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篇小说和《沉船》(2/2)
《泰戈尔》作者:泰戈尔 2017-02-13 11:59
毁坏了他新婚的小家庭。然而后来她发现莫汉德罗对自己的恋慕是盲目的,他无法理解自己,又不能成为自己的依靠,而且,“她拒绝他的时候,他还会甘心受她支配,可是一旦她对他俯首帖耳,他就要开始寻找自由了。”
比诺迪妮要寻求更好的伴侣,她逐渐感到莫汉德罗的朋友比哈里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他可以成为“一个女人所需要的,毫不动摇、可以信赖的保护者”,于是便大胆执著地追求他,比哈里内心的青春活力苏醒了,他宣布要娶比诺迪妮。
然而在这勇敢的抗争中强大的守旧势力令比诺迪妮无法与之抗衡。
因为依照印度社会传统,有身份的比哈里倘若与一个寡妇成婚就会降低自己的种姓,并且丧失所有权利,而且法律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婚姻。比诺迪妮也清醒地意识到两人婚姻是不可能实现的。心地虽正直但懦弱的比哈里终于向习俗让步,甚至拒绝她想一同工作的要求。这些事实证明,比哈里并非可以完全信赖的保护人。比诺迪妮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她惟有被迫去贝拿勒斯苦修。
比诺迪妮的生活与情感之路是如此坎坷,可是拼尽全力反抗不公平命运与社会旧习俗的她,却得不到人们的一丝支持与同情。她曾这样倾诉心曲:“我使人们受了很多痛苦,我自己也受了不少苦楚。”而在她所承受的那无边的痛苦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舆论对于寡妇的歧视与无形或有形的禁锢。尽管她顽强的抗争最后失败了,然而她的追求和斗争精神却激励着读者。
在泰戈尔创作的小说中,有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而比诺迪妮即是其中最真实也最感人的一个。泰戈尔在小说中以十分同情的笔调来记述她的坎坷遭遇,并对爱情这个千古话题进行了理智的思索和诗意的描绘。可以这样说,《小沙子》是泰戈尔创作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而且它也超越了当时孟加拉小说的一般水平,从而将孟加拉小说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什么得出如此结论?因为,当时孟加拉的长篇小说,不是对历史传说的铺叙,就是夸张地描述上流社会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而泰戈尔这部《小沙子》却不仅精确地展现了社会生活,而且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因此,《小沙子》这部作品成为孟加拉乃至印度文学中具有严格意义的三种类型的近代长篇小说——即现实小说、问题小说、心理小说——的始创。
1902年,泰戈尔又创作了一部名为《沉船》的长篇小说,并在第二年起连载于报章之上,后于1906年出版。这是泰戈尔最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作品之一。作品的情节富于传奇色彩:性情柔顺、为人颖慧的小伙子罗梅西与城市女孩汉娜丽妮彼此爱慕,他们希望结为终身伴侣,却遭到罗梅西父亲的坚决反对。怯懦的罗梅西只得屈从于长辈们的意愿,答应与一个乡村孤女结婚。成亲后的他们,尚未认清对方容貌,便立即乘船游览,然而途中船遇暴风,他们与船上另一对新婚夫妇同时离散。船被风暴击沉了。清醒后的罗梅西发觉自己被船抛到了荒凉的河畔,而离他不远有一位姑娘,她还完全是个孩子。罗梅西错把这个女孩当做未曾谋面的妻子,他把这个名叫卡玛娜的女孩子带回自己的家,并精心照看她。
可是,罗梅西也因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他不敢肯定这个卡玛娜就是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妻子,所以他既不能将女孩子留在身边而不承认她是自己的妻子,又无法将她交给别的人;同时,由于这女孩的存在,他更不可能与心上人汉娜丽妮终成眷属。
