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近代文学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第一节 概述
东方近代文学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文学,即亚非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文学。这个时期是东方隶属于西方的耻辱时代,西方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了东方古老帝国的大门,东西文化交流也空前扩大。
东方近代文学是过渡时期的文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不够成熟,虽然不像欧洲近代文学那样成就卓著,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和印度这两个受西方影响较早的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反对殖民主义
东方国家的近代历史是被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奴役和东方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奴役的历史。殖民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东方人研究西方、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成果的进程。在外来侵略势力的冲击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东方国家内部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社会性质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到19世纪中叶,除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外,其它亚非国家和地区几乎全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日起,各国人民就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场斗争在一些国家便演变成为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近代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便必然地要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中所反映的基本主题。
2.西方思想文化
其次,西方思想文化给予东方近代文学多方面的影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野蛮入侵,强行打开了许多东方国家长期封闭的大门。一方面,殖民统治者在进行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推行极端反动的文化政策,宣传反动的“欧洲中心主义”,把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方的侵略美化为白种人向“未开化的野蛮人”“传播文明”;另一方面,随着东方国家的大门被打开,西方各种文化、文明纷纷传入东方。给东方国家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纷纷涌人,扩大了东方各民族的精神视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长期处于封建**之中的东方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启蒙,人性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人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个体的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文学的追求也越来越自觉。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很多地方改变了东方民族的生活形态。城市——尤其是作为产业工人聚集的城市获得了发展,报纸开始兴起,文化的传播媒介增多,人们对文化、文学的心理渴求增强。不少作家都有过留学西洋的经历,东西文明的撞击震荡着他们的心灵,又通过他们的创作反映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在文学的思想渊源、表现方式及成就影响等方面,西方文明的传播也为东方近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基础。
3.要求变革的社会心理
再次,从社会心理来看,殖民主义的枪炮震醒了闭关锁国的东方人的头脑,人们不再夜郎自大,混沌愚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经济以及帝国主义强大的国力促使人们反思,资本主义经济在一些国家不同程度的发展激发人们开始探索民族的出路。旧的传统观念、陈规陋习受到严重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改变,东方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渴求发展、渴求变革的社会愿望,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传播的工具。
二、文学特征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大多数进步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反映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2.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尤其是在日本,这种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带有东方特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艺思潮在短促的时间内很快流行起来又很快消失,有的作家身兼几个派别,各种流派未得到充分发展就倏忽而止。文学创作表现出一定复杂性。
3.作家数量骤增,作品数量多,影响大,成果大。这在日本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职业作家的出现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表明作家与文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作家们已具有独立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有了独立的人格及精神世界,成为传递时代发展节奏的主动者,对东方民族的思想启蒙及社会革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
4.东方近代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东方近代文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它突破了中古文学的某些陈规戒律,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学式样(如日本的政治小说、私小说,朝鲜的新小说,印度的政治抒情诗),在内容上开始从脱离实际的古老而陈旧的题材转向描写平民的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的斗争。
东方近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它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它在东方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三、文学状况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按其走过的道路,一般分为4个阶段:①启蒙时期(186——1884),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为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文学被作为启蒙、教化的工具,出现了一些宣传民义与爱国的思想的政治小说和翻译著作。②奠基时期(188——1905),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在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③发展时期(1906——1911),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④分化时期(。1912——1920),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在近代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白桦派等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一系列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和奠基之作是坪内逍遥(185——1935)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和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中提出文学要客观地描写社会,描写“人情”、“世态”。他的主张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欧洲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其奠基作是二叶字四迷(1864——1909)的长篇小说《浮云》(1887)。它除了在理论上受《小说神髓》的影响之外,在表现方法上还受到俄国进步文学的影响。