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中国元帅徐向前章节目录 > 38

38(2/2)

中国元帅徐向前作者:中国元帅徐向前 2017-01-24 00:21
础组成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第一

    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陈赓、宋时轮、韩先楚、洪学智、杨得志,副政

    治委员甘泗淇,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下辖第九兵团、第十九兵团、第三兵团、

    第二十兵团、第二十三兵团以及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第五十、第六十六、第十六、第一、第二十一、第五十四等军,空军、海军、

    防空军、铁道兵、工兵部队、装甲兵部队各一部。徐向前为成立志愿军的决策和部队的

    调动与编成尽心尽职。

    为了朝鲜战场的胜利,为了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点将徐向前,率“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团”出访莫斯科。那是1951年“五一”节后的一个夜

    晚,徐向前和夫人黄杰正在庭院里散步,忽然,中央办公厅打来电话通知:**主席

    约见徐向前。**深夜约见,必有要事。徐向前急忙驱车前往中南海丰泽园。

    **正在办公室和统战部长李维汉谈工作。见到徐向前到来,中断了谈话,迎到

    客厅门口,一边握手,一边指着沙发要徐向前坐下。**亲切地问:“近来身体好一

    些吗?我看气色比上回好一些喽!”

    徐向前回答说:“天气一暖和,就好多了。我感到可以工作啦。”

    **听了很高兴,先向徐向前讲了朝鲜战场的形势,他说:朝鲜战场的形势对我

    有利。已经打了4次战役,5次战役正在进行。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一样,都是顽固派,

    你不打他,他就不舒服,现在打掉他23万人,那个麦克阿瑟不得不下台喽!我看啊,李

    奇微也没有让地球倒转的本事!彭德怀率百万大军入朝参战已半年多,先后发动了5次战

    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志愿军急需补充武器装备,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急

    需武器装备。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求助苏联了。

    接着**向徐向前交待去苏谈判的任务:一是购买武器装备,二是多搞点技术项

    目,发展自己的兵工生产。他说:帝国主义欺人太甚,我们没有自己的兵工工业,不解

    决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不行的。过去有蒋介石那个“运输大队长”,现在靠谁?朝鲜战

    场消耗大,缴获少,打仗要靠我们自己造枪造炮造坦克!

    徐向前全神贯注地听着,一边点头,一边记录。

    **最后说:这次去谈判,代表团去哪些人,谈判哪些具体项目,还有什么困难,

    可同政务院和彭德怀商量。彭德怀从朝鲜回来治病,对外保密,你要去听听他的意见。

    徐向前说:“请主席尽管放心,交给我的任务,一定努力完成。”

    **习惯晚上办公,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徐向前受领任务后,告别**和李维

    汉后,没有回家,便驱车去彭德怀的住处,商谈此事,连夜拟定了代表团名单和谈判内

    容。

    经政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代表团由徐向前任团长,成员有空军副司令王秉璋、重

    工业部副部长刘鼎、科技专家钱志道、炮兵参谋长贾陶、总参作战局副局长张清化、中

    国驻苏联使馆商务参赞**,武官吉合。代表团正式成员8人。另外还有3名工作人员。

    代表团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购买60个师的武器装备;二是请求苏联援助我国兵工厂的

    建设,统一步兵武器制式和生产152口径以下各种火炮的技术转让问题。

    双方商定:此次谈判是秘密的,对外不公开。

    徐向前率代表团于5月25日由北京乘火车出发,陪同代表团出访的有苏联驻华使馆武

    官、军事总顾问柯道夫中将及夫人。列车横贯亚欧,走行9昼夜,于6月4日抵莫斯科。苏

    军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大将等人到车站迎接,并送代表团到莫斯科大旅馆下榻。什捷缅科

    大将给徐向前的第一印象是高大而匀称的身材,仪表堂堂,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军人风

    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苏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副总参谋长,陪同斯大林到过

    前线视察,是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颇受斯大林的器重和信任。

    在徐向前下榻的会客厅,两位总长就谈判事宜交换了初步意见。徐向前向他说明了

    代表团来苏联谈判的主要任务,希望苏方大力协助,以便早日达成协议。什捷缅科再次

    表示,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致以最诚挚、最友好的兄弟般的欢迎。他仿效斯大林与毛泽

    东前年冬天在莫斯科的会谈模式,对徐向前说:“我奉斯大林的指示,也组成了8人的谈

    判代表团。具体项目可由双方代表团的专家们磋商。高一级的谈判放在后面进行。”

