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次婚姻(2/2)
《叶赛宁传》作者:叶赛宁传 2017-02-13 11:55
宁就按捺不住心头的悲郁之情,他常常在梅耶尔荷德的住处周围徘徊,希望能偷偷看一眼自己的孩子,有时还会贸然闯进他的家门。叶赛宁与拉伊赫之间的感情虽已破裂,但藕断丝连。在拉伊赫为撰写回忆录而积累的材料里有这方面的记述。生活的真理告诉人们,幸福就在身边时,你往往感觉不到幸福,一旦拉开了一段距离,也许你会切实感到先前那幸福时刻的可贵。
叶赛宁与拉伊赫分手后的痛苦和惋惜心境,读者在诗人的下述诗句中也可以找到本质的艺术概括:“脸贴近脸,面容难辨,大事远距离才看得见。”
爱情能成为使人向上的动力,失恋有时会使人沉沦。叶赛宁美化流浪者和无赖汉精神世界的组诗《小酒馆式的莫斯科》就是在他与拉伊赫分手之后产生精神危机的这一时期写的。叶赛宁的同时代人富尔曼诺夫认为,这一组诗虽然渗透着“可怕”的思想情绪,但却富有“真正抒情
的激情”。①与拉伊赫无法重圆的爱情,构成了叶赛宁一系列忧伤抒情诗的基调。《致一位女子的信》、《黄昏紧皱起黑色的眉毛……》、《鲜花对我说“别了”……》等诗都有叹惋与拉伊赫之间的恋情的影子。在这些诗中,叶赛宁不止一次地把拉伊赫称为“亲爱的”,甚至在诗的末尾直接署名“永远怀念您的人”,而在死前两个月写的《鲜花对我说“别了”……》这首诗中,诗人仰天长叹:“我再也见不到她的面庞,再也见不到我的故乡。”据同时代人回忆,每当叶赛宁朗诵《母亲的来信》一诗时,总是在这样一节之前心情沉痛地停顿许久:
①《富尔曼诺夫文集》第四卷,410页,苏联作家出版社,莫斯科,1964年。
在这个世界上,
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你轻易地把自己的妻子
让别人娶去,
你没有自己的家,没有友谊,
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地,
你一头扎进了
小酒馆的泥淖里。
这一时期叶赛宁精神上的苦闷和情绪的颓唐充分体现在他的这样的颓废诗句里:
就因为我不知道,爱情是传染病,
就因为我不知道,爱情是黑死症。
《唱吧,伴着这该死的吉他唱吧……》
时间是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后来叶赛宁与拉伊赫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不论是在出国之前,还是从国外归来,叶赛宁都时常去拜访梅耶尔荷德夫妇,他们都彬彬有礼,坦诚相待。然而,叶赛宁内心却别有一番难言的隐痛,他常常默然泪流。有一次,当他看到自己那天真烂漫的女儿时,不由地信口说道,有朝一日要把孩子偷偷带走。拉伊赫为防万一,便把两个孩子悄悄地送往克里米亚藏匿起来。不过,叶赛宁后来还是打听到孩子的住处,偶尔还是去看望他们。即使在1925年12月,当死神已向诗人招手的时候,诗人也还是特意绕道前去同自己的孩子吻别。当拉伊赫惊闻叶赛宁的死讯,她哭了一夜,第二天毅然专程去列宁格勒瞻仰诗人的遗容。①她泪流满面地对朋友们说:我们大家都未能照顾好他,他太孤独了,否则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①《叶赛宁与当代现实》第375页,同时代人出版社,莫斯科,1975年。
拉伊赫在13年的艺术生涯里,曾成功地扮演了十几个角色,仅在《茶花女》中扮演主角就达725次,显示出惊人的才华。然而,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肃反扩大化时,丈夫兼恩师梅耶尔荷德于1939年6月20日在列宁格勒被捕,而拉伊赫本人则于7月15日在家中遭人杀害。其后,1940年梅耶尔荷德死于狱中。
叶赛宁与拉伊赫分手后的痛苦和惋惜心境,读者在诗人的下述诗句中也可以找到本质的艺术概括:“脸贴近脸,面容难辨,大事远距离才看得见。”
爱情能成为使人向上的动力,失恋有时会使人沉沦。叶赛宁美化流浪者和无赖汉精神世界的组诗《小酒馆式的莫斯科》就是在他与拉伊赫分手之后产生精神危机的这一时期写的。叶赛宁的同时代人富尔曼诺夫认为,这一组诗虽然渗透着“可怕”的思想情绪,但却富有“真正抒情
的激情”。①与拉伊赫无法重圆的爱情,构成了叶赛宁一系列忧伤抒情诗的基调。《致一位女子的信》、《黄昏紧皱起黑色的眉毛……》、《鲜花对我说“别了”……》等诗都有叹惋与拉伊赫之间的恋情的影子。在这些诗中,叶赛宁不止一次地把拉伊赫称为“亲爱的”,甚至在诗的末尾直接署名“永远怀念您的人”,而在死前两个月写的《鲜花对我说“别了”……》这首诗中,诗人仰天长叹:“我再也见不到她的面庞,再也见不到我的故乡。”据同时代人回忆,每当叶赛宁朗诵《母亲的来信》一诗时,总是在这样一节之前心情沉痛地停顿许久:
①《富尔曼诺夫文集》第四卷,410页,苏联作家出版社,莫斯科,1964年。
在这个世界上,
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你轻易地把自己的妻子
让别人娶去,
你没有自己的家,没有友谊,
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地,
你一头扎进了
小酒馆的泥淖里。
这一时期叶赛宁精神上的苦闷和情绪的颓唐充分体现在他的这样的颓废诗句里:
就因为我不知道,爱情是传染病,
就因为我不知道,爱情是黑死症。
《唱吧,伴着这该死的吉他唱吧……》
时间是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后来叶赛宁与拉伊赫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不论是在出国之前,还是从国外归来,叶赛宁都时常去拜访梅耶尔荷德夫妇,他们都彬彬有礼,坦诚相待。然而,叶赛宁内心却别有一番难言的隐痛,他常常默然泪流。有一次,当他看到自己那天真烂漫的女儿时,不由地信口说道,有朝一日要把孩子偷偷带走。拉伊赫为防万一,便把两个孩子悄悄地送往克里米亚藏匿起来。不过,叶赛宁后来还是打听到孩子的住处,偶尔还是去看望他们。即使在1925年12月,当死神已向诗人招手的时候,诗人也还是特意绕道前去同自己的孩子吻别。当拉伊赫惊闻叶赛宁的死讯,她哭了一夜,第二天毅然专程去列宁格勒瞻仰诗人的遗容。①她泪流满面地对朋友们说:我们大家都未能照顾好他,他太孤独了,否则是不会走这条路的……
①《叶赛宁与当代现实》第375页,同时代人出版社,莫斯科,1975年。
拉伊赫在13年的艺术生涯里,曾成功地扮演了十几个角色,仅在《茶花女》中扮演主角就达725次,显示出惊人的才华。然而,她的命运却十分悲惨:肃反扩大化时,丈夫兼恩师梅耶尔荷德于1939年6月20日在列宁格勒被捕,而拉伊赫本人则于7月15日在家中遭人杀害。其后,1940年梅耶尔荷德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