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否杀了少正卯?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孔子杀少正卯的记载,最早见于《荀子。宥坐》,其文云: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荀子》的记载可谓有声有色,颇为生动,且是关于此事最早的材料,故司马迁作《史记。孔子世家》便沿用此说,只是时间说得更为具体: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荀子与司马迁的说法,似乎言之凿凿,故而有一定的影响,至今一些有关孔子的著作仍采此说。但是对此有疑问者,也不为少,归纳起来,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怀疑论者认为孔子是主张“仁”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因此“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论语。颜渊》)可见孔子是反对为政杀人的,怎么会掌权仅7 天就开杀戒呢?
其二,怀疑论者认为如果孔子真的杀了少正卯,这无论如何都是孔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情,但是为什么“少正卯之事,《论语》所不载,子思孟子所不言”呢?人们知道,《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一部专门辑录孔子及门人言行的书,对孔子的这件大事为什么只字不提?而子思是孔子之孙,孟子又是受业于子思的弟子,他们距孔子自然比荀子近,但是他们的著作《中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荀子》的记载可谓有声有色,颇为生动,且是关于此事最早的材料,故司马迁作《史记。孔子世家》便沿用此说,只是时间说得更为具体: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荀子与司马迁的说法,似乎言之凿凿,故而有一定的影响,至今一些有关孔子的著作仍采此说。但是对此有疑问者,也不为少,归纳起来,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怀疑论者认为孔子是主张“仁”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因此“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论语。颜渊》)可见孔子是反对为政杀人的,怎么会掌权仅7 天就开杀戒呢?
其二,怀疑论者认为如果孔子真的杀了少正卯,这无论如何都是孔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情,但是为什么“少正卯之事,《论语》所不载,子思孟子所不言”呢?人们知道,《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一部专门辑录孔子及门人言行的书,对孔子的这件大事为什么只字不提?而子思是孔子之孙,孟子又是受业于子思的弟子,他们距孔子自然比荀子近,但是他们的著作《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