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一千零一夜》(2/2)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发。许多故事就是哈里发及其宫廷、朝臣的罪行录。作品的第一个故事就揭露了国王山鲁亚尔的残暴荒淫、嗜杀成性。哈里发、宰相和地方官勾结,夺人妻女(《一对牧民夫妇》),霸人财物(《商人艾尤布》)。国王、宰相、省长(法官不约而同地要调戏一个向他们伸冤的女人(《女人和她的五个追求者的故事》)。哈里发的儿子强娶民女(《第二个巴达女人》)。哈里发的代理人,用诡计骗走良家妇女,呈献给哈里发并谎称花了1万金币买得,既讨好主人,又赚了大钱(《聂尔曼和诺尔奖的故事》)。大骗子受到哈里发的重用、晋升(《戴黎冬和载白玉乃母女的故事》)。法庭草管人命(《驼背的故事》)。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刮削民脂民膏”(《死神的故事》),过着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古代翁顿大帝的小儿子尚多德异想天开,为建人间天堂,从搜刮金银矿石到最后落成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在高耸人云的堡垒周围全是巍峨壮丽的宫殿,城内楼阁、屋宇、街道都是用金砖银砖铺砌,屋宇的柱子是用橄榄石、钢玉石筑成,装饰点缀着彩色珍珠、宝石、钢玉、橄榄石等,用番红花、龙涎香、麝香等香料制成球丸和着珍珠红玉当泥土铺满大地。由黄金铺砌水池,白银铸造蜿蜒曲折的河床。这种豪奢,正是当时统治阶级淫逸无度的腐化生活的集中表现。正当城堡修成准备迁居之时,突然雷电轰鸣、山洪暴发。“横征暴敛、赫赫不可一世的尚多德大帝和他那些刚愎自用、无恶不作的僚属,以及他那骄奢淫荡的眷属们不被雷劈电触,便叫山洪吞没,都同归于尽,化为乌有”。那座辉煌的城堡作为尚多德罪恶的见证永远留了下来。
中古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交通便利,城市繁华,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是《一干零一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古阿拉伯商人冒险远航经商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商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与羡慕,经商成为发财致富,乃至谋取高位的捷径。海外贸易既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繁荣,也满足了哈里发、皇亲贵戚等统治阶层的物质享受需要,因而受到帝国的保护与支持。《一千零一夜》的许多故事描写了发达的商业城市,反映了当时的市场体制;规则和商人心态.展现了繁茂的商业经济与富有情趣的商人生活。许多商人为了发财,都渴望去远方冒险寻求财富,远航经商成为时尚。《商人阿里·密斯里的故事》写富商的儿子阿里·密斯里把家产荡尽后外出流浪。有一天,他在巴格达的一个经常闹鬼的凶宅里过夜,得到大批黄年,他全家享尽荣华富贵。这个故事反映了商人渴望冒险和发财的心理。在这方面,《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最有代表性。辛伯达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商人典型。故事记叙了他7次冒险远航中惊险、曲折的经历。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海洋、岛屿与远方国家的奇闻异事,描写了古代海上生活的艰辛和大自然壮美的原始景色,同时也歌颂了辛伯达的积极进取精神。
辛伯达出生于富商之家,从小接受了经商营利、发财致富的教育。他将父亲的遗产挥霍殆尽之后,幡然醒悟,下决心去远方经商,以求发财。他先后7次航海旅行,远涉重洋,最远到过印度、中国。虽然,辛伯达每次远航,都惊心动魄,每次都是死里逃生;他每次回来都发了大财,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但是,辛伯达不畏冒险,不安于现状,致富的冲动,对异地风光的向往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到海外去旅行冒险。作为一个永不疲倦的冒险家,他具有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每一次面临巨大的灾难,他都运用智慧和力量去顽强地搏斗,化险为夷。在第6次旅行中,他遇险后只剩下孤身一人,流落在荒岛上,陷入绝望的境地,但他坚信“任何灾难总有个尽头”。终于安全脱险,并获得大量财富。他每次都不畏艰险,在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不灰心、不畏缩、不等待,而是立足于行动。正如他所说,他的幸福与地位“是从千辛万难、惊险困苦的奋斗中得来的”。李伯达身上所反映的不息的探索精神与顽强进取精神,体现了新兴商人创业时期的特征,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辛伯达在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也如饥似渴地探索新知识,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帝国时代商人探求新世界、开发新航路的精神。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在宣扬商人的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贪得无厌方面也是**裸的。辛伯达冒险远航的动机和克眼千难万险的动力,是对财富的不断追求。在辛伯达身上,追求财富的渴望和求生的渴望差不多一样强烈。正如他在第4次航海经商归来后向人吹嘘的那样:“弟兄们,你们要知道,我第4次航海旅行归来,赚了许多钱财,因此尽量吃喝、享受,沉溺在嬉戏、寻乐的生活中,过去旅途中的各种惊险、颠危的遭遇忘得一干二净。后来时过境迁,经不起**怂恿,老想往海外去经营、游览……”发财几乎成为他的~种本能。