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中国元帅徐向前章节目录 > 35

35(2/2)

中国元帅徐向前作者:中国元帅徐向前 2017-01-24 00:21
来。”

    **深深地吸了口烟,会意地点了点头。

    **中央这次会议是在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后举行的。8月3日,蒋介石

    在开幕式上终于承认:“就整个军事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

    “要振作军心,提高士气”,“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为此,调整了重点战区,规定

    了重点战区的主要任务;决定加强以徐州、济南、太原等主要城市为战略要点的守备兵

    力和防御工事,使解放军“啃不烂”;组成以精锐主力为骨干的若干个机动作战兵团,

    加强应援力量,使解放军“吃不掉”。企图以此挽回颓势。

    9月8日至1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西柏坡中直机关小食堂举行。出席会议

    的有政治局委员7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14人,重要工作人员10人,已经中央任命为华

    北一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也列席了会议。这是自日本投降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央会议。

    徐向前见到了**,**、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彭真及贺龙、邓

    小平、叶剑英、聂荣臻、薄一波、邓颖超、杨尚昆等同志,备感亲切,内心充满喜悦之

    情。

    会上,**于8日、13日分别对会议作了报告和结论。

    **就《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建设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主要是根据解放战争

    转入总反攻的新形势,规定党的战略方针和任务。要求将全党全军的思想,统一到“军

    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建军500万,大约5年左右(从19

    46年7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战略轨道上来。

    党中央提出了解放战争第三年歼敌115旅(师)的作战任务。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

    0个旅(师),攻占济南和苏北、豫北、皖北地区的若干大小城市;中原野战军歼敌14个

    旅(师),攻占鄂豫皖三省若干城市;西北野战军歼敌12个旅(师),并锁控胡宗南集

    团;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2、第3兵团歼敌35个旅(师),攻占北宁、平绥、平承、平保

    各线除北平、天津、沈阳三市以外的一切城市;徐向前华北第1兵团的任务是歼敌14个旅

    (师),攻占太原。会议结束后,徐向前让胡耀邦先行回兵团传达“9月会议”精神,他

    又回到了石家庄和平医院。

    太原,并非是“太平原野”的缩写。它在中国版图上的存在,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存

    在,既写下了人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诗篇,也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流血的战争。这里素

    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军占领太原时期,修了数不胜数的防御工事。日军投降后,阎锡山为了**反人

    民的需要,以留用日本技术人员为名,收编日军3000多人,专门设立“碉堡建设局”。

    用日本军人帮助他训练军队和指导修筑防御工事。为了用美好的语言来粉饰战争,还巧

    立名目:在山头上修筑“守山堡”,在山坡上修筑“护山堡”,在山脚下修筑“伏地堡”。

    北起周家山、南达武宿;

    西从石千峰,东至罕山,在围城的“百里防线”上,依山就势,修筑了种类繁多的

    各种钢筋水泥碉堡5000多座。这些碉堡用坑道、交通沟和战壕相联,越接近城垣,碉堡

    的密度就越大。在南北机场等数十处重要据点,均以大碉堡为核心,以地堡群为卫星,

    环以外壕、劈破及一、二、三列桩铁丝网,蛇复式铁丝网和雷区,组成防御体系,号称

    “小要塞”。而太原东部的重点防御方向上,在牛驼塞、小窖头、淖马、山头构筑了更

    加坚固的防御阵地,号称“四大要塞”。太原,算得上名符其实的“碉堡城”了。

    阎锡山在陪同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外国记者参观太原城防时,曾夸下海口说:“地球

    转动一天,工事就要加强一天”。“要把每个阵地,都修成能经得起一万发炮弹轰炸的

    永久性工事”。

    一个美国记者,越看越惊奇,越听越惊奇,他用洋味十足的中国话说:“任何人到

    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

    高的、低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密集火

    网。”

    阎锡山为死守太原,在不惜血本修筑防御工事的同时,还对部队进行了扩编和重建。

    他把从西安来的第三十师,扩编为第三十军,把从榆林来的第八十三旅、改为第八十三

    师,两部的将校坐地晋升加薪,以笼络“客军”。他还派人四处招兵买马,收贤纳士,

    大抓兵丁,重新恢复了第六十一军军部,重建第十九、三十三、三十四、四十三等4个曾

    被彻底打垮的军部和8个师、两个总队。其中所谓的“亲训师”又从坟墓里爬了出来,出

    现在太原。为加强诸军兵种协同防御作战的需要,又新编了工兵师、重迫击炮师和机枪

    总队。还把被解放军俘虏后释放回来的残兵败将,编入“雪耻奋斗团”,总兵力约10万

    人。

    太原城防坚固,守敌也很顽固。以阎锡山为首的国民党的一批将校,拒不接受解放

    军的任何和平解决太原的方式。在徐向前没去西柏坡参加“九月会议”之前,就发生过

    这样一件惨事。

    在阎锡山四面被围的情况下,为争取和平解放太原,华北局和军区派出工作组,来

    到太原前线。军区副参谋长王世英想利用自己曾是山西国民师范生,抗战初期又曾在太

    原八路军办事处机关当处长,与阎锡山等人经常打交道的旧关系,亲自潜入太原,与阎

    锡山谈判。

    徐向前听了王世英的想法,摇了摇头说:“你很大胆,但不能进城去!”徐向前如

    此果断,是因为他对阎锡山太了解了。徐向前曾亲自做高树勋的工作,做被俘的阎军高

    级将领的工作,想通过这些关系争取阎锡山,但毫无成效。徐向前认为,如今虽兵临太

    原城下,但阎锡山还有可观的实力,是绝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

    王世英和军区工作组人员也感到徐向前的意见有道理,但又想试探一下,看阎锡山

    的态度有点什么变化没有。于是,便请来了阎锡山的一位老师,问他愿不愿进城见阎锡

    山,动员他和平解放太原。这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满口答应:“行!阎锡山是我的学生,

