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中国元帅徐向前》作者:中国元帅徐向前 2017-01-24 00:21
文革”中徐向前被推进动乱的漩涡,历经坎坷。为稳定军队夜闯“林帅府”毛家湾
1966年5月,**主席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像汹涌翻腾的大潮,
迅速席卷全国。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几岁的娃娃,以对**的无比“忠”心,卷入了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并把
这一斗争视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由于理论指导上的错误和**、**两
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使“文化大革命”演变为一场大动乱,就像一艘开足马力外地被
推入这动乱的淤涡,历经风险和坎坷。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中国**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
·一六通知》),号召“全党放手发动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和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和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
文化领域等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并指出这“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
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
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
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
这一点”。
5月1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各大报刊电台,
都原文刊登和广播了这一通知。
8月5日,**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不点名地批判**和
邓小平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司令部”。8月8日,在**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过了
《**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
构,“文化大革命”如同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席卷全中国。自1965年11月以来陆续遭到
批判的罗瑞卿、杨尚昆、彭真、陆定一,如今已被打成反党集团;红卫兵走上社会“破
四旧、立四新”;学生停课造反,揪斗“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反革命
修正主义分子”被戴上高帽,打上花脸,拉上大街游斗。
这突如其来的天下大乱,使徐向前越来越不理解。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一遍又一
遍地学习《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报纸上画了不少圈圈和杠杠,可脑子里却一
片茫然。从战火中冲杀出来的老元帅,一向理解**的战略意图,如今怎么却理解不
透了。
1966年8月18日,**身穿绿军装,头戴嵌着一颗红五星的绿军帽,出现在**
城楼上,出现在金水桥畔,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的100万红卫兵。这一天,除**之外,
徐向前和其他几位元帅事先都没有接到穿军装的通知。在**城楼上,大会主持人临
时通知,说接见红卫兵之后,**要和元帅们合影。徐向前和其他几位元帅立即派工
作人员乘车回家取来军装。贺龙元帅多年来一直主持国家体委工作,基本不穿军装了,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衣帽,照像时由于帽子太小,搞得很局促。
这是**最后一次同元帅们合影。
在这动乱的年代,军队一些单位如履薄冰,随时有可能陷入狂澜。身为军委副主席
的徐向前认为,军队和地方不一样,不能搞“大民主”,不能乱,他日日夜夜在为稳定
部队操心。
然而,**则希望部队和地方一样,要“紧跟**的伟大战略部署”,投入“文
化大革命”之中,以显示忠心。**中央于1966年10月5日批发了军委、总政《关于军队
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文件指出:“有些领导机关和院校的领导过分
强调了军队院校的特殊性,至今还有压制民主的现象,不许班、系、校串连,把运动搞
得冷冷清清”,“根据**同志的建议,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必须把那些束缚
群众运动的框框统统取消,和地方的院校一样,完全按照十六条规定办,要充分发扬民
主,要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这方面,军队院校要作出好的榜样。”
文件下达后,全军125所院校,数十万学员,像打开闸门的洪水,涌向社会,出现了
军人和红卫兵混在一起大串连的复杂局面。军区机关、总部机关不断遭到冲击,一些军
队的领导干部被揪斗,戴高帽,坐“喷气式”,搞得乌烟瘴气。有的院校学员竟把木板
搭到警卫战士的身上,踏着人桥,疯狂冲击国防部大院和总参谋部大楼。如此大乱并没
