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众望所孚(2/2)
《科尔传》作者:科尔传 2017-02-13 12:19
施密特递交了一份长达34页的《关于克服经济增长速度过慢和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方案》,遭到联邦总理的反对。于是,根舍的预测开始变成现实。
在9月9日,即拉姆斯多夫提出建议的当天,施密特在联邦议院大大赞扬了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的政绩,最后他向基民盟主席科尔宣战,要求科尔在下周内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表决。但是,科尔没有接受这一要求。
关于拉姆斯多夫的建议在短短数天内,已经为世人知晓。虽然右翼的政治家们对此持批评态度,但是工会却将其称之为“战争宣言”。
施密特对此非常失望,他在9月12日给汉斯·阿佩尔的电话中,请求他在下次联邦执委员开会中对这一问题能够“作出强有力的表态”。
破裂越来越明显,施密特甚至开始考虑应不应该接受勃兰特和魏纳的建议:免掉拉姆斯多夫的部长职务。
施密特认为从这个方案不难看出,拉姆斯多夫缺乏经济分析能力。9月15日,他向这位部长提问:是否可以把他的方案理解成为“离婚证书”。
“不,我只想为政府帮点忙。”拉姆斯多夫这样反击说。
于是,施密特要求他立即向公众发表声明,以阐述其支持政府的观点,拉姆斯多夫照办了。虽然如此,这位部长已经不能在联邦政府中继续呆下去。因为,施密特已经作出决定:免去四位自民党部长,宣布重新选举。
9月17日,在施密特宣布免去四位自民党部长职务的前几个小时,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根舍、格哈特·鲁道夫·鲍姆和约瑟夫·埃特尔抢先一步集体辞职。
最终谁能够成为胜利者还很难说。现在,作为基民盟主席的科尔坐在会议厅里,他低头不语,正在琢磨将来执政道路上即将面对的困难和相应抉择的办法。而根舍呢,坐在离科尔不远的自民党议员中,故作镇定看着他的伙伴。谁都知道他的这种镇定是佯装出来的,他不可能对目前的形势无动于衷。
自1974年以来,根舍就同科尔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前不久,他们俩已经秘密达成协议,决定在议会中通过一项所谓的“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把施密特政府推翻。这种政治手段在十年前赖纳·巴泽尔曾经在勃兰特身上使用过,但是结果却是勃兰特胜利了。科尔究竟是步巴泽尔的后尘,还是创造奇迹,根舍没有十足的把握。毋庸置疑,根舍决定同科尔组成联合政府,实现历史转折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
因此,作为自由民主党主席的根舍向科尔仅仅这样承诺,自民党将不会反对基民盟、基社盟制定的政策。科尔也向根舍表示,如果他能成为联邦总理的话,他将帮助自民党保住其地位,并在1982年11月的自民党柏林党代会之后实现自己的诺言。
根舍暗暗下决心,决定把最大的赌注押在这位好友的身上。虽然他不能保证让足够的自民党议员在联邦议院中投科尔的票,但是他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即使突破这一大难关,他仍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自民党在选举中是否能超过5%的选票?如果得票不超过5%,他的党将无权占有议席。根舍想到这里,不由抬起头向科尔那边望去,谁知科尔也正向他这边望来,两位党主席会心地一笑,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时,施密特开始了他的讲话,全国各地的电视观众将通过实况转播目睹这一场面。施密特语调低沉,显得老态龙钟,言辞间极少用手势强调自己的语意。
他说,在社民党和自民党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共同点,如果重新开始,他们依旧可以合作。但是,令他失望的是,自从1981年夏天根舍第一次提出实现政治转折的那一刻起,他本人对两党合作就不得不抱怀疑态度了。自此以后,自民党领导人态度模棱两可,从来没有说一句明确的话,这句话就是:自民党坚持社民党—自民党联盟……
随后,他转身向右边的自民党人说道,他同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他们曾经给予他长期的支持。就他本人而言,他已经尽了最大力量来维持这届联合政府。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政府的声誉……他不能、也不愿再坐视政府的权威和声誉不断地被毁坏而不管。
施密特说到这里,声调更加低沉,他建议重新举行大选。在此期间,自民党部长们的职务交由社民党人接替。他说,他将提出信任问题……如果他失去信任,他将请求卡斯滕斯总统解散议会。
这一切对于根舍来说,实在太快了!他知道,施密特虽然已经提出提前大选的建议,但是能否通过还未见分晓。因为联邦共和国的宪法为避免政府经常变更、产生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那种脆弱的政府而设置了障碍。更严重的是联合政府破裂之后,根舍担心选民的情绪会对自民党不利,如果真的如此,他的党将会遭到毁灭性的灾难。
科尔也意识到了根舍的危险,他希望自民党获胜,成为他未来政府的合作伙伴,而不希望看到施特劳斯及其巴伐利亚人与其一同执政。
最后,科尔和根舍商定于1982年10月1日提出不信任表决案,1983年3月6日举行大选。
虽然大局已定,但许多悲观人士却依然反对换马,他们不相信科尔联合政府会比施密特政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好处。
在联邦议院举行投票的前五天,在黑森州,根舍最担心的局面出现了:自民党的拥护者减少了一半,以至他无权再度进入州议会。基民盟的选票有所减少,而社民党的选票却出人意料的好!
