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上)原来君心似我心(2/2)
《梁山兴宋传》作者:梁山兴宋传 2017-02-14 14:41
韩公廉还没来的及说话,李逵先发话了,“啥珠子车轴?”
“是啊,怎么叫滚珠轴承?”
“这是在车轴里镶嵌了许多小珠子,所以叫滚珠轴承。”洪秀解释道。
“嗯,有理有理啊,我们拖东西的时候如果地上垫上滚木就好拖多了,不过车一跑这珠子不掉出来吗?”韩公廉问道。
“我等现有精密测量之术,所制造物件分毫不差,因此车轴严丝合缝,”洪秀趁机大吹特吹,“再加上用西域所产猛火油来膏车,运转起来十分自如。”
“应该叫石油。”那个少年突然插嘴道,“《梦溪笔谈》里将石漆、猛火油等别名已重命名为石油。”
“哦,是吗?”洪秀没有读过《梦溪笔谈》,“这是什么书?”
“是沈括大人的《梦溪笔谈》!你居然没有听说过?”那个少年还有博士几乎同时喊起来。
“不可对洪七公子无礼。”
“不,不,是小子无知,不过对沈括大人我可是很崇敬的,对,应该是石油。”洪秀被熊的很不好意思。
“这等小事不必在意,存中(沈括的字)也不是计较的人。”韩公廉安慰道,“倒是你所说的精密测量之术,听来甚是不凡,你且说详细些。”
“我等以焦炭炼制最坚硬的好钢,以之为材料为制作标准尺规,还有三角板,卡尺的量具,还有标准重量的法码,标准体积的量杯,我们自有一套度量,以这些标准量具,可以实现精密制图,并按图实现精密制造,目前我们制造的轴承、刀具可以达到误差小过十分毫寸之一[1](十分之一毫寸)。”
“好好好,简直是鬼斧神功。”韩公廉赞叹不已,“若有此技巧,我的水运仪象台只怕还能再准上一成。不,此法简直妙处无穷,最关键的不仅是精密,而是标准! 你看,比若我大宋的床子弩,若按标准生产,尺寸都是一样,那射程等就都是一样,士卒瞄准发射就大大的精准。而且如果有部件损快,随时可以更换而不必重新制造,可以给国家省多少花费。”韩公廉越来越说越激动。
博士对这个老人简直佩服极了,这分析说到了点上。
“我当上奏此法,洪七公子,你是大才啊,官家必定能大大重用,有了此法,我大宋兴盛有日啊。”韩公廉大力拍着洪秀的肩道。
洪秀哭笑不得,自己可是黑道,是和皇帝对着干的人,皇帝重用不重用,先得问问咱愿不愿意去啊,但这又怪不得韩公廉,他只知道自己是河北富豪,可是“士农工商”,作官强过当商人,人家也是好意。
“大人要上奏可以,却不要说出小人名字,若进了朝庭,只怕什么都干不成了。”
韩公廉一时默然,知道洪秀说的是实情,自己就是被公事缠身,导致无法专心研究格物,“哎,也是,只怕官家听了也就是赏个官职,未必会把这技法实用。对了,你这法还有改进余地,你可知热胀冷缩之理?”
洪秀一拍大腿,“公廉先生说的好,我等也注意到了,冷热不同时,量具尺寸有变化,会增大误差。因此必须在同样环境下测量,但冷热实难测估。”
那少年期期艾艾道:“先生,我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公廉道:“我们不是早约法三章,你有话想说就说。”洪秀也好奇地看着那少年,听他要说什么。
“热胀冷缩虽导致误差增大,但反过来,不是正可利用来测冷热之度量。”那少年声音不大,但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只有李逵除外,瞪着两只牛眼,如听天书。
天才,绝对是天才,博士心说,这根本就是逆向思维的绝好应用,这个少年究竟是谁?
