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年表(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 2017-02-13 11:58
3日美英军向鲁尔地区发起进攻。4 月18日,31.7万名德军向盟军投降,是这次战争中最大的一次集体投降。
1945年4 月11日美军辛普森的第九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马格德堡抵达易北河畔。
1945年4 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由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
1945年4 月25日美苏军队在德累斯顿西北的托尔高会师。
1945年4 月25日—6 月21日51国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4 月28日墨索里尼被处死。
1945年4 月30日希特勒和他的妻子爱娃·勃劳恩自杀身亡,尸体在总理府花园火化。
1945年4 月30日苏军在柏林攻占国会大厦,并在它上面升起红旗。
1945车5 月2 日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5 月8 日德国凯特尔元帅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正式签字。欧洲战争从此结束。
1945年6 月12日伦敦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会。艾森豪威尔应邀参加并发表讲话。
1945年6 月18日艾森豪威尔抵达华盛顿,向国会发表讲话。
1945年11月20日杜鲁门总统接受马歇尔参谋长的辞呈,任命艾森豪威尔接替参谋长一职。12月3 日,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
1948年2 月7 日艾森豪威尔辞去总参谋长职务,布雷德利继任此职。
1948年6 月1 日艾森豪威尔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全家搬进晨边山庄大道上的校长宿舍。
1948年12月底艾森豪威尔回忆录《远征欧陆》一书出版。
1949年春天应杜鲁门总统的要求,担任非正式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50年6 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派兵进行武装干涉。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率领下,渡过了鸭绿江,参加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同年12月,美军被赶回三八线。接着李奇微取代了被解职的麦克阿瑟。
1951年1 月1 日艾森豪威尔前往巴黎,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总司令。
1952年5 月27日法、意、比、荷、卢和西德外长签订了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
1952年6 月1 日艾森豪威尔从北约回到美国,参加总统竞选。
1952年9 月2 日艾森豪威尔去南方开始他的竞选活动,访问了除密西西比以外的各州。在八个星期的竞选活动中,他行程51376 英里,走遍45个州,在许多小市镇和城市发表了232 次演说。
1952年11月4 日艾森豪威尔在大选中获胜。
1952年11月19日为了解朝鲜战争情况,艾森豪威尔飞抵南朝鲜。
1953年1 月20日正式就任美国第34届总统。
1953年7 月26日朝鲜战场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1953年8 月22日美国在伊朗策动武装政变,逮捕总理摩萨台。为此,9 月23日,艾森豪威尔在一次秘密会上授予特工人员金·罗斯福一枚“国家安全奖章”。
1953年12月8 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演说。
1954年7 月21日签订有关越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
1954年9 月8 日美国组织**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为美、英、法、澳、新、泰、菲、巴等国。
1954年12月2 日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1 月24日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咨文。要求国会通过决议“明确地和公开地授予总统,作为总司令,在他认为必要时迅速和有效地为前述目的而使用本国武装力量的权力。”
1955年4 月16美国参议院批准了重新武装西德的协定。这样,艾森豪威尔把西德牢固地与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连结在一起。
1955年4 月17—24日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有29个国家的代表参加,4 月24日发表会议联合公报。
1955年7 月15—23日艾森豪威尔前赴日内瓦,与苏联领导人举行会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军备竞赛继续升级。
1956年11月6 日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得以连任。
1957年9 月美国小石城黑人为反对种族歧视展开斗争,后遭到军警残酷镇压,酿成震惊世界的小石城事件。
1957年10月4 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空间轨道。
这一重大成就对艾森豪威尔和他的政府来说,“完全出乎意料”。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三天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结束了“铅锤”计划的一系列试验。一共爆破了24枚核炸弹,其中包括一次地下核试验。1957年苏联试验了15枚,美国4 枚。美国在核武器方面仍居领先地位。
1958年3 月31日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单方面停止进一步核试验。全世界积极响应,艾森豪威尔对此感到愤怒。
1958年1 月31日—5 月美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轨道,但这颗卫星几乎和“先锋”一样令人难堪,因为这颗命名为“探险者一号”的卫星,重量只有31磅。在3 月份,海军终于使“先锋”号火箭可以发射,但是送入轨道的卫星仅重3 磅。当苏联在5 月将重达3000磅的“人造卫星Ⅲ号”送上太空时,更使美国感到震惊。
1958年11月4 日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遭到重大失败。在新的国会中,民主党在两院几乎都以二比一的优势超过共和党。民主党有35名州长,而共和党只有14名。
1959年5 月24日约翰·福斯特·杜勒斯逝世。艾森豪威尔痛感悲伤。
1959年9 月赫鲁晓夫访美,同艾森豪威尔会谈。
1961年1 月19日艾森豪威尔邀请新当选总统肯尼迪前往白宫,听取最后一次情况介绍。
1961年1 月末艾森豪威尔离开白宫,回到他的葛底斯堡农场度晚年。
他在这里读书、绘画、撰写回忆录。离开白宫前,他极力主张必须保持军事力量,但是,他又告诫道:“大量的和长期不断的军费开支,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潜在的危险。”
1963年11月9 日艾森豪威尔的《白宫岁月》第一卷《授权改革》出版。1965年出版第二卷,题为《开展和平运动》。以后,他还写了一部自传体的《悠闲的话》,比《白宫岁月》发行量还大。
1963年11月23日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按宪法规定由副总统约翰逊接任。
这使美国对越战争态度发生急剧变化。
1964年8 月大量美**人开始派往越南。1965年2 月,美空军开始轰炸北越。同年3 月,美海军陆战队的地面作战部队登陆。年底,南越已有15万美军。
