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抵挡危机的“防护墙”(2/2)
《危机管理: 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作者:平川 2017-01-17 00:41
的启用明显增强了美国各政府部门和各级地方卫生机构、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实时信息交流和预防的能力。
比较之下,中国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每次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程度,各省政府办公厅临时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应付省内的危机。当遇到像1998年洪灾那样单个省市无法处理的事件时,中央政府会成立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协调各个省市的救灾与危机处理工作。通过实践证明,这种临时成立的领导小组有三个缺点: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不具有延续性,因此危机处理后的经验不能够有效保留;危机处理需要政府各个机构的合作,临时成立的小组每次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相关的机构进行协调;临时领导小组事先没有一个有效的危机处理计划,而专门的危机处理协调机构有一套成熟的危机处理操作方案。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虽然过去了,但它对我们的谆谆告诫还在耳边回荡:中国政府需要建立自己的危机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需要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危机处理协调机构,并以立法的形式授予其对其他政府机构进行协调和调度的权力。
具体说来,这个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合危机管理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严格地说,一切危机和灾难都是人为的,是人类不理智、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果。因此,政府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政策选择就是把危机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那些可能引发灾难和危机的因素。
——制定预防各种危机的战略、政策和规划
国际经验表明,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回应各种政府危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管理战略、政策和规划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明确危机管理的目标,指导危机管理的行动,统一调配危机管理的资源,增强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发展危机管理的网络和伙伴关系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职责之一。为了强化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体制。除了政府之外,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发展危机管理的伙伴关系,把危机管理的网络扩展到整个社会。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把危机的风险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
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从对危机的回应转为对危机的风险管理。所谓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确认、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估、风险的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实行危机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危机。因此,政府应该在日常的政策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中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全面实行危机风险管理。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和协调危机管理的行动
在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能够缓解危机的发展速度,降低危机的损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协调反危机的行动。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信息系统也可在危机的早期预警方面发挥作用。
——建立和发展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
有效的危机管理是建立在充分的资源保障基础之上的。政府有必要把危机管理的资金纳入政府的预算之中,建立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的专项基金,并通过社会保险等方式扩大资金的供给。政府应完善战略性资源的储备,编制资源目录,以便有效地调动资源。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训练,为危机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储备。
虽然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肯定,我们的政府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这个体系的建立不会太远了。这个体系一旦建立,危机来临时,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从容而战,因为在危机恶魔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比较之下,中国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机制。每次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程度,各省政府办公厅临时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应付省内的危机。当遇到像1998年洪灾那样单个省市无法处理的事件时,中央政府会成立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协调各个省市的救灾与危机处理工作。通过实践证明,这种临时成立的领导小组有三个缺点: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不具有延续性,因此危机处理后的经验不能够有效保留;危机处理需要政府各个机构的合作,临时成立的小组每次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相关的机构进行协调;临时领导小组事先没有一个有效的危机处理计划,而专门的危机处理协调机构有一套成熟的危机处理操作方案。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虽然过去了,但它对我们的谆谆告诫还在耳边回荡:中国政府需要建立自己的危机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需要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危机处理协调机构,并以立法的形式授予其对其他政府机构进行协调和调度的权力。
具体说来,这个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合危机管理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严格地说,一切危机和灾难都是人为的,是人类不理智、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果。因此,政府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政策选择就是把危机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那些可能引发灾难和危机的因素。
——制定预防各种危机的战略、政策和规划
国际经验表明,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回应各种政府危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管理战略、政策和规划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明确危机管理的目标,指导危机管理的行动,统一调配危机管理的资源,增强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发展危机管理的网络和伙伴关系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职责之一。为了强化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体制。除了政府之外,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发展危机管理的伙伴关系,把危机管理的网络扩展到整个社会。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把危机的风险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
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从对危机的回应转为对危机的风险管理。所谓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确认、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估、风险的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实行危机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危机。因此,政府应该在日常的政策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中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全面实行危机风险管理。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和协调危机管理的行动
在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能够缓解危机的发展速度,降低危机的损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协调反危机的行动。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信息系统也可在危机的早期预警方面发挥作用。
——建立和发展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
有效的危机管理是建立在充分的资源保障基础之上的。政府有必要把危机管理的资金纳入政府的预算之中,建立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的专项基金,并通过社会保险等方式扩大资金的供给。政府应完善战略性资源的储备,编制资源目录,以便有效地调动资源。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训练,为危机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储备。
虽然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肯定,我们的政府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这个体系的建立不会太远了。这个体系一旦建立,危机来临时,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从容而战,因为在危机恶魔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道坚固的防护墙。