    徐向前初次出访,没有外交工作经验,但他懂得“客随主便”之礼仪,认为朝鲜战

    场打得这么激烈,请“老大哥”支援一点武器装备和技术,不会有什么困难。故表示同

    意什捷缅科的安排,没想到这一谈竟用了4个月,直到10月中旬才达成协议。

    在徐向前和什捷缅科的高级谈判中,什捷缅科说:斯大林给苏军总参谋部的任务,

    是要帮助中国把军队建设好。这个任务,主要由我负责,请徐总长放心,一定会办好。

    军队编制要适应战争需要,搞得合理才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我们卫国战争的

    经验,健全后勤组织及编制步兵、炮兵、坦克、骑兵师团是十分必要的。

    什捷缅科建议:根据朝鲜战场和中国的国情,中**队师的编制不应一个模式,不

    要强求一步进入机械化,师属火炮可用汽车牵引,团以下的火炮用骡马牵引和驼载即可,

    便于随行步兵作战。坦克团必不可少,宁肯少编几个军,也要把师属坦克团编配好。在

    师进攻和师防御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加强坦克,这是机动自由的、快捷的、钢铁的堡垒。

    当徐向前问及军事订货的问题时,什捷缅科回答:我们的运输能力有限,今年还有

    6个月,只能给你们发运16个师的装备,其余44个师按每年运送三分之一计算,至1954年

    完成。徐向前提及援建兵工工厂问题时,几次谈判什捷缅科都以外交词令回避,毫无进

    展。徐向前感到,他率代表团来苏联,总的说来,苏方是友好的,热情的。他们对中国

    革命胜利只有一年时间,就出兵抗美援朝,表示钦佩,也愿意提供一些军援。但是,他

    们怕和美国打仗,怕中国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因此办事吞吞吐吐,缩手缩脚,很不痛

    快。

    徐向前陆续将谈判情况通过中国驻苏大使馆电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并提出如下建

    议:

    第一,能否参照苏方对我军步兵师的编制意见,初步确定我们的编制方案,以便统

    盘考虑购置装备的问题。

    第二,今年16个师的装备订货,可否根据朝鲜战场的急需,多定些高射武器、战防

    武器,步兵武器则不定或少定。

    第三,明后年的订货项目应视兵工生产谈判的结果而定。

    原则上我们能生产者不定货;生产不足者根据需要少定货;不能生产又急需者全部

    定货。

    根据徐向前的建议,6月下旬,**主席又派高岗来到莫斯科,带来了60个师的装

    备定货单,由徐向前转交什捷缅科。因朝鲜战场急需的作战物资品种繁多,数量甚大,

    在徐向前没去苏联前,往往是**直接致电斯大林来解决这些重大事宜。现在,只得

    由徐向前出面交涉,弄得苏方颇为头痛。

    当时,苏联也正忙于医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一个牺牲了2000万人的民族,恢

    复元气很不容易。莫斯科的房舍、街道,仍是战前的,新建筑很少。男人牺牲很多,男

    女比例为1∶8。旅馆里的招待人员,多为伤残人。斯大林格勒到处是断垣残壁,工厂开

    工的没几家。人民生活品匮乏,买黑面包都要排长队。而我国当时的宣传只讲苏联如何

    强大,对人家的困难讲得极少,徐向前来到莫斯科,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向

    **发电报,反映自己焦急的心情,**复电:不管怎样,耐心等待,要把技术学

    到手。

    10月的一天,布尔加宁在莫斯科同时接见金日成、高岗和徐向前。他对三位客人说:

    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只有5年多,一直忙于恢复经济建设。对于中朝两国人民的抗美斗

    争,我们愿意提供援助。可以援助的,应当援助的,一定会援助。徐向前听得出,他讲

    话的意思是有困难,不能满足中朝方面的要求,希望谅解。不久,苏方通知徐向前的代

    表团,原定今年提供16个师的装备订货,减为10个师。其余50个师的装备,从1952年1月

    算起,每月发运1个半师,到1954年上半年,全部发运中国。徐向前和高岗商议,请高岗

    出面去找布尔加宁,要求仍维持原计划不变,但没能如愿。10月间,什捷缅科正式答复

    徐向前:同意转让几种兵工生产的技术资料,帮助中国建设一些军工工厂。至此,双方

    达成了谈判协议,互相签字交换蓝本,敬酒祝贺。

    10月下旬,徐向前一行离开初冬的莫斯科,乘火车启程回国。因劳累过度,路途中

    受了风寒,列车刚刚进入祖国边境满洲里,他开始发高烧,又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