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诺贝尔章节目录 > 第五章 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

第五章 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

诺贝尔作者:诺贝尔 2017-02-13 12:01
    1. 硝化甘油的“新用途”

    硝化甘油炸药,不仅可用于矿山、爆破、铁路建筑、土木工程等等,它还具有一些不太多见的“新用途”。

    硝化甘油,在医学上被称作“三硝酸甘油酯”,常用于治疗心绞痛。

    《英国药典》认可的最大剂量,为每次仅服1~2片,每片硝化甘油含量不得超过0.65毫克。

    据说,有一个农业工人在一次打赌时,一口气吞服了一小瓶硝化甘油,结果死在路边,而且尸体也被冻僵。

    第二天,尸体被抬到屋里,放在火炉旁边,想把它烤化。但是,此时尸体内的硝化甘油爆炸了,整个房屋被炸成一堆废墟。

    在美国,竟出现过用硝化甘油进行无痛屠宰牲畜的事例。

    当时采用的屠宰方法,要求相当高,既不能让被屠宰的牲畜太痛苦,又必须干净利索地将它杀死。在农村的屠宰场,雇用的屠夫多半是些没有经验的人。一头牲畜,往往要挨上很多刀才会致命。而在使用硝化甘油后,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当年在美国许多地方,还使用硝化甘油炸药,进行人工降雨。

    有一回,纽约地区长期干旱,导致纽约市严重缺水。人们将一个载有90公斤硝化甘油炸药的大气球放到天空中。只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炸药在空中爆炸后,立刻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由于那里的气候很干燥,常常闹旱灾,“有时竟连续三年不下雨”,使得农业生产几乎没有了收成。

    于是,政府农业部门准备在该州采用人工降雨。他们在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最后决定采用硝化甘油炸药。

    在晚上10点钟以前,让大宗的炸药在空中每隔一分钟爆炸一次。结果在第二天凌晨3时许,“雷声大作”,旋即下起了瓢泼大雨。

    而在事前,当地一些有名的气象家都曾经预测说,近期是滴雨不下的。这就说明,这场雨的确是由于硝化甘油炸药的爆炸所致。

    由于硝化甘油炸药以及在此基础上经改进的达那炸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诺贝尔增加了对南非、澳大利亚、东亚和南美等地的出口,并且组建了一些附属的推销公司。

    其中主要的推销公司有:

    英国南非炸药有限公司 (后称非洲炸药工业有限公司), 设于蒙特利尔的哈密尔顿火药公司 (后称加拿大炸药有限公司), 设于加拿大的北方火药有限公司,

    设于平塚的日本炸药有限公司 (后为日本收归国有), 设于比利时的阿朗东克南非公司。

    2. 四海为家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降生于斯德哥尔摩,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1842年,9岁的他,便随父母横跨波罗的海,迁居俄国圣彼得堡,在圣彼得堡一住就是21年。

    在这21年当中,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欧美所有国家。

    就是在嗣后的1865年至1873年间,他“定居”德国汉堡的8年中,也是频繁地穿梭于各国之间,建立新工厂,开拓新市场。

    他曾经说过:

    “我的家就是我工作的场所,而我则到处工作。”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结束后的第二年,诺贝尔从德国来到美国,在纽约组建了“美国爆炸油公司”,在旧金山设立了“大火药公司”。

    1868年,在纽约成立了另一个公司,“大西洋大火药公司”。这家公司后来兼并了“美国爆炸油公司”和“大火药公司”。

    那时,美国有不少人,根据诺贝尔的炸药配方,略加改变后,冠以新的名称,投放市场。

    这些“新炸药”,如“高效炸药”、“双硝炸药”、“劈石粉”、“大力士”、“铁路炸药”,等等,竞相涌入市场后,不仅抢走了诺贝 尔的市场,而且威胁到他在美国申请的达那炸药发明专利权。

    诺贝尔在给一位工程师的信中,写道:

    “我终于发现美国的生活根本就不愉快。过分追求金钱,使人世间的情趣丧失殆尽,没有了廉耻心,还自以为有学问。”