小说的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在天皇政权统治下的小知识分子,虽然寄人篱下,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之中,但能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他的性格充满矛盾。他对社会不满,但无力反抗。他懦弱,但善良;他平凡,但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小说通过他性格的矛盾和不幸遭遇揭示了明治维新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苦闷、动摇、仿徨、愤懑的心理状态和毫无出路的处境,对社会的黑暗势力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在欧洲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森鸥外(869——1922)的短篇小说《舞姬》(189O)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小说描写了在旧官僚制度压抑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太田丰太郎留学德国时同一个舞女恋爱的痛苦遭遇。他因出于同情心爱上了贫苦舞女艾丽丝,为此,他遭到了免官撤职、断绝经济来源的惩罚。后来当他看到有复职希望时,不得不屈从于**政府的压力,抛弃已怀孕的情人而归国。太田丰太郎也是一个性格极端矛盾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说充满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着重表现了主人公自我觉醒的内心痛苦,揭露了日本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扼杀,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森鸥外同时也是知名的评论家,他同坪内逍遥并称为日本“评论界的双杰”。
1893年,《文学界》杂志创刊,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出现了一个新起点。这个杂志团结了北村透谷、岛崎藤村、樋回一叶等一批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和诗人。其中诗人北村透谷(1868——1894)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写实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樋口一叶(1872——1896)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青梅竹马》以悲凉感伤的情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青少年的腐蚀。这部小说是由批判现实主义过渡到自然主义的桥梁。
1906年以后,日本近代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浪漫主义文学这时开始衰落,而以岛崎藤村、田山花袋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逐渐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与此同时,文坛上还出现了以夏日漱石为代表的“余裕派”。
1912年以后,日本近代文学便走向分化衰落期。这时文坛上先后出现了唯美主义、白桦派和新思潮派等文学流派和团体。
唯美主义文学以永进行风(187——1959)、谷崎润一郎(188——1956)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描写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为目的,是一种表现在官能享乐中寻求精神满足的文学。
白桦派由一些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白烨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有岛武郎(1878——1923)和志贺直哉(1883——1971)等。他们大都以严肃的态度写作,在创作技巧上有许多革新。
新思潮派从菊池宽(188——1948)和芥川龙之介(1892——1927)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颇多,题材涉及甚广。《罗生门》(1915)、《鼻子》(1916)等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罗生门》取材于古代故事集,描写了饥荒年代一个仆人和一个老妇为生存挺而走险、作恶为盗的故事。小说构思新奇,寓意很深,揭示了善良的人在生存面前表现出的极端利己主义心理和弱肉强食的恶行。
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思想上反对旧道德、旧观念的资产阶级的写实主义。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从1901年到1906年,它经过了一个译介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和论著的准备、孕育阶段。从1906年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方近代文学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文学,即亚非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文学。这个时期是东方隶属于西方的耻辱时代,西方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了东方古老帝国的大门,东西文化交流也空前扩大。
东方近代文学是过渡时期的文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不够成熟,虽然不像欧洲近代文学那样成就卓著,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和印度这两个受西方影响较早的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反对殖民主义
东方国家的近代历史是被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奴役和东方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奴役的历史。殖民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东方人研究西方、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成果的进程。在外来侵略势力的冲击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东方国家内部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社会性质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到19世纪中叶,除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外,其它亚非国家和地区几乎全部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日起,各国人民就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场斗争在一些国家便演变成为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近代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便必然地要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中所反映的基本主题。
2.西方思想文化
其次,西方思想文化给予东方近代文学多方面的影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野蛮入侵,强行打开了许多东方国家长期封闭的大门。一方面,殖民统治者在进行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推行极端反动的文化政策,宣传反动的“欧洲中心主义”,把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方的侵略美化为白种人向“未开化的野蛮人”“传播文明”;另一方面,随着东方国家的大门被打开,西方各种文化、文明纷纷传入东方。给东方国家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纷纷涌人,扩大了东方各民族的精神视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长期处于封建**之中的东方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启蒙,人性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人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个体的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文学的追求也越来越自觉。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很多地方改变了东方民族的生活形态。城市——尤其是作为产业工人聚集的城市获得了发展,报纸开始兴起,文化的传播媒介增多,人们对文化、文学的心理渴求增强。不少作家都有过留学西洋的经历,东西文明的撞击震荡着他们的心灵,又通过他们的创作反映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在文学的思想渊源、表现方式及成就影响等方面,西方文明的传播也为东方近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基础。
3.要求变革的社会心理
再次,从社会心理来看,殖民主义的枪炮震醒了闭关锁国的东方人的头脑,人们不再夜郎自大,混沌愚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经济以及帝国主义强大的国力促使人们反思,资本主义经济在一些国家不同程度的发展激发人们开始探索民族的出路。旧的传统观念、陈规陋习受到严重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改变,东方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渴求发展、渴求变革的社会愿望,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传播的工具。
