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王进:忠孝两全(2/2)
《另一眼看梁山》作者:另一眼看梁山 2017-02-14 14:46
湖,徒有虚表。没有文化向心力为根基的帝国,终将是要没落的。
因此,在王进的眼中,辽国已经不是对手了。
也许高俅的意外出现,最终导致了犹豫不决的王进的出走。但是王进的出走,还是隐含着主动性,而不完全是被逼的。
好男儿志在四方。作为禁军教头,一身本事却无法伸扬,那种孤独,谁能理解?!所以他就直奔老种经略相公了。好在北宋时,太尉有权调动军队,却管不了军队。王进一到了老种经略相公手下,高俅便拿他没辙了。
王进的遁隐边塞,可能造就了一座“乱中取义”的梁山泊。他在轰轰烈烈的宣和年代的提前出局,虽然于江湖来说是个非常微妙的悲哀情节。但是,作为他的价值观的对立面,那种对社会道德共同的麻木感与天生的犯罪心理,终于使梁山好汉们的聚义,从浅俗的层面登堂入室,最后道德化了。这种道德的错位,一直延伸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今天。
造反从来都是没有理由的。但是只要它挂着“义”字的招牌,它便是合理的。义的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论,因此它的外延是相当致命的。它混淆了我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大家撇开对好汉们感情上的因素想一想,梁山之“义”,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这是闲话。
王进扶着马头,重病缠身,又饥又困。这时,他看到了前面有一座大村庄,透出一道灯光,便是史家庄。没有什么比微弱的灯光更能吸引劳累的苦旅者了。王进想在庄上逗留一宿。不过,他这一逗留就是将近半年。
也就是在那天清晨起来,他来到后槽看马的时候,一瞬之间的灵感,他从充满生机活力的史进身上,似乎又发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于是,王进可能想让自己在江湖上彻底消失之前,再留下一道流星般的余晖。
这时,我看到了王进踏实的长者风度中暗含着的一点童心。或许这些都是因了他的老娘的缘故。王进跟卢俊义一样,都耍的一手好棒。但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锋芒不露,可见功夫!
接下来的故事,不用多说了。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都会觉得王进是水浒中最让我们挂念的人。就像若干年后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的: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这话倘用于武学的造诣之中,同样也是对相当高的境界的推许!
因此,在王进的眼中,辽国已经不是对手了。
也许高俅的意外出现,最终导致了犹豫不决的王进的出走。但是王进的出走,还是隐含着主动性,而不完全是被逼的。
好男儿志在四方。作为禁军教头,一身本事却无法伸扬,那种孤独,谁能理解?!所以他就直奔老种经略相公了。好在北宋时,太尉有权调动军队,却管不了军队。王进一到了老种经略相公手下,高俅便拿他没辙了。
王进的遁隐边塞,可能造就了一座“乱中取义”的梁山泊。他在轰轰烈烈的宣和年代的提前出局,虽然于江湖来说是个非常微妙的悲哀情节。但是,作为他的价值观的对立面,那种对社会道德共同的麻木感与天生的犯罪心理,终于使梁山好汉们的聚义,从浅俗的层面登堂入室,最后道德化了。这种道德的错位,一直延伸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今天。
造反从来都是没有理由的。但是只要它挂着“义”字的招牌,它便是合理的。义的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论,因此它的外延是相当致命的。它混淆了我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大家撇开对好汉们感情上的因素想一想,梁山之“义”,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这是闲话。
王进扶着马头,重病缠身,又饥又困。这时,他看到了前面有一座大村庄,透出一道灯光,便是史家庄。没有什么比微弱的灯光更能吸引劳累的苦旅者了。王进想在庄上逗留一宿。不过,他这一逗留就是将近半年。
也就是在那天清晨起来,他来到后槽看马的时候,一瞬之间的灵感,他从充满生机活力的史进身上,似乎又发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于是,王进可能想让自己在江湖上彻底消失之前,再留下一道流星般的余晖。
这时,我看到了王进踏实的长者风度中暗含着的一点童心。或许这些都是因了他的老娘的缘故。王进跟卢俊义一样,都耍的一手好棒。但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锋芒不露,可见功夫!
接下来的故事,不用多说了。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都会觉得王进是水浒中最让我们挂念的人。就像若干年后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的: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这话倘用于武学的造诣之中,同样也是对相当高的境界的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