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圣彼得堡(2/2)
《诺贝尔》作者:诺贝尔 2017-02-13 12:01
且所有数学史研究者,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出处。
正如前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梅尔所说的:
“诺贝尔之所以把数学排斥在获奖范围之外。是因为他指望以一种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方式造福于人类。”
正是在这次历时两年的世界旅行中,诺贝尔有过一次真正的初恋。
这次初恋,对于诺贝尔来说,既是终生难忘的,却又是苦涩的。
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在巴黎的一家实验室学习。
巴黎是世界艺术家和文学家荟萃的地方,有许多剧场和美术馆。她是诺贝尔一生中最钟爱的城市,曾经被他称作是“光明之城”。
但是初次来到,当一天的学习结束,回到旅馆,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的时候,一种寂寞之感便油然而生。
在这种时刻,能够驱走他心中寂寞之感的是文学。
他尤其喜欢雪莱的诗,为那些爱好和平的优美诗句所感动。他不仅读,有时还自己动手写诗。一首长达419行的自传诗《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
在一次晚会上,诺贝尔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瑞典的女郎。这位皮肤白皙、年轻貌美的金发女郎,在一家小药店工作。
诺贝尔向她倾吐了自己的隐衷,表露了自己的失望和沮丧。这位北欧佳丽被感动了,她千方百计地给他以鼓励。
从那以后,他们相爱了。
在塞纳河畔,在公园的林**旁,他们经常约会。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欢乐。
有诗为证:
我怀着从未有过的喜悦,
又一次同她见面了。
从那以后多次幽会,
我们已经难分难舍。
不幸的是,这段恋情不长。因为女郎身染肺结核病,突然离开了人世。
年轻的诺贝尔心灵受到剧烈的创伤。他极度悲痛,精神颓丧,整天独自躲在屋子里,犹如生了一场大病。
后来,他终于战胜了这一不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我已经懂得去研究大自然这本书,去领悟其中的篇章,并从它那深邃的学问里,汲取一种抚慰,来消除我的忧伤。”
5. 克里米亚战争
诺贝尔结束了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回到圣彼得堡。
母亲最先跑过来,紧紧地拥抱着离开她两年的儿子,百感交集。
弟弟埃米尔又长高了。
父亲的工厂比以前扩大了三四倍,已经改名为“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
看到这一切,诺贝尔高兴极了。同时,使他感到纳闷的是,仅仅两年的时间,诺贝尔工厂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
19世纪中叶,土耳其已经成了欧洲列强分割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
这样,俄**队就急需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大批量的订货,促进了诺贝尔工厂的兴隆发达。
父亲亲自设计,利用他自己制造的机床,还从瑞典招募工人,设法生产了大量的军用材料。
诺贝尔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主要负责检验化学药品,改良地雷和水雷,研制新产品等方面的工作。即使有时感觉到身体不适,他也从未声张过。
俄国第一条铁路使用的铁器制品,第一批推进器,军舰上的大炮和蒸汽机,还有快速火枪等,都出自这家工厂。
1853年,诺贝尔的父亲爱默纽尔,由于他在俄国工业中的“勤奋和技艺”而获得了帝国金质奖章。
水雷本是爱默纽尔进入俄国时所持的一张王牌。
他曾经协助俄军,在芬兰湾圣彼得堡的战略要地布设水雷。后来,这一措施有效地阻止了英法舰队的进攻。
记载这一布雷系统的书,其书名是《无需陈兵设垒的海道港口防御体系》,现在仍然被珍藏着。一般认为,该书的法文原文很可能出自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诺贝尔之手。
阿尔弗莱德因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
他接受了母亲和两个哥哥的意见,暂时停止了研究工作。
母亲劝他到瑞典的祖母家去,等病好了以后再回来。
他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瑞典,尽情地享受着斯德哥尔摩的瑰丽风光。同工厂林立、空气污浊的圣彼得堡相比,这里简直成了天堂。
他的病情渐渐好转,准备返回圣彼得堡。
这时,祖母对他说,回去时一定要在德国停留一段时间,那里的温泉非常有益于健康。
阿尔弗莱德因此到了德国,在温泉疗养了一些时候。他还顺便用德语同当地人交谈,提高自己的德语会话水平。
随后,由于克里米亚战争,他匆匆回到了圣彼得堡。
1853年10月,俄土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也企图控制土耳其,霸占中近东地区。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
