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达那炸药
《诺贝尔》作者:诺贝尔 2017-02-13 12:01
1. 硅藻土+硝化甘油
1866年克鲁梅尔工厂大爆炸,留给诺贝尔的是一片废墟。就在这片废墟上,诺贝尔重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型实验室。他在实验室里,安置了铺盖。接着,便夜以继日地开始了紧张的实验工作。
他首先考虑到,为了便于运输和安全操作,应该把液态的硝化甘油制成固态。
他想:
“把硝化甘油同黑色火药、火棉或火药纸混合起来。”
但是,这一思路曾经是他父亲走过的失败之路。
“如果把硝化甘油吸入到多孔的非爆炸性物质的孔穴内,而且这种物质又不影响硝化甘油的化学性能,这样准行。”
他用纸、纸浆、木屑、砖屑、炭粉、石膏粉、干粘土等各种东西,做过无数次试验。
这些东西的效果都不理想,最后,他才想到硅藻土。
硅藻土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它是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的生物化学沉积岩,呈浅黄色或浅灰色,质软而轻,多孔,易磨成粉末,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
诺贝尔经过反复试验后,获得了比较合理的配方:
三份硝化甘油加一份经过煅烧和筛选的硅藻土。
按照这种配方,制成了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合为一体的固体火药。剩下的问题,就等着实验它的安全性能了。
首先将它从高处抛下来,没有问题。接着将它置于铁板上,用铁锤砸,还是没有问题。如果是以前的液态硝化甘油,这样做早就发生强烈的爆炸了。
可是,这种新炸药的爆破力又如何呢。
硅藻土硝化甘油炸药的可塑性很好。诺贝尔把它做成棒状,直接放入炮眼内,用雷管引爆。结果爆破成功了。
经测试,它的爆破力要比纯硝化甘油低四分之一,但是仍然比普通黑色火药高四倍。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会因为震动、撞击、加温而自发地引起令人震惊的爆炸。
1867年。
诺贝尔亲自到德国的克劳斯塔尔、柯尼舒特和多特蒙德三座矿山,进行了成功的爆破示范实验。
随后,他为这种新型爆炸物申请了专利权。
同年5月,又获美、英两国的专利。9月,获得了瑞典的专利。
诺贝尔给这种炸药取名为“达那炸药”。
“达那炸药”的“达那”一词,在希腊语中是“强力”的意思。
2.莱特斯蒂特金质奖章
“达那炸药”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以前曾经对硝化甘油怀有恐怖感的人,曾经指责、反对诺贝尔的人,都很快改变了看法。报纸也开始赞扬诺贝尔,称他是“一位不向任何艰难困苦低头的青年发明家”。
这个时期,社会上也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诺贝尔有一次发现硝化甘油从容器中漏出来,被包装箱里的硅藻土所吸收,形成了一种生面团似的东西。于是,他从中获得了启发。
但是,在这种说法出现后不久,诺贝尔就在许多场合,郑重其事地宣布,并没有发生过这样一件偶然的事情。
他说:
“我的确从未在任何场合,注意到硝化甘油偶然渗漏到硅藻土里的事,而这种硅藻土竟然装得如此之多,以至于能够形成一种可塑的或湿润均匀的材料。这种想象中的事,必定是出自某位把猜测当作事实的人。
“导致我采用硅藻土制造达那炸药的原因,是它在干燥后出现的体积膨胀,自然还有它在经过实验后所表明的多孔特性。
“因此,达那炸药并非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的,而是由于从一开始,我便注意到了液态炸药的不利方面,并且着手寻找一种克服这一缺点的方法。”
达那炸药的发明,既不是突如其来、垂手可得的东西,也不是某种浪漫的巧合的结果。而是像诺贝尔所有的发明一样,说得更恰当一点,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勤奋努力的结果。
186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诺贝尔父子俩莱特斯蒂特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所作出的“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发现”。
其中对爱默纽尔的颂词是:
“表彰他在使用硝化甘油作为一般性炸药方面的贡献”。
对阿尔弗莱德的颂词是:
“表彰他作出了达那炸药这样一种更为实用的发明”。
瑞典皇家科学院创建于1739年。该院颁发莱特斯蒂特奖的宗旨是:
鼓励那些在艺术、文学或科学领域中出现的杰出成就,以及那些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这种奖在当时是很有权威性的一种奖励,它与后来设立的诺贝尔奖十分相似。而且瑞典皇家科学院后来还被诺贝尔指定为,负责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诺贝尔机构。