有使主管军队工作的**放慢参加“文化大革命”的步骤。徐向前曾提出:各大军区开
展“四大”不要全面铺开,因为军队肩负着战备任务,特别是地处沿海、边防的军区。
内地军区也要区别情况,如武汉军区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搞不好对全国有影响。要搞,
可以在一两个军区试点。**对徐帅的建议置之不理,在他的坚持下,军委又发出了关
于军队军以上机关开展“四大”的通知,使全军出现立体动荡。
1966年11月间,全军院校来京串连的学员已逾10万人,驻京各军事院校、机关,甚
至部分连队都住满穿军装,戴领章帽徽的“红卫兵”。11月3日,**第六次在**
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的200万“红卫兵”。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在**城楼上对徐向前说:
“最近,我们准备召开一次军队院校来京学员的大会,请总理、陶铸和几位老帅接见、
讲话。”徐向前说:你们起个稿子,请叶帅代表军委讲讲就行啦!要强调一下军队担负
着战备任务,军队要稳定,不能乱。肖华说:“可以,不过还是请老帅们都讲一讲,这
样更好些。”徐向前点点头,表示同意。
没过几天,肖华带着讲话稿来到徐帅家,徐向前看后作了些小修改,增加了战备的
内容。
11月13日,周恩来、陶铸、陈毅、贺龙、徐向前、叶剑英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出席
了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
体育场的看台上,密密麻麻地坐满清一色的年青军人,有男有女,不下10万。他们
又是唱歌,又是呼口号,有的“方阵”还集体背诵着**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
让。”
周恩来和陶铸在主席台上同大家见面后,说明还要出席一个重要会议,便退出会场。
继续留在会场的四元帅先后讲了话中,他们虽然都表示拥护**发动和领导的“文化
大革命”,但都不同意搞乱军队,不同意乱冲军队机关,希望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的人
员以大局为重,做出好样子。
陈帅打头一炮,他说:“今天来体育场,就是要泼冷水。”
“有的学生冲中南海,冲国防部,我是坚决不同意的。”“都是解放军,解放军打
解放军,我是没见过。没有什么事比这更痛心的了。”
徐帅在讲到不要冲击军事机关,不要揪斗军队领导干部时指出:“希望你们从国家
最高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他们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你们要很好地安排他们的
时间,使他们很好地指挥部队,进行正常工作,你们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你们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缠住他们,这怎么得了!国家的安全怎么考虑!
这样搞领导机关怎么领导你们!要考虑到敌人袭击我们。一刻也不要忘记我们周围还存
在着强大的敌人,我们必须经常保持高度警惕,不容丝毫的松懈。”
叶帅在讲话中,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他说:“学习**著作,不是学耶稣基督
教的圣经,不是迷信。不要光注意背书、背语录,不会行动,那样就会变成教条了”。
“我们军队内,有个别人没有阶级感情”。“有的干部心脏病都发了,倒下了,还要抓
人家斗,还不让人家走。我对这件事很愤恨!这些人没有无产阶级的感情,不是无产阶
级的军人!”这时,长春兽医大学的一名学员,向主席台递了张条子,质问这个大会经
过**批准没有。叶帅看了看条子,很气愤,当场念给大家听,他说:“这个人怀疑我
们偷偷开会,大家相信吗?”不少人回答:“不相信。”
叶帅继续说:“总理和陶铸同志都来了嘛,四位军委副主席的讲话,我们是集体讨
论过的,这能说是背着军委开会吗?”在几位老帅讲话时,会场上时而鼓掌,时而沉默,
时而交头接耳,时而骚动起哄,已不像军人的集会。
11月29日,总政主任肖华和全军文革小组组长刘志坚,再次在首都工人体育场召开
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请陈毅、徐向前、叶剑英几位老帅出席。徐向前一
踏上主席台,就感到会场的气氛比上次更有“火药味”,到处贴满了批判陈、叶13日讲
话的大标语,连“炮轰”、“火烧”的词也都用上了。陈帅没理这套,按事先准备的讲
话稿理直气壮地要求大家正确对待党内的“路线斗争”。徐向前因几天睡眠不好,身体
不舒服,没准备讲话,只是硬挺着到会,坐下不一会儿偏头痛发作,没等会开完就提前
退场了。
元帅们的两次接见,成了**一伙整军队的导火索。她在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会议
上叫嚣:军内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要“改组军委文革”,刘志坚被打为“地地道
道的典型的刘邓路线的代表”,撤掉组长职务。陈帅、叶帅遭到“炮轰”。军队越来越
乱,不知道听谁的好。
1967年1月6日,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从五所打电话给徐帅夫人黄杰说:“你那隔壁有
事(指“造反派”揪斗廖汉生同志),我去不方便,你陪老帅到我这里来一下,有要事
相谈。”徐帅和黄杰一到杨成武的住处,杨便向徐向前传达了**的指示:由向前同
志担任全军文革小组组长。
徐向前听了感到吃惊,黄杰也不知说什么好。会客室突然沉静下来,连钟表嘀达嘀
达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徐向前这位带兵40年的老帅,对党所交给自己的任务从不说
一个“不”字。在他眼里,“服从”就是军人的天职。可这么多年来,他身体一直不好,
**怎么把这样一副重担交给自己呢?徐向前百思不解。
他说:“我多年有病,身体不好,对干部情况不了解,请转告**,这个工作我
干不了!”
