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泰戈尔章节目录 > 第十七章 印度国歌的创作者

第十七章 印度国歌的创作者(2/2)

泰戈尔作者:泰戈尔 2017-02-13 11:59
国王的信时,他仍如此描绘着自己的感受:

    “自从国王的邮局设在那里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在屋子里呆着了。我一想到有一天我会接到一封信,心里就觉得很快乐,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也不在乎了。”

    泰戈尔曾这样理解过阿马尔这个形象:他认为阿马尔代表那个灵魂接受了宽阔道路召唤的人,因此他渴望从习惯势力和僵死观念的围墙中寻找自由。

    在《邮局》中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最终表现为宁静和平的情感,而语言朴实无华又自然有致的韵味,更给全剧以动人的艺术美。还有一位评论家曾赞扬《邮局》的成就是连莎士比亚和迦梨陀娑都做不到的,因为它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既不卖乖弄巧又不愚昧无知的儿童形象。

    与《邮局》同年写成的第二个剧本是《顽固堡垒》,这是一部喜剧。

    它以辛辣的讽刺笔调嘲笑了那些自高自大、拒绝变革的顽固的保守主义者。

    剧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名叫般查克的幼童。他听从以正统派自居的大哥的安排,被关在一座奉行保守主义的学院(那“顽固堡垒”)里,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责备天生好奇、爱好唱歌而又喜欢快乐的小般查克。为此,小孩子常寻机逃跑到附近的农民、工人和低种姓的人们那儿去,与纯朴、辛劳而又热爱生活的人们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后来,一位大师来了,他领着一批低种姓的贱民们踏平了这座顽固堡垒的高墙,小孩子般查克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如果说在20世纪初期,泰戈尔的戏剧创作是繁花盛开的景况,那么,泰戈尔也始终没有忘情于他的抒情诗写作,就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部极为美妙的诗集——《吉檀迦利》。

    新世纪开始的前10年中,诗人承受了来自家庭和外界的许多悲苦、死别与侮蔑、责难,在孤寂与郁闷侵袭着他的时候,他的心灵对神与宗教的洞察更多也更投入;而且,他往往将宗教的各种感受融入到他的抒情诗那绝美的诗句之中。

    1909年到1910年的泰戈尔写下了一大批有着浓厚神秘与宗教气息的抒情诗,共有157首,于1910年以《吉檀迦利》为题名出版。后来,泰戈尔从这157首诗中又摘出51首,辑入他的英译诗集《吉檀迦利》中,并且诗人也就是以这部蜚声海内外的作品,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获得了人类文学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这部译为英文的诗集,我们下一章再作探讨。

    在孟加拉文原作中,《吉檀迦利》的第一首诗歌就表达了诗人的心声。诗人不愿用自己的业绩赞美自己,而是盼望神主以神自身的心愿来充实他的生活:

    当我走的时候,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就是说我所有看过的是单纯无比的。

    我曾尝过在光明海上开花的莲花的隐蜜,因此我受了祝福——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

    在这形象万千的游戏室里,我已经游玩过,在这里我已经瞥见了那无形象的他。

    我浑身上下都因着那无从接触的他的摩抚而喜颤;假如死亡在这里来临,就让它来好了——让这个作我的话别吧。

    应当说,对神与人类的爱,使得诗人在痛苦和死亡来临时也觉得是快乐的。这首诗所体现的思想也恰恰是《吉檀迦利》这部诗集的总体精神。由于诗人经过长期的思索,又将对神和对尘世天真无邪的感情,以动人心扉的言辞表达得优美而崇高,因此,这一切都使得诗集中的篇章具备了最平凡、最感人,也最永恒的艺术魅力。

    小说、戏剧和诗歌的丰收,并不能证明泰戈尔已然放弃了对民族解放的支持与关注,他仍然热烈地期待着印度的人民能够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一同致力于祖国真正的独立和自由的事业。1911年,他依照这一精神谱写了一首名为《印度命运的创造者》的歌,并将它献给那一年圣雄甘地召开的国大党第二十六次会议,号召印度各民族、各教派的人们早日觉醒,为祖国的统一而团结一致,共同战斗。

    你是一切人心的统治者,

    你印度命运的付与者。

    你的名字激起了

    旁遮普,辛德,古古拉特和马拉塔,

    达罗毗荼,奥利萨和孟加拉人的心。

    它在文底耶和喜马拉雅山中起着回响,

    掺杂在朱木拿河和恒河的乐音中,

    被印度洋的波涛歌颂着。

    他们祈求你的祝福,歌唱你的赞颂,

    你印度命运的付与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在歌曲的末一节中,诗人以更深沉的感情吟咏道:

    夜渐渐明了,太阳从东方升起,

    群鸟歌唱,晨风带来了新生的兴奋。

    承受了你爱的金光的摩抚。

    印度苏醒起来,低头伏在你的脚前。

    你万王之王,

    你印度命运的付与者。

    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这首歌曲是那么激动人心,又是那么坚强有力,所以它很快就传唱开来,并且在印度独立之后,这首歌就被定为印度神圣的国歌。

    1911年这年,泰戈尔已走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五十个年头。回顾过去那多姿多彩的创作生涯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展望未来的图景,他抚今追昔,写下了记载他童年到少年成长历程的《回忆录》。

    该书共有八个部分,但并非全按时间顺序记述。泰戈尔自己曾这样说,回忆录更像是艺术家最原始的创作,因为随着时光流逝,以往的图景的线条已经模糊,而许多的颜色也由一种心灵的冲动所浸染。因此,作者刻在自我心扉上的画面,虽与原初的生活有颇多的联系,但也绝非往日实际生活事件原封不动的再现。

    《回忆录》充满意趣盎然的童年情怀,从中亦可以见出诗人的思想不断成熟与发展的轨迹。文笔非常风趣,而且情真意切,捧读时常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会引起我们会心的微笑。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