此时的爱默纽尔,虽然长期卧床不能动弹,但是他在有生之年,荣幸地获得了祖国给予他的最高奖赏,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另外,由于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在事业上的成功,因而过上了没有经济忧虑的好日子,心安理得地享了几年清福。
在荣誉面前,阿尔弗莱德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父亲。
他在信中写道:
父亲,热烈地祝贺您。我的达那炸药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说有一些成就的话,那也是因为从小受到您的指教,最后才取得这一发明的。
阿尔弗莱德不禁想起,自从圣彼得堡诺贝尔父子工厂破产后,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瑞典,自己同父亲,还有当时健在的弟弟埃米尔,在一间狭小、昏暗的实验室里埋头实验,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景。
海伦涅堡试验车间的爆炸声,使他失去了惟一聪明可爱的弟弟,老父从此卧病不起,……
阿尔弗莱德不禁潸然泪下。
3. 爱迪生与达那炸药
达那炸药这一新产品的出现,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当时年仅21岁。此时他正在波士顿西部联盟电报局工作。
一日,爱迪生在阅读了1868年的一份技术刊物后,在他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去年,瑞典科学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改进了一种方法,把硝化甘油溶入到不起化学反应的物质里,因而能够比较安全地处理这种爆炸物。
爱迪生兴奋地告诉他的助手亚当斯说,他完全被诺贝尔发明的达那炸药的惊人性能“激动起来”了。
在亚当斯的帮助下,爱迪生决定对达那炸药的性能作一番研究。
爱迪生接着写道:
我们测试了我们认为分量很小的一点,但却产生了如此可怕和预想不到的结果,以至令我们感到惊恐不已。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拥有的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累赘而又很大的珍品。清晨6点钟。我把炸药装进一个汽水瓶,系上一根绳子,用纸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弃于国土偏僻处和华盛顿街区的下水道内。
自从达那炸药进入世界市场之后,过去一些由于过分费钱费时而不可设想的工程,例如矿山、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工程,几乎立即上马了。
其中仅以诺贝尔生前进行的几项大型工程为例,就有在 1872年至1882年间完成的圣哥萨特铁路线上的隧道工程;1876年和1885年纽约市东河海尔盖特河道上水下礁石的爆破清除工程;1890年至1896年间进行的多瑙河铁门段河道的疏浚工程;1881年至1893年间希腊科林思运河的开凿工程;等等。
尽管如此,各国当局对达那炸药仍然心有余悸,并且制订了种种限制措施,禁止这种以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的达那炸药进口。
另一方面,那时从科学家到包工头,都对达那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
可是,最大的主顾——矿主,却仍然很保守,他们宁愿使用危险性较大而爆破力也较大的液态火药。因为他们认为,液态火药的价格便宜,而达那炸药只不过是被冲淡了的硝化甘油。
从19世纪60年代的报刊上看来,世界各地的科技界和销售界,对此争议很大。
大概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达那炸药才真正站稳了脚跟,真正控制了市场。
从1875年诺贝尔自己列出的年产量数字,可以清楚看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1867年11吨 1868年78吨 1869年185吨 1870年424吨 1871年785吨 1872年2050吨 1874年3120吨
然而,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诺贝尔既得到过许多朋友和同事的大量帮助,也遭到过不少合伙者和助手的拆台,使他丧失了很多资金,失去了很多市场,从而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
通常他所发明的这些技术,其本身并不复杂,别人很容易仿制。因此,尽管他的许多专利曾经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他的合法权益却难免不被侵犯。
再加上他不信任律师。在他的一生中,他自己就没有聘请过常任的律师。他经常亲自参加复杂的法律谈判,结果又往往败北。对于这种尔虞我诈的行为,他感到十分恼怒和愤慨。
