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罗斯福传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三章 总统的盛名

第二十三章 总统的盛名

罗斯福传作者:罗斯福传 2017-02-13 11:54
    罗斯福的威望与日俱增,绝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这次竞选中他以27 243466票获胜。美国民主党人不顾连任三期的争议问题团结一致爱戴他,对他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归根结底,他获胜是因为美国人民在面临严重危险的国际形势下,要求他担任危机时期的领袖。

    对于美国人对谁寄予同情,这本是毋庸置疑的事。在回答盖洛普民意测验的人当中,有82%的人希望盟国赢得胜利;只有2%的人赞同纳粹德国。但是,美国人深恐再度被拖进一场欧洲战争。9月3日晚上,总统在向全国发表一次炉边谈话时说:“我希望美国不介入这场战争。我敢向你们保证,你们的政府要为实现这一目的作出应有的贡献。只要我有权在握,和平决不会在美国覆灭。”为防止战火蔓延到大西洋彼岸,他在美洲国家周围画了一个离海岸300英里的防御圈,并发表了一项中立宣言。同伍德罗·威尔逊1914年的做法有所不同,他没有要求美国人在思想上保守中立。总统接着说:“甚至一个中立者也有权考虑事实。甚至也不宜硬要中立者不去思维,或者失去他自己的良心。”

    总统在起草即将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的讲话时比平常更小心谨慎。

    在头天下午,他在白宫召见了两党的15位国会领袖,藉以讨论这项法案。他对萨姆·罗森曼和阿道夫·伯利起草的讲稿作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晚上11点,罗斯福上床就寝,但是格雷斯·塔利和罗森曼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钟左右。早晨七点他们又起床,走进总统的卧室,在那里工作了整整一上午。罗斯福坐在床上,周围放满了文件。他逐页审阅讲稿,在审阅完之后,就交给塔利小姐用打字机重打一遍。他在电话中同赫尔商量过几次,讲稿的最后文本直到下午两点钟发表之前不久才定了下来。

    罗斯福不出头露面,而让支持政府的人去带头进行争取废除禁运的斗争。加拿大总督特威兹穆尔勋爵(《三十九级台阶》和其他惊险小说的作者约翰·巴肯)建议要他“悄悄前往”海德公园村讨论欧洲时局,而总统却坚持推迟一段时间,他说:“我简直是如履薄冰。我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咨文,这项法案有可能如愿获得通过,此刻我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虽然如此,他还是在幕后领导着这场斗争。他鼓励威廉·艾伦·怀特组织一个全国性的通过修正中立法获取和平的无党派委员会,同孤立主义的论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且削弱库格林的吸引力。他还亲自敦促天主教会和劳工组织领导人支持废除禁运的措施。六个星期的辩论以总统的显著胜利而告终。现在盟国需要什么物品,就可以在美国购买什么物品,比如火炮、飞机和坦克,只要盟国支付现金,并用自己的船只将补给品运走就行。

    10月11日,总统接见了来访的亚历山大·萨克斯。他是一位同“新政”有联系的经济学家,也是艾伯特·爱因斯坦的朋友。萨克斯带来了这位杰出的数学家的一封信和另一位难民科学家利奥·西拉德的一份备忘录,罗斯福从这封信和备忘录中获悉,德国在核裂变方面取得了成就,总统对这个神秘领域一无所知,而且思虑重重,所以对此漠不关心。萨克斯担心,罗斯福可能将这些函件束之高阁,不加以仔细研究,因此他坚持大声朗读一遍。爱因斯坦说:“这种新现象还可能导致制造一种炸弹,不难想象,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可能会被制造出来。”这引起了罗斯福的好奇心,他说:“亚历克斯,那么你们追求的就是保证纳粹无力把我们炸毁。”

    “正是这样。”

    罗斯福对沃森将军说:“帕,真需要采取行动。”从此萨克斯同国家标准局局长莱曼·J·布里格斯博士之间建立了联系,铀问题咨询委员会随即成立起来,由它的军事和科研人员去探讨这个问题。

    1940年3月,在华盛顿新闻记者俱乐部一年一度的夜宴上,一尊用制型纸复制的塑有富兰克林·罗斯福肖像的狮身人面大雕像凝视着来宾。这尊雕像现出一副淘气的笑脸,得意地斜叼着烟嘴,嘲笑着在座的新闻记者和政客。

    1937年1月,总统的最后几句誓言还没有被人忘记,人们就开始揣测总统是否会竞选第三届总统,然而这尊不可思议的美国人面狮身大雕像坚决不去破解这个谜。表明这个揣测的新闻记者遵命“戴上圆锥形纸帽,靠边挨罚站”。

    由于7月15日即将在芝加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日益临近,设法摸清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