“背叛就是不得好报”,社民党人欢欣鼓舞,并希望能在10月1日取得理想的成绩。
施密特同自民党的决裂,受到了社民党的欢迎。因为社民党已经无法忍受他们的总理一次又一次地督促联邦议会党团的同志同根舍和拉姆斯多夫妥协。这种勉强的作法使许多社民党人认为宁愿放弃执政党的地位。这一次,施密特回心转意同根舍决绝,使他们扬眉吐气,他们决心团结在总理周围,给他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施密特施展着浑身解数争取那些反对根舍的自民党人,但是他对10月1日的表决却不抱幻想。他明白,自民党议员将用足够的选票确保科尔荣登总理宝座。他坐在总理府办公室的丝绒沙发椅中,用一种充满眷恋的目光缓缓地打量着这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房间。书柜、双面挂毯、表现派画家埃米尔·诺尔德的油画……这里的每一样东西无不是精挑细选,他要求这里的一切都应服从汉萨那种冷静务实的风格。只是,他还能在这里呆上多久呢?
他合上双眼,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倦怠,几缕白发垂落下来,他在问自己是否真的老了?现在他感到最遗憾的是,还有两项重要的计划没有达到:超级大国没有就欧洲战略导弹达成协议;欧洲货币体系没有超出它的第一阶段。他的继任者赫尔穆特·科尔能有足够的能力、经验完成他的计划吗?施特劳斯和他曾经有着同样的看法,希望科尔领导的最多只是一个“过渡性内阁”,但是,谁又能保证事实会给他们这样的明证?
在10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施密特召见了外交使节。他用含蓄的语言说,在这个国家的内政形势发生了变动的时刻,把大家请来,是想告诉大家德国人是靠得住的,虽然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后来他谈到美国,说他与四位美国总统是“持批判态度的伙伴”。他要求停止军备竞赛,并重申如果将来的日内瓦谈判没有结果,他仍然主张在德国部署美国导弹。接着,他提到了同法国、波兰的友谊以及自己对欧洲文化的信念。
他的讲话像一个政治遗嘱,所有的大使都明白,施密特总理是在向他的政治生涯告别。许多人被这种气氛感动了,美国大使阿瑟·伯恩斯双眼泛起了晶莹的泪花。虽然施密特总理不得不提前离开总理府,但是他的政治天才和艺术家的性格、气质并没有因此抹煞。
终于,10月1日(星期五),在人们的期待中到来了。下午3点10分,联邦议院主席夏德·施蒂克伦宣布了“建议性不信任表决”的结果:赫尔穆特·科尔以下院497名议员中的256票击败了现任总理施密特。
施密特坐在社民党议员中间,脸色苍白,当表决宣布之后,他全身掠过一阵痉挛。他的政府彻底崩溃了,他的心不由随着残酷的现实沉了下去。对此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他仍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昏眩。这时候,他看上去不像是一位曾经咤叱风云的领袖,而是一位倦怠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是,他仍然是那个施密特!他站起身,挺直脊背,阔步走到基民盟的议席那里,微笑着向新当选的总理科尔伸出了手。
联邦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在他的别墅哈默尔施密特官邸举行任命仪式。科尔举起右手,神情凝重,他庄严宣誓:“我宣誓,我要致力于德国人民的福利,增进他们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捍卫联邦的宪法和法律,认真地完成我的职责和对一切人主持正义。上帝保佑我。”
宣誓完毕,这位身着礼服、仪表堂堂,52岁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带着迷人的微笑走入联邦议院。他说,他作为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总理,将奉行康拉德·阿登纳、路德维希·艾哈德和格奥尔格·基辛格所主张的政治方针。他将像他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前任者们那样,推行“中间道路政治”。他说,他将努力促进商业贸易,控制失业现象,恢复西德人民的自信心。他指出,他的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就是恢复西德人民对他们的国家和政府的信任。他保证将在明年3月6日举行大选。
赫尔穆特·科尔浓厚的法尔茨方言在大厅中回荡,这时他已经作为联邦德国总理载入史册。举国上下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在他的身上。人们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赫尔穆特·科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年轻的总理,他是否有能力和魄力,引导着自己的政府和国家进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未来?