杨成武说:“不行啊,这是**提议,**批准的。”
徐帅听到**的名字,更感到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
**其人,徐帅对她并不了解,平时也毫无来往,只是20多年前在延安住院和出院
后暂住枣园时,见面打打招呼。**和徐向前谈话,**很少在场。那时,**的任
务就是照顾好**的生活。如今**提议让一个身患多病的老帅徐向前当全军文革组
长,实在不知什么用心。
徐向前对杨成武说:“我的确干不了,你还是把我的意见报告主席吧!”后来,徐
向前在人民大会堂见到**时,再次面陈不能担当全军文革组长的职务,请主席另选
贤能。**不准,并用手指向上点了点,幽默地说:“天塌不下来,你向前就干吧!”
1月10日,徐向前坐在办公桌前,正在一字一句地审阅**刚刚派人送来的全军文革
小组成员名单和改组全军文革的通知,他知道,一切已由中央文革安排好了,自己只能
走马上任了。于是,对“通知”提出了几点意见,诸如:要稳定军队,强调革命性、科
学性和纪律性,要加强党的领导,反对无政府主义的乱揪乱斗行为等等。这些意见,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66年5月,**主席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像汹涌翻腾的大潮,
迅速席卷全国。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几岁的娃娃,以对**的无比“忠”心,卷入了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并把
这一斗争视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由于理论指导上的错误和**、**两
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使“文化大革命”演变为一场大动乱,就像一艘开足马力外地被
推入这动乱的淤涡,历经风险和坎坷。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5月16日通过的《中国**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
·一六通知》),号召“全党放手发动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和无产阶级的文化战士”,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和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
文化领域等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并指出这“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
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
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
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
这一点”。
5月1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各大报刊电台,
都原文刊登和广播了这一通知。
8月5日,**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不点名地批判**和
邓小平是党内的“资产阶级司令部”。8月8日,在**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过了
《**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
构,“文化大革命”如同暴风骤雨、铺天盖地席卷全中国。自1965年11月以来陆续遭到
批判的罗瑞卿、杨尚昆、彭真、陆定一,如今已被打成反党集团;红卫兵走上社会“破
四旧、立四新”;学生停课造反,揪斗“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反革命
修正主义分子”被戴上高帽,打上花脸,拉上大街游斗。
这突如其来的天下大乱,使徐向前越来越不理解。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一遍又一
遍地学习《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报纸上画了不少圈圈和杠杠,可脑子里却一
片茫然。从战火中冲杀出来的老元帅,一向理解**的战略意图,如今怎么却理解不
透了。
1966年8月18日,**身穿绿军装,头戴嵌着一颗红五星的绿军帽,出现在**
城楼上,出现在金水桥畔,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的100万红卫兵。这一天,除**之外,