……
“高明啊,这位小哥是?”洪秀也认识到其中的意义非凡,热切地问道。
“嗯,小子果然不负所学啊,”韩公廉老怀弥慰,哈哈笑道,“存中,你后继有人啦。”
“怎么,您是说他是沈括的……”洪秀和博士都惊奇的瞪大了眼。
“不错,此子乃是沈存中的长孙,名叫沈追,今年十五,唉,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早早就没了双亲。”韩公廉简单把沈追的身世讲了一遍,原来当年沈括中年丧妻只留下长子沈博毅,淮南转运使張芻看重沈括把女儿许配给他,但张氏凶悍,常打骂沈括父子,沈博毅因为是前妻所出,被张氏不容,赶出了家门,沈博毅不得以去投军,几年后也成了家,却不料后来在西夏战场上阵亡,留下个遗腹子就是沈追,而他母亲不久也追随父亲去了,爷爷沈括临终前将他托付给好朋友韩公廉照顾,直到现在。
洪秀听了嘘息不已,“沈兄弟原来是沈括大人之苗裔,难怪对《梦溪笔谈》了如指掌,”洪秀潜台词是,你是沈括孙子,自然熟悉他的著作,我没读过,那也是正常的很。
你看这个人,不怪自己不读书吧,还怪别人有见识。
不过他虽然心里打算盘,嘴上却说的好听,“沈兄弟虽然命运坎坷,但跟随公廉先生,也算得遇明师,不负乃祖了。”
韩公廉点头道:“不错,此子天赋极高,若好好栽培,将来必成大器。”
“不错,沈兄弟刚才所说的,正和我一个兄弟的想法巧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说可以用一个铁皮卷,温度变化之时,皮卷的延伸长度变化就比较明显,可以用来测定冷热,只是还没个基准。”
“哦,你兄弟叫什么,也不是凡品啊。”
“凌州魏定国是也。”
“若是他,也不枉了,多曾闻名,不得与会。说此人善制火器,果然是百巧之人,他日有缘倒要见见。”韩公廉感慨道。
老魏已经在梁山坐把交椅了,就等你了,洪秀心说。
“这冷热的基准,倒和我现下专研的颇相关,或许我可以助力。”韩公廉盘算了一下,徐徐道。
“若有公廉先生出马,哪有不成的,学生这里先谢过先生了。”洪秀本就是要韩公廉作学问,在梁山作还是在京师作自己倒也无所谓。
“如此老儿我也想请公子帮个忙,不知公子是否答应?”
“公廉先生只管开口,只要学生做的到,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这个学生我已经尽得我所学,继续在我这里,只怕屈了他,我想让他跟随公子,我相信将来必成大器。”
洪秀吃了一惊,本来是要找老的,现在得个小的,不过眼看也是个美玉之才,但是韩公廉把沈追托付给自己,而自己可是个强盗头子,可别耽误了人家,不由得犹豫道:“这个,沈兄弟身世高洁,我只怕误了沈兄弟的前程,您恐怕不知道……”
韩公廉微笑着阻止了洪秀的话头,“现在的朝庭纪纲日非,君子纵隐逸山林或纵情声色,就象公子所说,我也不想这孩子去作官反害了他,倒不如跟随公子,张见识,学本领,未尝不可建立一番功业。”老人的眼里闪着睿智的光芒,“呵呵,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我对公子你有信心,公子也必定不会负我的。这事就这么定了。追儿,给公子见礼。”
洪秀如何不明白,但也不好推却,只好道:“不必客气,我痴长沈兄弟一岁,以后就是亲兄弟了。”
比起沈追,洪秀的年纪也不过大了一两岁,沈追如何能服气,鼻子里哼了一声,手草草一拱,“见过公子。”
沈追毕竟小孩脾气未脱,更何况刚才洪秀这厮居然连自己祖父的书都没读过,沈追气大了,头一别望着车外,爱理不理,洪秀知道他在想什么,却只好当没看见。
“我托付追儿给你,另一个意思也只想趁脑子还清楚,专心学问,对了公子昨日给老儿了两本书,老儿看了。”
“先生觉的如何?”
“旷世奇书,绝世之作啊,这《几何》居然是海外狄夷所作,书序中说,乃是极西大秦国又称希腊的一位番人大算学家欧几里德所著,却不知洪七公子又是如何得到此书的呢?”