1853—1856年的这场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亦称“东方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33岁的女护士南丁格尔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她率领38名护士奔赴战场,不论是对敌方还是友方的伤员,都热心看护救治。她的工作博得了各国的好评和赞誉。南丁格尔去世后,人们把她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示对她的纪念。
随着《巴黎和约》的签订,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到他的祖先那里报到去了,新政府撕毁了全部订货合同。于是,这家拥有一干多名雇员的大规模工厂,突然遭到了厄运。
对于这场战争,22岁的阿尔弗莱德,在1855年9月13日寄往瑞典的一封信中,写道:
“这个地方当然不会给我留下任何一种愉快的回忆。”
6. 破产
诺贝尔父子工厂迅速转产,只生产蒸汽机这种产品。
父亲爱默纽尔,为航行于伏尔加河和里海的首批班轮设计生产了20台蒸汽机,但是工厂仍然处于困境而难以自拔。
因此,精通外语的阿尔弗莱德被派到伦敦和巴黎,去见那些可能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老板。
可是,非常不幸,他空手而归。时为1858年。
在那些毫无同情之心的债主摆布下,爱默纽尔只有再次宣告破产。
同1837年那次破产一样,父亲又一次一贫如洗。不同的只是二十多年后,他的头发更白了。
1859年,父亲和母亲,带着小弟埃米尔回到了瑞典。
父亲为了尽可能地挽回一点局面,把熟悉工厂事务的三个儿子留在圣彼得堡。
两个哥哥罗伯特和路德维希致力于工厂财务的管理,而阿尔弗莱德则沉浸于机械和化学实验。
这些实验是阿尔弗莱德过去所进行的,由于生病和为工厂到处奔走,而几度中断。现在,他有时间重新开始从事这些实验工作了。
这些实验的首批成果,是取得了三项最初的专利权,即1857年的气体计量仪,1859年的液体计量仪,以及1859年的改进型气压或流体压力计。
不过,这些发明都没有很重大的价值。
当他孜孜不倦地进行实验研究时,同时兴致勃勃地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
1861年和1862年,他先后写下了《在最明亮的非洲》和《姊妹们》两部作品。
后来,二哥路德维希受工厂买主的委托,在原来的工厂当了厂长。
不久,他的儿子出生了,也是诺贝尔家庭中的第一个孙辈,取名为伊曼纽尔·诺贝尔。
大哥罗伯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很适合做陶器用的土,很快办起了一个小型的陶器制造厂。他还买了一艘旧帆船,把它改造成了芬兰湾的游览船。接着,他娶了一位芬兰姑娘,去了芬兰。
正如前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梅尔所说的:
“诺贝尔之所以把数学排斥在获奖范围之外。是因为他指望以一种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方式造福于人类。”
正是在这次历时两年的世界旅行中,诺贝尔有过一次真正的初恋。
这次初恋,对于诺贝尔来说,既是终生难忘的,却又是苦涩的。
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在巴黎的一家实验室学习。
巴黎是世界艺术家和文学家荟萃的地方,有许多剧场和美术馆。她是诺贝尔一生中最钟爱的城市,曾经被他称作是“光明之城”。
但是初次来到,当一天的学习结束,回到旅馆,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的时候,一种寂寞之感便油然而生。
在这种时刻,能够驱走他心中寂寞之感的是文学。
他尤其喜欢雪莱的诗,为那些爱好和平的优美诗句所感动。他不仅读,有时还自己动手写诗。一首长达419行的自传诗《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
在一次晚会上,诺贝尔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瑞典的女郎。这位皮肤白皙、年轻貌美的金发女郎,在一家小药店工作。
诺贝尔向她倾吐了自己的隐衷,表露了自己的失望和沮丧。这位北欧佳丽被感动了,她千方百计地给他以鼓励。
从那以后,他们相爱了。
在塞纳河畔,在公园的林**旁,他们经常约会。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欢乐。
有诗为证:
我怀着从未有过的喜悦,
又一次同她见面了。
从那以后多次幽会,
我们已经难分难舍。
不幸的是,这段恋情不长。因为女郎身染肺结核病,突然离开了人世。
年轻的诺贝尔心灵受到剧烈的创伤。他极度悲痛,精神颓丧,整天独自躲在屋子里,犹如生了一场大病。
后来,他终于战胜了这一不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我已经懂得去研究大自然这本书,去领悟其中的篇章,并从它那深邃的学问里,汲取一种抚慰,来消除我的忧伤。”
5. 克里米亚战争
诺贝尔结束了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回到圣彼得堡。
母亲最先跑过来,紧紧地拥抱着离开她两年的儿子,百感交集。
弟弟埃米尔又长高了。