他把这些人比作“寄生虫”。
在给一位同事的信中,诺贝尔写道:
在大多数国家里,人们可能并不列举类似物质的使用。所以,假如有人要为自己的一项发明取得一个平常的专利,那么他就需要在同一个国家里至少取得两打专利。例如,一个人要在英国各个殖民地及其重要岛屿上都取得专利保护,那么他就需要涉及40个国家。也就是说,为了取得一项发明,需要搞到40×24=960项专利。
即使取得了如此庞大数量的专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对发明的保护仍然只是一种幻觉。因此,我准备给化学改良品的专利申请取一个这样的名字:“发明者为了鼓励寄生虫所付出的税收”。
4. 德国公司
诺贝尔自从1865年3月迁居德国汉堡,6月组建了“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冬天开办了克鲁梅尔工厂。
可是在1866年,克鲁梅尔工厂的一声巨响,使得当时正在美国考察的诺贝尔,不得不急忙赶回德国。
后经达那炸药的发明,克鲁梅尔工厂的恢复,接着出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时期。
从1865年至1873年这段时间,诺贝尔的住宅和他的实验室,一直设在工厂的所在地——克鲁梅尔,而“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的营业办公室,则设在汉堡。
克鲁梅尔工厂生产的达那炸药,通过汉堡,这个欧洲当时最大的海港,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各地,很快又销往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
直到1870年,世界各地陆续建起了新的工厂,基本上达到了自产自销,这种供货业务便停止了。
1870年,克鲁梅尔工厂再次发生爆炸。
6年后工厂重建。
工厂的规模比原先扩大了。
“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经过改组后,成为一家生产达那炸药的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仍然设在汉堡。
由于达那炸药的销路看好,尤其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的用户大量增加,这家公司第一次改名,称作“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达那炸药有限公司”。
公司的规模继续扩大。
除了原有的克鲁梅尔工厂以外,还包括 1868年在扎姆基兴建的工厂,和1873年在普雷斯堡完成的大型工厂。
改名后的这家公司,由于不带“诺贝尔”的名字,产品销路一度受挫。于是,又将公司的名称改为:
“达那炸药有限公司,原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
嗣后,诺贝尔不断改进技术,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专利发明,基于这些专利发明新产品,工厂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公司的信誉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愿意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因而公司的股金也就不断增长。
公司开张时的资本为350万马克,1888年增至500万马克,1898年为 900万马克, 1908年为1200万马克, 1918年为3 600万马克。
1919年至1923年间,竟然逐渐增加到2.5亿马克的资本股票,以及0.5亿马克的优先股金。不过,这显然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所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造成的。
1925年,这家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公司股金已稳定在3 000万马克。
在这家汉堡公司发达后不久,诺贝尔还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另立了一家公司,即“诺贝尔达那炸药有限公司”,其总部设在维也纳。
值得提及的是,克鲁梅尔工厂,这座曾经将诺贝尔手中的发明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爆炸物,从而使诺贝尔赢得了大量财富的工厂,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工厂的炸药产量急剧下降。
这个工厂当时拥有雇员已达2700名。
虽然遭到了战后经济萧条的严重影响,但是不久便完成了工厂转产的问题。
工厂里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利用未遭破坏的机器和实验室,来制造和平时期需要的产品。
