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崔可夫章节目录 > 第十九章 蕴韬养晦

第十九章 蕴韬养晦(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崔可夫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崔可夫 2017-02-13 11:56
陆军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战术导弹、战役战术导弹、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使陆军实现了全部摩托化,为苏联谋得与美国的核均势,抗衡北约立下殊功。

    为了适应新的作战条件,崔可夫还对陆军的组织体制、在战役战斗中的使用方法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了大量变动,使各兵团、部队的战斗力、突击威力、火力、机动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赫鲁晓夫上台后,崔可夫受到赏识,成为赫鲁晓夫的得力帮手。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采取退却策略,使苏联军方中的许多持强硬立场的人十分不满。为了抑制军方的不满,赫鲁晓夫指派自己信任的苏联陆军司令崔可夫元帅,去提醒武装部队,党有监督和指挥军队的权力。崔可夫引用了列宁和斯大林在1920 年苏波战争中的一次谈话,斯大林当时诉苦说,“我们的外交有时把我们通过军事胜利所得的成果破坏得很厉害。”列宁反驳说:

    “我们的外交是听从中央委员会的,它决不会破坏我们的胜利。”崔可夫暗示那些觉得在古巴事件的后果上“受骗”、“持正确态度和正确意见”的人是在抗拒党的领导,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崔可夫围绕战时保障居民不受大规模杀伤、提高国民经济部门战时工作的稳定性、消除敌人使用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后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苏联的民防工程等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1972 年开始,崔可夫改任国防部总监小组总监。国防部总监小组是1958 年经苏联部长会议批准成立的,它的成员是苏军中具有丰富领导经验和政治工作经验的高级军官和武装力量中的其他权威专家,每一个总监小组的成员均需苏联国防部长个别推荐。该小组是苏联国防部长领导的为完成与加强战备、完成与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有关的某些任务而设立的。崔可夫担任总监期间,虽然已是72 岁高龄,仍然参加军事理论问题研究,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卫国战争的经验,大演习、首长司令部演习和实兵演习的经验,分析和评论军事理论、军事政治、军事历史、军事技术等方面的著作和教科书,向苏联国防部和各勤务部门首长提建议等。他还担任过军事出版机构编委会委员,做过许多次关于军事学术和军事建设问题的报告和演讲,并在对人民进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多年来,崔可夫勤于笔耕,著述甚丰。他以自己丰富的经历撰写了10余部著作:《在战火中锤炼青春》忆及了他的童年和自己怎样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儿子成长为一名红军优秀指挥员的历程;《在华使命》回忆了他1926年作为苏联外交信使,1927 年作为军事顾问,1929 年作为远东特别军司令部工作人员,以及1940 年作为苏联驻华武官和担任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前后四次来华活动的情况。

    崔可夫对自己参加的历次战役也作了叙述和总结,撰写了《集体英雄主义的集团军》、《斯大林格勒:经验与教训》、《战火中的180 天》、《空前的功绩》、《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卫军西进》、《在乌克兰的战斗》、《本世纪之战》等著作。这些著作记述了他在各个阶段的经历,总结阐明了他的军事思想和战役战术理论。例如,《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围绕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经历,比较全面翔实地记录了他的战斗历程。《斯大林格勒近卫军西进》详细地阐述了他所领导的集团军处在主要作战方向上,与其它友邻部队密切协同,夺取马格努舍夫登陆场,鏖战维斯瓦河、奥得河,直捣法西斯老巢柏林,最后夺取辉煌胜利的历程。《在乌克兰的战斗》一书则以翔实材料记载了近卫第8 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激战扎波罗热、夺取尼科波尔、解放敖德萨的曲折历程。《本世纪之战》则以较多的笔墨,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教训,读来亲切感人。崔可夫的上述著作资料翔实,战例丰富,是研究、总结集团军战役战术理论和经验的重要著作。

    崔可夫在战役战术方面有颇深的造诣。崔可夫认为,一支部队要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夺取战斗的胜利,除了需要有兵力、兵器的物质保障外,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灵活的战术。在戎马生涯中,崔可夫从担任指挥员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他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必须与前沿的战士在一起,要让战士们感觉到,他们不是孤立的,各级指挥员与他们一起战斗在同一条战壕、同一个掩体、同一个射孔。崔可夫对政治工作十分重视,他认为,集团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的核心,每个连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党小组。第62集团军有来自全国各边区、各州的9000 余名**员,其中区委、州委和市委书记、部门主任和指挥者、集体农庄和工厂的书记以及其他党务工作者,就有500 多名。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基里洛夫和克鲁格洛夫、俄罗斯联邦国营农场副人民委员斯图波夫等也在第62 集团军的政治部门工作。**员、共青团员是战斗中的中坚力量。在第62 集团军中,**员和共青团员只有一种特权,那就是冲锋在前。为了表彰和纪念共青团员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斗中的杰出贡献,战争尚未结束,崔可夫就请求斯大林格勒市委、市执委,在斯大林格勒重建后,把最美丽的大街命名为共青团大街。针对巷战的分散性特点,崔可夫认为,党政工作者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从营、团转移到连、强击队,在传达党的重要决议和首长命令时,必须雷厉风行。