“哦,这倒全是机缘巧合……”
不久前 梁山上
原来洪秀上梁山不久,山里的马匹染了传染病,洪秀推荐东昌府皇甫端现世伯乐,就请戴宗按老办法去拉人。戴宗走的快,不一日到了东昌府,找人打听了皇甫端住处,找到皇甫兽医,推说是泰安州岳庙里打供太保, 现有香客供奉了几匹好马,说是大金国王子骑过的座骑,不巧病了,特地差自己白银五十两作安家之资,请紫髯伯移尊步去庙上相马医病,早早动身,晚了只贵怕误了宝马性命。”皇甫端是爱马之人,一听有如此名马,当下打点包裹就随戴宗上路,好在他未成家锁了房子说走就走。结果走在半路上被王矮虎等一筹好汉活捉上山。皇甫端上得山,洪秀、博士一见,果然碧眼重瞳,虬髯过腹,按博士的话讲,活脱一个**,所幸在当时这属于仪表不凡,洪秀见了大喜,便诚心诚意请皇甫端留在山上坐把交椅,还许以中华马行干股一份,拜为掌柜,和段景住一起,一个负责买马,一个负责相马,培训相马师,马的保育等。皇甫端如何不喜,当即答应入伙,别的不说光中华马行干股的钱就可以退休了,但洪秀也不亏,有皇甫端这位伯乐在,就是金字招牌,而且能提高买马的质量,马也会少生病多下崽,有赚无赔啊。皇甫端果然出手不凡,不几日生病的马就见了起色,弄的好几头领还特地去问,是不是也能顺便把宋江的背疮也治了,引来一段笑话不提。
那皇甫端又和韩公廉读到的《几何》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一日,洪秀去查看了马匹,见马恢复的不错,便和皇甫端聊起来,洪秀建议皇甫端立言,“皇甫大哥何不把自己的兽医经验写成书,顺遍写写马经什么的”。皇甫端笑笑说,“小的早就写成书了,只是没有堪印,便拿了稿子出来,结果带出一本奇怪的书。是羊皮纸做的。
洪秀便问皇甫端那是什么书。
皇甫端说自己也读不大懂这书,是他祖父留下的遗物,上面是大食国的文字,他倒也识得,指着书名道:“此书名叫欧几里德的基础(Euclidi‘s Elementa)。”
洪秀对书倒不觉的什么,反而奇怪地问皇甫端道:“皇甫大哥如何识得大食国文字?”
皇甫端道:“洪哥有所不知,我祖上本是大食国人,几十年前来到中国,定居下来,因我家世代都做阿訇,常读古兰经,因此一直识得大食国文字。”
洪秀点点头,心说,难怪这么象拉登呢, 果然是阿里巴巴,“皇甫大哥,你可立了大功一件了,此书可是宝书啊。”
“岂止宝书,简直是绝世之宝。”博士却太知道几何的价值了,有了几何和蒋敬结合过去算学成就学会的代数,数学而不是算术已经插上两个茁壮的翅膀了,而且这本泊来的巨著还有另一层好处,只是洪秀还没发觉。
“是吗,有这么好?”皇甫端也没想到会这样,“我知道这是一本图形测量的书,可我不太懂这些。”
“不打紧,我看不若如此,马匹的事先叫小喽罗帮着照顾,我找蒋敬来帮你,把这书翻译成汉文,这可是第一要紧的事。”
蒋敬是相当有学术热情的人,听说有西方大食国的算学著作,本不以为意,结果一接触之后,大为倾倒,居然逼着皇甫端日以继夜苦干,再加上洪秀点拨,其实是博士在背后指点,很快就翻译出了汉文版本的《几何》,并且弄清楚了原来不是大食国的书,而是大食国翻译自大秦国欧几里德的著作。当时翻译书名的时候还起了大争端,最后请萧让起个好名字。
萧让听了这书的大致内容后,漫声吟了一句诗,“醉酒当歌,人生几何?”随手在书案上写下四个字,“我看就叫《几何原本》吧。”
[1]中国古代分数说法,见《九章》
“是啊,怎么叫滚珠轴承?”