接着,在克鲁梅尔,又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研究实验室、两座新工厂。
一座工厂生产人造丝,另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866年克鲁梅尔工厂大爆炸,留给诺贝尔的是一片废墟。就在这片废墟上,诺贝尔重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型实验室。他在实验室里,安置了铺盖。接着,便夜以继日地开始了紧张的实验工作。
他首先考虑到,为了便于运输和安全操作,应该把液态的硝化甘油制成固态。
他想:
“把硝化甘油同黑色火药、火棉或火药纸混合起来。”
但是,这一思路曾经是他父亲走过的失败之路。
“如果把硝化甘油吸入到多孔的非爆炸性物质的孔穴内,而且这种物质又不影响硝化甘油的化学性能,这样准行。”
他用纸、纸浆、木屑、砖屑、炭粉、石膏粉、干粘土等各种东西,做过无数次试验。
这些东西的效果都不理想,最后,他才想到硅藻土。
硅藻土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它是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的生物化学沉积岩,呈浅黄色或浅灰色,质软而轻,多孔,易磨成粉末,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
诺贝尔经过反复试验后,获得了比较合理的配方:
三份硝化甘油加一份经过煅烧和筛选的硅藻土。
按照这种配方,制成了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合为一体的固体火药。剩下的问题,就等着实验它的安全性能了。
首先将它从高处抛下来,没有问题。接着将它置于铁板上,用铁锤砸,还是没有问题。如果是以前的液态硝化甘油,这样做早就发生强烈的爆炸了。
可是,这种新炸药的爆破力又如何呢。
硅藻土硝化甘油炸药的可塑性很好。诺贝尔把它做成棒状,直接放入炮眼内,用雷管引爆。结果爆破成功了。
经测试,它的爆破力要比纯硝化甘油低四分之一,但是仍然比普通黑色火药高四倍。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会因为震动、撞击、加温而自发地引起令人震惊的爆炸。
1867年。
诺贝尔亲自到德国的克劳斯塔尔、柯尼舒特和多特蒙德三座矿山,进行了成功的爆破示范实验。
随后,他为这种新型爆炸物申请了专利权。
同年5月,又获美、英两国的专利。9月,获得了瑞典的专利。
诺贝尔给这种炸药取名为“达那炸药”。
“达那炸药”的“达那”一词,在希腊语中是“强力”的意思。
2.莱特斯蒂特金质奖章
“达那炸药”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以前曾经对硝化甘油怀有恐怖感的人,曾经指责、反对诺贝尔的人,都很快改变了看法。报纸也开始赞扬诺贝尔,称他是“一位不向任何艰难困苦低头的青年发明家”。
这个时期,社会上也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诺贝尔有一次发现硝化甘油从容器中漏出来,被包装箱里的硅藻土所吸收,形成了一种生面团似的东西。于是,他从中获得了启发。
但是,在这种说法出现后不久,诺贝尔就在许多场合,郑重其事地宣布,并没有发生过这样一件偶然的事情。
他说:
“我的确从未在任何场合,注意到硝化甘油偶然渗漏到硅藻土里的事,而这种硅藻土竟然装得如此之多,以至于能够形成一种可塑的或湿润均匀的材料。这种想象中的事,必定是出自某位把猜测当作事实的人。
“导致我采用硅藻土制造达那炸药的原因,是它在干燥后出现的体积膨胀,自然还有它在经过实验后所表明的多孔特性。
“因此,达那炸药并非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的,而是由于从一开始,我便注意到了液态炸药的不利方面,并且着手寻找一种克服这一缺点的方法。”
达那炸药的发明,既不是突如其来、垂手可得的东西,也不是某种浪漫的巧合的结果。而是像诺贝尔所有的发明一样,说得更恰当一点,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勤奋努力的结果。
186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诺贝尔父子俩莱特斯蒂特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所作出的“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发现”。
其中对爱默纽尔的颂词是:
“表彰他在使用硝化甘油作为一般性炸药方面的贡献”。
对阿尔弗莱德的颂词是:
“表彰他作出了达那炸药这样一种更为实用的发明”。
瑞典皇家科学院创建于1739年。该院颁发莱特斯蒂特奖的宗旨是:
鼓励那些在艺术、文学或科学领域中出现的杰出成就,以及那些对人类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这种奖在当时是很有权威性的一种奖励,它与后来设立的诺贝尔奖十分相似。而且瑞典皇家科学院后来还被诺贝尔指定为,负责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诺贝尔机构。