他在一个岛国娶的妻子死了,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他被扔进一个大坑作陪葬。当他快饿死的时候,恰好有一个陪葬的妇女也被扔进了这个坑洞。于是他马上拣起一根死人的腿骨,打死了她,把她陪葬的饮食据为己有。从此辛伯达靠杀死陪葬的人,夺取他们的饮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并收集许多陪葬者穿戴的珍珠、宝石、金银等名贵首饰。后来侥幸逃出坑洞,在死尸上大发其财。这件事固然说明了辛伯达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但也暴露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商人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本质。他的行为,为他自己所说的“人性是贪得无厌的”作了最形象的解释。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是通过两个辛伯达——航海家辛伯达和脚夫辛伯达的相遇展开的。他们两人的经历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航海经商,结果每次都赚来了几倍财富;一个在陆上谋生,结果落得贫困潦倒。一褒一贬,这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千零一夜》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8个世纪,其间经历代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的润色、改造,因此精华与糟粕杂糅。一些故事美化君王,一些故事写劳动者凭借幻想的形象或宝物从而改善自身的地位和处境,虽然反映了当时劳动者的愿望,也反映了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一些故事敬畏安拉、笃信命运的言语,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古兰经》的思想,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宿命论观念。受统治阶级和伊斯兰教歧视妇女的影响,许多妇女在故事中被描写得奸邪**。有的爱情故事比较庸俗低级,反映了市民阶级的趣味。
《一千零一夜》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这之前,阿拉伯文学的传统形式是诗歌和散文。《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一部以人物为主的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富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特点。它以绚丽多姿的笔触,勾画出了中古阿拉伯的面貌。它描绘上自国王宫廷、下至奴隶乞丐各个阶级、阶层的不同生活状况。嫁娶、丧葬、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盈着浓郁的东方情调:蒙面纱的女郎、戴缠头的波斯商人、珍珠翡翠、麝香龙涎、对安拉敬畏崇拜——……把人们引入中古时期阿拉伯特有的背景气氛中。而故事把我们引入的不仅是一个现实社会,而且还是一个与奇妙幻想交织在一起的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它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形成其特有的传奇色彩,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一切奇迹的充满美丽幻想的神话世界。作品不仅创造了一个魔戒指、神灯、飞毯、乌木马的神怪世界,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渴求幸福的强烈愿望,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群众巨大的创造才能。幻想与现实交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是《一千零一夜》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千零一夜》以灵活简便的框架结构的方式,将众多的故事组织在一起,情节离奇曲折。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孕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有重叠,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如《国王太子和将相妃嫔的故事》连锁插入了7个大臣和太子、妃子所说的18个小故事,妃子勾引太子不成,反诬太子奸污她,国王听信诬告要处死太子,于是以大臣、太子为一方,以妃子为一方,反复讲故事劝谏国王,最后国王作出正确的决定。《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枝节横生的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故事情节或奇峰突起,或诡异多变,或横生枝节,或绵绵繁衍。每当晨风吹动,天将破晓,故事情节就发生到最精彩处,令人爱不释手。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千零一夜》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它的对立面假、丑、恶形成极为强烈的对照,互为反衬。有的故事往往设置多重人物关系的对比,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嫉妒的哥哥的对比,阿里巴巴之妻与阿里巴巴之嫂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等等。有的对比较为特殊,如真假哈里发,统治者哈里发和渔夫哈里发,脚夫辛伯达和航海家辛伯达,睡着的人和醒着的人对比等,使人觉得光怪陆离,兴趣盎然。这些对比本身蕴含着民间说书艺人对故事人物的褒贬。因而对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故事感染力起了很大作用。
