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传统国学 > 梁山兴宋传章节目录 > 第42章(下) 剑无鞘三尺青锋刃4

第42章(下) 剑无鞘三尺青锋刃4(2/2)

梁山兴宋传作者:梁山兴宋传 2017-02-14 14:41
名书局。”

    “那你可曾读过此书。”

    张择端又点头道,“只读了几何,代数却是半点看不懂。”

    赵佶笑道:“择端与朕略同,朕也是只读懂几何。李唐,你怎么样?”

    李唐听两人说话,摸不到头绪,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臣愚昧,未曾听闻。”

    赵佶便指着书上文字问,“择端,你看,这书中说相似形原理,日常生活皆可借鉴,即便如工笔绘画,应用此理,有绝对形似之效。此何解?”

    张择端微笑道,“官家,本来臣也是不明白,可巧了,今日构思画一幅工笔虹桥街市,蒙官家的宏运,触类旁通,让臣悟出其中的道理了。”

    赵佶惊喜道:“哦,快给朕说说。”

    “按那欧氏所言,所谓相似三角形,只要两角角度等同,则各边长度比相同。”张择端道,看到李唐满脸迷惑不解,便道,“官家可否借臣纸笔。”

    赵佶点点头,一指边上一叠便笺,张择端吓了一跳,那可是贡品无上笺,是徽宗画花鸟专用的,是每年新发的湘妃竹膜制成的,每张都要十两银子,就用来打草稿?不过他也知道这琼兰斋根本就没有寻常的东西,每样看似普通的东西,其实都是价值惊人的极品,于是也不客气,拿写字的极品玉兰蕊,在无上笺画了两个形状一样,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李唐捋了捋胡须,“这倒好懂,但又和绘画有何干系呢?”

    张择端微笑道:“臣专攻界画,务必追求人看画时有人在画中游之意,要画的逼真。官家你看。”他在纸上画了一道横线,“譬如此线乃是天地交际之线。”他又画了一小道竖线交叉在横线正中,“此点为臣目光终点。若臣站在街道正中沿街远眺,”他快速的在沿横线画了两个对称的三角型,又加了三两笔,依稀便是两边房屋的样子,“则两边屋宇有远到近便是这个两个三角。”他看看徽宗,见赵佶表示理解,又继续道:“那么以这些代表墙壁轮廓的直线分之,每个一小块就都是……”

    赵佶应声道:“相似三角形。”

    张择端颔首道:“不错,正是相似三角形在绘画中的应用,小臣称之为投视画法。”张择端的说法如果被博士听到,或许会联想到透视原理这个美术界最广泛应用的原理吧。

    赵佶欣喜道:“果然是这个道理,朕过去作画其实本就是如此去画的,却讲不出道理所在,所谓只可意会,可择端这一说,真是豁然开朗,以后这绘画之理也可言传了。”

    李唐也明白过来了,“这几何之理,果然奥妙无穷啊。”

    张择端又画了同样却缩小的图形,道“同样,这是臣所见的景致,”他指着之前画的街景,“到绘图时以相似形原理,”他又指着缩小的图形,“臣就可以画出按比按比缩小的图画,和真实景致一毫不差。吴道子祖师在上,原来这天下的道理果然是相通的。”

    赵佶频频点头,“果然是如此。”

    “官家,臣突然明白了,”张择端突然想到什么,“只怕连代数也可用于绘画。你看若我不知此房该画几高,只需设画上房高为未知数,再仗量房高,以及房宽,还有画中房宽,按比计算即可得画中房高。”

    李唐却摇摇头道:“虽然是这个道理不错,但作画若过于拘泥尺寸准确,便永远画不出官家刚才那种意境。”

    赵佶深表赞同,“必竟传神才更重要,不过此原理对于工笔画还是极为重要。可说是发人深醒,可说书画界之六韬。”

    张择端一拱手道:“官家,臣以为几何应入画学、算学教科,还应重赏此两书著者。”

    赵佶点头,却又苦笑道:“两书著者自然要赏,不过朕听报说,此两书的印书商人如今还被关在开封府里呢?”

    ‘原来官家早就知道了,臣以为那个洪七的确冤枉,所谓冲撞辽国使者,不过是欲加之罪。”张择端虽然不认识洪秀,居然能为洪秀求情,或许是受了两本数学书的影响,能出这样书的人想来不是坏人,他可不知道洪秀是强盗头子。

    “这个朕自有吩咐,”赵佶别看整天吃喝玩乐,写字作画,京里的事情他清楚的很,作为帝王,御人和权谋他哪点都不差,“不过,朕倒是想见见那个洪七。”

    注1:界画,中国画山水的一种,往往是城市,楼阁为主题的画。

    小米(注2)是指米友仁 画家。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