此时的爱默纽尔,虽然长期卧床不能动弹,但是他在有生之年,荣幸地获得了祖国给予他的最高奖赏,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另外,由于他的儿子阿尔弗莱德在事业上的成功,因而过上了没有经济忧虑的好日子,心安理得地享了几年清福。
在荣誉面前,阿尔弗莱德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父亲。
他在信中写道:
父亲,热烈地祝贺您。我的达那炸药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说有一些成就的话,那也是因为从小受到您的指教,最后才取得这一发明的。
阿尔弗莱德不禁想起,自从圣彼得堡诺贝尔父子工厂破产后,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瑞典,自己同父亲,还有当时健在的弟弟埃米尔,在一间狭小、昏暗的实验室里埋头实验,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景。
海伦涅堡试验车间的爆炸声,使他失去了惟一聪明可爱的弟弟,老父从此卧病不起,……
阿尔弗莱德不禁潸然泪下。
3. 爱迪生与达那炸药
达那炸药这一新产品的出现,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当时年仅21岁。此时他正在波士顿西部联盟电报局工作。
一日,爱迪生在阅读了1868年的一份技术刊物后,在他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去年,瑞典科学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改进了一种方法,把硝化甘油溶入到不起化学反应的物质里,因而能够比较安全地处理这种爆炸物。
爱迪生兴奋地告诉他的助手亚当斯说,他完全被诺贝尔发明的达那炸药的惊人性能“激动起来”了。
在亚当斯的帮助下,爱迪生决定对达那炸药的性能作一番研究。
爱迪生接着写道:
我们测试了我们认为分量很小的一点,但却产生了如此可怕和预想不到的结果,以至令我们感到惊恐不已。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拥有的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累赘而又很大的珍品。清晨6点钟。我把炸药装进一个汽水瓶,系上一根绳子,用纸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弃于国土偏僻处和华盛顿街区的下水道内。
自从达那炸药进入世界市场之后,过去一些由于过分费钱费时而不可设想的工程,例如矿山、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工程,几乎立即上马了。
其中仅以诺贝尔生前进行的几项大型工程为例,就有在 1872年至1882年间完成的圣哥萨特铁路线上的隧道工程;1876年和1885年纽约市东河海尔盖特河道上水下礁石的爆破清除工程;1890年至1896年间进行的多瑙河铁门段河道的疏浚工程;1881年至1893年间希腊科林思运河的开凿工程;等等。
尽管如此,各国当局对达那炸药仍然心有余悸,并且制订了种种限制措施,禁止这种以硝化甘油为主要成分的达那炸药进口。
另一方面,那时从科学家到包工头,都对达那炸药怀有浓厚的兴趣。
可是,最大的主顾——矿主,却仍然很保守,他们宁愿使用危险性较大而爆破力也较大的液态火药。因为他们认为,液态火药的价格便宜,而达那炸药只不过是被冲淡了的硝化甘油。
从19世纪60年代的报刊上看来,世界各地的科技界和销售界,对此争议很大。
大概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达那炸药才真正站稳了脚跟,真正控制了市场。
从1875年诺贝尔自己列出的年产量数字,可以清楚看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1867年11吨 1868年78吨 1869年185吨 1870年424吨 1871年785吨 1872年2050吨 1874年3120吨
然而,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诺贝尔既得到过许多朋友和同事的大量帮助,也遭到过不少合伙者和助手的拆台,使他丧失了很多资金,失去了很多市场,从而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
通常他所发明的这些技术,其本身并不复杂,别人很容易仿制。因此,尽管他的许多专利曾经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他的合法权益却难免不被侵犯。
再加上他不信任律师。在他的一生中,他自己就没有聘请过常任的律师。他经常亲自参加复杂的法律谈判,结果又往往败北。对于这种尔虞我诈的行为,他感到十分恼怒和愤慨。
他把这些人比作“寄生虫”。
在给一位同事的信中,诺贝尔写道:
