子的季节开始了,在这之后是打野鸭了。陈纳德倒在躺椅里,满意地笑了。

    2. “加菲尔德总统号”邮轮

    1937年5月8日,下午。

    陈纳德登上美国多拉尔邮轮公司的“加菲尔德总统号”邮轮。

    随着响亮的汽笛声,“加菲尔德总统号”离开旧金山码头,缓缓驶向浪涛滚滚的太平洋。

    他不太适应乘船。

    当海轮摇晃着驶向大海时,他感到有些头晕,欲吐。他打开银色打火机盖子,点燃了一支“骆驼牌”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接着,他缓步走上甲板,站在栏杆边。

    一群海鸥在空中飞翔。几小时前,它们就一直跟随着。天高任鸟飞。

    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年头,当他初次驾驶飞机的时候,当他和妻子新婚燕尔,有了孩子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也许会跟以前不同了。如果能够在陆军航空队建功立业,全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同时又受人尊敬。可是,一晃20年过去了,不仅没有功成名就,还落下一身病伤。

    上个月自空军退伍,匆匆回到路易斯安那州金德,安顿好家眷,马不停蹄,旋即跨上这艘去中国的邮轮。到底为哪桩?陈纳德自己也说不准。

    落日西沉。

    海上刮起一阵西南狂风,将陈纳德从回忆中吹醒。他在栏杆上掐灭了烟头,良久,才慢吞吞地向船舱走去。12号客房。

    陈纳德使劲脱去了外套,转身,将它挂在门后的衣钩上。接着,他弯下腰,从床底下拉出一只沉甸甸的皮箱。在褪了色的蓝地毯正中,打开箱子,掏出一瓶美国威士忌酒,小心地将它置于小木桌上。又从金属洗脸池上面的医药箱内,拿出一只玻璃酒杯,将琥珀色的威士忌酒倒满了一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他把箱子推回床底下,坐到台灯前,打开公文包,从中抽出一个绿皮本。

    他翻开这本新的绿皮护照。

    扉页上印着一行印刷体英文:

    “本签署人美国国务卿恳求所有有关人士准许持照人安全和自由通行;如有需要,请给予美国公民克莱尔·李·陈纳德法律援助和保护。”

    下面的文字是:

    “本护照于1937年3月26日在华盛顿经我授予并由美国国务院盖章 。”

    正页上的内容是:“持照人特征:身高5英尺9.5英寸,头发黑色,眼睛棕色;辨别特征:前额上有疤;出生地:得克萨斯州康麦斯;出生年月:1890年9月6日;职业:农场主。”

    再下面是陈纳德的草书签名。

    想到他自己的职业——“农场主”,不禁笑了一下:“得克萨斯对于农场主来说,真是一个鬼地方!”30年前,为了报考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因年龄未到,父亲作主替他虚报年龄,把出生年份改成了1890年。于是,将错就错,护照中的出生年份就这样沿袭下来了。他合上护照,将它放进公文包。

    燃上一支“骆驼牌”香烟后,他把背靠在直直的木椅上。不错,他再也不会是单枪匹马了。一年前,他的两位好友卢克·威廉森和比利·麦克唐纳,已经在上海以南的杭州当飞行教练,教中国学员飞行。

    这次,麦克唐纳知道陈纳德要来中国,他将专程去日本神户迎接,并同陈纳德一起到中国去。

    这是一次海上长途旅行。

    估计要有一个星期到檀香山,途中经由日本神户,再有10多天才能到达上海。

    第三天快要过去的时候,陈纳德已习惯了船上的生活,他可以毫不蹒跚地在甲板上到处走动。

    在邮轮的餐厅里,他很快便结识了几名前往夏威夷海军基地服役的海军军官。

    他同他们一起打桥牌。作为一名陆军航空队的军官,他多年来一直爱玩牌。在飞机起飞前往往要等待,而等待的时候却是靠打牌来消磨的。5月13日。

    乌云翻滚。大海变得很不平静。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船长举行晚宴,还有舞会。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如陈纳德在日记中所写的:

    “晚上想跳舞,可船摇摆得厉害。”

    以前,他是从不写日记的,但是一想到这次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情况,他在旧金山买了一本小小的笔记本,以便每天记下一些琐事。

    这天,他睡得很晚。

    翌日,邮轮抵达夏威夷。

    陈纳德上岸,重访早年呆过的路加机场。

    1923年,他在这里担任过第19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这次,他又有机会见到了一些老朋友。他们在机场附近的杨氏饭店,开怀畅饮。

    清晨6时。大雨如注。

    邮轮离开夏威夷,驶向日本神户。

    他斜靠在船舱内狭小的铺位上,随手掏出那本翻旧了的《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的书来。这是他多年来心血的结晶。1933年他在亚拉巴马州麦克斯韦尔机场当空军战术教官时,便着手写这本书,及至1934年脱稿后,交给他的上级,希望能够对他的理论引起重视。然而,结果却是不了了之。1935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的《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出版了。

    这本积他在航空队20年之经验的书,对中国空军是否有指导作用?中国的空军又是个什么样子?