    灵活战术是战役战斗的灵魂,是取胜的法宝。崔可夫认为,实施周密细致的侦察是取得一场战斗胜利的重要保证,进攻需要侦察,防御也需要侦察,准确及时的情报对于部队组织起有力的防御起很大作用,只有获得及时、准确的情报,才能适时采取对策,先发制人实施隐蔽的机动,达成作战的突然性,是夺取胜利的重要途径。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第62 集团军被挤压在十分狭小的地域,实施机动十分危险,崔可夫仍然利用夜幕或烟幕的掩护实施隐蔽的机动,使苏军总是能在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有效的防御,遏阻敌人。高度的创造性,不囿于现有的战术,针对具体战斗环境,采用不同的战术,是一名高级指挥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历次战斗中,崔可夫强调:

    攻防必须为一体,在防御中,实施单一的消极固守,只会使部队遭受更大的损失。在他刚刚投入斯大林格勒战斗时,他就写信给东南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建议部队“不要限于消极防御,而要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转入反攻,实施反突击”。在阿克赛河防御中,他曾成功地实施反突击,将敌人赶过阿克赛河,恢复了防御态势,迟滞了敌人,为苏军组织起更有力的防御赢得了时间。市区战斗有其独特的特点,各部队应针对不同的作战目的、地形、敌情等,组织人数不多、行动灵活、突击性强的强击队。战后,崔可夫就强击队兵种的编成、人员的数量、武器种类的配备、战术运用等问题作了详尽的研究,并总结了野战地域作战中将战斗侦察直接演化为大规模进攻和把强击队战术扩大到大规模夜战的经验。炮兵是战争之神,是战争的上帝。崔可夫对炮兵的运用有颇深的研究,长期的战斗经验不断丰富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知识。他主张,不同口径的火炮应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因此,在运用各种火炮时,必须采用不同形式的指挥方式,或分散、或集中。开展广泛的狙击手运动,是扰乱敌人的有效途径。崔可夫曾直接参与领导过狙击手运动,制定了各种措施。他曾亲自会见过许多著名的狙击手,经常与他们交谈,并尽其所能帮助他们。后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狙击手扎伊采夫、梅德韦杰夫、库利科夫等人就经常受到崔可夫的召见。崔可夫本人对狙击手们射击、隐蔽的特点十分了解,他能很快辨认出哪些人是有经验的,哪些是新手,哪些是胆小鬼,哪些是执拗、果敢的敌人,他本人就亲自做过狙击手,率领狙击群成功地狙击了德国的“超级狙击手”。

    崔可夫除对步兵狙击手尤为关注外,对炮兵狙击手、迫击炮狙击手以及反坦克狙击手也十分重视,他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狙击手。舒克林曾以自己准确的射击驰名苏军;别兹季德科的迫击炮“能穿过烟囱击中敌人”。反坦克神炮手普罗托季亚科诺夫则使敌军坦克闻风丧胆。

    崔可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所走过的战斗历程使他赢得了许多荣誉。原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在谈及崔可夫时评述说:“他的意志和坚定性也是堪为表率的。”什捷缅科曾两度与崔可夫共事,做过崔可夫的第一副手和参谋长,第一次是崔可夫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的时候;第二次是崔可夫担任苏军陆军总司令。因此,什捷缅科对崔可夫有很深的了解,他认为,崔可夫具有充沛旺盛的精力,“他能同时干几件工作,能不分昼夜地干,必要时几天几夜不睡,直到工作结束。”战斗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崔可夫曾同时出色地指挥了对波兹南的进攻和扩大奥得河的登陆场。波兹南距奥得河整整160 公里,他总是及时地出现在战斗紧张的地段。

    崔可夫在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都坚持原则。执行命令的时候,他总是按自己认为正确的和必要的去做,并且坚持自己的立场。有时总参谋部不支持他的意见,他也坚持要让总参谋部知道他的不同意见,而且坚持应按他的意见办,从不顾虑是否会引起总参谋部的不快。

    作为一名出色的战术家,崔可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许多具体的问题,他常常是一语破的。他的知识面广,在与空军人员一起研究空军后勤方面的问题时,他频频发问,专业人员都常被问住而发窘。他与坦克兵的交谈甚至令什捷缅科这位曾当过坦克部队将领的人,也不得不惊叹他对坦克兵的深入了解。

    崔可夫勇敢且有独创精神,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进行合理的冒险。在戎马一生中,他打的每一仗都有独创性。由战斗侦察直接发展为大规模进攻、由强击队的夜间袭扰直接发展为夜间的大规模袭击是他用兵的最具创意的佳作。他不作教条、条令的俘虏,擅长根据作战的目的、任务、兵力兵器的敌我对比情况、地形、时间、气候及士气、装备补给等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决策,灵活制敌。

    但崔可夫并非常胜将军,在苏芬战争中,他曾败在芬军的手下;在外交舞台上,他也无甚建树。他四度出使中国,秉承政府的意志,对中国**有许多的误解。他是一个军事家,但不是一个外交家。9 枚列宁勋章、1 枚十月革命勋章、4 枚红旗勋章、3 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 枚红垦勋章以及无数枚其他奖章和外国勋章,将他永远地载入军事家的行列。

    1982年3月18日,崔可夫逝世,享年82岁。

    正是:历经战火多磨炼,出生入死屡立功;灵活战术垂青史,多次受勋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