在大多数国家里,人们可能并不列举类似物质的使用。所以,假如有人要为自己的一项发明取得一个平常的专利,那么他就需要在同一个国家里至少取得两打专利。例如,一个人要在英国各个殖民地及其重要岛屿上都取得专利保护,那么他就需要涉及40个国家。也就是说,为了取得一项发明,需要搞到40×24=960项专利。
即使取得了如此庞大数量的专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对发明的保护仍然只是一种幻觉。因此,我准备给化学改良品的专利申请取一个这样的名字:“发明者为了鼓励寄生虫所付出的税收”。
4. 德国公司
诺贝尔自从1865年3月迁居德国汉堡,6月组建了“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冬天开办了克鲁梅尔工厂。
可是在1866年,克鲁梅尔工厂的一声巨响,使得当时正在美国考察的诺贝尔,不得不急忙赶回德国。
后经达那炸药的发明,克鲁梅尔工厂的恢复,接着出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新时期。
从1865年至1873年这段时间,诺贝尔的住宅和他的实验室,一直设在工厂的所在地——克鲁梅尔,而“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的营业办公室,则设在汉堡。
克鲁梅尔工厂生产的达那炸药,通过汉堡,这个欧洲当时最大的海港,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各地,很快又销往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
直到1870年,世界各地陆续建起了新的工厂,基本上达到了自产自销,这种供货业务便停止了。
1870年,克鲁梅尔工厂再次发生爆炸。
6年后工厂重建。
工厂的规模比原先扩大了。
“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经过改组后,成为一家生产达那炸药的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仍然设在汉堡。
由于达那炸药的销路看好,尤其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国的用户大量增加,这家公司第一次改名,称作“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达那炸药有限公司”。
公司的规模继续扩大。
除了原有的克鲁梅尔工厂以外,还包括 1868年在扎姆基兴建的工厂,和1873年在普雷斯堡完成的大型工厂。
改名后的这家公司,由于不带“诺贝尔”的名字,产品销路一度受挫。于是,又将公司的名称改为:
“达那炸药有限公司,原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公司”。
嗣后,诺贝尔不断改进技术,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专利发明,基于这些专利发明新产品,工厂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公司的信誉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愿意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因而公司的股金也就不断增长。
公司开张时的资本为350万马克,1888年增至500万马克,1898年为 900万马克, 1908年为1200万马克, 1918年为3 600万马克。
1919年至1923年间,竟然逐渐增加到2.5亿马克的资本股票,以及0.5亿马克的优先股金。不过,这显然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所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造成的。
1925年,这家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公司股金已稳定在3 000万马克。
在这家汉堡公司发达后不久,诺贝尔还为奥地利和匈牙利另立了一家公司,即“诺贝尔达那炸药有限公司”,其总部设在维也纳。
值得提及的是,克鲁梅尔工厂,这座曾经将诺贝尔手中的发明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爆炸物,从而使诺贝尔赢得了大量财富的工厂,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工厂的炸药产量急剧下降。
这个工厂当时拥有雇员已达2700名。
虽然遭到了战后经济萧条的严重影响,但是不久便完成了工厂转产的问题。
工厂里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利用未遭破坏的机器和实验室,来制造和平时期需要的产品。
接着,在克鲁梅尔,又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研究实验室、两座新工厂。
一座工厂生产人造丝,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