    5月27日,星期四。“加菲尔德总统号”在夜色朦胧中驶入日本神户港。由于时间很晚,陈纳德没有上岸。他倚着栏杆,观望着这座灯火辉煌的港口。一小时后,他返回船舱,就去睡了。第二天早上。

    陈纳德同在启程时新结识的海军少校拉尔夫夫妇,一起驱车去名古屋游览。

    名古屋是日本在公元710年建立的第一个首都。他们参观了庙宇中巨大的佛像,和古老的木质结构建筑。东方文化使陈纳德感到神秘而又陌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他想象中的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都戴圆锥形的帽子,种着稻田。

    他原以为日本男人都穿日本和服,实际上街上许多人都身穿黑色西服,只是一些老年人和妇女确实还都穿着和服。下午,他们驾驶着租来的汽车回到神户。

    5时半,比利·麦克唐纳如约来临。

    老朋友见面,分外高兴,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先在船上喝了一杯,决定再去游览神户。

    比利为了迎接陈纳德,特意先期来到日本。

    “我的旅行证件上写的职业是杂技团经理。”比利告诉陈纳德说。

    “我的‘职业’也不见得比你好多少——护照上写的是‘农场主’。”陈纳德笑着说。

    “如果写上中国空军的教官,恐怕就拿不到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签证了。于是,非得弄出一点名堂来不可。”比利进一步解释道。

    他们一边说笑着,缓步离开海轮,进了一家光线暗淡的小饭店。他们要了日本啤酒和素鱼烧——一种生鱼片。陈纳德第一次品尝异国菜肴,吃得津津有味。

    晚饭后,他们到处溜达,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奇怪的是,竟然没有警察来阻拦,似乎也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回到船上,午夜已过。

    次日凌晨2时。

    邮轮在内海中穿行。在浓雾弥漫中,沿着本州和四国海岸,绕过许许多多的小岛。

    在驶近广岛湾时,太阳出来了。

    从远处望去,岛上的村庄星罗棋布。大部分房屋都是用松木和宣纸建筑的。

    邮轮在内海的西端,经过下关,径直向中国东海驶去。翌日,“加菲尔德总统号”朝着世界上最都市化的城市——上海港驶去。

    黄浦江的江面上,停泊着英、美、法、日等国的海军舰只。岸边是高楼大厦。天空烟云弥漫。

    三个“空中飞人”——陈纳德、比利·麦克唐纳和卢克·威廉森,在异国他乡的上海码头大团圆了!

    鲜花,彩色小旗,军乐声……

    在人群的簇拥下,他们来到了大都会旅馆。

    陈纳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那里为一个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3. 端纳

    第二天,尚有余醉的陈纳德,又被拉去市内观光。接着,又去了虹桥机场,拜访那里的一位中国将军。然后到新雅饭店吃饭。

    这顿饭一直吃到第二天星期三,大概是陈纳德一生中吃的最长时间的一餐饭。

    当晚,陈纳德就宿于派克饭店。

    突然,电话铃响了。

    是罗伊·霍勃鲁克从南京打来的。罗伊在电话中告诉陈纳德,蒋夫人星期四要接见他。

    星期四的午后。

    罗伊驾车来饭店接陈纳德,然后他们驶进一幢位于旧城区法租界内的高墙房子。警卫将他们引进一间光线不亮的内室等候。

    正当他们在闲谈时,一个穿着印花布衣的年轻女人,轻飘飘地走了进来。

    陈纳德以为是罗伊的朋友,没有在意,依旧坐在那里。只听得罗伊说了一声:

    “蒋夫人,请允许我介绍陈纳德上校。”

    陈纳德才为之一震,并为自己一时失礼感到很不好意思,连忙站了起来。

    宋美龄作了一个“请随便坐”的手势。

    主客寒暄一番之后,宋美龄立即把话转入正题。“陈纳德先生,我最近负责领导中国空军,因此,我非常需要先生咨询,希望你能给予合作。”她说。

    “非常愿意为夫人效劳,我会尽力满足夫人您的要求。”陈纳德点头回答道。

    陈纳德滔滔不绝地叙述着,他将自己关于建立一支现代化空军的想法,向她和盘托出。

    他们谈了好几个小时。

    最后,宋美龄要他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写下他的想法。并且建议他视察一下中国空军的设施、现状和作战能力。次日。

    罗伊对陈纳德说:

    “您如果想在中国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取得端纳的支持。”

    陈纳德起初只听说端纳是澳大利亚的一名记者,蒋总统的私人顾问。除此之外,别无所知。

    罗伊接着告诉陈纳德说:

    “事情远非您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端纳可是一个‘中国通’啊!”

    端纳18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里斯峪。中学毕业后做排字工人,后到报馆做记者。

    经友人介绍,端纳于1902年到香港,在《中国邮报》任职。

    3年后,他兼任《纽约捷报》驻香港通讯员和《远东杂志》主笔。1906年任《德臣西报》的总编辑兼社长。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端纳为了采访新闻,只身来到上海。不久,他便结识了宋耀如。由于宋对西方文化谙熟,他俩一拍即合,几次促膝晤谈之后,端纳就成了宋家的常客。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端纳曾负责起草对外宣言。

    1928年秋,端纳到东北,应聘成为张学良的幕僚。1933年4月16日,端纳陪同张学良去欧洲游历。由于有端纳的教习和陪同,张学良此次海外游历自然很是成功。出洋归来时,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杭州设宴欢迎张学良。席间,端纳主动向蒋介石陈述时政,宋美龄在一旁担任翻译。端纳大有毛遂自荐之意,谈话持续了4个小时。结束时,宋美龄对端纳说:

    “你何不来替我们做事?”

