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岳飞的元凶是谁?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绍兴十年(1140年),宋军与金兵激战于顺昌、郾城等地,连获大捷。两河义军纷起响应,金兵闻风丧胆。值此良机,岳飞上书急奏高宗赵构:“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时,乃金贼灭亡之日。”正当他拟挥师北进,恢复河朔,一雪靖康之耻之际,却在一天内接到宋廷十二道金牌,严令大军班师。随之,他本人也被召回临安,解除了兵权。岳飞的10年抗金之功,顿时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岳飞被秦桧等诬以谋反罪身入囹圄。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金绍兴和议订立不过一月,他便被赵构赐死在大理寺狱内。死讯传出,“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秦桧是害死岳飞的元凶,是时人众口一词的结论。后来,通过小说、戏剧和长跪在西湖岳庙前秦桧夫妻铁像的宣传影响,使这个说法成了不容更改的铁案。
然而,即使在当时,也有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岳飞死后一年,有人作悼诗云:“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矛头已经暗指赵构。宋亡之后,关于这桩公案的争论纷起。明人高启写诗认为:“每忆上方谁请剑?
空嗟高庙自藏弓。“文征明的《满江红》中有这样的词句:”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明确地指出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秦桧只是帮凶而已。此说一出,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秦桧是金人的奸细,自然与抗金事业势不两立。岳飞在抗金的民族斗争中作战最力,是金人的心腹之患。秦桧秉承主子的旨意,要害死岳飞是可以理解的。令人费解的是赵构为什么要害死自己倚为军事支柱的岳飞呢?而且宋太祖赵匡胤曾传下秘密誓约,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这条誓约在北宋历朝,执行得非常严格,赵构何以敢违约破例?这在主张赵构是杀害岳飞元凶的学者中存在着分歧。
一说认为“帝之忌兄,而不欲其归”。高宗看到岳飞一心要“迎二圣”,而徽、钦两帝回来,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他害怕中原光复,因而杀了岳飞。另一说则认为“迎二圣”并不是高宗要杀岳飞的原因。赵构杀岳飞,主要原因是怕他久握重兵,跋扈难制。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即使在当时,也有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岳飞死后一年,有人作悼诗云:“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矛头已经暗指赵构。宋亡之后,关于这桩公案的争论纷起。明人高启写诗认为:“每忆上方谁请剑?
空嗟高庙自藏弓。“文征明的《满江红》中有这样的词句:”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明确地指出高宗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秦桧只是帮凶而已。此说一出,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秦桧是金人的奸细,自然与抗金事业势不两立。岳飞在抗金的民族斗争中作战最力,是金人的心腹之患。秦桧秉承主子的旨意,要害死岳飞是可以理解的。令人费解的是赵构为什么要害死自己倚为军事支柱的岳飞呢?而且宋太祖赵匡胤曾传下秘密誓约,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这条誓约在北宋历朝,执行得非常严格,赵构何以敢违约破例?这在主张赵构是杀害岳飞元凶的学者中存在着分歧。
一说认为“帝之忌兄,而不欲其归”。高宗看到岳飞一心要“迎二圣”,而徽、钦两帝回来,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他害怕中原光复,因而杀了岳飞。另一说则认为“迎二圣”并不是高宗要杀岳飞的原因。赵构杀岳飞,主要原因是怕他久握重兵,跋扈难制。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