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巴顿章节目录 > 第五章 远征欧陆

第五章 远征欧陆(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巴顿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巴顿 2017-02-13 11:57
角队形向前冲击。英军步兵坦克兵协同的突然进攻打得德军措手不及。在不到4个小时内,英军主力部队向前推进约7英里,并连续突破德军3道阵地。当天日落前,英军突破德军防御,占领康布雷,俘虏8000余人,缴获100门火炮和350挺机枪。

    康布雷战役充分证明了集中使用坦克的价值。坦克所具有的强大的打击力与冲击力能够有效地摧毁和冲垮敌人的阵地防御。但由于缺少经验以及技术、理论上的不成熟,坦克的作战能力没有充分地显示出来。巴顿认为,随着坦克技术的改进和作战技能的提高,它必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武器。康布雷战役所展现出的前景使人们对坦克再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报名参加坦克兵的人数有增无减。

    巴顿为自己能成为美国第一名坦克兵而感到自豪。为了及时总结坦克的实战经验,他拜访了康布雷附近的英军坦克兵,与其旅长、参谋长等人认真地探讨了坦克作战经验,对坦克的作战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每当有坦克参战,他总是及时赶到前沿阵地去观察,并与坦克手切磋交流。

    在一次驱车前往巴黎途中,巴顿不幸遇上了车祸,汽车撞上了铁路栏杆,巴顿太阳穴上的一根动脉被撞断,下颏也撞破了,血流不止。他被迫住进了设在纳伊的美军后方医院。

    出院后,他和布雷恩立即赶往巴黎郊外的比兰考特兵工厂见习一个礼拜,从设计到装配对坦克进行了一番认真细致的检查。返回肖蒙后,巴顿很快将见习结果写成书面报告,就坦克的性能、坦克兵的组建、战术、训练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这份研究报告为美国坦克部队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创办坦克学校的任务艰巨而又复杂。巴顿是唯一了解坦克并熟悉新式战法的美国人,不得不单枪匹马地奋斗。他即将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兵种,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没有人员,没有装备,一切都是空白。他的性格倔强而又固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困难大越要迎着困难上。这时,巴顿万分思念理解他并一直给予他鼓励和支持的爱妻。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承认,我依然处在‘恐惧’之中,我所干的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我多么希望你能在我的身边。”

    12月15日,巴顿一行离开肖蒙前往朗格勒筹建坦克学校和坦克部队。朗格勒是古罗马的一座军营,中世纪的要塞、城墙、堡垒、教堂等保存得完好无损。它距肖蒙约20英里,位于朗格勒高地上。巴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抵达朗格勒的,先住在一家普通的旅馆里,几天后才租了房子。巴顿非常高兴在这里安营扎寨,因为他十分崇拜恺撒和古罗马勇士,在这里,他觉得离他们很近,似乎就生活在一个城市之中,这无形中增添了他的勇气和取得胜利的信心。

    不久,萨缨尔·罗肯巴赫上校被任命为潘兴司令部直属的坦克兵司令。他的主要使命有两个:作为司令员,负责领导设在英国的美军坦克训练中心和朗格勒坦克学校;作为参谋军官,他是潘兴的顾问,负责坦克的管理、采购、供应等工作。

    罗肯巴赫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高材生,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是一个颇有见地、成熟老练的军官。但他的个性极强,有自命不凡、卖弄资格的缺点。俗话说:一只槽上拴不住两匹叫驴。他与巴顿从一开始关系就很冷淡,互相猜疑,但为了战争、坦克和各自的利益,他们又不得不在一起共事,互相依托。罗肯巴赫欣赏巴顿敏锐的战术意识,巴顿则承认罗肯巴赫熟练的参谋业务。很快,他们就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在私人关系上比较冷淡,在工作上却相互支持,认真负责,很少扯皮。

    很快巴顿就在朗格勒以南约5英里处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坦克学校校址。这里地处通向第戎的公路旁,紧靠布尔格村,是一片开阔地,有足够的坦克停放地和训练场地。巴顿和罗肯巴赫来考察了两次便把校址确定下来了。最初法方不同意让出这块土地,但巴顿施展手腕,软拉硬磨总算如愿以偿。随后,巴顿又拉着罗肯巴赫旋风式地访问法国和英国的几所坦克学校,耐心、细致地向他讲解各种技术问题。巴顿的目的是先入为主,使罗肯巴赫接受他的理论,以便下一步牵着他的鼻子转。

    年底前,第一批坦克人员到达了。但这批来自海岸炮兵部队的青年人的军事素质并不高,他们缺少军事常识,甚至不会敬礼,巴顿对此感到十分不悦。他认为:“我的手下别的东西可以没有,但决不能没有纪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训练出一支与众不同的模范军队。他当校长后立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注意个人外表,要衣着整洁,内务干净,不留胡须和长发,礼节周到。

    有15名高级军官参加了坦克学校的开学典礼。巴顿在会上做了演讲。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向轻视步兵的巴顿在讲话中竟然大肆吹捧步兵在作战中的主导作用,贬低坦克的作用,一再强调:坦克的任务是紧密地配合步兵作战。巴顿之所以讲了违心话,是因为他充分意识到与会的高级军官都来自步兵,对坦克的价值普遍持怀疑态度。巴顿的目的是讨好这些高级军官,取得他们对坦克兵的谅解和支持。但巴顿对自己的这个讲话很不满意,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十分伤心。

