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斯诺传》作者:斯诺传 2017-02-13 12:12
埃德加·斯诺生平大事年表
1905年7月19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1923年在堪萨斯城西港中学毕业。
1923年—1925年在堪萨斯初级学院学习。
1926年—1927年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
1928年4月在“兰德诺”号船上当水手,到达夏威夷。
1928年7月乘“神与丸”号船偷渡到日本。
1928年7月从日本乘船抵达中国上海。
1928年9月—1930年3月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代理主编,兼《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
1929年4月—1929年7月沿中国铁路线旅行采访,到达萨拉齐。
1930年7月—1931年9月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远东游历记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南亚采访。
1931年9月到中国东北采访。
1932年12月圣诞节与海伦·福斯特在美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举行结婚典礼。
1932年—1941年受聘为《伦敦每日先驱报》驻远东特约记者。
1933年3月—12月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北平代表,安家北京。
1933年—1934年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讲授“新闻特写”、“旅游通讯”。
1933年为美国《星期六晚邮报》撰写第一篇文章 。
1934年—1937年任美国《纽约太阳报》特约记者。
1935年1月发表《鲁迅——白话大师》。
1935年12月参与“一二·九”运动。
1936年7月编译的中国左翼作家作品《活的中国》出版。
1936年6—10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见到**、周恩来。
1936年11月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与**的谈话。
1937年1月创办英文杂志《民主》,发表了访问苏区的报道。
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斯诺在陕北拍摄的75幅照片。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
1937年底与路易·艾黎、海伦等发起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
1938年2月《西行漫记》在中国上海出版。《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出版。
1938年7月到武汉视察“工合”情况。
1938年7月—1939年10月到重庆、成都、延安考察“工合”情况并采访。第二次见到**并谈话。
1939年10月到香港、菲律宾为“工合”募款。
1940年菲律宾碧瑶从事写作。
1941年《为亚洲而战》在美国出版。
1941年2月由于报道“皖南事变”真相,被迫离开中国回故乡。
1942年2月24日一晤罗斯福总统。
1942年3月—1946年任《星期六晚邮报》世界记者,访问印度、缅甸、伊朗、伊拉克、苏联和中国。
1942年10月到达苏联采访。
1943年2月在苏联顿河、斯大林格勒前线采访苏德战争。
1943年—1951年任《星期六晚邮报》副主编。
19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05年7月19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1923年在堪萨斯城西港中学毕业。
1923年—1925年在堪萨斯初级学院学习。
1926年—1927年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
1928年4月在“兰德诺”号船上当水手,到达夏威夷。
1928年7月乘“神与丸”号船偷渡到日本。
1928年7月从日本乘船抵达中国上海。
1928年9月—1930年3月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代理主编,兼《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
1929年4月—1929年7月沿中国铁路线旅行采访,到达萨拉齐。
1930年7月—1931年9月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远东游历记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南亚采访。
1931年9月到中国东北采访。
1932年12月圣诞节与海伦·福斯特在美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举行结婚典礼。
1932年—1941年受聘为《伦敦每日先驱报》驻远东特约记者。
1933年3月—12月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北平代表,安家北京。
1933年—1934年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讲授“新闻特写”、“旅游通讯”。
1933年为美国《星期六晚邮报》撰写第一篇文章 。
1934年—1937年任美国《纽约太阳报》特约记者。
1935年1月发表《鲁迅——白话大师》。
1935年12月参与“一二·九”运动。
1936年7月编译的中国左翼作家作品《活的中国》出版。
1936年6—10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见到**、周恩来。
1936年11月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与**的谈话。
1937年1月创办英文杂志《民主》,发表了访问苏区的报道。
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斯诺在陕北拍摄的75幅照片。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
1937年底与路易·艾黎、海伦等发起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
1938年2月《西行漫记》在中国上海出版。《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出版。
1938年7月到武汉视察“工合”情况。
1938年7月—1939年10月到重庆、成都、延安考察“工合”情况并采访。第二次见到**并谈话。
1939年10月到香港、菲律宾为“工合”募款。
1940年菲律宾碧瑶从事写作。
1941年《为亚洲而战》在美国出版。
1941年2月由于报道“皖南事变”真相,被迫离开中国回故乡。
1942年2月24日一晤罗斯福总统。
1942年3月—1946年任《星期六晚邮报》世界记者,访问印度、缅甸、伊朗、伊拉克、苏联和中国。
1942年10月到达苏联采访。
1943年2月在苏联顿河、斯大林格勒前线采访苏德战争。
1943年—1951年任《星期六晚邮报》副主编。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