在9月9日,即拉姆斯多夫提出建议的当天,施密特在联邦议院大大赞扬了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的政绩,最后他向基民盟主席科尔宣战,要求科尔在下周内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表决。但是,科尔没有接受这一要求。
关于拉姆斯多夫的建议在短短数天内,已经为世人知晓。虽然右翼的政治家们对此持批评态度,但是工会却将其称之为“战争宣言”。
施密特对此非常失望,他在9月12日给汉斯·阿佩尔的电话中,请求他在下次联邦执委员开会中对这一问题能够“作出强有力的表态”。
破裂越来越明显,施密特甚至开始考虑应不应该接受勃兰特和魏纳的建议:免掉拉姆斯多夫的部长职务。
施密特认为从这个方案不难看出,拉姆斯多夫缺乏经济分析能力。9月15日,他向这位部长提问:是否可以把他的方案理解成为“离婚证书”。
“不,我只想为政府帮点忙。”拉姆斯多夫这样反击说。
于是,施密特要求他立即向公众发表声明,以阐述其支持政府的观点,拉姆斯多夫照办了。虽然如此,这位部长已经不能在联邦政府中继续呆下去。因为,施密特已经作出决定:免去四位自民党部长,宣布重新选举。
9月17日,在施密特宣布免去四位自民党部长职务的前几个小时,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根舍、格哈特·鲁道夫·鲍姆和约瑟夫·埃特尔抢先一步集体辞职。
最终谁能够成为胜利者还很难说。现在,作为基民盟主席的科尔坐在会议厅里,他低头不语,正在琢磨将来执政道路上即将面对的困难和相应抉择的办法。而根舍呢,坐在离科尔不远的自民党议员中,故作镇定看着他的伙伴。谁都知道他的这种镇定是佯装出来的,他不可能对目前的形势无动于衷。
自1974年以来,根舍就同科尔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前不久,他们俩已经秘密达成协议,决定在议会中通过一项所谓的“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把施密特政府推翻。这种政治手段在十年前赖纳·巴泽尔曾经在勃兰特身上使用过,但是结果却是勃兰特胜利了。科尔究竟是步巴泽尔的后尘,还是创造奇迹,根舍没有十足的把握。毋庸置疑,根舍决定同科尔组成联合政府,实现历史转折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
因此,作为自由民主党主席的根舍向科尔仅仅这样承诺,自民党将不会反对基民盟、基社盟制定的政策。科尔也向根舍表示,如果他能成为联邦总理的话,他将帮助自民党保住其地位,并在1982年11月的自民党柏林党代会之后实现自己的诺言。
根舍暗暗下决心,决定把最大的赌注押在这位好友的身上。虽然他不能保证让足够的自民党议员在联邦议院中投科尔的票,但是他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即使突破这一大难关,他仍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自民党在选举中是否能超过5%的选票?如果得票不超过5%,他的党将无权占有议席。根舍想到这里,不由抬起头向科尔那边望去,谁知科尔也正向他这边望来,两位党主席会心地一笑,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时,施密特开始了他的讲话,全国各地的电视观众将通过实况转播目睹这一场面。施密特语调低沉,显得老态龙钟,言辞间极少用手势强调自己的语意。
他说,在社民党和自民党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共同点,如果重新开始,他们依旧可以合作。但是,令他失望的是,自从1981年夏天根舍第一次提出实现政治转折的那一刻起,他本人对两党合作就不得不抱怀疑态度了。自此以后,自民党领导人态度模棱两可,从来没有说一句明确的话,这句话就是:自民党坚持社民党—自民党联盟……
随后,他转身向右边的自民党人说道,他同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他们曾经给予他长期的支持。就他本人而言,他已经尽了最大力量来维持这届联合政府。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政府的声誉……他不能、也不愿再坐视政府的权威和声誉不断地被毁坏而不管。
施密特说到这里,声调更加低沉,他建议重新举行大选。在此期间,自民党部长们的职务交由社民党人接替。他说,他将提出信任问题……如果他失去信任,他将请求卡斯滕斯总统解散议会。
这一切对于根舍来说,实在太快了!他知道,施密特虽然已经提出提前大选的建议,但是能否通过还未见分晓。因为联邦共和国的宪法为避免政府经常变更、产生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那种脆弱的政府而设置了障碍。更严重的是联合政府破裂之后,根舍担心选民的情绪会对自民党不利,如果真的如此,他的党将会遭到毁灭性的灾难。
科尔也意识到了根舍的危险,他希望自民党获胜,成为他未来政府的合作伙伴,而不希望看到施特劳斯及其巴伐利亚人与其一同执政。
最后,科尔和根舍商定于1982年10月1日提出不信任表决案,1983年3月6日举行大选。
虽然大局已定,但许多悲观人士却依然反对换马,他们不相信科尔联合政府会比施密特政府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好处。
在联邦议院举行投票的前五天,在黑森州,根舍最担心的局面出现了:自民党的拥护者减少了一半,以至他无权再度进入州议会。基民盟的选票有所减少,而社民党的选票却出人意料的好!