徐向前和其他几位元帅事先都没有接到穿军装的通知。在**城楼上,大会主持人临
时通知,说接见红卫兵之后,**要和元帅们合影。徐向前和其他几位元帅立即派工
作人员乘车回家取来军装。贺龙元帅多年来一直主持国家体委工作,基本不穿军装了,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衣帽,照像时由于帽子太小,搞得很局促。
这是**最后一次同元帅们合影。
在这动乱的年代,军队一些单位如履薄冰,随时有可能陷入狂澜。身为军委副主席
的徐向前认为,军队和地方不一样,不能搞“大民主”,不能乱,他日日夜夜在为稳定
部队操心。
然而,**则希望部队和地方一样,要“紧跟**的伟大战略部署”,投入“文
化大革命”之中,以显示忠心。**中央于1966年10月5日批发了军委、总政《关于军队
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文件指出:“有些领导机关和院校的领导过分
强调了军队院校的特殊性,至今还有压制民主的现象,不许班、系、校串连,把运动搞
得冷冷清清”,“根据**同志的建议,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必须把那些束缚
群众运动的框框统统取消,和地方的院校一样,完全按照十六条规定办,要充分发扬民
主,要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这方面,军队院校要作出好的榜样。”
文件下达后,全军125所院校,数十万学员,像打开闸门的洪水,涌向社会,出现了
军人和红卫兵混在一起大串连的复杂局面。军区机关、总部机关不断遭到冲击,一些军
队的领导干部被揪斗,戴高帽,坐“喷气式”,搞得乌烟瘴气。有的院校学员竟把木板
搭到警卫战士的身上,踏着人桥,疯狂冲击国防部大院和总参谋部大楼。如此大乱并没
有使主管军队工作的**放慢参加“文化大革命”的步骤。徐向前曾提出:各大军区开
展“四大”不要全面铺开,因为军队肩负着战备任务,特别是地处沿海、边防的军区。
内地军区也要区别情况,如武汉军区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搞不好对全国有影响。要搞,
可以在一两个军区试点。**对徐帅的建议置之不理,在他的坚持下,军委又发出了关
于军队军以上机关开展“四大”的通知,使全军出现立体动荡。
1966年11月间,全军院校来京串连的学员已逾10万人,驻京各军事院校、机关,甚
至部分连队都住满穿军装,戴领章帽徽的“红卫兵”。11月3日,**第六次在**
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的200万“红卫兵”。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在**城楼上对徐向前说:
“最近,我们准备召开一次军队院校来京学员的大会,请总理、陶铸和几位老帅接见、
讲话。”徐向前说:你们起个稿子,请叶帅代表军委讲讲就行啦!要强调一下军队担负
着战备任务,军队要稳定,不能乱。肖华说:“可以,不过还是请老帅们都讲一讲,这
样更好些。”徐向前点点头,表示同意。
没过几天,肖华带着讲话稿来到徐帅家,徐向前看后作了些小修改,增加了战备的
内容。
11月13日,周恩来、陶铸、陈毅、贺龙、徐向前、叶剑英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出席
了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
体育场的看台上,密密麻麻地坐满清一色的年青军人,有男有女,不下10万。他们
又是唱歌,又是呼口号,有的“方阵”还集体背诵着**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
让。”
周恩来和陶铸在主席台上同大家见面后,说明还要出席一个重要会议,便退出会场。
继续留在会场的四元帅先后讲了话中,他们虽然都表示拥护**发动和领导的“文化
大革命”,但都不同意搞乱军队,不同意乱冲军队机关,希望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的人
员以大局为重,做出好样子。
陈帅打头一炮,他说:“今天来体育场,就是要泼冷水。”
“有的学生冲中南海,冲国防部,我是坚决不同意的。”“都是解放军,解放军打
解放军,我是没见过。没有什么事比这更痛心的了。”
徐帅在讲到不要冲击军事机关,不要揪斗军队领导干部时指出:“希望你们从国家
最高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他们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你们要很好地安排他们的
时间,使他们很好地指挥部队,进行正常工作,你们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你们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缠住他们,这怎么得了!国家的安全怎么考虑!