无法可想的罗梅西只好带着小卡玛娜走了。刚开始,名叫卡玛娜的这个女孩把他当成自己的丈夫,因为她也同样未曾见过自己丈夫的容颜。然而当她终于明白事实真相以后,便毅然离开了罗梅西,独自寻找自己的丈夫。与此同时,卡玛娜真正的丈夫纳里纳克夏又与罗梅西的昔日恋人汉娜丽妮相识,并且由于双方父母的撮合,准备成婚。
故事发展到此,错综复杂的情节最终有了一个悲喜交加的结局:卡玛娜历千辛尽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丈夫,两位情人终缔良缘,可是罗梅西和汉娜丽妮两人却难以破镜重圆。罗梅西去往加尔各答,希望重新赢得汉娜丽妮的爱情,可是女方的哥哥回绝了他,因为汉娜丽妮为罗梅西的所作所为感到异常忧闷和绝望。罗梅西只有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命运将两个女孩子带到罗梅西的生活中来,可他却失掉了这两个女性的爱,他惟有独自去承受着第二次沉船——希望之船沉没的打击。在小说的结尾,善良而不幸的他对自己暗暗地说道:“现在除了我自己谁也不需要我,让我到茫茫的世界中去过我自己的生活吧。”
其实,除了由于父母代他包办婚姻以及错认人这两方面的原因外,罗梅西自身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自己的悲惨境遇。父母强迫他和一个他从未认识的女孩结婚时,他虽满心不快,却也仅只说了几句话,而在这些话被顶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反抗长辈们为他一手操办的婚事,只是幻想会有一个偶然事件能够阻止这件自己根本不情愿的婚事。当船沉以后,他既不愿意向卡玛娜讲明他的真实处境,又不敢对汉娜丽妮说明事实的真相,只是一味地拖延,直至最终他不仅使得别人受到痛苦的折磨,自己也受到了伤害,并且最后失去了个人幸福。因此也不能不承认,罗梅西自我希望之船的毁灭与他自身亦有很大关系,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1902年这一年,是泰戈尔历经死亡与痛苦的不幸的一年。一个接一个的生离死别造成的巨大痛苦,纷纷降临在他的头上。命运的巨轮飞速而又无情地转动着,碾过诗人的心。
比诺迪妮要寻求更好的伴侣,她逐渐感到莫汉德罗的朋友比哈里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他可以成为“一个女人所需要的,毫不动摇、可以信赖的保护者”,于是便大胆执著地追求他,比哈里内心的青春活力苏醒了,他宣布要娶比诺迪妮。
然而在这勇敢的抗争中强大的守旧势力令比诺迪妮无法与之抗衡。
因为依照印度社会传统,有身份的比哈里倘若与一个寡妇成婚就会降低自己的种姓,并且丧失所有权利,而且法律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婚姻。比诺迪妮也清醒地意识到两人婚姻是不可能实现的。心地虽正直但懦弱的比哈里终于向习俗让步,甚至拒绝她想一同工作的要求。这些事实证明,比哈里并非可以完全信赖的保护人。比诺迪妮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她惟有被迫去贝拿勒斯苦修。
比诺迪妮的生活与情感之路是如此坎坷,可是拼尽全力反抗不公平命运与社会旧习俗的她,却得不到人们的一丝支持与同情。她曾这样倾诉心曲:“我使人们受了很多痛苦,我自己也受了不少苦楚。”而在她所承受的那无边的痛苦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舆论对于寡妇的歧视与无形或有形的禁锢。尽管她顽强的抗争最后失败了,然而她的追求和斗争精神却激励着读者。
