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女性的魅力(2/2)
《科尔传》作者:科尔传 2017-02-13 12:19
操心。他需要做的是如何全力以赴地使联邦德国走出经济低谷,迎接外界的挑战;如何在互相对抗的势力中实现自己的承诺。但是,面对着这群义愤填膺的工人,科尔不无惊讶地说,我才上任4个星期,怎么能够对过去13年发生的经济问题负责?
1982年12月17日,科尔请求卡斯滕斯总统解散联邦议院,并于1983年3月6日举行第十届议院选举。卡斯滕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斟酌之后,终于拍板同意。这时,已经是1983年1月7日了。
这个时候,科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据西德五大经济研究所提供的调查数据: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为1.2%,1983年预计将达到%。不仅如此,在科尔的领导下,联2邦德国结束了持续三年之久的衰退,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从1982年底开始,贸易额第一次出现了顺差。
事实证明,科尔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只是,西德人能够支持这位联邦总理吗?
随着选期的日益临近,德国的各个城市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的候选人不辞劳苦四处召开竞选大会,发表演说,争取选民。而广大选民们也积极、认真地参与,倾听着候选人的慷慨陈词。他们知道,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值初春,寒风料峭,衣不胜寒,可是会场上人们却情绪高涨,声浪喧天,一时间,大家似乎把季节都淡忘了。
科尔作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也是候选人之一,另外三位候选人分别是:施特劳斯、福格尔和根舍。其中又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福格尔实力最强。东欧国家几乎公开表示希望福格尔在大选中获胜。而大多数西方政府领导人都觉得,要是保守的科尔在下星期日的大选之后能够留任,那就比较称心。
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都不远万里到了联邦德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介入,使得紧张、激烈的竞选更加火上添油。
科尔深深懂得:根据北约加强装备计划,从今年年底开始,在西德部署204枚中程核导弹,此次大选将直接牵涉到其他国家主要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核力量的对比。美国表示支持科尔,苏联则表示支持福格尔。
两虎相争,到底鹿死谁手?
1982年3月6日,星期天,德国首都波恩。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上午8时大选正式开始,下午6时结束。随后,各电视台相继发表各区统计结果。各党派总部人影攒动,声浪滚沸,人们正在忙着分析动向。晚上8时,科尔面露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出现在基民盟总部大厅中,他刚一出现,立时被人海淹没了。
科尔高兴地对在场的记者说:“我们曾经希望有个好结果。今天就有了这个好结果……我们采取中间派政策。选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也是这样采取行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明显地失败了。”
“科尔!科尔!”狂欢的人们暴以一阵又一阵的声浪。
就在这个时候,科尔看到人群中一位女士向他投来会心的微笑,科尔心中顿觉一暖,眼眶湿润了。他深切地感受到,在他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股巨大的爱情力量在支持着他。科尔为此而感到骄傲。
这位女士正是他的夫人汉内洛蕾·伦纳。
汉内洛蕾轻轻挥动手臂向丈夫表示庆贺。那只是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可是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柔情蜜意?作为妻子,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解他是用汗水、心智作代价,从一个小小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这个时候,汉内洛蕾感到周围的灯光、人影一时间突然疏淡了、遥远了……那个18岁的中学生赫尔穆特·科尔正带着赏心的笑容从路德维希港的晨曦中向她走来……
1982年12月17日,科尔请求卡斯滕斯总统解散联邦议院,并于1983年3月6日举行第十届议院选举。卡斯滕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斟酌之后,终于拍板同意。这时,已经是1983年1月7日了。
这个时候,科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据西德五大经济研究所提供的调查数据: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为1.2%,1983年预计将达到%。不仅如此,在科尔的领导下,联2邦德国结束了持续三年之久的衰退,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从1982年底开始,贸易额第一次出现了顺差。
事实证明,科尔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只是,西德人能够支持这位联邦总理吗?
随着选期的日益临近,德国的各个城市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的候选人不辞劳苦四处召开竞选大会,发表演说,争取选民。而广大选民们也积极、认真地参与,倾听着候选人的慷慨陈词。他们知道,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值初春,寒风料峭,衣不胜寒,可是会场上人们却情绪高涨,声浪喧天,一时间,大家似乎把季节都淡忘了。
科尔作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也是候选人之一,另外三位候选人分别是:施特劳斯、福格尔和根舍。其中又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福格尔实力最强。东欧国家几乎公开表示希望福格尔在大选中获胜。而大多数西方政府领导人都觉得,要是保守的科尔在下星期日的大选之后能够留任,那就比较称心。
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都不远万里到了联邦德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介入,使得紧张、激烈的竞选更加火上添油。
科尔深深懂得:根据北约加强装备计划,从今年年底开始,在西德部署204枚中程核导弹,此次大选将直接牵涉到其他国家主要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核力量的对比。美国表示支持科尔,苏联则表示支持福格尔。
两虎相争,到底鹿死谁手?
1982年3月6日,星期天,德国首都波恩。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上午8时大选正式开始,下午6时结束。随后,各电视台相继发表各区统计结果。各党派总部人影攒动,声浪滚沸,人们正在忙着分析动向。晚上8时,科尔面露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出现在基民盟总部大厅中,他刚一出现,立时被人海淹没了。
科尔高兴地对在场的记者说:“我们曾经希望有个好结果。今天就有了这个好结果……我们采取中间派政策。选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也是这样采取行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明显地失败了。”
“科尔!科尔!”狂欢的人们暴以一阵又一阵的声浪。
就在这个时候,科尔看到人群中一位女士向他投来会心的微笑,科尔心中顿觉一暖,眼眶湿润了。他深切地感受到,在他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股巨大的爱情力量在支持着他。科尔为此而感到骄傲。
这位女士正是他的夫人汉内洛蕾·伦纳。
汉内洛蕾轻轻挥动手臂向丈夫表示庆贺。那只是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可是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柔情蜜意?作为妻子,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解他是用汗水、心智作代价,从一个小小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这个时候,汉内洛蕾感到周围的灯光、人影一时间突然疏淡了、遥远了……那个18岁的中学生赫尔穆特·科尔正带着赏心的笑容从路德维希港的晨曦中向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