    诺贝尔因对美国经营的失望,后来他逐步减少了对美国公司的参与。

    直到1885年,他才知道自己在美国“大西洋大火药公司”里的全部股票只有2万美金。

    在诺贝尔亲手制作的一份建厂登记表中,可以清楚表明诺贝尔在1865年至1873年间四海为家的“流浪汉”生活。

    建厂地点                    年份

    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特维肯          1865年

    德国汉堡附近的克鲁梅尔             1865年

    挪威奥斯陆附近的利萨克             1866年

    美国新泽西州的小渡口              1866年

    布拉格附近的扎姆基               1868年

    美国旧金山附近的石房峡             1868年

    芬兰赫尔辛基附近的汉科             1870年

    英国格拉斯哥附近的阿迪尔            1871年

    法国旺德尔港附近的波利尔            1871年

    新泽西州多佛附近的肯维尔            1871年

    德国科隆附近的施莱布施             1872年

    西班牙毕尔巴鄂附近的加尔达卡诺         1872年

    纽约附近的大火药工厂              1873年

    瑞士弗吕埃伦附近的伊勒顿            1873年

    意大利都灵附近的阿维利亚纳           1873年

    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特拉法里亚          1873年

    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          1873年

    他到处漂泊,行踪不定。公司不断扩大,工厂越建越多。他自己也逐步地富有了。于是,人们戏谑地称他为“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

    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有普通流浪汉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懒散习气,从不无目的行事。

    他的日常生活十分简朴,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不玩牌,不赌钱,从不跳舞。

    在他的一生中,不管是贫穷的青年时代,烦恼的成年时代,还是多病的晚年时期,他从来没有一分钟成为其他任何人的一个包袱。

    他总是目的明确地行事,以顽强的毅力勤奋地工作。

    他创造了国际企业间管理人员交流的先河。

    诺贝尔曾经把他在法国的合股人巴布从巴黎调到德国汉堡。与此同时,诺贝尔又把他在汉堡诺贝尔公司的两名助手调到法国公司工作,从而使两地的公司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有人认为,更适合于诺贝尔的称呼,似乎应该是:

    “诺贝尔那个时代最谦逊的大富豪”。

    3. 拳拳赤子心

    诺贝尔不仅是一个发明家,而且是一位具备卓越才干的企业家。

    他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兴建工厂,拓展公司的事业。他的名望越来越高,财富也越聚越多。

    他经常过着一种有损于他的健康、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的生活。他每天都得面对各种重要问题:

    公司的财务和组织;

    物色可靠的合作者和助手担任管理工作;

    聘请合适的包工头和技术人员,从事这项极其危险的制造工作;在边远地区选择建厂地址;

    按照各国不同的法律,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措施。

    诺贝尔自幼体弱多病,而此时恰值年轻有为之际。所到之处,无不显示出他旺盛的精力和惊人的工作效率。在很多场合,都能让人感到,他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和鼓舞人心的组织者。

    他经常极度繁忙,甚至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连回到瑞典去看望卧病在床的父亲和长年守护在父亲身旁的年迈的母亲都抽不出时间。

    他的父母自然是很希望见到儿子,但是想到儿子那么忙碌,也只好忍耐。

    每年圣诞节,诺贝尔都要给他的父母寄去一个很大的圣诞节蛋糕。

    蛋糕上面立着一个圣诞老人的雕像,整个蛋糕点缀着各式图案,显得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此外,每逢斯德哥尔摩老家的亲人过圣诞节、过生日和结婚纪念日,诺贝尔不论自己当时在何处,总要给他们寄上一份漂亮的礼物,一封表达他思乡之情的贺信。

    1871年圣诞节,诺贝尔像历年一样,给父母寄去了蛋糕和礼品,以及一封祝贺节日愉快的信。

    父亲随后给他回了信。信中写道:

    谢谢你寄来那么好吃的圣诞节蛋糕,还有这许多高级的礼物。和往年一样,许多人聚集到我们家,你是我们大家谈论的中心话题。

    你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我们每天都在祈祷,因为有你这样的儿子,我们才过上了幸福的晚年。希望你不要过分勉强,注意自己的身体,在健康的基础上,搞出新的发明。祝你成功!

    这是父亲写给诺贝尔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年,1872年9月3日,无畏的发明家爱默纽尔,静静地离开了人世,终年71岁。

    诺贝尔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家乡,爱他的亲人,更爱他的祖国。

    像他的父亲那样,诺贝尔念念不忘祖国的安危。

    他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