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男人的精神领地: 心里维生素丛书章节目录 > 男人的性格

男人的性格(2/2)

男人的精神领地: 心里维生素丛书作者:宋盛超 2017-01-13 12:40
 ——离婚家庭,孩子为什么会受其他小孩的欺负?

    ——为什么毫无能力者的最大能力是“溜须拍马”?

    ——自认为有能力者为什么显得“横空出世”?“坎井”为什么只养青蛙而养不了鲨鱼?

    ——“暴发”了的穷人,为什么比早已暴发的富人更骄奢淫逸?

    结论是:环境这玩意儿确实太重要了,教育这事业确实太重要了!

    黄金性格

    我们并不像“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为“感情型”、“意志型”、“疑虑型”;我们也不像病理学家把性格分为“胆质型”、“非胆质型”……我仅仅想说,什么样的性格可称为男人的“黄金性格”。

    其一,性格应体现“善”。

    “善”是一种伦理学的概念。但“善”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亚力士多德比一般美学家聪明。他说“美是一种善,善在美的背后,是美的本质”。

    我们说:“临危不惧”和“勇于牺牲”的男人是可以信赖的;

    我们常说,“乐施克己”、“赤胆忠诚”的男人具有安全感;

    我们说,“富而不骄”、“贵而不奢”,具有“平常人平常心”的男人很有境界;

    我们说,对母孝、对子慈、对友信的男人有人情味等等。

    这种“黄金性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财产,因为“人格魅力”体现了“善”。不然,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以及莫泊桑的作品就不会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不然,《诗经》的“为民而歌”、屈原的“上下求索”、专锗的“除暴安良”、杜甫的“愿得广厦千万间”,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

    其二,性格应体现才能。

    古人说,“丈夫立世何所求,赤膊条条任去留”。我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是“入世”的进取者。就连那些“归隐山林”或者“谈玄说道”者,也是“入世”的另一种表现。

    修身,可看成培养德行与健全人格。这是“齐家”与“治国”的先决条件。齐家,可看成“发家致富”的尝试。凡事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从“零”做起。

    一个“家”都治不好的男人,他能领导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省?

    治国平天下,才是最后的政治理想。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能当将军。

    上述三项,除了“修身”属于“德行”之外,其余两项都讲人的“才能”。没有“能力”,何以“齐家”?没有“能力”,何谈“治国平天下”?

    人品和人格,是通过才能去体现的。

    心理学家吉尔福(J.P.GUiford)讲七条性格要素,除了“体格”、“品格”两条外,其余五条都是“才能”去体现的。

    人的性格是一个“综合体”,才能更是一个“综合体”。

    一个人素质高,取决于对外部事物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是知识、记忆、判断三种能力的综合:

    一个人素质高,取决于对“新知”的吸取与把握。抢占“商机制高点”的“开拓能力”,是知识、技能、技巧的综合;

    一个人的素质高,取决于他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包括了“发现能力”、“联系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些婚后女人,为什么常感丈夫乏味?男人乏味并不是女人已经“红杏出墙”,而是丈夫性格缺陷熄灭了情爱的火焰:

    试想,一个优柔寡断、遇事不决又不敢承担责任的男人,还有什么魅力?

    试想,一个为人吝啬、事事精于算计、对自己母亲都“抠门”的男人,还有什么味道?

    试想,一个做事“半途而废”、胸无大志、成天“喝酒谈玄”的男人,还有什么吸引力?

    试想,一个做事“心黑手黑”、“六亲不认”、“有奶便是娘”的男人,还有什么安全感?

    试想,一个只会工作、不会娱乐、不会与自然对话,是一部疯狂运转的机器,还有什么情调?

    试想,一个兴趣单调、说话木讷、不知幽默为何物的男人,还有什么格调?

    试想,一个“欺软怕硬”、一遇困难就绕道走的男人,还有什么出息?

    难怪,女人向男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不要金山银山,我们要男人的“黄金性格”。

    还是女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