“背叛就是不得好报”,社民党人欢欣鼓舞,并希望能在10月1日取得理想的成绩。
施密特同自民党的决裂,受到了社民党的欢迎。因为社民党已经无法忍受他们的总理一次又一次地督促联邦议会党团的同志同根舍和拉姆斯多夫妥协。这种勉强的作法使许多社民党人认为宁愿放弃执政党的地位。这一次,施密特回心转意同根舍决绝,使他们扬眉吐气,他们决心团结在总理周围,给他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施密特施展着浑身解数争取那些反对根舍的自民党人,但是他对10月1日的表决却不抱幻想。他明白,自民党议员将用足够的选票确保科尔荣登总理宝座。他坐在总理府办公室的丝绒沙发椅中,用一种充满眷恋的目光缓缓地打量着这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房间。书柜、双面挂毯、表现派画家埃米尔·诺尔德的油画……这里的每一样东西无不是精挑细选,他要求这里的一切都应服从汉萨那种冷静务实的风格。只是,他还能在这里呆上多久呢?
他合上双眼,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倦怠,几缕白发垂落下来,他在问自己是否真的老了?现在他感到最遗憾的是,还有两项重要的计划没有达到:超级大国没有就欧洲战略导弹达成协议;欧洲货币体系没有超出它的第一阶段。他的继任者赫尔穆特·科尔能有足够的能力、经验完成他的计划吗?施特劳斯和他曾经有着同样的看法,希望科尔领导的最多只是一个“过渡性内阁”,但是,谁又能保证事实会给他们这样的明证?
在10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施密特召见了外交使节。他用含蓄的语言说,在这个国家的内政形势发生了变动的时刻,把大家请来,是想告诉大家德国人是靠得住的,虽然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后来他谈到美国,说他与四位美国总统是“持批判态度的伙伴”。他要求停止军备竞赛,并重申如果将来的日内瓦谈判没有结果,他仍然主张在德国部署美国导弹。接着,他提到了同法国、波兰的友谊以及自己对欧洲文化的信念。
他的讲话像一个政治遗嘱,所有的大使都明白,施密特总理是在向他的政治生涯告别。许多人被这种气氛感动了,美国大使阿瑟·伯恩斯双眼泛起了晶莹的泪花。虽然施密特总理不得不提前离开总理府,但是他的政治天才和艺术家的性格、气质并没有因此抹煞。
终于,10月1日(星期五),在人们的期待中到来了。下午3点10分,联邦议院主席夏德·施蒂克伦宣布了“建议性不信任表决”的结果:赫尔穆特·科尔以下院497名议员中的256票击败了现任总理施密特。
施密特坐在社民党议员中间,脸色苍白,当表决宣布之后,他全身掠过一阵痉挛。他的政府彻底崩溃了,他的心不由随着残酷的现实沉了下去。对此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他仍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昏眩。这时候,他看上去不像是一位曾经咤叱风云的领袖,而是一位倦怠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是,他仍然是那个施密特!他站起身,挺直脊背,阔步走到基民盟的议席那里,微笑着向新当选的总理科尔伸出了手。
联邦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在他的别墅哈默尔施密特官邸举行任命仪式。科尔举起右手,神情凝重,他庄严宣誓:“我宣誓,我要致力于德国人民的福利,增进他们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捍卫联邦的宪法和法律,认真地完成我的职责和对一切人主持正义。上帝保佑我。”
宣誓完毕,这位身着礼服、仪表堂堂,52岁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带着迷人的微笑走入联邦议院。他说,他作为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总理,将奉行康拉德·阿登纳、路德维希·艾哈德和格奥尔格·基辛格所主张的政治方针。他将像他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前任者们那样,推行“中间道路政治”。他说,他将努力促进商业贸易,控制失业现象,恢复西德人民的自信心。他指出,他的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就是恢复西德人民对他们的国家和政府的信任。他保证将在明年3月6日举行大选。
赫尔穆特·科尔浓厚的法尔茨方言在大厅中回荡,这时他已经作为联邦德国总理载入史册。举国上下都将期待的目光投在他的身上。人们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赫尔穆特·科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年轻的总理,他是否有能力和魄力,引导着自己的政府和国家进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