“这是在车轴里镶嵌了许多小珠子,所以叫滚珠轴承。”洪秀解释道。
“嗯,有理有理啊,我们拖东西的时候如果地上垫上滚木就好拖多了,不过车一跑这珠子不掉出来吗?”韩公廉问道。
“我等现有精密测量之术,所制造物件分毫不差,因此车轴严丝合缝,”洪秀趁机大吹特吹,“再加上用西域所产猛火油来膏车,运转起来十分自如。”
“应该叫石油。”那个少年突然插嘴道,“《梦溪笔谈》里将石漆、猛火油等别名已重命名为石油。”
“哦,是吗?”洪秀没有读过《梦溪笔谈》,“这是什么书?”
“是沈括大人的《梦溪笔谈》!你居然没有听说过?”那个少年还有博士几乎同时喊起来。
“不可对洪七公子无礼。”
“不,不,是小子无知,不过对沈括大人我可是很崇敬的,对,应该是石油。”洪秀被熊的很不好意思。
“这等小事不必在意,存中(沈括的字)也不是计较的人。”韩公廉安慰道,“倒是你所说的精密测量之术,听来甚是不凡,你且说详细些。”
“我等以焦炭炼制最坚硬的好钢,以之为材料为制作标准尺规,还有三角板,卡尺的量具,还有标准重量的法码,标准体积的量杯,我们自有一套度量,以这些标准量具,可以实现精密制图,并按图实现精密制造,目前我们制造的轴承、刀具可以达到误差小过十分毫寸之一[1](十分之一毫寸)。”
“好好好,简直是鬼斧神功。”韩公廉赞叹不已,“若有此技巧,我的水运仪象台只怕还能再准上一成。不,此法简直妙处无穷,最关键的不仅是精密,而是标准! 你看,比若我大宋的床子弩,若按标准生产,尺寸都是一样,那射程等就都是一样,士卒瞄准发射就大大的精准。而且如果有部件损快,随时可以更换而不必重新制造,可以给国家省多少花费。”韩公廉越来越说越激动。
博士对这个老人简直佩服极了,这分析说到了点上。
“我当上奏此法,洪七公子,你是大才啊,官家必定能大大重用,有了此法,我大宋兴盛有日啊。”韩公廉大力拍着洪秀的肩道。
洪秀哭笑不得,自己可是黑道,是和皇帝对着干的人,皇帝重用不重用,先得问问咱愿不愿意去啊,但这又怪不得韩公廉,他只知道自己是河北富豪,可是“士农工商”,作官强过当商人,人家也是好意。
“大人要上奏可以,却不要说出小人名字,若进了朝庭,只怕什么都干不成了。”
韩公廉一时默然,知道洪秀说的是实情,自己就是被公事缠身,导致无法专心研究格物,“哎,也是,只怕官家听了也就是赏个官职,未必会把这技法实用。对了,你这法还有改进余地,你可知热胀冷缩之理?”
洪秀一拍大腿,“公廉先生说的好,我等也注意到了,冷热不同时,量具尺寸有变化,会增大误差。因此必须在同样环境下测量,但冷热实难测估。”
那少年期期艾艾道:“先生,我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公廉道:“我们不是早约法三章,你有话想说就说。”洪秀也好奇地看着那少年,听他要说什么。
“热胀冷缩虽导致误差增大,但反过来,不是正可利用来测冷热之度量。”那少年声音不大,但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只有李逵除外,瞪着两只牛眼,如听天书。
天才,绝对是天才,博士心说,这根本就是逆向思维的绝好应用,这个少年究竟是谁?