二、文学特征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大多数进步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反映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2.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尤其是在日本,这种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带有东方特点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艺思潮在短促的时间内很快流行起来又很快消失,有的作家身兼几个派别,各种流派未得到充分发展就倏忽而止。文学创作表现出一定复杂性。
3.作家数量骤增,作品数量多,影响大,成果大。这在日本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职业作家的出现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表明作家与文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作家们已具有独立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有了独立的人格及精神世界,成为传递时代发展节奏的主动者,对东方民族的思想启蒙及社会革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
4.东方近代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东方近代文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它突破了中古文学的某些陈规戒律,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学式样(如日本的政治小说、私小说,朝鲜的新小说,印度的政治抒情诗),在内容上开始从脱离实际的古老而陈旧的题材转向描写平民的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的斗争。
东方近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它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它在东方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三、文学状况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按其走过的道路,一般分为4个阶段:①启蒙时期(186——1884),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为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文学被作为启蒙、教化的工具,出现了一些宣传民义与爱国的思想的政治小说和翻译著作。②奠基时期(188——1905),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在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③发展时期(1906——1911),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④分化时期(。1912——1920),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在近代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白桦派等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一系列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和奠基之作是坪内逍遥(185——1935)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和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中提出文学要客观地描写社会,描写“人情”、“世态”。他的主张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欧洲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其奠基作是二叶字四迷(1864——1909)的长篇小说《浮云》(1887)。它除了在理论上受《小说神髓》的影响之外,在表现方法上还受到俄国进步文学的影响。小说的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在天皇政权统治下的小知识分子,虽然寄人篱下,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之中,但能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他的性格充满矛盾。他对社会不满,但无力反抗。他懦弱,但善良;他平凡,但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小说通过他性格的矛盾和不幸遭遇揭示了明治维新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苦闷、动摇、仿徨、愤懑的心理状态和毫无出路的处境,对社会的黑暗势力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在欧洲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森鸥外(869——1922)的短篇小说《舞姬》(189O)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小说描写了在旧官僚制度压抑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太田丰太郎留学德国时同一个舞女恋爱的痛苦遭遇。他因出于同情心爱上了贫苦舞女艾丽丝,为此,他遭到了免官撤职、断绝经济来源的惩罚。后来当他看到有复职希望时,不得不屈从于**政府的压力,抛弃已怀孕的情人而归国。太田丰太郎也是一个性格极端矛盾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说充满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着重表现了主人公自我觉醒的内心痛苦,揭露了日本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扼杀,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森鸥外同时也是知名的评论家,他同坪内逍遥并称为日本“评论界的双杰”。
1893年,《文学界》杂志创刊,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出现了一个新起点。这个杂志团结了北村透谷、岛崎藤村、樋回一叶等一批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和诗人。其中诗人北村透谷(1868——1894)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写实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樋口一叶(1872——1896)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青梅竹马》以悲凉感伤的情调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青少年的腐蚀。这部小说是由批判现实主义过渡到自然主义的桥梁。
1906年以后,日本近代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浪漫主义文学这时开始衰落,而以岛崎藤村、田山花袋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逐渐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主流。与此同时,文坛上还出现了以夏日漱石为代表的“余裕派”。
1912年以后,日本近代文学便走向分化衰落期。这时文坛上先后出现了唯美主义、白桦派和新思潮派等文学流派和团体。
唯美主义文学以永进行风(187——1959)、谷崎润一郎(188——1956)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描写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为目的,是一种表现在官能享乐中寻求精神满足的文学。
白桦派由一些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白烨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有岛武郎(1878——1923)和志贺直哉(1883——1971)等。他们大都以严肃的态度写作,在创作技巧上有许多革新。
新思潮派从菊池宽(188——1948)和芥川龙之介(1892——1927)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颇多,题材涉及甚广。《罗生门》(1915)、《鼻子》(1916)等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罗生门》取材于古代故事集,描写了饥荒年代一个仆人和一个老妇为生存挺而走险、作恶为盗的故事。小说构思新奇,寓意很深,揭示了善良的人在生存面前表现出的极端利己主义心理和弱肉强食的恶行。
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思想上反对旧道德、旧观念的资产阶级的写实主义。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从1901年到1906年,它经过了一个译介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和论著的准备、孕育阶段。从1906年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