    法国人原来答应为巴顿提供几辆坦克供训练用,但却迟迟没有结果。巴顿一方面不断对法方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派人回国,敦促加快美国坦克的生产。他利用等待坦克和人员的间隙,加紧拟定编制和装备表,起草训练大纲,制定教学课程。

    兵员补充中心给巴顿送来了200个新兵。大约1918年2月底,巴顿带领他们住进布尔格附近的军营。在这里,巴顿是“绝对的老板”,执行铁的纪律。他认为只有执行铁的纪律,才能训练出无坚不摧的文明之师,才能在战场上把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给敌人以最大可能的杀伤。他还十分重视官兵们的礼节,认为:礼节是军人的标志,一支缺少礼节的部队在战场上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所以,他首先从纪律和礼节这两个方面着手训练部队。

    巴顿经常带领执勤人员在营区内巡察,随时随地检查军容风纪,根据情况对违纪者给予不同的惩处。他还经常向军官和士兵们训话,要求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并不断地给予他们以鼓励和鞭策。他对军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生动有趣地进行讲解和示范,向士兵灌输突击和进攻精神,用科学的理论培养出一批好学上进、勇猛顽强的战斗员。他还用各种方法向官兵们暗示:大家都要以他为榜样,养成残酷无情的勇敢和突击精神。

    1918年春,年事已高的艾尔夫妇先后去世了,巴顿因忙于坦克学校的建设工作无法回国悼念,只好写信安慰妻子。

    3月下旬。法方终于送来了10辆坦克。紧张的训练工作开始了。10辆坦克全部启用,所有的教官都投入了训练工作。巴顿也亲自上阵,向学员们讲解坦克的驾驶,维护和修理等问题,并组织进行坦克实战训练。很快,学员就掌握了有关坦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不久,巴顿组织了坦克与步兵的第一次联合作战演习,随后又进行一系列的模拟战斗训练和演习。通过多次尝试,不断对坦克兵的编组和作战技术进行改进完善。他事必躬亲,亲自拟定野战命令、指令和指示,对训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由于坦克兵军容严整、内务整洁,他经常受到好评。高级军官称赞坦克部队是整洁、礼貌、热情的模范部队。不久,巴顿被提升为中校。

    4月底,巴顿组建了第1轻型坦克营,他自任营长,下辖3个连。两个月后,他又把第1坦克营扩建为第1坦克旅,下辖2个营,每营辖3个连。他任旅长,瓦伊纳和布雷特任营长,另外还编有一个直属旅部的修理和救护连,负责勤务工作。在这一时期,巴顿的工作虽然非常繁忙,但由于进展十分顺利,他的情绪也一直处在高度兴奋之中。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现在,我走得既远又快。”他还告诉她一首坦克旅的歌曲,其中一句唱道:“我们跟着旅长穿越地狱,打到敌人那边去。”尽管他对部属要求严格,甚至肆无忌惮地责骂他们,但由于他办事公道,赏罚分明,又能与部属们打成一片,所以坦克兵的军官和士兵都很喜欢他。他经常说:“虽然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毫无疑问,我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人。”

    整个1918年上半年,巴顿一直提心吊胆,深怕失去参战的机会。3—5月,鲁登道夫在西线连续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在盟军阵地上形成几个突出部,但此时的德军已是强弩之末,无力扩张战果,盟军的胜利指日可待。巴顿对这种局势深为担忧。有几次夜里突然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他梦见和平降临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果真如此的话,那就等于毁了我的军旅生涯。我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就是盼望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否则,一切心血不都是徒劳吗?”

    怀着这种急切的心情,巴顿带领5名中尉访问了法军的前哨阵地。他观察了步兵如何进入阵地,如何在炮火支援下展开;炮兵如何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等。他兴致颇高,觉得很富有刺激性,即使炮弹从头顶飞过,也没使他觉察到有什么危险。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巴顿还忙中偷闲,抽出时间去朗格勒的陆军参谋学院进修。在这里,巴顿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尤其是组织和指挥现代大兵团作战的知识。偶尔,他还向参谋学院的学员讲授坦克兵专业课。他在这里有幸结识了同时代许多优秀的军人,其中有乔治·马歇尔和阿德纳·查菲等人。

    鉴于美国兵工厂不能提供急需的坦克,潘兴就向法**方求助。法国人很希望美国的坦克部队能尽快投入战斗,于是很快就送来了坦克。至1918年8月,一个美国坦克旅已初具雏形,计有50名军官,900名士兵和25辆坦克。巴顿表示:“我将表现出比现在更为严厉的面孔,这将是我真正的面孔。”

    出身骑兵的巴顿喜欢以骑兵的眼光看待坦克兵,他十分注重坦克部队的机动性,所以,巴顿相对喜欢法国的轻型坦克,因为这种坦克装甲轻,机动性强,行程远。巴顿认为:坦克是支援步兵作战的,因此周密制定步坦协同作战计划十分重要。坦克不是作为碉堡放在前线,而是要靠其快速运动对敌实施打击,突破其防御阵地。因此,坦克兵必须勇敢善战,敢于牺牲。不久,他的这些思想在实战中得到验证。

    8月20日,巴顿正在参谋学院听课,突然有人通知他立即向坦克兵司令报到。在肖蒙,罗肯巴赫告诉他,9月初美军将首次独立地组织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坦克兵也将参战。巴顿梦寐以求的时机终于来临了。正是:巴顿出动,好似猛虎下山;坦克参战,犹如蚊龙闹海。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