《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故事集采用经过加工提炼的民众口头语言,有不少谚语俚语,优美流畅,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
《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干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从欧洲的音乐和绘画里,也可以感受到其影响。“芝麻开门”等词语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中古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交通便利,城市繁华,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是《一干零一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古阿拉伯商人冒险远航经商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商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与羡慕,经商成为发财致富,乃至谋取高位的捷径。海外贸易既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繁荣,也满足了哈里发、皇亲贵戚等统治阶层的物质享受需要,因而受到帝国的保护与支持。《一千零一夜》的许多故事描写了发达的商业城市,反映了当时的市场体制;规则和商人心态.展现了繁茂的商业经济与富有情趣的商人生活。许多商人为了发财,都渴望去远方冒险寻求财富,远航经商成为时尚。《商人阿里·密斯里的故事》写富商的儿子阿里·密斯里把家产荡尽后外出流浪。有一天,他在巴格达的一个经常闹鬼的凶宅里过夜,得到大批黄年,他全家享尽荣华富贵。这个故事反映了商人渴望冒险和发财的心理。在这方面,《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最有代表性。辛伯达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商人典型。故事记叙了他7次冒险远航中惊险、曲折的经历。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海洋、岛屿与远方国家的奇闻异事,描写了古代海上生活的艰辛和大自然壮美的原始景色,同时也歌颂了辛伯达的积极进取精神。
辛伯达出生于富商之家,从小接受了经商营利、发财致富的教育。他将父亲的遗产挥霍殆尽之后,幡然醒悟,下决心去远方经商,以求发财。他先后7次航海旅行,远涉重洋,最远到过印度、中国。虽然,辛伯达每次远航,都惊心动魄,每次都是死里逃生;他每次回来都发了大财,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但是,辛伯达不畏冒险,不安于现状,致富的冲动,对异地风光的向往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到海外去旅行冒险。作为一个永不疲倦的冒险家,他具有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每一次面临巨大的灾难,他都运用智慧和力量去顽强地搏斗,化险为夷。在第6次旅行中,他遇险后只剩下孤身一人,流落在荒岛上,陷入绝望的境地,但他坚信“任何灾难总有个尽头”。终于安全脱险,并获得大量财富。他每次都不畏艰险,在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不灰心、不畏缩、不等待,而是立足于行动。正如他所说,他的幸福与地位“是从千辛万难、惊险困苦的奋斗中得来的”。李伯达身上所反映的不息的探索精神与顽强进取精神,体现了新兴商人创业时期的特征,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辛伯达在不断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也如饥似渴地探索新知识,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帝国时代商人探求新世界、开发新航路的精神。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在宣扬商人的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贪得无厌方面也是**裸的。辛伯达冒险远航的动机和克眼千难万险的动力,是对财富的不断追求。在辛伯达身上,追求财富的渴望和求生的渴望差不多一样强烈。正如他在第4次航海经商归来后向人吹嘘的那样:“弟兄们,你们要知道,我第4次航海旅行归来,赚了许多钱财,因此尽量吃喝、享受,沉溺在嬉戏、寻乐的生活中,过去旅途中的各种惊险、颠危的遭遇忘得一干二净。后来时过境迁,经不起**怂恿,老想往海外去经营、游览……”发财几乎成为他的~种本能。他在一个岛国娶的妻子死了,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他被扔进一个大坑作陪葬。当他快饿死的时候,恰好有一个陪葬的妇女也被扔进了这个坑洞。于是他马上拣起一根死人的腿骨,打死了她,把她陪葬的饮食据为己有。从此辛伯达靠杀死陪葬的人,夺取他们的饮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并收集许多陪葬者穿戴的珍珠、宝石、金银等名贵首饰。后来侥幸逃出坑洞,在死尸上大发其财。这件事固然说明了辛伯达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但也暴露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商人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本质。他的行为,为他自己所说的“人性是贪得无厌的”作了最形象的解释。