……
“高明啊,这位小哥是?”洪秀也认识到其中的意义非凡,热切地问道。
“嗯,小子果然不负所学啊,”韩公廉老怀弥慰,哈哈笑道,“存中,你后继有人啦。”
“怎么,您是说他是沈括的……”洪秀和博士都惊奇的瞪大了眼。
“不错,此子乃是沈存中的长孙,名叫沈追,今年十五,唉,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早早就没了双亲。”韩公廉简单把沈追的身世讲了一遍,原来当年沈括中年丧妻只留下长子沈博毅,淮南转运使張芻看重沈括把女儿许配给他,但张氏凶悍,常打骂沈括父子,沈博毅因为是前妻所出,被张氏不容,赶出了家门,沈博毅不得以去投军,几年后也成了家,却不料后来在西夏战场上阵亡,留下个遗腹子就是沈追,而他母亲不久也追随父亲去了,爷爷沈括临终前将他托付给好朋友韩公廉照顾,直到现在。
洪秀听了嘘息不已,“沈兄弟原来是沈括大人之苗裔,难怪对《梦溪笔谈》了如指掌,”洪秀潜台词是,你是沈括孙子,自然熟悉他的著作,我没读过,那也是正常的很。
你看这个人,不怪自己不读书吧,还怪别人有见识。
不过他虽然心里打算盘,嘴上却说的好听,“沈兄弟虽然命运坎坷,但跟随公廉先生,也算得遇明师,不负乃祖了。”
韩公廉点头道:“不错,此子天赋极高,若好好栽培,将来必成大器。”
“不错,沈兄弟刚才所说的,正和我一个兄弟的想法巧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说可以用一个铁皮卷,温度变化之时,皮卷的延伸长度变化就比较明显,可以用来测定冷热,只是还没个基准。”
“哦,你兄弟叫什么,也不是凡品啊。”
“凌州魏定国是也。”
“若是他,也不枉了,多曾闻名,不得与会。说此人善制火器,果然是百巧之人,他日有缘倒要见见。”韩公廉感慨道。
老魏已经在梁山坐把交椅了,就等你了,洪秀心说。
“这冷热的基准,倒和我现下专研的颇相关,或许我可以助力。”韩公廉盘算了一下,徐徐道。
“若有公廉先生出马,哪有不成的,学生这里先谢过先生了。”洪秀本就是要韩公廉作学问,在梁山作还是在京师作自己倒也无所谓。
“如此老儿我也想请公子帮个忙,不知公子是否答应?”
“公廉先生只管开口,只要学生做的到,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这个学生我已经尽得我所学,继续在我这里,只怕屈了他,我想让他跟随公子,我相信将来必成大器。”
洪秀吃了一惊,本来是要找老的,现在得个小的,不过眼看也是个美玉之才,但是韩公廉把沈追托付给自己,而自己可是个强盗头子,可别耽误了人家,不由得犹豫道:“这个,沈兄弟身世高洁,我只怕误了沈兄弟的前程,您恐怕不知道……”
韩公廉微笑着阻止了洪秀的话头,“现在的朝庭纪纲日非,君子纵隐逸山林或纵情声色,就象公子所说,我也不想这孩子去作官反害了他,倒不如跟随公子,张见识,学本领,未尝不可建立一番功业。”老人的眼里闪着睿智的光芒,“呵呵,有些事情不能看表面,我对公子你有信心,公子也必定不会负我的。这事就这么定了。追儿,给公子见礼。”
洪秀如何不明白,但也不好推却,只好道:“不必客气,我痴长沈兄弟一岁,以后就是亲兄弟了。”
比起沈追,洪秀的年纪也不过大了一两岁,沈追如何能服气,鼻子里哼了一声,手草草一拱,“见过公子。”
沈追毕竟小孩脾气未脱,更何况刚才洪秀这厮居然连自己祖父的书都没读过,沈追气大了,头一别望着车外,爱理不理,洪秀知道他在想什么,却只好当没看见。
“我托付追儿给你,另一个意思也只想趁脑子还清楚,专心学问,对了公子昨日给老儿了两本书,老儿看了。”
“先生觉的如何?”
“旷世奇书,绝世之作啊,这《几何》居然是海外狄夷所作,书序中说,乃是极西大秦国又称希腊的一位番人大算学家欧几里德所著,却不知洪七公子又是如何得到此书的呢?”