    1934年。一次,端纳和张学良随同蒋介石到西安视察。端纳一边旅行,一边施展其才能,深得蒋宋二人的欢心与好感。回到南京后,端纳便成了蒋介石的顾问,与宋美龄更是形影不离,后来还住进了蒋介石的官邸。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端纳考虑到他同张和蒋的特殊关系,决定出面斡旋。13日中午,端纳秘密飞离南京,飞了四个半小时,降落在洛阳。翌日,他又飞了一个半小时,抵达西安。

    端纳在听取了张学良关于西安事变的目的和经过的叙述之后,他对张学良的主张深表同情和支持,并且愿意说服蒋。当日晚上,端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见到了蒋介石。端纳把宋美龄的信交给了蒋,接着说:

    “我这次是受蒋夫人的委托来西安的。我来后已和张汉卿将军谈了话,可以告慰蒋先生的是,张、杨两将军对蒋先生并无加害之意,只是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只要蒋先生答应这样的要求,张、杨两将军还要拥护蒋先生做领袖。我认为,这个主张不仅是张、杨两将军的主张,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主张,而且英、美方面也表示赞同。”

    端纳接着用手比划着说:

    “蒋先生若能接受这个主张,今后将变成这样大大的伟人;要是不接受,今后将变成这样小小的矮人。中国和蒋先生个人的安危荣辱,就系于蒋先生个人的一念。”

    后来,蒋介石背信弃义,食言而肥,把张学良软禁了。这使端纳感到自己被愚弄,被出卖了。

    端纳凄然地对宋美龄说道:

    “夫人,我要走了。汉卿是我的学生和好友,我在西安保证他不会受到惩罚,现在我食言了,我无法与一个不讲信义的人合作,请你替我向委员长辞掉顾问这个差事吧!请你转告他,他这样做不仅会激起中国人民的公愤,使他的威信受到极大的损害,而且伤害了西方朋友的感情,他的政治前途将是暗淡无光的……”

    此后,端纳经再三挽留,虽未离开中国,却是顾而不问,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1940年,端纳辞去顾问职务,赴南洋群岛游历。翌年,端纳在菲律宾为日军所俘。1945年日本投降,他被美军从集中营救出。后又辗转至上海,1946年11月病逝。著有《中国的端纳》一书。

    百老汇大厦,端纳的寓所里。

    陈纳德紧紧地握着端纳的手,说:“端纳先生,我特地来拜访您,您不介意我的冒昧打搅吧!”

    “哪里哪里,我请都怕请不来呢,你说对吗,罗伊先生?”端纳对站在一旁的罗伊·霍勃鲁克说。

    陈纳德一开始就被这位气色很好、黄头发的澳大利亚新闻记者完全给迷住了。

    “我正是来请教端纳先生的。”陈纳德态度诚恳地回答说。端纳从孙中山创建民国开始,谈到蒋介石如何上台及其出身,详细地介绍了宋耀如一家:

    宋耀如原籍广东,英文名为宋查理,他在美国接受教育,原是南方浸礼教会的传教士,后在上海发行《圣经》和做推销商,这两种事业都做得很成功。

    宋的儿子宋子文的发迹史。

    宋耀如的三个女儿:霭龄、庆龄和美龄。宋美龄和她两个姐妹都在美国接受教育。宋美龄9岁时就在佐治亚州生活,同她的南方同学一起长大,后又在麻省的韦尔斯莱学院就读。“难怪宋美龄的英语如此流利,而且带有极浓的美国南方腔。”陈纳德一边听端纳的叙述,一边心里想道。端纳还谈到了财政部长孔祥熙的财富,说他是从在山西开设许多当铺时积累起来的。

    他谈到宋庆龄嫁给当时已患病在身的孙中山,宋霭龄嫁给极其富裕的“孔爸爸”,以及最小的妹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内幕情况。

    端纳还介绍了各军阀以及其中一些可能忠于中央政府的军阀。

    他还扼要介绍了少帅张学良绑架蒋介石,蒋介石被释和少帅的政治流放。

    最后,端纳总结说:

    “蒋介石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物,必要时,他会狠毒异常,甚至不择手段。

    “至于蒋夫人,尽管她是妇道人家,却像钢铁一样坚强。她同蒋介石一样,在政治上,权欲极强。

    “而你只要跟他俩人打交道,其他人都是听命于他们的。”这番忠告,对于陈纳德来说,简直如同金玉良言。后来,陈纳德在中国期间一直遵循着端纳的这些忠告。端纳可算是一位奇怪的外国人,他流连中国,可不爱吃中国饭,也不想学中文。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一再帮助陈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