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是通过两个辛伯达——航海家辛伯达和脚夫辛伯达的相遇展开的。他们两人的经历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航海经商,结果每次都赚来了几倍财富;一个在陆上谋生,结果落得贫困潦倒。一褒一贬,这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心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千零一夜》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8个世纪,其间经历代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的润色、改造,因此精华与糟粕杂糅。一些故事美化君王,一些故事写劳动者凭借幻想的形象或宝物从而改善自身的地位和处境,虽然反映了当时劳动者的愿望,也反映了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一些故事敬畏安拉、笃信命运的言语,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古兰经》的思想,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宿命论观念。受统治阶级和伊斯兰教歧视妇女的影响,许多妇女在故事中被描写得奸邪**。有的爱情故事比较庸俗低级,反映了市民阶级的趣味。
《一千零一夜》在阿拉伯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这之前,阿拉伯文学的传统形式是诗歌和散文。《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一部以人物为主的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富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特点。它以绚丽多姿的笔触,勾画出了中古阿拉伯的面貌。它描绘上自国王宫廷、下至奴隶乞丐各个阶级、阶层的不同生活状况。嫁娶、丧葬、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盈着浓郁的东方情调:蒙面纱的女郎、戴缠头的波斯商人、珍珠翡翠、麝香龙涎、对安拉敬畏崇拜——……把人们引入中古时期阿拉伯特有的背景气氛中。而故事把我们引入的不仅是一个现实社会,而且还是一个与奇妙幻想交织在一起的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它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形成其特有的传奇色彩,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一切奇迹的充满美丽幻想的神话世界。作品不仅创造了一个魔戒指、神灯、飞毯、乌木马的神怪世界,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渴求幸福的强烈愿望,闪耀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群众巨大的创造才能。幻想与现实交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是《一千零一夜》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千零一夜》以灵活简便的框架结构的方式,将众多的故事组织在一起,情节离奇曲折。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孕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有重叠,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如《国王太子和将相妃嫔的故事》连锁插入了7个大臣和太子、妃子所说的18个小故事,妃子勾引太子不成,反诬太子奸污她,国王听信诬告要处死太子,于是以大臣、太子为一方,以妃子为一方,反复讲故事劝谏国王,最后国王作出正确的决定。《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枝节横生的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故事情节或奇峰突起,或诡异多变,或横生枝节,或绵绵繁衍。每当晨风吹动,天将破晓,故事情节就发生到最精彩处,令人爱不释手。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千零一夜》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它的对立面假、丑、恶形成极为强烈的对照,互为反衬。有的故事往往设置多重人物关系的对比,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嫉妒的哥哥的对比,阿里巴巴之妻与阿里巴巴之嫂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等等。有的对比较为特殊,如真假哈里发,统治者哈里发和渔夫哈里发,脚夫辛伯达和航海家辛伯达,睡着的人和醒着的人对比等,使人觉得光怪陆离,兴趣盎然。这些对比本身蕴含着民间说书艺人对故事人物的褒贬。因而对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故事感染力起了很大作用。
《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故事集采用经过加工提炼的民众口头语言,有不少谚语俚语,优美流畅,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
《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干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从欧洲的音乐和绘画里,也可以感受到其影响。“芝麻开门”等词语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