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传章节目录 > 第十九章 编写《识字课本》

第十九章 编写《识字课本》(2/2)

列夫·托尔斯泰传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2017-02-13 12:16
,而为了使他爱好学习,就必须:

    1讲授的课程要明白、有趣;

    2学生必须处于最佳精神状态;

    而为了使学生处于最佳精神状态,又必须:

    1)学习场所没有新的、不熟悉的东西和人;

    2)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不羞怯;

    3)[至关重要]学生不必担心学习不好,就是说不担心不懂功课而受罚。人的智力只有在不受外界压力时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接着,托尔斯泰谈到不能使学生疲劳过度以及因材施教等问题。

    托尔斯泰对编写这套识字课本的意义和艰巨性是有足够估计的。

    1872年4月,他给堂姑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写信说:

    “以后的工作将越来越多。假如二十年前有人对我说:你把自己二十三年内的工作订出来。我即使绞尽脑汁,也订不出三年的工作来。而现在我就是学会分身法,分成十个人,每个人活一百年,事情也做不完。

    我的《识字课本》一方面在排印,另一方面又在编写增删。单是这《识字课本》就够干一百年。为了要编写这套教材,要懂得希腊文学、印度文学和阿拉伯文学,要有自然科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还要在语言上下巨大的功夫。应当把一切都弄得优美、简洁、朴实,尤其重要的是清楚。”

    托尔斯泰对算术教学也有独到见解,他也编写了算术教材。

    为了检验自己的理论,1872年1月,托尔斯泰重新在庄园里办起了一所学校。大家为托尔斯泰的热情所感染,都情不自禁地纷纷参加教学工作。除了托尔斯泰以外,他的妻子、孩子还有内弟都给农民的孩子上课。托尔斯泰的孩子们跟农民的孩子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显著。托尔斯泰夫人1872年2月2日给妹妹的信里说“全体学生用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字母和拼音”。

    但这套《识字课本》出版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评,书没有售完。

    由于托尔斯泰不同意科学的启蒙作用,《识字课本》反对新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遭到一些进步教育学家的反对。但《识字课本》确有可取之处,它摆脱了新教育学的机械方法,其中很多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都富于艺术性,语言简洁、明确、生动。对于所受到的挫折,托尔斯泰虽然努力宽慰自己,但仍然不能不感到难受。

    但托尔斯泰并不甘心失败。

    1874年1月15日,他在莫斯科普及教育委员会发表演说,为自己的教学法进行辩护。他建议在莫斯科选择两所学校,一所按“单音法”教学,一所按托尔斯泰的“拼音法”教学,进行试验。他的学生莫罗佐夫参加了这次试验,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两种教学法的主张者仍然各执己见。

    老天不负苦心人。托尔斯泰把《识字课本》作了删节,改名为《新识字课本》连同四册《阅读园地》一起再版,终于取得成功,发行数百万份,畅销全俄国,在托尔斯泰生前就印行了30多版。数十万俄国儿童用《新识字课本》学习读写。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读到这里,读者也许要问:托尔斯泰为什么这么重视民众的教育工作呢?

    1874年12月,他在给堂姑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的信里有段话说得很好,读者从中不难得到答案。他说:“我不讲大道理,但是每当我走进学校,看到闪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天真烂漫、身上穿着破衣服、满身泥污、瘦骨嶙峋的孩子们时,心中便兴起一阵惊慌和恐怖的感情,就像看到行将淹没的人一样。啊,天哪!得设法把他们救出来,有的先救,有的后救。而且被淹没的正是儿童身上常常引人注目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要使民众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挽救那些行将淹没的普希金们、奥斯特罗格拉德斯基①们、菲拉列特②们和罗蒙诺索夫们。这样的人材每所学校都多得很。”

    ①奥斯特罗格拉德斯基(约1801—1862)俄国数学家。

    ②菲拉列特(当僧侣前姓名:罗曼诺夫,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约1554/1555—1633)俄国政治活动家、总主教(1619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