“哦,这倒全是机缘巧合……”
不久前 梁山上
原来洪秀上梁山不久,山里的马匹染了传染病,洪秀推荐东昌府皇甫端现世伯乐,就请戴宗按老办法去拉人。戴宗走的快,不一日到了东昌府,找人打听了皇甫端住处,找到皇甫兽医,推说是泰安州岳庙里打供太保, 现有香客供奉了几匹好马,说是大金国王子骑过的座骑,不巧病了,特地差自己白银五十两作安家之资,请紫髯伯移尊步去庙上相马医病,早早动身,晚了只贵怕误了宝马性命。”皇甫端是爱马之人,一听有如此名马,当下打点包裹就随戴宗上路,好在他未成家锁了房子说走就走。结果走在半路上被王矮虎等一筹好汉活捉上山。皇甫端上得山,洪秀、博士一见,果然碧眼重瞳,虬髯过腹,按博士的话讲,活脱一个**,所幸在当时这属于仪表不凡,洪秀见了大喜,便诚心诚意请皇甫端留在山上坐把交椅,还许以中华马行干股一份,拜为掌柜,和段景住一起,一个负责买马,一个负责相马,培训相马师,马的保育等。皇甫端如何不喜,当即答应入伙,别的不说光中华马行干股的钱就可以退休了,但洪秀也不亏,有皇甫端这位伯乐在,就是金字招牌,而且能提高买马的质量,马也会少生病多下崽,有赚无赔啊。皇甫端果然出手不凡,不几日生病的马就见了起色,弄的好几头领还特地去问,是不是也能顺便把宋江的背疮也治了,引来一段笑话不提。
那皇甫端又和韩公廉读到的《几何》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一日,洪秀去查看了马匹,见马恢复的不错,便和皇甫端聊起来,洪秀建议皇甫端立言,“皇甫大哥何不把自己的兽医经验写成书,顺遍写写马经什么的”。皇甫端笑笑说,“小的早就写成书了,只是没有堪印,便拿了稿子出来,结果带出一本奇怪的书。是羊皮纸做的。
洪秀便问皇甫端那是什么书。
皇甫端说自己也读不大懂这书,是他祖父留下的遗物,上面是大食国的文字,他倒也识得,指着书名道:“此书名叫欧几里德的基础(Euclidi‘s Elementa)。”
洪秀对书倒不觉的什么,反而奇怪地问皇甫端道:“皇甫大哥如何识得大食国文字?”
皇甫端道:“洪哥有所不知,我祖上本是大食国人,几十年前来到中国,定居下来,因我家世代都做阿訇,常读古兰经,因此一直识得大食国文字。”
洪秀点点头,心说,难怪这么象拉登呢, 果然是阿里巴巴,“皇甫大哥,你可立了大功一件了,此书可是宝书啊。”
“岂止宝书,简直是绝世之宝。”博士却太知道几何的价值了,有了几何和蒋敬结合过去算学成就学会的代数,数学而不是算术已经插上两个茁壮的翅膀了,而且这本泊来的巨著还有另一层好处,只是洪秀还没发觉。
“是吗,有这么好?”皇甫端也没想到会这样,“我知道这是一本图形测量的书,可我不太懂这些。”
“不打紧,我看不若如此,马匹的事先叫小喽罗帮着照顾,我找蒋敬来帮你,把这书翻译成汉文,这可是第一要紧的事。”
蒋敬是相当有学术热情的人,听说有西方大食国的算学著作,本不以为意,结果一接触之后,大为倾倒,居然逼着皇甫端日以继夜苦干,再加上洪秀点拨,其实是博士在背后指点,很快就翻译出了汉文版本的《几何》,并且弄清楚了原来不是大食国的书,而是大食国翻译自大秦国欧几里德的著作。当时翻译书名的时候还起了大争端,最后请萧让起个好名字。
萧让听了这书的大致内容后,漫声吟了一句诗,“醉酒当歌,人生几何?”随手在书案上写下四个字,“我看就叫《几何原本》吧。”
[1]中国古代分数说法,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