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男人的精神领地: 心里维生素丛书章节目录 > 婚姻模式

婚姻模式

男人的精神领地: 心里维生素丛书作者:宋盛超 2017-01-13 12:40
    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既是孤独的程度,也是拯救自己的程度。

    ——弗洛姆

    婚姻没有固定的“模式”,正如恋爱没有固定程序一样。

    婚姻在上帝的书里都写得十分完满,在人间却发生种种裂痕。

    婚姻在低文化群体中,相对变得“稳定”,因为他们把婚姻看成是“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男女双方虽时时发生磨擦,但他们都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必需品”。

    而在高文化群体中,婚姻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与“脆弱”。他们并不在乎寻找一个“性伙伴”,而特在意寻找所谓的“终身伴侣”。但“经久耐用”又“光彩照人”的“冰箱”,确实不好购买。因此。他们在“婚姻市场”中寻觅良久最终双手空空。

    他们把婚姻当作了一种“奢侈品”。

    不幸婚姻

    诗人雪莱说:

    我从没有和伟大的宗教发生过关系,

    因为按照宗教的教义:

    谁都只能从人群中选出一男一女,

    不论其余是何等的聪明和美丽。

    雪莱述说一种男人心态。为什么婚姻的“老化程度”如此之快?为什么男人总以为“老婆是别人的漂亮,孩子是自己的乖”?为什么男人常“吃在碗里,看在锅里”?

    男人们总是说:在不会恋爱的时候在恋爱,在懂恋爱的时候不能爱。

    女人们总是说:男人都是白眼狼。恋爱时像普罗米修斯,结婚后,狐狸尾巴一尺长。

    我们对100对夫妇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确实令人震惊:13%的人认为自己的婚姻是美满幸福的。62%的人因为已经有了孩子,就“凑合着”过吧,有不满,但也无奈。15%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准备摆脱这种婚姻关系。

    面对这一婚姻状态,一个基本的轮廓已从厚厚的浮冰下显露出来,即自己的伴侣好像不是自己选择的对象,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排斥自己过去所作出的选择。

    于是,法律与道德的力量都显得十分苍白。

    人们抱怨“第三者”,许多婚姻的不幸确实是在已有“第三者”的情况下发生。但从“婚姻的链条”上看,即使当“第三者”成为“第二者”以后,仍然会出现另一个“第三者”。

    自从人类成为“高级动物”以后,尤其是在“高文化背景”的群落中,“审美意识”压抑了低级的“求性意识”。婚姻就从“必需品”变成了“奢侈品”,从“物质消费”进入了“情感消费”。

    英国人罗素在《婚姻革命》中对“高文化”的幸福婚姻开出了一个“条件”清单,当男女双方互相能满足这条件时,婚姻才进入“伊甸园”:

    ——双方必须对等。

    对等才有平等。包括几个等式:即美貌(女)=才能(男)、青春(女)=财富(男)。

    ——留下相互自由空间。

    打破“已婚妇女无友谊”的俗理。保留女人在交往中“受到赞赏”的权利,满足女性社交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然,婚姻具有排它性,嫉妒会成为婚姻的障碍,这是一种本能的情感。希腊人把它称为“人类道德与理性夹缝中长出的恶习之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