到1969年,美军人数已增加到150 万人。
1965年1 月24日温斯顿·丘吉尔逝世,终年90岁。
1969年3 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终年79岁。
1945年4 月11日美军辛普森的第九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马格德堡抵达易北河畔。
1945年4 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由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
1945年4 月25日美苏军队在德累斯顿西北的托尔高会师。
1945年4 月25日—6 月21日51国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4 月28日墨索里尼被处死。
1945年4 月30日希特勒和他的妻子爱娃·勃劳恩自杀身亡,尸体在总理府花园火化。
1945年4 月30日苏军在柏林攻占国会大厦,并在它上面升起红旗。
1945车5 月2 日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5 月8 日德国凯特尔元帅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正式签字。欧洲战争从此结束。
1945年6 月12日伦敦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会。艾森豪威尔应邀参加并发表讲话。
1945年6 月18日艾森豪威尔抵达华盛顿,向国会发表讲话。
1945年11月20日杜鲁门总统接受马歇尔参谋长的辞呈,任命艾森豪威尔接替参谋长一职。12月3 日,艾森豪威尔走马上任。
1948年2 月7 日艾森豪威尔辞去总参谋长职务,布雷德利继任此职。
1948年6 月1 日艾森豪威尔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全家搬进晨边山庄大道上的校长宿舍。
1948年12月底艾森豪威尔回忆录《远征欧陆》一书出版。
1949年春天应杜鲁门总统的要求,担任非正式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50年6 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派兵进行武装干涉。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率领下,渡过了鸭绿江,参加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同年12月,美军被赶回三八线。接着李奇微取代了被解职的麦克阿瑟。
1951年1 月1 日艾森豪威尔前往巴黎,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总司令。
1952年5 月27日法、意、比、荷、卢和西德外长签订了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
1952年6 月1 日艾森豪威尔从北约回到美国,参加总统竞选。
1952年9 月2 日艾森豪威尔去南方开始他的竞选活动,访问了除密西西比以外的各州。在八个星期的竞选活动中,他行程51376 英里,走遍45个州,在许多小市镇和城市发表了232 次演说。
1952年11月4 日艾森豪威尔在大选中获胜。
1952年11月19日为了解朝鲜战争情况,艾森豪威尔飞抵南朝鲜。
1953年1 月20日正式就任美国第34届总统。
1953年7 月26日朝鲜战场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1953年8 月22日美国在伊朗策动武装政变,逮捕总理摩萨台。为此,9 月23日,艾森豪威尔在一次秘密会上授予特工人员金·罗斯福一枚“国家安全奖章”。
1953年12月8 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演说。
1954年7 月21日签订有关越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
1954年9 月8 日美国组织**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为美、英、法、澳、新、泰、菲、巴等国。
1954年12月2 日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1 月24日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咨文。要求国会通过决议“明确地和公开地授予总统,作为总司令,在他认为必要时迅速和有效地为前述目的而使用本国武装力量的权力。”
1955年4 月16美国参议院批准了重新武装西德的协定。这样,艾森豪威尔把西德牢固地与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连结在一起。
1955年4 月17—24日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有29个国家的代表参加,4 月24日发表会议联合公报。
1955年7 月15—23日艾森豪威尔前赴日内瓦,与苏联领导人举行会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军备竞赛继续升级。
1956年11月6 日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得以连任。
1957年9 月美国小石城黑人为反对种族歧视展开斗争,后遭到军警残酷镇压,酿成震惊世界的小石城事件。
1957年10月4 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空间轨道。
这一重大成就对艾森豪威尔和他的政府来说,“完全出乎意料”。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三天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结束了“铅锤”计划的一系列试验。一共爆破了24枚核炸弹,其中包括一次地下核试验。1957年苏联试验了15枚,美国4 枚。美国在核武器方面仍居领先地位。
1958年3 月31日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单方面停止进一步核试验。全世界积极响应,艾森豪威尔对此感到愤怒。
1958年1 月31日—5 月美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轨道,但这颗卫星几乎和“先锋”一样令人难堪,因为这颗命名为“探险者一号”的卫星,重量只有31磅。在3 月份,海军终于使“先锋”号火箭可以发射,但是送入轨道的卫星仅重3 磅。当苏联在5 月将重达3000磅的“人造卫星Ⅲ号”送上太空时,更使美国感到震惊。
1958年11月4 日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遭到重大失败。在新的国会中,民主党在两院几乎都以二比一的优势超过共和党。民主党有35名州长,而共和党只有14名。
1959年5 月24日约翰·福斯特·杜勒斯逝世。艾森豪威尔痛感悲伤。
1959年9 月赫鲁晓夫访美,同艾森豪威尔会谈。
1961年1 月19日艾森豪威尔邀请新当选总统肯尼迪前往白宫,听取最后一次情况介绍。
1961年1 月末艾森豪威尔离开白宫,回到他的葛底斯堡农场度晚年。
他在这里读书、绘画、撰写回忆录。离开白宫前,他极力主张必须保持军事力量,但是,他又告诫道:“大量的和长期不断的军费开支,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潜在的危险。”
1963年11月9 日艾森豪威尔的《白宫岁月》第一卷《授权改革》出版。1965年出版第二卷,题为《开展和平运动》。以后,他还写了一部自传体的《悠闲的话》,比《白宫岁月》发行量还大。
1963年11月23日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按宪法规定由副总统约翰逊接任。
这使美国对越战争态度发生急剧变化。
1964年8 月大量美**人开始派往越南。1965年2 月,美空军开始轰炸北越。同年3 月,美海军陆战队的地面作战部队登陆。年底,南越已有15万美军。
到1969年,美军人数已增加到150 万人。
1965年1 月24日温斯顿·丘吉尔逝世,终年90岁。
1969年3 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