在泰戈尔创作的小说中,有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而比诺迪妮即是其中最真实也最感人的一个。泰戈尔在小说中以十分同情的笔调来记述她的坎坷遭遇,并对爱情这个千古话题进行了理智的思索和诗意的描绘。可以这样说,《小沙子》是泰戈尔创作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而且它也超越了当时孟加拉小说的一般水平,从而将孟加拉小说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什么得出如此结论?因为,当时孟加拉的长篇小说,不是对历史传说的铺叙,就是夸张地描述上流社会生活中的趣闻轶事。而泰戈尔这部《小沙子》却不仅精确地展现了社会生活,而且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因此,《小沙子》这部作品成为孟加拉乃至印度文学中具有严格意义的三种类型的近代长篇小说——即现实小说、问题小说、心理小说——的始创。
1902年,泰戈尔又创作了一部名为《沉船》的长篇小说,并在第二年起连载于报章之上,后于1906年出版。这是泰戈尔最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作品之一。作品的情节富于传奇色彩:性情柔顺、为人颖慧的小伙子罗梅西与城市女孩汉娜丽妮彼此爱慕,他们希望结为终身伴侣,却遭到罗梅西父亲的坚决反对。怯懦的罗梅西只得屈从于长辈们的意愿,答应与一个乡村孤女结婚。成亲后的他们,尚未认清对方容貌,便立即乘船游览,然而途中船遇暴风,他们与船上另一对新婚夫妇同时离散。船被风暴击沉了。清醒后的罗梅西发觉自己被船抛到了荒凉的河畔,而离他不远有一位姑娘,她还完全是个孩子。罗梅西错把这个女孩当做未曾谋面的妻子,他把这个名叫卡玛娜的女孩子带回自己的家,并精心照看她。
可是,罗梅西也因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他不敢肯定这个卡玛娜就是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妻子,所以他既不能将女孩子留在身边而不承认她是自己的妻子,又无法将她交给别的人;同时,由于这女孩的存在,他更不可能与心上人汉娜丽妮终成眷属。
无法可想的罗梅西只好带着小卡玛娜走了。刚开始,名叫卡玛娜的这个女孩把他当成自己的丈夫,因为她也同样未曾见过自己丈夫的容颜。然而当她终于明白事实真相以后,便毅然离开了罗梅西,独自寻找自己的丈夫。与此同时,卡玛娜真正的丈夫纳里纳克夏又与罗梅西的昔日恋人汉娜丽妮相识,并且由于双方父母的撮合,准备成婚。
故事发展到此,错综复杂的情节最终有了一个悲喜交加的结局:卡玛娜历千辛尽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的丈夫,两位情人终缔良缘,可是罗梅西和汉娜丽妮两人却难以破镜重圆。罗梅西去往加尔各答,希望重新赢得汉娜丽妮的爱情,可是女方的哥哥回绝了他,因为汉娜丽妮为罗梅西的所作所为感到异常忧闷和绝望。罗梅西只有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命运将两个女孩子带到罗梅西的生活中来,可他却失掉了这两个女性的爱,他惟有独自去承受着第二次沉船——希望之船沉没的打击。在小说的结尾,善良而不幸的他对自己暗暗地说道:“现在除了我自己谁也不需要我,让我到茫茫的世界中去过我自己的生活吧。”
其实,除了由于父母代他包办婚姻以及错认人这两方面的原因外,罗梅西自身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自己的悲惨境遇。父母强迫他和一个他从未认识的女孩结婚时,他虽满心不快,却也仅只说了几句话,而在这些话被顶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反抗长辈们为他一手操办的婚事,只是幻想会有一个偶然事件能够阻止这件自己根本不情愿的婚事。当船沉以后,他既不愿意向卡玛娜讲明他的真实处境,又不敢对汉娜丽妮说明事实的真相,只是一味地拖延,直至最终他不仅使得别人受到痛苦的折磨,自己也受到了伤害,并且最后失去了个人幸福。因此也不能不承认,罗梅西自我希望之船的毁灭与他自身亦有很大关系,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1902年这一年,是泰戈尔历经死亡与痛苦的不幸的一年。一个接一个的生离死别造成的巨大痛苦,纷纷降临在他的头上。命运的巨轮飞速而又无情地转动着,碾过诗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