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泰戈尔章节目录 > 第十八章 诺贝尔文学奖

第十八章 诺贝尔文学奖(2/2)

泰戈尔作者:泰戈尔 2017-02-13 11:59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通过我的眼睛,来观看你自己的创造物,站在我的耳门上,来静听你自己永恒的谐音,我的诗人,这是你的快乐吗?

    你的世界在我的心灵里织上字句,你的快乐又给它们加上音乐。你把自己在梦中交给了我,又通过我来感觉你自己的完满的甜柔。

    尽管《吉檀迦利》表达了要求与神统一的热烈愿望,尽管诗集中不乏多样的艺术形式与丰富的内容,但是它最终给人的印象仍是一种和谐安宁的美好的静谧气氛,诗人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充盈着美与爱:

    你是天空,你也是窝巢。

    呵,美丽的你,在窝巢里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和香气来围拥住灵魂。

    在那里,清晨来了,右手提着金筐,带着美丽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冕。

    在那里,黄昏来了,越过无人畜牧的荒林,穿过车马绝迹的小径,在她的金瓶里带着安宁的西方海上和平的凉飙。

    但是在那里,纯白的光辉,统治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正是由于这深邃的宁静的精神、富于想象的优美境界以及天然去雕饰的风格,使得久已生活在生存的烦恼、城市的喧嚣、商品化的人际关系和粗糙的文学作品之中的西方人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为他们带来了轻柔含蕴的东方古国的清新之气,这无疑也是这部诗集获得世界性声誉的重要原因。

    像泰戈尔家族中的所有男子一样,泰戈尔的身材也十分高大,而且相貌堂堂。英国画家罗森斯坦曾赞美他有着十分漂亮的身材。泰戈尔身着洁白的衬衣和长裤,带着印度人的头巾,异常俊美的仪表和他巨大的内在精神美互相映衬,可以说一当他出现在伦敦这个欧洲城市,人们便认为他本人就是东方智慧的化身。

    在英国伦敦停留的四个月中,泰戈尔先后会见了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高尔斯华绥和诗人梅斯菲尔德、布里吉斯等文艺界名人。他那庄严而又潇洒迷人的风采,安详的言谈中流露出睿智的哲理,给所有与他相处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2年10月,泰戈尔和儿子儿媳共同赴美,为了让儿子写好伊利诺斯大学的博士论文,他先后在阿本纲小住了数月。此间,泰戈尔第一次尝试用英文来写作论文,并以此为依据在哈佛大学等处演讲。不久《吉檀迦利》在英国的出版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在内的人士们广泛的关注,于是各种请帖纷沓而至。1913年1月,诗人来到了芝加哥,作了题为《印度古代文明之理想》和《恶的问题》的讲演;后又抵达洛兹斯坦,在宗教自由大会上做了《种族冲突》的演讲;最后访问了纽约。泰戈尔在美国所写的讲演稿后来集为《生活的实现》(或译《实践》)出版。

    1913年4月,泰戈尔自美国返回伦敦,并做了一系列的报告。

    1912年到1913年,是泰戈尔真正走向世界的一年。以往默默无闻的他,现在已成为声名遐迩的诗人。1913年9月,他载誉而归。然而最高的荣誉还未来临。两个月之后,即同年11月13日,泰戈尔以《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到了和平之乡桑地尼克坦。诺贝尔文学奖是全世界最高的文学奖,泰戈尔的获奖,标志着他的作品已得到了世界性的声誉。亚洲人获得这项文学巨奖,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然而泰戈尔的获奖也有一番来历。率先提名的是英国作家穆尔。他以英国皇家文学协会成员的身份,建议授予泰戈尔这项全球最高的文学奖。这件事在瑞典科学院评选委员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由于几名热情的支持者的宣传,使泰戈尔在委员会的全票15票中以13票获选。这充分证明了泰戈尔已创造了一个令西方社会万众瞩目的东方奇迹。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至桑地尼克坦时,学校的孩童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泰戈尔自己无疑也非常激动。但是在印度全国兴奋的反响中也夹杂着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东西,比如惊讶,比如并非发自衷心的赞扬等。

    应当承认,泰戈尔的文学天才和文学成就很久以来一直在印度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甚至还有人认为他的作品的语言与纯正的孟加拉文相去甚远。然而一当西方人将文学最高奖授予泰戈尔之后,不少崇洋媚外的人却一反常态,无耻地狂热地对诗人加以奉承,很多不认识他也未读过他作品的人,也高声赞美泰戈尔对孟加拉语言文学的贡献。

    泰戈尔感到自己的心被这些真实的谎言蒙上了耻辱,他在那些雪片般飞来并非出自真心的贺信与贺电中,只发现了不真实的爱。因此获奖5天之后,他在写给罗森斯坦的信中将此次获奖比作一场更加艰巨的考验。而公众兴奋的汹涌浪潮对他来说,是那样的不幸。在那真情的欣赏中也夹杂着许多起哄的嘈杂,泰戈尔为这些嘈杂与不真实的举止而感到异常震骇,他痛苦地看到:许多人不是为他本身的创作成就,而是因为他所获得的荣誉而尊敬他。

    也正因为如此,11月下旬,当不同职业的500名知名人士组成的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从加尔各答乘坐特别快车来到和平之乡向诗人致以全国性的祝贺时,泰戈尔这位诗人以诗的语言予以严峻的回答,拒绝接受他们的礼赞。

    面对荣誉、奖励、鲜花和欢呼,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依然以真诚的心、清醒的头脑保持着自己的理智,他没有被掌声冲昏头脑,而是不卑不亢、温和而执拗地只接受来自自己真心朋友们的爱和赞扬。

    1913年的年底,加尔各答大学在一个特别的仪式中,授予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以名誉文学博士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