    你们又曾是阎锡山的学生,我看差不离。”于是,军区工作组以徐向前的名义,给阎锡

    山写了封信,大意是:

    太原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成了一座孤城,劝他认清情势,以太原30万父老兄弟姐

    妹的性命为重,还是和平谈判解决为上策。

    老秀才进城后,当面将徐向前的信交给了阎锡山。阎锡山大发雷霆,对部下说:

    “凡是**派来说和的,一律杀掉!”那位老秀才,死在阎锡山的屠刀下。

    老先生被杀的消息从城里传出来,震惊世人。徐向前对王世英说:“你看,阎锡山

    对上可杀老师,对下是不会放过你这个学生的。你要是进城去,脑袋早已搬家了!反动

    派不打不倒,我们在太原只有一条:‘打’!”

    “九月会议”前后,华北一兵团在太原四周进行了整训补充工作。兵团司令部、政

    治部机关进一步充实加强,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均已到职。后勤部正式成

    立,裴丽生任后勤司令员。

    通过整训练兵,基层干部和战士的战术技术迅速提高。徐向前在去石家庄和西柏坡

    前,曾在干部大会上对训练工作讲了话,他指出:每次作战中干部的伤亡比例都大,这

    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总有勇无谋,不讲战术。晋中南庄战斗中,7个营级干部负伤,有5个是不

    应该的。通过敌人火力封锁的一条街道,第一个被打倒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仍

    继续通过,就不知变个战术,结果一个接一个倒下去。有的干部在战场上,又当通讯员,

    又当观察员、战斗员,恰恰把指挥员的责任忘掉了。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打太原。

    根据徐向前的讲话精神,兵团专门发布了《进攻太原的战术指示》,提出了十条要

    求:

    充分准备,精心计划;

    进攻防御,都要精通;

    军事民主,服从命令;

    隐蔽突然,敏捷机动;

    主要方向,力量集中;

    插入切断,连续进攻;

    发挥爆破,步炮协同;

    互相援助,一致行动;

    全歼敌人,建立战功。

    由于干部加强了战术训练,也带动了战士的技术训练,全兵团战斗连队100%的人掌

    握了射击、投弹技术,70%的人掌握了爆破技术。

    兵团后勤部成立后,对作战物资的准备卓有成效。他们提出:“后方多流一滴汗,

    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响亮口号,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筹集大小檩子(比较细的圆木)

    30余万根,门板30多万块,麻袋30多万条,炸药800余万斤,运输队、担架队得到充实和

    加强。

    大力加强了对太原防御体系和兵力部署的侦察。一是由兵团领导和有关部门与赵承

    绶等被俘高级将领谈话,用政策开导,使其提供情况;二是派出侦察员与城内地下情报

    站沟通联络,随时掌握敌军动态;三是从不断瓦解过来的阎军官兵中,了解最新情况。

    通过多种侦察手段,基本摸清了敌人的防御体系和兵力部署。

    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就绪后,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和兵团前委在徐向前

    住院期间,于9月下旬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攻打太原的作战方案,其要点为:

    (一)以围困瓦解攻击逐步消弱敌人,然后一举攻下太原,争取三个月内结束战役。

    (二)进攻步骤分三步。第一步突破敌之第一防线,以火力控制南北飞机场,断敌

    外援;第二步攻占必要的外围据点;第三步攻城。

    (三)攻击方向选定于东南、东北两处,以东南为主要方向。以两个纵队用于东南,

    一个纵队用于东北。

    (四)对于攻城防害不大之据点,尽量不打。战术上力求连续攻击,分割包围,结

    合政治瓦解,歼灭敌人。

    预定10月18日发起攻击。

    **把这一作战方案批给徐向前,并派人专程送到石家庄和平医院。徐向前阅后,

    复信如下:

    聂薄滕赵(尔陆)并请电话转**:

    一日信及转来主席指示和一兵团前委电均奉悉。

    对攻取太原的计划,我因地形尚不熟悉,没有别的意见。

    前委九月二十八日电中计划,分三个步骤作战,很好,但主要精神是连续一直打下

    去,直到夺取城垣为止。假如情况允许的话,这样做是最好的,但假如第一步计划或第

    一、第二两步计划都完成了,而到实现第三步计划时那就比较好打了,但仍存在一个兵

    力对比问题。假如第一步计划完成后,实现第二步计划时即遭到较大障碍,不能按预期

    计划进行,即只有先围攻使敌更疲惫后再猛攻之。总之,首先争取一直连续的打下去,

    在最快时间内全歼敌人是上策,先打再围带打而下之即消耗较大是中策,下策即必须增

    加力量再攻下之,即影响别线作战,只是最后之一途。

    关于兵力分配与使用上,我亦同意前委决定,时间于十八日开始亦可以。因时间已

    迫近,我亦无时间再休息,拟于七日夜即赴前方,待太原攻下后再抽暇休息。

    关于弹药问题,前已谈过,我没别的意见,前方必须照顾后方的生产力与财政力,

    亦属重要。其他一些详情待我到前方再报告。

    我仍本着不急(急躁)不缓(紧张的工作着)的精神去工作,一定坚决的完成任务,

    请放心。

    谨复并致  布礼

    徐向前                      十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