父亲的工厂比以前扩大了三四倍,已经改名为“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
看到这一切,诺贝尔高兴极了。同时,使他感到纳闷的是,仅仅两年的时间,诺贝尔工厂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
19世纪中叶,土耳其已经成了欧洲列强分割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
这样,俄**队就急需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大批量的订货,促进了诺贝尔工厂的兴隆发达。
父亲亲自设计,利用他自己制造的机床,还从瑞典招募工人,设法生产了大量的军用材料。
诺贝尔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主要负责检验化学药品,改良地雷和水雷,研制新产品等方面的工作。即使有时感觉到身体不适,他也从未声张过。
俄国第一条铁路使用的铁器制品,第一批推进器,军舰上的大炮和蒸汽机,还有快速火枪等,都出自这家工厂。
1853年,诺贝尔的父亲爱默纽尔,由于他在俄国工业中的“勤奋和技艺”而获得了帝国金质奖章。
水雷本是爱默纽尔进入俄国时所持的一张王牌。
他曾经协助俄军,在芬兰湾圣彼得堡的战略要地布设水雷。后来,这一措施有效地阻止了英法舰队的进攻。
记载这一布雷系统的书,其书名是《无需陈兵设垒的海道港口防御体系》,现在仍然被珍藏着。一般认为,该书的法文原文很可能出自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诺贝尔之手。
阿尔弗莱德因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
他接受了母亲和两个哥哥的意见,暂时停止了研究工作。
母亲劝他到瑞典的祖母家去,等病好了以后再回来。
他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瑞典,尽情地享受着斯德哥尔摩的瑰丽风光。同工厂林立、空气污浊的圣彼得堡相比,这里简直成了天堂。
他的病情渐渐好转,准备返回圣彼得堡。
这时,祖母对他说,回去时一定要在德国停留一段时间,那里的温泉非常有益于健康。
阿尔弗莱德因此到了德国,在温泉疗养了一些时候。他还顺便用德语同当地人交谈,提高自己的德语会话水平。
随后,由于克里米亚战争,他匆匆回到了圣彼得堡。
1853年10月,俄土战争爆发。英国和法国也企图控制土耳其,霸占中近东地区。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
1853—1856年的这场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亦称“东方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33岁的女护士南丁格尔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
她率领38名护士奔赴战场,不论是对敌方还是友方的伤员,都热心看护救治。她的工作博得了各国的好评和赞誉。南丁格尔去世后,人们把她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示对她的纪念。
随着《巴黎和约》的签订,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到他的祖先那里报到去了,新政府撕毁了全部订货合同。于是,这家拥有一干多名雇员的大规模工厂,突然遭到了厄运。
对于这场战争,22岁的阿尔弗莱德,在1855年9月13日寄往瑞典的一封信中,写道:
“这个地方当然不会给我留下任何一种愉快的回忆。”
6. 破产
诺贝尔父子工厂迅速转产,只生产蒸汽机这种产品。
父亲爱默纽尔,为航行于伏尔加河和里海的首批班轮设计生产了20台蒸汽机,但是工厂仍然处于困境而难以自拔。
因此,精通外语的阿尔弗莱德被派到伦敦和巴黎,去见那些可能愿意提供贷款的银行老板。
可是,非常不幸,他空手而归。时为1858年。
在那些毫无同情之心的债主摆布下,爱默纽尔只有再次宣告破产。
同1837年那次破产一样,父亲又一次一贫如洗。不同的只是二十多年后,他的头发更白了。
1859年,父亲和母亲,带着小弟埃米尔回到了瑞典。
父亲为了尽可能地挽回一点局面,把熟悉工厂事务的三个儿子留在圣彼得堡。
两个哥哥罗伯特和路德维希致力于工厂财务的管理,而阿尔弗莱德则沉浸于机械和化学实验。
这些实验是阿尔弗莱德过去所进行的,由于生病和为工厂到处奔走,而几度中断。现在,他有时间重新开始从事这些实验工作了。
这些实验的首批成果,是取得了三项最初的专利权,即1857年的气体计量仪,1859年的液体计量仪,以及1859年的改进型气压或流体压力计。
不过,这些发明都没有很重大的价值。
当他孜孜不倦地进行实验研究时,同时兴致勃勃地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
1861年和1862年,他先后写下了《在最明亮的非洲》和《姊妹们》两部作品。
后来,二哥路德维希受工厂买主的委托,在原来的工厂当了厂长。
不久,他的儿子出生了,也是诺贝尔家庭中的第一个孙辈,取名为伊曼纽尔·诺贝尔。
大哥罗伯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很适合做陶器用的土,很快办起了一个小型的陶器制造厂。他还买了一艘旧帆船,把它改造成了芬兰湾的游览船。接着,他娶了一位芬兰姑娘,去了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