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执行力的核心(图)(2/2)
《卓越执行: 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作者:彭志强 2017-01-13 12:10
否则,执行行为无法指向企业战略,这样的行为必然是无意义的,甚至是一种损耗、浪费。所以,组织执行力建设首先要建立“战略目标体系”,以提高企业战略目标的能见度。 企业行为是企业中不同个体的行为集合,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在相同的目标下,人们的行为表现也可能不完全一样,因此,企业经营中需要建立“行为体系”,通过企业行为规则来缩小个体的差异,使得企业中不同人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企业行为体系,包括我们常说的企业流程、制度,这是组织行为体系中的显性核心部分,是组织基础管理的主要难点。一个部门、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专业技能、精力都不允许,这就产生了组织分工,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保障目标的协同实现。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搭建、调整,融会其中的流程有效运转,以此实现由组织分工带来的专业化、高效能。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流程和组织的保障和提升已经不可或缺,信息技术已经是企业执行力最可靠的保障之一。 清晰地看到了组织的战略目标,也按照战略目标的指引建立了企业的行为体系,但实际上企业的行为规则是否被严格遵守了呢?最终,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了?为达成战略目标的子策略、子目标、过程性指标是否达成了?这就需要建立“监督与评估体系”。通过评价、激励和约束个体行为,修正、强化个体对目标和规则的深入理解,实现对未来行为的正面引导,从而使个体行为真正代表企业行为,成为企业行为的有效载体。其实,期望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100%一致,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建立、实行、评估、再调整、再评估”的方式,个体的行为必将不断地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行为规则日益趋近,越是成熟的组织,这种趋近性就更为明显。如此一来,组织的执行力也必然日趋成熟、强大。 建立目标体系、行为体系、监督与评估体系,将更多个体的“不自觉行为”或“不可预期的行为”转化为组织的“理性行为”、“行为规则”,从而克服人的个体行为差异,构架企业的执行力。在这些基础工作做到位之后,组织执行文化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并最终内化为组织成员的习惯、本能,而这其中,组织执行力必定是全员执行的成果,它发源自高层、贯穿于中层、落脚于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