这样搞领导机关怎么领导你们!要考虑到敌人袭击我们。一刻也不要忘记我们周围还存
在着强大的敌人,我们必须经常保持高度警惕,不容丝毫的松懈。”
叶帅在讲话中,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他说:“学习**著作,不是学耶稣基督
教的圣经,不是迷信。不要光注意背书、背语录,不会行动,那样就会变成教条了”。
“我们军队内,有个别人没有阶级感情”。“有的干部心脏病都发了,倒下了,还要抓
人家斗,还不让人家走。我对这件事很愤恨!这些人没有无产阶级的感情,不是无产阶
级的军人!”这时,长春兽医大学的一名学员,向主席台递了张条子,质问这个大会经
过**批准没有。叶帅看了看条子,很气愤,当场念给大家听,他说:“这个人怀疑我
们偷偷开会,大家相信吗?”不少人回答:“不相信。”
叶帅继续说:“总理和陶铸同志都来了嘛,四位军委副主席的讲话,我们是集体讨
论过的,这能说是背着军委开会吗?”在几位老帅讲话时,会场上时而鼓掌,时而沉默,
时而交头接耳,时而骚动起哄,已不像军人的集会。
11月29日,总政主任肖华和全军文革小组组长刘志坚,再次在首都工人体育场召开
军队院校和文体单位来京人员大会,请陈毅、徐向前、叶剑英几位老帅出席。徐向前一
踏上主席台,就感到会场的气氛比上次更有“火药味”,到处贴满了批判陈、叶13日讲
话的大标语,连“炮轰”、“火烧”的词也都用上了。陈帅没理这套,按事先准备的讲
话稿理直气壮地要求大家正确对待党内的“路线斗争”。徐向前因几天睡眠不好,身体
不舒服,没准备讲话,只是硬挺着到会,坐下不一会儿偏头痛发作,没等会开完就提前
退场了。
元帅们的两次接见,成了**一伙整军队的导火索。她在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会议
上叫嚣:军内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要“改组军委文革”,刘志坚被打为“地地道
道的典型的刘邓路线的代表”,撤掉组长职务。陈帅、叶帅遭到“炮轰”。军队越来越
乱,不知道听谁的好。
1967年1月6日,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从五所打电话给徐帅夫人黄杰说:“你那隔壁有
事(指“造反派”揪斗廖汉生同志),我去不方便,你陪老帅到我这里来一下,有要事
相谈。”徐帅和黄杰一到杨成武的住处,杨便向徐向前传达了**的指示:由向前同
志担任全军文革小组组长。
徐向前听了感到吃惊,黄杰也不知说什么好。会客室突然沉静下来,连钟表嘀达嘀
达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徐向前这位带兵40年的老帅,对党所交给自己的任务从不说
一个“不”字。在他眼里,“服从”就是军人的天职。可这么多年来,他身体一直不好,
**怎么把这样一副重担交给自己呢?徐向前百思不解。
他说:“我多年有病,身体不好,对干部情况不了解,请转告**,这个工作我
干不了!”
杨成武说:“不行啊,这是**提议,**批准的。”
徐帅听到**的名字,更感到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
**其人,徐帅对她并不了解,平时也毫无来往,只是20多年前在延安住院和出院
后暂住枣园时,见面打打招呼。**和徐向前谈话,**很少在场。那时,**的任
务就是照顾好**的生活。如今**提议让一个身患多病的老帅徐向前当全军文革组
长,实在不知什么用心。
徐向前对杨成武说:“我的确干不了,你还是把我的意见报告主席吧!”后来,徐
向前在人民大会堂见到**时,再次面陈不能担当全军文革组长的职务,请主席另选
贤能。**不准,并用手指向上点了点,幽默地说:“天塌不下来,你向前就干吧!”
1月10日,徐向前坐在办公桌前,正在一字一句地审阅**刚刚派人送来的全军文革
小组成员名单和改组全军文革的通知,他知道,一切已由中央文革安排好了,自己只能
走马上任了。于是,对“通知”提出了几点意见,诸如:要稳定军队,强调革命性、科
学性和纪律性,要加强党的领导,反对无政府主义的乱揪乱斗行为等等。这些意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